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声编著的《张维屏》内容介绍: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
黄国声编著的《张维屏》内容介绍: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一起来翻阅《张维屏》吧!
张维屏既蒙知县赏誉,从此薄有文名。当时广州五仙门内有一座小别墅,名叫蕴石山房。园主人方秉仁,字静园,是位太学生及候选布政司理问。著有《活泼圆机亭稿》。方秉仁的先代也是由浙江迁来,居住日久,便入籍为番禺人。方秉仁少年丧父,因为家贫,靠代人抄写文字所得以养母。中年改行经营盐业,家道渐丰,于是建成蕴石山房,以改善居住环境。山房虽不甚大,却布置得宜。内有假山、水池、亭子等,堂屋三进之后为内室,室内摆设图书、古董、茶具、文房四宝,颇饶雅韵。方翁有二子八女,每逢佳节令辰,一家人饮酒赏花,下围棋,玩乐器,以相娱乐。张维屏在十四岁那年,获识方秉仁。每逢园中雅集,张维屏以少年身份参加。因文采焕发,鹏程可期,深得方翁青睐。其后,方翁要以幼女十姑许配给他,因双方都尚年少,张维屏的父母先为他下聘,俟成年后完婚。不料好事多磨,五年后当他准备卜吉迎娶方十姑时,十姑因母亲病逝而悲伤过度,不久亦染病而亡。维屏伤心欲绝,写下《紫藤曲》《怀仙八首》等诗寄托哀感。这些诗情辞真挚,哀感动人,因而被传诵一时。十姑的哥哥把她的小像及她临写的《洛神赋》书法送给张维屏作为留念。多年以后,他时常在十姑的遗像前点燃檀香,深情悼念,并且默祝希望十姑从像里走出来和他见上一面。其后又把前后所作怀念十姑的诗词辑为《香阁怀仙》组诗,编人自己的诗集里面。对此,他的好友程恩泽曾写信规劝,说是你聘而未娶,何由能得到她的亲笔手书,而你的有关诗中又对此没有交代清楚,难免让人有超越礼法大防之嫌,并劝他把《玉香亭诗》的序删去,以免遭人非议。在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许多人对于这类事情,总难免要刻意加以修改或掩饰,以维声誉。但张维屏却没有这样做,他复书表明“前因可念,旧绪难忘”,如果删去,则不免是掩饰事实,亦失去自己的真心。表示坚决不删,初心不改,别人的怀疑毁誉,由它去罢。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维屏是一位真性情的多情诗人。
少年秀异的张维屏在父亲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之下,终于初获成果,于嘉庆二年(1797)十八岁时,考取了番禺县学的秀才。从此,展开了他漫长的科举奋斗之路。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