这是一本以原创为主的寓言体故事集,作者通过简练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了若干个典型的职场人物形象,真实地演绎了职场百态;同时这还是一本微型小说体例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四十多篇短小精悍的隽文,四十多则有关招聘、考核、培训、激励、发展、团队的思考与启示。篇篇小故事,意蕴大道理;读时忍俊不禁,读后回味无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驴行职场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李晶 |
出版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以原创为主的寓言体故事集,作者通过简练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了若干个典型的职场人物形象,真实地演绎了职场百态;同时这还是一本微型小说体例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四十多篇短小精悍的隽文,四十多则有关招聘、考核、培训、激励、发展、团队的思考与启示。篇篇小故事,意蕴大道理;读时忍俊不禁,读后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给那些进入职场有一段时间,但却陷入困惑之中的“白(领)骨(干)精(英)”们,以及更多的职场“菜鸟”们一些案例式的启发,同时也给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同行以及执掌“驴”运的老板们一些有益的分享。 本书所有寓吾故事均来自于职场实境,但故事情节均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目录 推荐序言(一) 推荐序言(二) 自序 1.驴的遗嘱 2.驴子与电磨 3.童驴言无忌 4.功勋驴的结局 5.闷头驴的跳槽 6.两个农民对驴的考核 7.对驴讲的三句话 8.驴打滚的遭遇 9.驴马争锋 10.骑驴找马的农民 11.拉磨驴的归宿 12.“果老驴”之死 13.“流盲”无产驴 14.两驴头的不同际遇 15.农民相驴 16.驴力资源总监的“妙招” 17.驴效评估 18.目瞪口呆的爆眼驴 19.小犟驴的梦想 20.小嘴驴的命运 21.指骡为驴 22.英驴安在 23.驴力资源总监的面试 24.驴爸爸的忠告(三则) 25.驴子之死 26.豪华的驴队 27.驴子的投诉 28.“精英驴”的困惑 29.驴总的“亲密”助手 30.流言中的驴子 31.驴浮于事的农场 32.仲乐赛驴 33.想出头的拉磨驴 34.驴子吃草 35.驴的动力 34.初次找活儿干的小嫩驴 35.小灰驴的口粮 36.年轻驴升迁记 37.“聪明”的马 38.澳洲的两头驴 39.骄傲的驴子 40.枯井中的驴子 41.两头拉磨驴 42.驴“歌星” 43.驴和塑像 44.驴力资源经理 45.驴子和狗 46.农民赶驴 试读章节 1.驴的遗嘱 有一头驴,给一位农民拉地,农民发现最近这头驴不怎么卖力,可能岁数大了。这个老农有点文化,上过一些管理技能方面培训课,听说用激励手段可能会使老驴卖力起来。 于是,他把驴叫过来,对驴说:“我给你制定一个激励考核办法,做得好会得到奖赏。” 驴听了很高兴,说:“那您说说这个办法吧。” “我以前早晨给你两个玉米棒,从明天开始,早晨改成给你三个玉米棒,只要你干得好,每天都会增加。”农民介绍道。 驴一听很高兴,早晨多了一个玉米棒——太好了。于是,第二天拉地拉得特别好。可是到了晚上,他发现只有四个玉米棒,比原来的五个少了一个,于是他非常不开心。就找老板说:“不对啊,以前早晨给两个玉米棒,晚上是给五个玉米棒,现在晚上怎么少了呢?” 农民回答道:“你不用担心,明天早晨我会再多给你一个玉米棒子,让你吃的饱饱的。” 驴一听觉得不错,心想这是我头一天比较辛苦,老板很关心我,所以早晨才多了一个玉米棒子。于是第三天驴又拉得特别努力。结果到晚上他悲伤地发现只有三个玉米棒!他气坏了,于是农夫又把第四天早晨的玉米棒子调整为五个,但到了晚上却只有两个!就这样,农夫变了花样折腾,但一天下来总的玉米棒子却没有变,仍然是七个。最后这头驴活干了不少,但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在临死前他交给儿子小毛驴一个遗嘱,上面用血写道:“我没什么财产留给你,但我要告诉你一个惨痛的教训,就是和谁打交道不能跟人这种动物打交道,这些黑心的老板不会多给出一个玉米棒子,但却变了花样欺骗我们这些打工的驴多干活,但到头来得到仍只有原来那么少。”没等小毛驴问点什么,老驴就断气了。 简单地处理了老驴的后世,小毛驴挣脱缰绳跑到了树林里,他不想让老爸的悲剧重演。 由于长期圈养,小毛驴已经没有了独立觅食的能力。没有人给他吃的,他只能东偷吃一口,西偷吃一头,一天下来连七个玉米棒都吃不上。无奈之下,几天后他不得不到另外一家农户碰碰运气。 刚到这家,农民就把小毛驴叫到跟前,说:“来我这里干活儿可以,但我给你制定了个考核办法,干好了你能多得玉米棒子,干不好就只能那些,实在不行,我就得让你走,我这可不是养老院。” 听了这话,小毛驴心想,这下子完了,老爸的悲剧真的要重演了! 农民看了看小毛驴的表情,说:“不用担心,我的考核办法很简单,现在我每天给你七个玉米棒子,你必须完成十车的拉车任务,如果你每天多拉一车,我会多给你一个玉米棒子。” 小毛驴听了农夫这个方案,觉得不错,至少不是老爸说的无论干得再好都只有七个玉米棒子。于是,第二天他非常卖力,真的多拉了一车。老板兑现了诺言,多给了他一个玉米棒子。小毛驴非常高兴,第三天,他多拉了两车,如愿地多得了两个玉米棒子;……就这样,小毛驴越来越努力,得到的玉米棒子越来越多,这家农户种地的规模越来越大。 没几年,小毛驴累死了。临死的时候,他也给儿子小小毛驴留了一个遗嘱:“这个老板真不错,我死以后,希望你跟着他好好干……” [管理启示] 如何考核激励员工,一直是老板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靠不断变换的花样来欺骗员工,无论贡献有多大,给员工的永远只是最基本的劳动补偿,员工只能被蒙蔽一时,他们也不可能有积极性,忠诚度与归宿感更是无从谈起。 聪明的老板建立的是一种把蛋糕做大后的利润分享机制,员工再苦再累,可他们能够分享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干劲就会很大,虽然他们所分享的与老板拿走的相比微不足道。 2.驴子与电磨 有两头驴在一个农民家拉磨,一头是老驴,一头是中年驴,每天非常劳累。 有一天,两头驴在拉磨的间歇聊起天来。 中年驴:“听说主人买电磨了,这回咱们该轻松一些了。” 老驴:“你听谁说的?” 中年驴:“我听主人的坐骑驴说的,消息绝对可靠。” 老驴:“那应该是真的,我们是轻松一些了,但倒霉的日子马上就到了。” 中年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老驴:“你想啊,当主人用电磨磨面又快又好的时候,我们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中年驴:“不会吧,我们可是跟着主人很多年了。” 老驴:“跟很多年有什么用?现在我们对主人有价值,每天帮他拉磨。有了电磨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年驴:“一台电磨能磨那么多面粉吗?我想还是以我们为主,电磨只是分担点我们的活儿吧。” 老驴:“你太天真了。如果主人发现电磨好用,难道他不会买第二台、后我就有空闲时间了,我要好好休闲一下,唱唱歌,练练嗓子。”说完,“喔啊~喔啊~”,叫了两声。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老驴所料。刚开始的一阵子,主人使用电磨不怎么熟练,慢慢地他已经很娴熟地操作电磨了。磨面的绝大部分工作量都不需要驴来干了。这时候,主人开始考虑要给两头拉磨驴找新活了。 由于磨面的速度快了,每天磨出的面增多,往来运输的量增加了,负责拉车的牛有点忙不过来了。 主人找到两头拉磨驴,对他们说:“两位,从明天开始,我会再买一台新磨,你们就不用再拉磨了,帮助牛拉车吧。” “好吧,我服从主人的安排。”已经学了一阵子拉车的老驴胸有成竹地应道。 “可我不会拉车啊。”中年驴回答道,他真没想到老驴说的话会变成现实。 “那你会干什么呢?”主人问道。 “除了拉磨,我还会唱歌,其他就不会什么了。”中年驴如实回答。 “唱歌?你唱什么歌,不就是扯开嗓子大叫吗?”主人有点生气了。 “是大叫,但在我们驴听起来是非常美妙的音乐啊。”中年驴解释道。 “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了。明天你跟着我到集镇上的大铁皮房子去吧。”主人有点不耐烦。 第二天,老驴开始和老牛一起拉车。 中年驴在主人的带领下向集镇走去,他一边走一边琢磨:“主人会给我安排什么活儿呢?”但是出于惧怕,他又不敢问。 一个多小时后,中年驴跟在主人的身后终于来到了铁皮房子旁。只见主人跟铁皮房子门口的一个人耳语了一阵,相互点点头后,来到中年驴跟前,说:“伙计,你到铁皮房子里去吧,我在外面等你。” “到那里面干什么呢?”中年驴感觉气氛有点不对。 “你进去就知道了。”主人回答道。 中年驴只好跟着铁皮房子门口的那个人进到了里面,刚一进来,他就明白了:原来是屠宰场!他想立刻掉头逃出去,但已经晚了,大铁门“哐当”一声关上了,一根绳索马上抛了过来,一下子就套住了他的头: 一阵“喔啊~喔啊~”的惨叫声后,铁皮房子里恢复了寂静…… [管理启示] 故事的结局非常血腥悲惨,这一幕虽然不可能发生在职场中,但类似的结局在职场中却比比皆是。 企业不是养老院,也不是福利机构,员工存在的价值在于其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采用新技术后,有可能使员工原本掌握的技能变得毫无用处,如果员工没有危机意识,没有一种终生学习的心态,跟守着手头的技能过一辈子,或者想靠过去的成绩养老,其结果只能被企业所淘汰。 对于企业来说,21世纪唯一持久的竞争力是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而对于个人来说,21世纪生存的唯一法则是主动感知变一化,终生学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P1-7 序言 以前一提起驴,我似乎没有什么好印象,它常常使我马上想起一些与之有关的贬损的俗语或词组。 如形容一个人笨时,说其是“蠢驴”;描述一个人较吵闹时,称其为“大叫驴”;说一个人脾气不好时,冠之以“倔驴”;当一个人放赖不想做某事时,说他是“驴打滚儿”;但某个人不识抬举时,会被称作“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驴”,……,还有很多与驴有关的成语,也大都是贬义词,如非驴非马、驴唇马嘴、驴鸣狗吠、春风不入驴耳,……,等等。 真正把驴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是柳宗元的一篇《黔之驴》,使驴的形象永久地和“本事不大,所有的招法都用尽了”联系在一起,由此文章演化的成语“黔驴技穷”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总之,通过这些俗语或成语的传播,驴受尽了贬损的评价,给很多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真正使我对驴的印象发生改变是在2005年到欧洲考察零售业,第一站是英国,接待我们的是英国一家著名的零售管理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当他介绍全球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时,“高度集中且强大的总部和简约的店铺”是其中之一,他用“大脑”来形容总部,用“驴”来形容店铺。当时我们对这样的比喻很疑惑。经过翻译与其求证,我们才明白,在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常用驴来形容“让干啥就干啥,脚踏实地,执行力非常好的人”!相当于中国文化中的牛。恍然大悟之后,我们考察团一行也幽默地把这次出访戏称为“驴行欧洲”。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驴产生了研究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了解驴,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居然发现驴有很多“美德”,也包括一些“有识之士”赞美驴的诗句。 驴属于奇蹄目,马科,马属。驴的形象似马,但体型比马小,头大,耳朵长,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躯干较短。颈项皮薄,蹄小坚实,体质健壮,抵抗能力很强,并有性情温驯,吃苦耐劳、听从使役等优点。驴可耕作和乘骑使用。每天耕作6-7小时,可耕地2.5-3亩。在农村还可乘骑赶集,适于山区驮运及家庭役用。 由于驴具有耐力好,乘骑舒服的特点,所以,很多诗人和驴结下了不解之缘。诗圣杜甫,“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南唐诗人黄可,其献高侍郎诗句有“天下传将舞马赋,门前迎得跨驴宾”;贾谊有“腾驾罢丰骖蹇驴兮”句;白居易有“迎旦东风骑蹇驴,旋呵冻手暖髯须”句;陆游有“骑驴上灞桥,买酒醉新丰”等句,都是与驴有关的。 直接咏驴的诗句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如清代小说作者无花藏主人就写过:“赋体庞然大,居才只此蹄。长鸣悲急策,稳步喜香泥。蹇节王臣并,微劳犬马齐。谩夸千里志,百里且东西。”当代也有为驴平反的诗句:“心本嘉良性本墩,身居漏室亦知恩。负薪不惜流盐汗,卸磨何妨食草根。胆大曾经惊府驾,位卑也得入仙门。柳公若是今还在,应愧当初耳目昏。” 既然驴有怎么多优点,为什么落了个坏名声呢?而为什么马、牛都常与“千里马”“老黄牛”等褒义词联系在一起呢?我又进行了一番探究,但很长一段时间不得其中玄妙。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把驴和职场中的一些人一些事联系起来,才豁然开朗了。 其实,职场中有许多不错的员工,活儿干了不少,但却没落下好,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有的是主管的原因,有的是企业的原因,但都与驴的境况惊人的相似!被戴着“蒙子”蒙骗每天拉磨者有之,任务完成后被“卸磨杀驴”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也有一些优秀的驴,由于企业的原因而“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中的教训和启示非常深刻。 我把这一发现和《HR经理人》杂志主编刘兴阳先生做了分享,得到了他的肯定。不久,第一篇《驴行职场》原创寓言故事《驴的遗嘱》刊登在了《HR经理人》杂志上,受到了读者广泛的好评,而后,不断有新作刊载。 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的申明和康瑞锋老师无意中浏览了其中的几篇故事,感觉很有新意,于是建议我结集出版,以给更多的刚进入职场的“菜鸟”以及虽进入职场有一段时间但却陷入困惑之中的“白(领)骨(干)精(英)”们一些案例式的启发,同时也给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同行以及执掌“驴”的命运的老板们一些有益的分享。 希望这本寓言故事集能达成这样的目的。 最后,对所有对本书的出版及我本人进步有所帮助的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声明:本书刊载的寓言故事均来自于职场实境,但故事情节均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李晶 书评(媒体评论) 一拿到这本书的书稿,我首先被书的名字吸引了。用故事讲管理的书不少。但真正原创且专业性很强的不多。作者作为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寓言体的形式。诙谐幽默的文风,通俗易懂地揭示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职场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道与术,无论是对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经理人,还是对老板。都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 王璞 哲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作为HR领域非常优秀的一员。李晶先生的尝试和努力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希望有更多职场的朋友能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故事。理解职场,认知人生,指导实践。 祝愿大家能更快乐地工作,更幸福地生活!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CEO 何国玉 本书部分故事在《HR经理人》杂志“驴行职场”栏目连载已近两年,书中形形色色的“驴子”在职场中遇到的种种人力资源管理及个人发展问题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从“驴子”身上。大家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作者凝练、诙谐的文字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会心的一笑,更会让你在寥寥数语的点评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领悟管理及人生的真谛。 ——中华英才网《HR经理人》杂志主编 刘兴阳 我几乎一口气读完了全书。很久没有这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了。本书汇集了职场中形形色色的典型个案,别出心裁地以寓言体的形式一个个“抖包袱”,有趣有料,诙谐而庄重。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图文并茂。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驴行职场》一书在手,职场中的“白(领)骨(干)精(英)”们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 ——著名职业经理人中国十佳培训师 章义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