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穿越,又见穿越。当古代移民成灾时,终会有非典型穿越的出现当穿越成为一门课程,每个人都不得不穿,还必须选好论题,写下论文时,就出现了另类的剧情,另类的主角。
他们才智出众,他们文武兼姿,他们风仪绝代,他们出类拔萃。谈笑间,帝王将相化作飞灰:覆掌处,天下风一石为之而动。
然而,现实还是模拟,已然分不清,背叛换来伤害,却又理还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还是睚呲必报,你负我一毫米,我必让你血肉筑长城?
悠悠时光,水月镜花,到底谁深情,淮无情,淮人飘然来去,不染尘垢,谁是九天神子,却终究流连红尘。
小楼一夜听春雨,且登楼头看世情。
第一篇笑语轻尘:楚国少年皇帝听到很多说楚国第一权臣方轻尘会谋反的话,在众臣逼迫下,终于心意动摇,下诏让在边关抗敌的方轻尘回国。方轻尘在大殿之上,向皇帝剖心以表忠诚。少年皇帝不能接受自己把恩人活活逼死的现实,受刺激过度而疯狂。楚国因此发生内乱,敌国秦国乘机一路攻陷皇城,俘虏了发疯的楚国小皇帝。没有人想得到,已死的方轻尘其实是未来时代来古代做论文的学生,每一世的生死,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一场模拟。方轻尘死后回到他们的学习基地——小楼,受到了教授的指责,命令他重回楚国,收拾这由他一手造成的混乱。
第二篇且容天下:燕国少年皇帝乘权臣容谦做寿之时,发动政变,把容谦关进大牢,百般折磨,又下令凌迟,自己亲自前往观刑,没想到却遇上大将叛乱,就在他最危险的时候,被凌迟了一百多刀的容谦却忽然把他救了下来。原来容谦也是小楼的学生之一,这一世,他的论文题是《托孤之臣的下场》。为了救这个自己养大的小皇帝,他违规使用了超出时代的力量,遭受到惩罚,全身瘫痪。他隐姓埋名,逃人民间,被一个叫青姑的孤女所救。而小皇帝则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并派人四处寻找容谦。
第三篇前生:阿汉是小楼所有学生中力量最强大,却偏偏最懒最不思上进的一个,挑论题时被同学陷害,挑中了《论人性的残忍自私和独占欲》。他以凡人的身份来到人间,成为一代霸主狄飞的男宠。他懒惰异常,每天只挂着吃喝睡,他的思想观价值观远异常人,总是把狄飞气得怒火中烧,也总是让身边的人无法理解。然而,直到他被人害死之后,狄飞才发觉,自己有多么重视这个人。偏偏所有的一切,再也无法挽回了。
“出去,全都给我出去。”少年稚嫩的声音里带着无可比拟的愤怒。
“臣等一片忠心,请皇上三思啊。”白发苍苍的老臣们,在阶前叩首,直磕得额上流血,亦不停止。
少年愤怒地随意抓起案上金印,就想掷出去。扬眸间只见阶前鲜血无比触目,少年咬咬牙,愤愤然地把金印再放下。他一直在努力着,想要当一个好皇帝,想要名垂后世,想要治国安邦,面对这么多臣子的苦谏,面对三朝老臣的血泪,他若愤然而起,史书上就是永远不能抹去的污点。
所以,他只能咬着牙,沉住气,把心中的气恨全都吞回去:“为什么你们全都要逼朕,轻尘是朕的功臣,是朕最信任的人,他不会叛国,他不会出卖朕,永远不会!”
“皇上,臣等并不是不信任方侯爷,但是,万事总有因由在,既然我军的探子查到了他与敌国通信的证据,我们至少要把方侯爷调回京来问一问,请他暂时把兵权交出来一阵子,这也是为了方侯爷好啊。皇上,国家大事,天下安危,切切不可儿戏。”
“朕不能那样对他。”少年帝王的眼睛都红了,“他在边境苦抗敌兵,一再上本章说军情紧急,他不能离开军队一步,朕若临阵易帅,他怎么想,军队怎么想?”
年迈的老臣老泪纵横:“皇上啊,天下为重。”
年少的新贵愤然进言:“天下是天子之天下,而非他方轻尘之天下,天下人如何看,朝廷百官如何想,社稷如何才安定,这些哪一件不比他方侯爷的想法重要!至于军队,军队服从的到底是皇上,还是方侯爷?”
这样冷厉的话太过尖锐,尖锐得让年少的楚国皇帝全身一颤,恶狠狠地向进言者瞪了一眼,却说不出反驳的话,只是气急败坏地从御座上走下来,转身就往御书房外去。
几个臣子们跪下来拦在面前。
少帝楚若鸿再也顾不得帝王风仪,伸脚把几个大臣踹得东倒西歪,就这样快步跑了出去。
他在御道上飞奔,大声喝斥着让所有人远远躲开,无所顾忌地抬起头,放声大喊:“轻尘,轻尘,轻尘……”
低下头,有什么晶莹的东西,在风中坠落。
轻尘,快回来吧,告诉这些老糊涂小浑蛋们,你没有叛国,快回来吧,不要让我一个人,面对这么多如狼似虎的家伙。
绕过回廊,转过亭台,在一处大柳树边,他倚树坐下。池边柳依依,池中水盈盈。他怔怔地望着清清池水里,反映出他自己痛楚的面容。
池中的人那样无助悲痛,一如很多年前以前,那个柔弱无力的孩子。悲伤无助时,只会躲在皇宫的一角,独自哭泣。
直到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人在身后问:“小殿下,你在干什么?”
他回过头,看到了他永世也不会忘怀的笑容。
而今,有人说:“皇上,方轻尘倚仗皇上宠信,独揽大权,欺压百官,望皇上明查!”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人初遇他时,他是一个宫女偶尔被临幸所生的皇子,从不曾有人关注,从不曾有人爱护,兄长们个个能文能武,党羽众多,而他,连到太医馆召个医官给从小照料他的赵公公看看病的权力都没有。
那个少年将军就这样来到他的身边,在他没有任何权势可仗时,冒着天大的干系,保护他,照料他,教导他,如何做一个男子汉,怎样坚强面对挫折,手把手教他练武强身,四处为他寻找大儒做老师。
那个时候,这些忠君爱国、义正词严的臣子们在哪里!
当所有人将他遗忘、将他冷落时,方轻尘微笑着给他温暖。他那样单纯地依恋着方轻尘,一次次问他说:“你会永远在我身边吗?”
而他永远微笑着回答:“如果殿下需要的话。”
“方轻尘武将干政,目无圣上,见君不跪,无臣下之礼,当受重惩。”
他给他见君不跪之权,他让他面君不必解剑,面对那么多的政事,那么多的是非,他张皇无措时,总是信任着他,期盼着他来为自己出主意。
于是,这成了他被满朝文武所指责的罪证。
“方轻尘拥兵自重。”
“方轻尘意图叛乱。”
“方轻尘有夺政之心。”
这样的流言永无休止,他却只记得,在诸位皇兄争得你死我活,后宫之中杀人如草不闻声时,那人费了无数心血,顶住无尽的压力,守护着他。那一场宫廷兵变,血雨腥风,军队已经冲进了皇宫,后宫的女人们纷纷自尽,皇族的王子们哀号着乞活,到处是刀光剑影,到处是喊杀呼啸,只有方轻尘,一步不退地守护着他。
方轻尘的武功,可以在万马军中,杀出血路而去,却为了他而被牢牢困住;方轻尘的本领,可以在无数强敌的围攻中,来去自如,却一次次为了救他而负伤。
他还记得方轻尘用血肉之躯为他挡箭,他还记得方轻尘用有力的臂膀挽着连站立的力量都没有的他。
他还记得无数呼啸喊杀声中,方轻尘回首的笑容,依旧温暖如阳光:“别怕,只要我还活着,谁也碰不了你一根指头。”
方轻尘保护他,在皇宫中苦撑了一天一夜,一直等到援军到了,叛军败退,才脱力晕倒,最后那一刻,还抬头对他微微一笑:“别担心,我只是睡一会儿,很快就会醒来了。”
他记得他在方轻尘身边放声大哭,他记得他拉住方轻尘染血的衣襟,十几个宫人用尽力气,都不能把他拉开。
他记得年长的皇兄都被叛乱的三皇兄所杀,三皇兄伏罪之后,父皇也因这一场惊恐而死,只有年少的他,莫名其妙成了国家的君主。
登上御座的时候,看着无数名儒重臣,感受到他们眼中的冷漠和轻视,而这时,带伤的方轻尘,来到他身边,微微一个笑容,让他挺直了腰,稳稳地登上高高的御阶,转头面对无数向他俯首的臣子。
他的第一道旨意,是对方轻尘的封赏。
镇国大将军,护国公,掌三军,参政事,佩剑上殿,面君不跪。种种隆恩殊遇,令几乎所有的臣子都跪下来苦谏不可。
而他只冷冷问,兵变的那一日,你们去哪里了?
御阶下,方轻尘凝眸看他,眼神带几许不赞同,但是,最终却没有拒绝他的封赏。国事纷繁,年幼的他,手足无措,不能应对,只有求助于方轻尘。
他完全信任方轻尘,所有的国事,只要方轻尘说行了,他连看都可以不看,就笑着用玺。
那个时候,谁敢说方轻尘一个不字呢?那些名儒重臣,那些眼下个个铁骨铮铮,动辄就要撞墙、就要死谏的人,当时又在哪里?
直到强敌犯境,方轻尘引兵拒敌,长守边关,远离朝堂,所有的指责,所有的罪名,所有的不是,全都如雨点一样地冒了出来。
叛乱,不敬,恃权,淫人妻女,杀人夺财,种种匪夷所思的罪名一一冒出来。所有人指责他的时候,都义正词严,仿佛真理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一般。
楚若鸿愤怒了,他呵斥,他责罚,廷杖,降级,贬官,能做的他都做了。然而,参奏方轻尘的折子还是越来越多,劝他把方轻尘调回来的进言依然越来越多。
他能怎么办?
杀人吗?
不,君王对进谏的臣子如果拿起了屠刀,那国家就离衰败不远了。
哪怕被逼到极处,楚若鸿依然记得很久以前,方轻尘对他的教诲。
他苦苦地支撑着,哪怕满朝非议。
臣子们说方轻尘权力太大了,皇室宗亲们说军队只听方轻尘的将令,而无视皇帝的君令。就连宫中太后太妃,自己母亲家的舅舅表哥们,也开始一次次进言,方轻尘如何仗着皇帝的势力,胡作非为。
他咬着牙听下去,忍着气把奏折看下去,不管多少人非议,他都不在乎,他都不相信。
轻尘,轻尘,其实我比任何人都想要召你回来。我多么渴望你此时在我的身旁。我已身为皇帝,为什么仍觉得还像幼时那样无助,你若能在我身旁给我力量该多好。我如今前呼后拥,可是没有你,我比幼时更加孤单。
轻尘,我多想你回来,不是因为三人成虎,不是因为听信流言,仅仅只是
但我永远记得,你曾说过,国事为重,我永远记得,我亲口答应过你,不让你有任何后顾之忧,全力支持你在前方,尽心卫国护民。
轻尘,我想念你。
你可知道,我一个人抵抗得太累太累了。很多时候,我也想干脆像个暴君一样,将不合心意的进言者全部杀死,像个昏君一样,再不理什么国家,什么百姓,什么未来。我只想要保护你,就像你曾经保护过我一样。
可是,我是皇帝啊,你教过我无数次,以国家为重;我答应过你无数次,要做一个好皇帝啊。
轻尘,我该怎么办?
轻尘,你知不知道,有人查出了你和敌国通信的证据,所有的臣子都联名向我要求召你回来,解除你的兵权。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石阶上,在大太阳底下,一整天不肯起来,那以耿直闻名的御史,直接撞在金阶的墙上,血流满地。
太后虽然不是我的生母,毕竟是我的长辈,她现在都不肯进食,逼我一定要召你回来审问,否则就不进粒米。
轻尘,我快撑不住了,轻尘,你为什么不在我身边?
十五岁的楚国皇帝,在他初遇方轻尘的柳树旁,发出无声的呐喊。
然后慢慢地握紧他少年的双拳,脸上渐渐现出坚毅之色。
“轻尘,无论如何,我都会一直保护你的,就像你保护我一样,我也绝不会舍弃你。”
少年君王在心中默默发誓,这个时候,他是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诺言,这个时候,他确信,天可崩地可裂,他的轻尘,不会叛他负他。海可枯石可烂,纵然举世皆非,纵然铁证如山,他也绝不会动摇对方轻尘的信心。
这个时候,他是真的,如此以为的。
这个时候,他是真的,如此深信的。
P7-11
小楼序曲
小楼,并不是一座楼。
小楼是万山深处、密林之后的一处山谷。
那本来是一片荒僻之地,山深林密,几乎没有人知道,山最深林最密处,有那么大一座山谷。
一切源自于一场俗套至极的追杀。武林正邪纷争,无数武林高手围剿某个大魔头,大魔头逃入山林深处,各派高手联手追进山林深处,然后再也没有出来。各门各派数十年不断派人寻找,无数精英进入山林深处,都如泥牛入海,再无踪迹。
直到各大门派再也承受不起损失,悄悄把那处山林列为禁地。
很多很多年之后,大魔头忽然出现在江湖上。人们问起他当年之事,他只微笑着答,那些人打扰了小楼的宁静,所以再没有机会走出小楼。
大魔头很快再次消失在江湖上,没有人能找到他,就如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那山谷叫做小楼,小楼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小楼中,又到底有什么人。
再过若干年,又是一场俗套至极的追杀,武林魔长道消。正道高手几乎丧失殆尽,仅存的几个人拼死冲入密林,冲向那个被叫做小楼的武林禁地。
魔功盖世的魔教,火器无双的霹雳堂,擅用毒药和暗器的唐门,尽起精英,联手杀至,然后,就静悄悄再也没有后文了。
邪道势力为此大挫,江湖正道乘势而起,终于驱尽邪魔。
于是,关于小楼的传说,越来越玄,越来越诡异。人们说,小楼有无数绝世秘籍,小楼中的任何一个人走出来,都足以天下无敌。
人们说,小楼以黄金铺地,琉璃做瓦,所有的宝物珍奇,都如瓦砾沙尘一般平凡。
有人说,小楼是神仙清修之地,凡人侵入,本当承受天罚。
有人说,小楼的所有女子,都是仙子般的美人,世间难得一见。
有人说……
在如水一般的岁月中,小楼的传说越来越神奇,越来越玄妙。
某朝某代某年,塞外蛮族大举入侵,中原朝廷暗弱,无力抗击,步步后退,半壁河山,沦入异族之手。
蛮族的大军刚好来到万山之外,蛮族的帝王刚好听说了小楼的故事,遥想那传说中的无数珍宝明珠、美女丽姝,他朗声大笑:“孤投鞭之处,江流可断,何况这小小山林!”
于是,十万大军,侵入山林深处,寻找那传说中的小楼。
然后,十万个生灵,悄无声息地消失于人世。
中原朝廷轻而易举收复失地,反攻蛮族,蛮族精锐尽丧,国中几个王子争王位争得天昏地暗,无力御外,俯首称臣认输。
从此,小楼所在的大山丛林,被朝廷划为圣地,代代祭拜。
时光流逝,天下合久而分,分久而合。纷争几许,由来不绝。
也曾有英伟帝王,征服四方;也曾有一代枭雄,震慑天下。但只要对那神秘的小楼有向往,有不服,有探索之意,那么不管他们多么小心,不管他们派出多少人才,结果都只有无声地消失。
有人曾举火焚山,要把掩护小楼的密林全部烧光,看看小楼的真面目,却在起火的当时,天降大雨,火灭则雨止,再生火时,暴雨再下。循环往复,竟有一年余,所有参与的军队、官员无不深信有神灵守护,宁肯抗旨也不敢再奉命了。
有人曾劈山引水,要以万丈江涛淹灭小楼。岂料半夜江河改道,数千里沃土,变为泽国。
在那以后,再没有人敢言“小楼”二字,再没有人敢动小楼的心思。 纵然是一方帝王,盖世豪强,只要对小楼稍有觊觎之心,身边的忠仆下属亲人,无不拼死力谏,史册上,甚至有大臣为阻皇帝派兵探查小楼,而撞死在金阶之上。
从此,小楼,成为全天下的禁地。没有人敢靠近那大山,没有人敢走入那密林。
任红尘变幻,人世纷争,小楼却超然于世事之外,安静地看人间悲欢喜乐,分分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