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服饰文化的语言记忆/中华服饰文化系列
分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作者 冯盈之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甲:战士的护身衣

“甲”(jia)字是个象形字,像古代武士身上穿的铁甲片之间的“十”字缝。“甲”字的本义就是古代战士穿的“护身衣”,

古代铠甲经历了从单片到多片、从皮革到金属的发展过程,铁甲的出现始于秦汉。那时的铁甲每件至少几百片。

从文物遗存看,开始时“甲”以皮制作,主要是用很厚的犀牛皮等制成。秦始皇时代大量使用皮甲,以一排排长方形皮甲片编缀而成。

汉代有一种软甲叫“絮衣”,是用丝、麻原料做面衣,再加絮里的甲衣,以软弹的作用来防御刀枪。

南北朝时期因战争的频繁,战服变化发展,这时有3种著名的铠甲。其中“明光铠”就是在铠甲的胸背两侧装上两块圆形或椭圆形的金属护镜,这是一种十分威武的军服。

唐朝仍以皮甲和铁甲为主。

宋代铁甲有许多甲片,最多达1825块甲片,轻者30斤,重者达50斤。士兵穿上实在是负重累累,怪不得要“丢盔弃甲”了。当时,战马的装束也随主人,在实战中用马面帘和马身甲装饰,总称“马甲”。

元代甲胄以水牛皮做里,外层挂满铁甲片,甲片以皮条相连。明代军戎大体与宋、元时期相同,质地上大多用钢铁。

清代的甲胄与前代均有所不同,其配制与满族旗装紧密相连。将领的服饰,上身甲衣以马褂为基本式样,衣身宽肥,袖端是马蹄袖,设有左右两块用带联系的护肩,腋下有护腋,胸前、后背有护心镜,镜下底襟边有护腹的“前裆”,左边缝上同样的一块“左裆”。这些块状装饰物,都用纽扣与衣身相连。士兵的服饰是短衣窄袖,紧身袄裤,还有加镶边的背心。镶边是八旗兵的标志。比如,正黄旗兵,其背心是黄色镶大红色边;在这些背心的胸背各缝一个圆圈,圈内书写一个标志字样,比如,步兵的标志是“兵”“勇”等字样。

须:阳刚男子话“须眉”

“须”(xu),象形。从“页”,从“乡”。“页”表示头;“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须”的本义是胡须。

胡须是男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男性面部装饰遵循凸现和修饰男性特征的美学原则,以此来展现男子的阳刚之美。

浓密而修剪整齐的须眉是人们心目中美男子的重要指标。古以男子浓眉密须为美,以“须眉男子”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称男子为“须眉”呢?有一种解释是:古时男子以须眉浓密秀丽为美,而只有男子的须眉才浓密,所以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称。但是,须是男子所独有,眉毛则是男女皆有的。因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合实际。原来,古代妇女有剃眉的习惯,剃去眉毛后再画眉。而画的眉毕竟不是“真”的,看起来有而实际上无。这样,眉也可视为男子“独有”之物。男子就被称为“须眉”了。

胡子是个总名称。细分起来,嘴上面的叫“髭(zi)”,在面颊两边的叫“髯”,在下巴底下的才叫“须”。但习惯上并不认真区分。

虽然都是胡子,我国的样式和外国的样式不相同,各个历史时期也不一样。

据鲁迅先生考证,我国古代的胡子,样式是两边向上翘起;元、明之后才向下拖。沈从文先生对我国古代的服饰等有很深的研究,也很注意胡子。他认为,因为古人的胡子不同,所以善于鉴别古人的胡子对判断历史文物的真伪大有帮助。例如,战国人的胡子像倒过来的菱角,向上翘一点;西汉人的胡子是长长的左右两撇;到隋代,甚至要依据身份把胡子梳成不同的辫子。而今在古装戏中见到的胡子都向下垂,想来统统是元、明以后的面貌了。

发:丝丝缕缕见真情

“发”(fa),甲骨文形体,象形。

头发作为人体生命物质的一部分,也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服饰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汉族人的头发一直被当作生命荣誉的一部分,珍惜异常。然而恰恰是在这个现在看似简单的柔顺纤维物质上,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截发留宾”的故事,写的是头发中的亲情。陶侃(陶渊明的曾祖父)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有一次到陶侃家找地方住宿。当时,冰天雪地已经好多天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他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来想办法。”湛氏的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做柴来烧,把草垫子弄碎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连随从们也不欠缺。

在华夏民族,一直视一头青丝为性命,决不轻易动刀修剪。陶母剪发完全出于自愿,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头发中的爱情故事同样迷人。在我国古代,作为爱情的象征,再没有比头发更能见证两个人曾经有过的恩爱。“结发夫妻”讲的就是忠贞不渝的爱情。汉苏武出使匈奴,临行时作《留别妻》诗与妻子道别:“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来源于古代婚礼中的一项习俗,称为“结发礼”。在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饮交杯酒以后,男左女右坐在床前,各取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样式,抛于床下,这样,仪式才告完成。

以秀发相赠是古代女子别样的深情。《杨太真外传》中记载,杨贵妃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宫后,剪一缕头发让太监转交唐明皇。唐明皇见后心恸不已,结局自然是和好如初。

P21-26

后记

很荣幸,参与到东华大学出版社组织的“中国风服饰文化系列丛书”编写工作中,让我再一次领略了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与服饰的绚丽多彩。

语言就像老照片的底板,保存了历代服饰的美好影像。把这些底板重新展开是我们的工作。

这项工作令人兴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本书编撰的难点在图片的寻找与选配,另外还有对图片精度的要求,为此特别感谢女儿的同学王帧琳。王帧琳为提高本书200余幅图片的分辨率,牺牲休息时间帮助修改图片参数,听说后来还得到了她爱人的帮助,实在感激不尽!

但愿我们的工作能给大家带来阅读的兴趣与愉悦。

冯盈之

2014年6月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研究院

目录

文字篇:小序

 麻:纺麻绩线一万年

 桑:种桑养蚕开启华夏文明

 丝:古代服饰文化的代表

 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玦:古老的玉制装饰品

 带:束缚与装饰的统一

 衣:圣主垂衣人伦建

 裘:荣华富贵话裘皮

 蓑:最早的雨衣

 甲:战士的护身衣

 须:阳刚男子话“须眉”

 发:丝丝缕缕见真情

 文:胸前刻的花纹

 美:美丽从“头”起始

 婴:用贝做成的项链

 巾:女儿的心事

 冕:最尊贵的礼冠

 弁:最古老的朝冠

 帽:护顶的衣

 巿:原始生殖崇拜的遗制

 作:伯余初作衣

 玄:上衣如天

 裔:飘飞的衣裾

 专:最原始的纺织工具

 黹:赏心悦目话刺绣

 衮:画龙于衣

成语篇:小序

 高冠博带:记录儒生的装束

 长袖善舞:记录舞衣翩跹

 奇装异服:求异心理成就服饰的发展

 广袖高髻:展示古代服饰流行

 张敞画眉:记录古代女性眉妆历史

 及笄年华:记录失落的生命礼赞

 珠联璧合:展现诗意的中国饰品

 褒衣博带:文人追求的风范

 衣冠礼乐:造就五千年华夏文明

 貂蝉满座:折射服饰教育功能

 美女簪花:记录历久不衰的簪花习俗

 面如傅粉:展现魏晋男性美容现象

 角巾私第:传达“东坡式”的精神寄托

 裙屐少年:记录消失在历史深巷的

 男子裙装

 蝶粉蜂黄:反映佛教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悬龟系鱼:吉祥鱼文化在服饰中的反映

 锦上添花:描绘美轮美奂的中国服饰

 羽扇纶巾:记录儒将的装束

 风鬟雾鬓:记录远去的迷人发式

 淡妆浓抹:勾画古代女性美妆文化

 环肥燕瘦:反映审美情趣的流变

 裙带关系:牵动缭乱的腰带文化

 凤冠霞帔:古代女子的人生理想

 蜀锦吴绫:织就千年高贵盛名

 脱白挂绿:反映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

 象简乌纱:朝廷命官的穿戴

 鞋弓袜小:反映服饰审美的异化

 女扮男装:服饰性别差异的悖逆

 描鸾刺凤:描绘传统女红的最高境界

 绫罗绸缎:诠释飘逸的东方神韵

后记

序言

语言是有记忆的。

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现象,从经济生活到全部的社会意识形态,都会沉淀在语言里。

中国是举世间名的纺织服装大国,很早就有了纺织服装业。河姆渡文化中已有原始腰机和引纬工具。1927年山西出土的半个蚕茧,说明在4700年前先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绩。

对有关服饰的汉字、成语的研究是探寻汉民族服饰文化的可靠途径,又是探寻汉民族服饰文化的基础工作。

学习和探寻此类汉字、成语,可以领略中国古人服饰的风貌、服饰心理,甚至服饰观,并发现它们变化发展的轨迹。

让汉语言带领我们穿越——寻找华夏服饰文化的原点。

内容推荐

语言是有记忆的。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文化同样沉淀在中国语言文字中。冯盈之编著的这本《中国服饰文化的语言记忆》分为文字篇与成语篇两个部分。文字篇以象形文字为基础,以甲骨文、金文形体为主,考察古代服饰的原始形态。成语篇则通过对部分反映服饰内容的成语的开掘,介绍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全书配有相应图片。希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描摹与挖掘,带领读者走进多彩的衣冠王国。

编辑推荐

冯盈之编著的这本《中国服饰文化的语言记忆》列举了历代中国与服饰有关的汉字与成语。分上下篇:上篇“文字篇”基本上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包括个别会意字),以甲骨文、金文形体为主,同时结合有关图片,考察古代服饰的原始形态,如“玉”、“丝”、“巾”。下篇“成语篇”则通过对部分反映服饰内容的成语的开掘,介绍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6: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