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系列是一套为青少年提供阅读方法的阅读指导丛书。怎么读图画书?怎么读童话?怎么读散文?怎么读小说?此套图书从具体的方法切入,以古今中外名著为范例进行阐释说明,讲述了各门类作品独特的艺术特点、艺术魅力,以及从哪些角度、通过什么方法来欣赏这类作品。每本书还附有专家的推荐书目。
阅读图画书,可以推开一扇窗,帮助孩子了解我们的世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情商和智商,还可以提升孩子的美感经验,学会观察和思考图画的能力,迈入艺术的门槛。
彭懿编著的《图画书应该这样读》讲述图画书的具体阅读方法,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阅读需要效率,阅读需要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进行终生有效的学习。所以,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样读系列”是国内一流作家、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阅读体悟和经验,联手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关于阅读方法的图书,旨在为读者提供有效阅读的途径和要领,提升阅读效率。
本系列图书详尽剖析文体特点,阐释文体魅力,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图文并茂,讲解不同文本的特色及核心价值,传授阅读方法,为青少年的阅读开启门径,指点迷津。每本书都附有作家、专家为读者开列的推荐书目,不仅适合青少年读者自主阅读,也是一套难得的家长、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常备用书。
彭懿编著的《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为“这样读系列”丛书之一。
图画书是一个奇异的世界。
怎样分七步阅读图画书?怎样在封面和封底的细节中发现阅读图画书的惊喜?怎样找寻隐藏在环衬里的秘密?怎样在图文结合的演绎中体认传奇?解答尽在《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之中。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可读出百种滋味,一幅简约的图画可隐含辽阔的世界。
这个故事开头的一句话是:“海盗从不换尿布。他们甚至从不换袜子!这个我太了解了,因为我当过海盗。不过现在不谈这个,那是另一个故事……”如果不看图,你或许会以为这是一个疯疯颠颠的老海盗在自言自语,但看了图你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头扎海盗头巾、腰系海盗皮带的六七岁的小男孩。对对,他的名字叫杰里米·雅各布。
其实,《海盗从不换尿布》是《千万别去当海盗》的续篇。在上一个故事里,有一天,迷路的海盗突然就出现在了海滩上,他们问杰里米·雅各布乐意不乐意跟他们去当快乐的海盗。你说,这还用问吗?杰里米·雅各布当然乐意了。他不但去了,还和海盗一起,把一大箱宝藏埋在了自己家的后院里。怕忘记了埋藏地点,杰里米·雅各布还给海盗画了一张藏宝图。
如果你曾经读过《千万别去当海盗》,那么当你翻开《海盗从不换尿布》的前环衬时,你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呵呵,杰里米·雅各布家的后院…一这不是他画的那张藏宝图吗?”你几乎可以断定,这个故事一定是围绕着这张藏宝图展开的。贪婪的海盗又怎么肯放弃那一大箱财宝呢,海盗们终于回来了。
就算你没有看过前面一本图画书,你也可以运用你的大脑,从前环衬和后环衬中透露的信息做出如下的推断:一、这是一张涂鸦地图,它可能出于一个小孩之手,这个小孩的名字就叫杰里米·雅各布。二、一行弯弯曲曲的脚印通到大树下,那里有一个做了醒目图标的地方。三、书名上出现了海盗,而海盗的故事又总是少不了宝藏,那么,这张地图极有可能是海盗们的一张藏宝图……
猜对了!海盗们就是冲着这张藏宝图来的。藏宝图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先是海盗举起藏宝图,冲着杰里米·雅各布哇哇大喊:“我们要动用埋在你家后院的那箱宝藏!”然后我们看到杰里米·雅各布的小妹妹趁乱从海盗头子小辫胡子爷的兜里偷走了藏宝图。等到海盗们追到后院,小妹妹咔嚓一口,正好把藏宝图咬下来了一大半。而且要命的是,她正好吃掉了最重要的地方。你看,藏宝图上是不是只剩下脚印,那个标记着宝藏埋藏地点的图标已经被吃到肚子里去了。
这让海盗们心疼不已,他们悲伤地大叫起来:“这小家伙把它吃了,我们完蛋了!”是啊,没有了图标,院子这么大,上哪儿去挖那一箱子宝藏啊。可是杰里米·雅各布却一点也没有悲伤,他说:“也许没完蛋,我知道到底该在哪里挖了!这得多谢我妹妹。”
来,考验一下你的智商,说说看,杰里米·雅各布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因为他妹妹屁股坐的地方,就是藏宝图上画着图标的地方。没错,你这么说,是因为你看过环衬上的藏宝图。还有一点你也看出来了,对不?对,就是被他妹妹咬过一大口的那张藏宝图的形状,就是原来地图上那个图标的形状。你翻到后环衬对照一下看,是不是一模一样?
《海盗从不换尿布》不是那种安安静静的图画书,它最适合在教室里读给那些闷得发慌的男孩子们听了。孩子们听了,一定会发出阵阵快乐的喧嚣。其实,这正是作者创作它的目的,他们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你看它的文字,只要海盗头子喊一声“财宝”,众海盗就会热烈地呼应一声“财宝”;海盗头子喊一声“不跟吃奶娃娃打交道”,众海盗就会热烈地呼应一声“不跟吃奶娃娃打交道”……这不是明摆着邀请孩子们一起加入大合唱吗?图就更不用说了,色彩浓烈,一个个海盗的造型又怪异又逗人发笑(特别是他们的一口发绿的烂牙,绝对地“迷人”,让你看了第一遍还想看第二遍),夸张的透视关系让他们永远滑稽可笑地挤作一团。这一切,都让这场狂欢达到了顶点。
没错,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本图画书就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
这是一本给幼儿园小朋友看的图画书。或许你会说,我都上小学了,还看这种幼稚的图画书,不是让别人嘲笑吗?对你来说,它的故事是浅了一点。可是,你相信吗,就是这样一本看上去幼稚到极点的图画书,连许多聪明的大人都会读出一个完全错误的结果来。
这可能吗?
不是可能,而是一百个大人里面,就没有几个人能够读对!
怎么样,你在跃跃欲试了吧?要预先告诉你的是,画家在这本图画书里悄悄地挖了一口陷阱,你要是稍不留意,就会扑通一声掉进去。
好吧,你就来试一试,看看会不会上画家的当吧。
让我们从它的封面开始看起——
封面是一只可爱的小蛇,说它可爱,是因为它头戴皇冠,还涂了一个红脸蛋儿。亏得这只小蛇在睡觉,要是它正睁着眼睛刺溜刺溜地朝前走——你一定会觉得有点别扭。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对,因为它的头是朝向左边的,而我们看惯的图画书都是右翻页,就是说,小蛇应该是头朝右,从左朝右走才对,不然就会觉得它正在朝书外走。
直到动手翻封面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是一本左翻页的图画书。尽管我们看起来不太适应,但至少小蛇是不会走错方向了。
封面上的小蛇睡醒了,在前环衬上走了起来。这个前环衬,你不会一翻而过吧?
后面的故事你都知道了,无非就是这条好饿的小蛇真的是饿到了极点,见什么吞什么,而且绝对是“囫囵吞枣”!
别看这本图画书简单,要是会读,却有一种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呢。教你一种好玩的读法吧,不管你教室里的听众是孩子还是大人,保证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你翻到第一个画面,当你读到“……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时,先停一下,不要接着往下读“你猜猜”,而是跳过“你猜猜”,把最后那句“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读完,然后热情地邀请大家和你一起大喊“你——猜——猜——”。
你要是想取得最好的临场效果,诀窍之一,就是你面前的人越多越好;诀窍之二,就是他们喊的声音一定要大,不大,你坚决不要往后翻页。
等大家跟你一起声嘶力竭地喊完了“你——猜——猜——”,你就该翻页了,因为这时你已经吊足了他们的胃口。这就是悬念。你知道吗,当你动员大家和你一起喊“你——猜——猜——”时,你们已经一起齐心合力地制造了一个悬念。
哈,看到贪吃的小蛇肚子变成一个苹果的样子,谁还能憋住不笑呢。
一路走下去,小蛇还吃了香蕉、饭团、葡萄和菠萝。
这时你要是问大家:接下来,小蛇还会吃什么?有人会大叫吃大象,有人会大叫吃榴莲……不对,都不对。
小蛇最后还会吃什么,其实画家早就悄悄地暗示过我们了,你想想看,画家在前环衬上画了什么,对,一片苹果树。画家是不会凭白无故地画上一片苹果树的,他早就安排好了。所以,小蛇最后要吃的就是苹果树。
看到画面上这棵结满了红苹果的大树,你会觉得眼熟吗?如果没见过,那么请你倒回去再看一遍前环衬。前环衬上一共有九棵苹果树,只有一棵结了苹果。现在,它就站在小蛇的面前。
不过,小蛇不会傻到去吞一棵大树吧?
要是没人做傻事,世界上每天就不会有那么多喜剧发生了。小蛇爬到树顶上,嘴巴能张多大张多大,然后“啊呜——”一口,就变成画面上这个样子了。哈哈,没人想到会是这个样子。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会发出一阵哄笑声吧。这条小蛇也太逗乐了,你看,整个身体都套在了苹果树上,尾巴变成了树枝和苹果的形状不说,连眼睛都打上了两个叉。但笑过之后,几乎所有心地善良的读者又都会为这个结局感到惋惜和悲伤,那么可爱的一条小蛇就这么死了,而且死得这么惨,像一层皮一样套在了苹果树上,永远也退不下来了。有一位妈妈甚至给中文版的译者写来一封抗议信,她在信中写道:“这个结尾太残酷了,我五岁的女儿看完后落下了眼泪,她对我说:‘妈妈,救救小蛇吧’……”
让人想不到的是,画家跟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小蛇没有死,它还活着,就活在这本图画书里。
P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