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探索明天的希望——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研究报告
第一章 青少年社会公德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前言
第二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第三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剖析
第四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影响机制解构
第五章 现阶段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路径选择
中部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基础资料
第一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问卷
第二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第三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抽样方案
第四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访谈资料
下部 青少年社会公德纵横谈——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相关资料
第一章 2000年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调查
第二章 2001年厦门市经济特区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第三章 2001年江苏省中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第四章 2002年贵州省中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第五章 2006年北京市民社会公德调查
第六章 2006年江苏省公民社会公德调查
第七章 近年来关于社会公德教育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傅永吉、袁光亮、张瑞凯编著的《探索明天的希望——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纵横谈》是“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的研究成果。本书通过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进行了详尽而具体的描述,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实践行为,解构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影响机制,剖析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现阶段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探索明天的希望——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纵横谈》认为,要加强现阶段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各种责任主体,特别是家庭、学校、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等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共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明确责任主体,实现各主体工作的有机统一;改善道德教育方式,提高社会成员的公德素质;明确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具体规范;为青少年实践社会公德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制度,建立道德回报机制,积极满足青少年社会公德实践中的社会肯定性需要;社会公德建设必须做到教育和规范相结合,引导和示范相结合。
本书中“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问卷设计具体、准确;抽样设计方案严谨、操作性强;研究对象有代表性;辅之以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个案访谈,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成果丰富了青少年社会公德领域的研究,所提供的路径选择对家庭、学校、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决策方面具有参考作用,有助于学校、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活动。
作为“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傅永吉、袁光亮、张瑞凯编著的《探索明天的希望——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纵横谈》所谓的“探索明天的希望”,就是要以北京市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了解青少年的社会公德现状,探讨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实践行为,解构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影响机制,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动机,剖析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提供现阶段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选择。本次调查范围覆盖北京市18个区县常住人口中年龄在11~28岁的青少年群体。而本书的编写则以本次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背景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了当前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