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欧债危机的过程、总结其特点,剖析其原因的著作。作者张志前、喇绍华用专业的眼光,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梳理了欧债危机的发展脉络,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欧债危机现阶段发展的全貌。
本书作为一种正在发生者的历史的初步总结和记载,遵循了用事实说话的写作原则,抓住了欧债危机发展的主要脉络,并对相关重点环节作了深入的背景介绍,突出了作品的客观性与资料性强的特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债危机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张志前//喇绍华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欧债危机》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欧债危机的过程、总结其特点,剖析其原因的著作。作者张志前、喇绍华用专业的眼光,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梳理了欧债危机的发展脉络,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欧债危机现阶段发展的全貌。 本书作为一种正在发生者的历史的初步总结和记载,遵循了用事实说话的写作原则,抓住了欧债危机发展的主要脉络,并对相关重点环节作了深入的背景介绍,突出了作品的客观性与资料性强的特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由张志前和喇绍华两位同志编著的这本《欧债危机》,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将欧债危机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介绍给读者,同时对欧洲统一和欧元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对于那些关注经济问题的专业研究者和决策者而言,《欧债危机》是一本能够为研究者清晰地梳理欧债危机主要发展历程和提供理性分析与判断的基础性素材,而避免被纷繁复杂的表面乱象所纠缠和打扰的很有价值的读物;对于那些希望在越来越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经济氛围中找寻价值支点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在八小时之外的宝贵时间里迅速洞悉世界经济发展命门,近距离参透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上演的有关在欠债还钱中痛苦挣扎的很有趣味的读物。 欧债危机为什么会率先从希腊爆发进而蔓延至整个欧洲?为什么经济和社会相差巨大的欧洲国家都相继爆发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将给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欧债危机与美国债务危机有什么具体的差别?欧债危机中有谁哑巴吃黄连暗暗叫苦又有谁掩面偷笑而大把赚取他国危机钱?欧债危机的爆发是世界经济进程的一个偶然还是已经潜伏了十年的木马病毒?有谁在为化解危机而奔走相呼又有谁不断地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欧债危机是当代经济理论和政策手段走向尽头的必然产物还是一种创新的货币和创新的机制带来的阵痛?中国规模庞大且无法理清的地方债会不会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经济危机?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怎么避免重蹈欧元的覆辙?等等。这一连串看似严肃却又令人好奇的问题驱使着我在书中寻找答案。 目录 序 导言 一个时代的终结 欧债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权债务危机是“凯恩斯综合征”的集中发作 为什么偏偏是欧洲出现了危机 统一货币难以逃避的一劫 欧债危机的启示 欧债危机的链式反应 第一章 祸起希腊:谁炮制了达那伊德斯姐妹之桶 奥运百年荣光难掩经济滑坡的阴影 主权信用不再是主人说了算 爱琴海的明媚阳光也治不好政治毒瘤 华商也成了债务危机冲击波的受害者 第二章 欧债国家:请时刻准备着拯救我 爱尔兰:我很小,但我的房价很暴力 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的余香飘荡30年 意大利:地下经济孕育出的“逃税天堂” 西班牙:危机是潜伏太深还是空穴来风 欧债危机的两难处境 第三章 天堂之手:是救援之手还是审判之手 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买EFSF的账 IMF的人事危机给救助行动带来新变数 泥菩萨美国送来的礼物只有大棒 国家首脑变身债券推销员 第四章 幸福难继:改变沉疴体制的痛苦转型 冰冷的手术刀向病灶落下 年轻一代成了改革的牺牲品 没有压迫一样会有反抗 从占领华尔街到占领欧洲 欧债危机的历史原因 第五章 探本溯源:无数个伤心的理由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新家规 披着靓丽外衣的造假行为在欧元区泛滥 统一货币政策难御经济失衡的风险 高福利成为欧洲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第六章 主权债务危机: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拉美“新自由主义”之困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潘帕斯雄鹰的陨落 冰岛会是第一个破产的国家吗 “劳伦斯”魔咒砸中迪拜塔 第七章 欧元诞生:不是早产儿,但却是缺陷儿 同一个欧洲,同一种货币 天生跛脚走路的缺陷 貌合神离的两大当家人 不买欧元账的三个国家 欧元成了投机客的提款机 第八章 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 100年前的铁路债券评级机构 在大萧条中炼就火眼金睛 警示风险还是制造危机 言论自由还是恶语伤人 点金成石还是利益驱动 欧债危机的深远影响 第九章 展望未来:后欧债危机时代的欧盟走向 谁将是欧债危机的救命稻草 也许离开也是一种选择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这仅仅是一体化进程的一个开端 第十章 居安思危:影响深远,警钟长鸣 猜对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欧债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欧债危机之后会不会是美债危机 中国地方债是否会变成未来的欧债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艰难旅程 附录一 欧债危机大事记 附录二 欧元简史 附录三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经济和货币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原总裁卡恩接受调查无法履职到新总裁拉加德上任前,欧债危机正在被一系列突发事件捆绑着,令紧张的空气在全世界酝酿发酵,危机前景也越发扑朔迷离。为缓解投资者的担忧情绪,欧洲央行频频干预债市,但效果并不理想。正当各方人士为是否推出欧洲共同债券而绞尽脑汁之时,新总裁掌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11月22日批准了60年来历史上最为灵活的新贷款机制,旨在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应对危机。 IMF的官方公告显示,新机制以灵活度更大的预防性和流动性安排(PLL)取代以前的预防性信贷安排(PCL)。新的工具可用于包括应对未来市场震荡的风险和短期流动性窗口等。根据规定,新的流动性额度将会为经济政策相对较好的国家提供6个月贷款,最高可达成员国出资额的5倍,且几乎无任何附加条款。同时,新设定的预留和流动性额度也可以用于一年至两年的较长期贷款项目,最高可达成员国利得财富的10倍,但此规定有较多附带条件,并将受到IMF理事会审核。而IMF当前的紧急援助工具(自然灾害紧急援助和战乱后紧急援助)则并人新的快速融资工具(RFI),可用于为各种紧急国际收支需要提供支持,包括外生冲击带来的国际收支需要。快速融资工具一经批准,可立即向成员国提供资金,年度限额为成员国份额的50%,累计限额为份额的100%。IMF总裁拉加德也认为:新工具将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迅速和有效地应对危机,这有利于所有IMF的成员国,同时,这也是朝着建设全球金融安全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IMF在当前欧债危机严峻局面下紧急推出新的借贷工具,根本目的是为缓解欧元区成员国的融资压力,在于稳定信心,撬动更多的私人资本和国际资金参与危机救援。但是这些措施与实际救助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也并没有说明哪些国家符合借贷的众多条件。IMF目前共有4000亿美元的资金可供借贷,而欧元区成员国中仅意大利一个国家2012年需要借贷的数额就超过了这个数字,如果西班牙或者法国再提出援助申请,在IMF没有新资金注人的前提下,该组织的贷款资源将枯竭。因此新工具对于解决欧债危机而言,仍属于杯水车薪。所以,可以预测的是,IMF仍将需要视形势的发展,在贷款规模和危机应对速度上进一步改进,避免市场信心受到意外和更为严重的冲击。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从救助道义和所肩负的职责出发,作为欧债救助的三大主体之一(另两家救助主体分别是欧洲央行和欧盟)的IMF有义务对深陷债务泥潭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支持。实际上,国际社会也一直在呼吁有必要通过IMF来对陷人欧债危机的国家进行救助,同时通过扩大IMF资金规模的方式来增加其干预和救助能力。但是IMF似乎并不愿意过早地介人欧债危机,这与其以往的雷霆风格大相径庭。拉加德曾表示,IMF在协助解决欧债危机中扮演着幕后角色。这也不难理解,正如拉加德曾经说过的,几乎没有人事先料想到欧债危机的严重性,而IMF肯定将因欧债危机而降低其对全球成长的看法。经济周期是一回事,经济危机则是另一回事。 实际上,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处于危机漩涡的国家切实有效的财政、经济和金融的整顿计划,而不是源源不断地伸手要钱。况且IMF总的借贷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在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提供必要的援助,无法为全球金融体系提供高枕无忧的安全网。对像美国、日本、法国等这样举足轻重、债务规模高企的经济体而言,更不可能依赖IMF解决自身问题。从这个角度看,IMF努力的重点是在警示那些系统危险更大的经济体,各国在解决债务危机时要么只能依靠自己,要么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了。 泥菩萨美国送来的礼物只有大棒 面对被热炒得沸沸扬扬的欧债危机,大洋彼岸的美国似乎出奇地冷静,既不愿意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也担心坐视欧债危机蔓延进而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这个一向喜欢管别人家的事情,现在却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有有效解决的世界第一强国彻底哑了火。 在官方层面,美国政府不止一次重申了美国在欧债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即危机是欧洲的问题,欧洲“具备应对的资源和能力”,眼下需要采取“果断和决定性的”行动。美国似乎只愿意与欧洲分享应对金融危机的“诸多专业知识和经验”。面对求助上门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美国总统奥巴马仅仅是淡淡地承诺加强大西洋两岸经贸合作,携手重振经济、创造就业并确保金融稳定。然而,奥巴马没有拿出向欧元区施以援手的具体措施,只是向欧盟主要机构两位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将根据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继续提供“建议和指导”。 在民间学界层面,华盛顿智库“大西洋学会”副会长、跨大西洋关系项目主任弗朗西斯·伯维尔认为,根本而言,这是需要欧洲自己解决的问题;欧债危机阴魂不散而且持续恶化,原因在于欧洲国家政府缺乏支持其单一货币的意愿,令市场丧失信心。 同样在投资界,欧洲似乎并没有引起美国资本大鳄的兴趣,巴菲特曾说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没有考虑对欧洲直接投资。或许,这些曾经在欧洲叱咤风云,裹挟千金的资本大鳄正迫不及待地等着危机进一步爆发而大赚特赚。 猛地一看,历史似乎再次回到二战时的情景,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再次抬头,而且还期待着从其他国家的危机中大捞一笔。但这次其实真不太一样,这次美国之所以没有扮演胜利女神的角色对欧洲进行援助,其实只是因为美国已自顾不暇。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就大伤元气,为了支持经济渡过难关,美国政府推行了经济刺激政策,华尔街开足了印钞机,加大国债推销力度,把全世界带到了通货膨胀的危险道路上。到了2011年,连美国政府都开始为还债而担忧了,再次感受经济危机寒冷的美国政府“穷”得连政府运行都难以支撑下去了,更不要说帮助别人了。P61-63 序言 自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世界经济领域陆续发生了一系列大的事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一件。这场爆发在2009年底、发端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像一千年前暴虐于欧洲的黑死病一样再次在欧陆大地蔓延,不但先后有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被拽入债务危机的泥潭,而且连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和法国也不堪重负。整个欧元区国家似乎在债务到期一债务违约一资金救助一财政紧缩一经济瘫痪一无力还债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欧债危机不仅对欧洲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让世界上最稳定的欧洲政坛开始动荡。仅仅在2011年,欧洲就有五个国家因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而引发政府换届,帕潘德里欧、苏格拉底、贝卢斯科尼、考恩、萨帕特罗等这些欧洲政坛曾经的风云人物在欧债危机面前不得不黯然下台。为救助陷入欧债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欧盟和欧洲央行一方面对危机国家采取财政紧缩措施,另一方面四处出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新兴国家寻求资金援助。尽管无论是欧洲各国政府还是私人机构投资者都为妥善解决欧债危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必要的牺牲,但是目前来看,欧债危机似乎并没有要结束的迹象。我们也依然看不到欧债危机的解决出路,它带给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并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欧债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事件,它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深化的必然结果,是金融危机在欧洲的具体表现。欧债危机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欧元区内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现有的政治决策体制和货币机制已经不适应现状的一种集中体现。如果我们把欧元区看做一个国家,欧洲的主权债务水平并不算高,甚至低于美国和日本。怛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同时,欧洲央行也不愿为这些国家发钞,导致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欧债危机这件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欧债危机的爆发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从内部原因来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新兴国家的崛起,欧洲国家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在逐步下降,而欧洲国家传统的高福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却并没有改变,政府财政收支的缺口越来越大,多数欧元区国家政府一直处于入不敷出、举债度日的困境;而欧元区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成员国政府在实施各项经济发展政策时,只能施展财政刺激手段而无法应用货币政策,导致财政支付越来越大,推动经济发展的成效甚微,因此,欧元区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从外部因素来看,欧债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争夺后危机时代经济主导权和经济版图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目前,世界各经济体整体上都处于经济复苏和恢复的阶段,谁能尽快走出危机的阴影,踏上正常的发展道路,谁就能够在未来的经济版图中占有有利的位置,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为把危机负面影响转嫁于他国,不仅要求新兴经济体提高汇率,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而且任由代表其意志的国际评级机构大幅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加重了欧元区国家经济复苏的阻力,延缓了欧洲经济复苏的进程,使得刚刚从危机中复苏的欧洲经济再次陷入下降的通道中。 由张志前和喇绍华两位同志编著的这本《欧债危机》,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将欧债危机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介绍给读者,同时对欧洲统一和欧元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对于那些关注经济问题的专业研究者和决策者而言,这是一本能够为研究者清晰地梳理欧债危机主要发展历程和提供理性分析与判断的基础性素材,而避免被纷繁复杂的表面乱象所纠缠和打扰的很有价值的读物;对于那些希望在越来越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经济氛围中找寻价值支点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在八小时之外的宝贵时间里迅速洞悉世界经济发展命门,近距离参透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上演的有关在欠债还钱中痛苦挣扎的很有趣味的读物。 欧债危机为什么会率先从希腊爆发进而蔓延至整个欧洲?为什么经济和社会相差巨大的欧洲国家都相继爆发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将给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欧债危机与美国债务危机有什么具体的差别?欧债危机中有谁哑巴吃黄连暗暗叫苦又有谁掩面偷笑而大把赚取他国危机钱?欧债危机的爆发是世界经济进程的一个偶然还是已经潜伏了十年的木马病毒?有谁在为化解危机而奔走相呼又有谁不断地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欧债危机是当代经济理论和政策手段走向尽头的必然产物还是一种创新的货币和创新的机制带来的阵痛?中国规模庞大且无法理清的地方债会不会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经济危机?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怎么避免重蹈欧元的覆辙?等等。这一连串看似严肃却又令人好奇的问题驱使着我在书中寻找答案。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在本书中都有不同角度的解答,而且清新畅快的文风、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描述,也让读者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丝毫不会感到专业性的干涩和枯燥。而且,本书还向我们展示了比欧债危机本身场景更为宏大、比欧债危机的历史更为久远、比欧债危机的现象更为深邃的、我们且把它们统一称为“主权债务危机”的鸿篇巨制。正如书中所言,其实欧债危机并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主权债务危机,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曾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债务危机,今后也一定会有国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债务危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是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是以为序。 谷源洋 2012年2月 后记 从2009年底国际评级机构调降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至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爆发两年多了。这是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闻记者作了长篇累牍的报道,经济学家们也进行了很多分析和评论,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论著。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之约,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经过半年紧张的研究分析和编写工作,这本反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貌的书终于可以呈献给读者了。我们力求使本书做到全面、系统和客观,为读者全面了解欧债危机提供参考。但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加上欧债危机的复杂性和演变的快节奏,很难准确把握。书中的观点和认识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时至本书出版之时,欧债危机还在演化发展,仍然看不到解决的前景。我们还会对此继续跟踪,并将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将事态演变的最新进展,呈现给广大读者。 为给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欧债危机的全貌和历史视角,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报道和研究成果,也引述了少量的资料和观点,无法一一罗列,在此表示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作者单位同事和家人的支持,郭荣、张卓然、孟秀英、宁玮婷、张永冀、林中辉、庞伯宇等对本书有贡献。社会科学文献’出_版社的恽薇主任、许秀江博士、高雁女士给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对他们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2年1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欧债危机是本世纪初继次贷危机之后又一重大经济事件。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了欧债危机神秘的面纱,是相关学者、决策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必读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部长 王军 本书从欧元区制度缺陷、欧洲统一和世界经济结构等角度,系统分析了本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演化的制度和历史原因,读后发人深省,深受启发。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何佳 张志前同志是一位非常勤奋和有责任感的经济学者,他阅历丰富、涉猎面很宽,对很多经济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是作者继《货币泡沫》之后又一力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荣华 《欧债危机》全面系统地记录和阐述了发生在21世纪初的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截至目前我看到的唯一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分析欧债危机的书。 ——《财经》杂志高级编辑 王延春 《欧债危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文字优美,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好书。我非常愿意推荐读者阅读。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师 孙兆东 《欧债危机》揭示了欧债危机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政治和历史故事,探寻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因素。读后令人震撼、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中投证券副总裁 任春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