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科技五千年(5)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于雷//臧铁柱//高效伟//王杰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古老而历史又从未中断过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个世纪始终熠熠发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学技术,更是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累累硕果。《中华科技五千年》这部大型科普读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从远古到1993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简明易懂,图片精美,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教兴国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特别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关广庆主编的《中华科技五千年5》是《中华科技五千年》的一个分册,着重反映了1978年到1993年的科学技术成就。

内容推荐

关广庆主编的《中华科技五千年》从远古写至2000年,所选资料一般以2000年12月前发表的为限。《中华科技五千年》共分五个分册,古代部分两册,近代部分一册,现代部分两册,计100多万字。全书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知识,农牧、水利、交通、建筑、机械、地质、冶金、陶瓷、纺织、医药、军事等应用技术知识,以及重大科技事件、学术思想、经典著作和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等。每一分册书前的“引言”,是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对本册科技断代史进行的简要概述,主要介绍本断代内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重大的科技成就及对整个科技发展历史的作用和影响等。各分册正文以大量的专题介绍具体的科技成就。在编写时,我们力求把众多的文明成果写得准确精要,把复杂的社会背景写得简洁清晰,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浅显明白,把枯燥的科技史实写得生动有趣。为使某些内容相对集中,我们在编写时还采用了追叙和延叙的灵活方法,打破了各分册间严格的时间限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书内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书后附有科技大事年表。

目录

引言

营造“绿色万里长城”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伟大的创举

——葛洲坝大江截流成功

生命科学的新篇章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成功

从“蓝土地”上崛起

——我国的海上石油工业

海洋深处的利剑

——中国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昔日火与铅 今朝光与电

——我国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

太空神曲

——中国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挂在苍穹的“新星”

——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

中国航天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巨大飞跃

——“中国环流器一号”建成启动

南极冰原上崛起“新长城”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开创科技发展的新里程

——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中国高科技的旗帜

——“863计划”

科技王国的路标

——中国科技白皮书

在天文学的高起点上拼搏

——太阳磁场望远镜的诞生

在“超导热”中异军突起

——中国科学家的成就

癌症的克星

——中国研制成功抗癌新药

生命科学中的奇迹

——中国的试管婴儿

天有可测风云

——中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最大的科学实验机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建成出束

神州大地闪现新的光辉

——合肥同步辐射光源

神州第一路

——沈大高速公路

刺破青天锷未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事业

——澳星发射的失败与成功

向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迈进

——我国的两座核电站建成发电

实现核素合成零的突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四个新核素

为中国争气的微雕钢城

——攀枝花钢铁公司

“共和国长子”再现风采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

圆我工业强国梦

——CIMS在中国

计算机技术的惊人跨越

——“银河”巨型机与智能机的诞生

朝霞般的事业

——“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的研制开发

高新技术的集合体

——北京仿真中心

铸就中华文化的丰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世界第一的斜拉桥

——上海杨浦大桥

建高峡平湖 创干秋伟业

——未来的三峡工程

海纳百川 为我所用

——中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小麦之父”

——农学家金善宝

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

——苏步青

踏遍青山写春秋

——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

结构化学研究的新高度

——卢嘉锡和他的“福州模型”

在物理化学的前沿纵横驰骋

——唐敖庆及其科学贡献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钱学森

一位医学家的魅力

——吴阶平及其贡献

惊世“神刀”

——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

认真而自然的人生轨迹

——周光召及其成就

绿色革命 称雄世界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从“小八路”到科学家

——宋健及其成就

中国人的骄傲

——陈创天和非线性光学晶体

横穿南极第一人

——秦大河

在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奋进

——青年科学家陈章良

献身国防事业的青年科技尖兵

——王贵海

附录 中华科技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步人电子计算机时代。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已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事业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文明。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电子计算机革命”。

电子计算机最初是为高速处理数值性数据而设计生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求它能在信息管理、文献检索、书刊排版、事务处理等非数值性信息处理方面有所作为。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电子计算机具有处理文字符号信息的功能。换言之,要使电子计算机能处理非数值性信息,就必须能在电子计算机上简便、准确地输入文字信息。对我国的使用者来说,就是要求电子计算机能简便、准确地输入汉字信息。但是,外国人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只能辨认英文和数码等符号,而不能辨认汉字。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中国普及和推广所遇到的一个大难题。这是因为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数目成千上万,远比26个英文字母多得多。这就给在电子计算机上输入汉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难题,国内外的计算机专家纷纷投身于这个研究领域。在最初的几年里,国内外研究出的各种汉字输人方案不下数百种,但其中具有某些实用价值的却寥寥无几,而且输入速度远不及英文的输入速度。无怪乎一些外国人曾经断言,中国如不废止古老的方块字,就不能进人现代文明,原因就是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速度比拉丁化拼音文字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低得多。

事情果真如此吗?难道汉字在电子计算机面前真的走投无路了吗?我国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工作者,用自己的实践,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其中,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和王选首创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最有代表性。

王永民,1943年生于河南省南召县,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四川永川的一个国防科研单位工作。可到任刚刚一个月,他就因患亚急性肝坏死而住进了医院,且经年不愈。无奈之中,他只好调回家乡,用非所学地在南阳地区科委当一名普通的科技管理干部。回到家乡后,他又在一次车祸中险些丧生。生活的磨难,使他练就了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品格。这期间,他在广阔的领域中感受到,一个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电脑迟早要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他身体稍有好转,便把注意力转向了电脑技术。

1978年,南阳某厂承接了“汉字校对照排机”的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当时,王永民负责这个项目的归口管理。在一次论证会上,王永民凭着自己的多日研究,否定了那个厂总工程师提出的方案,同时,说服地区科委领导,主动地接过了研制“汉字校对照排机输入键盘”的任务。P33-34

序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古老而历史又从未中断过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个世纪始终熠熠发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学技术,更是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累累硕果。

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现代文明赖以建立和发展的众多科技发明和发现有一半以上起源于我国,而绝非仅仅“四大发明”。在近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我国的科学技术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开始落后于西方强国,但仍有一些仁人志士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创造着。新中国诞生后,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我国的科学技术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又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从古到今,许许多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无数的能工巧匠,以聪明的才智和辛勤的劳作,创造出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全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正当中华民族在重新振兴:努力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时候,我们献上《中华科技五千年》这部大型科普读物,是想让少年朋友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主要科技成就。期望他们读过这部书以后,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能够使社会生产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的道理,进而增强热爱科学、献身于科学的决心;学习先辈们那种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好学不倦、刻苦钻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优良品质,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华科技五千年》从远古写至2000年,所选资料一般以2000年12月前发表的为限。全书共分五个分册,古代部分两册,近代部分一册,现代部分两册,计100多万字。全书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知识,农牧、水利、交通、建筑、机械、地质、冶金、陶瓷、纺织、医药、军事等应用技术知识,以及重大科技事件、学术思想、经典著作和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等。每一分册书前的“引言”,是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对本册科技断代史进行的简要概述,主要介绍本断代内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重大的科技成就及对整个科技发展历史的作用和影响等。各分册正文以大量的专题介绍具体的科技成就。在编写时,我们力求把众多的文明成果写得准确精要,把复杂的社会背景写得简洁清晰,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浅显明白,把枯燥的科技史实写得生动有趣。为使某些内容相对集中,我们在编写时还采用了追叙和延叙的灵活方法,打破了各分册间严格的时间限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书内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书后附有科技大事年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此外,书中参考了散见于报刊或著作中的许多同志的研究成果,鉴于这是一本普及读物,所引文字和图片等一般没有注明出处。在此,我们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并致谢。

我国全面记述中华科技发展史的有关读物很少,本书可谓首家尝试之作。在本书这次再版的时候,我们主要对那些已“不合时宜”的内容作了修改,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科技发展史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开发。限于篇幅和编者学识水平,书中不妥之处一定很多,敬希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3: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