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国文学十六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李毓榛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世界文学的百花园中,俄罗斯文学是一支风采独特的鲜花。特别是在19世纪初诗人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之后,俄罗斯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普希金之后,直到20世纪末,近200年来,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世界闻名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的创作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特内容和艺术风格,在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奇光异彩。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普希金到苏联解体前后共计200年俄罗斯文学的辉煌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普希金到苏联解体前后共计200年俄罗斯文学的辉煌历史,从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开始讲起,涉及莱蒙托夫、费特、丘特切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勃留索夫、勃洛克、巴尔蒙特、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伊萨科夫斯基、左琴科、布尔加科夫、扎米亚京、肖洛霍夫、西蒙诺夫、法捷耶夫、爱伦堡、邦达列夫、瓦西利耶夫、贝科夫、茨维塔耶娃、布宁、库普林、索尔仁尼琴、艾特玛托夫、拉斯普京、邦达列夫、特里丰诺夫等作家和作品,介绍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小人物”等文学形象,以及“白银时代”、讽刺文学、“解冻文学”、战争文学的新浪潮、流亡国外的俄罗斯文学等文学潮流。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普希金和俄罗斯诗歌

 初展诗才

 普希金的抒情诗

 普希金的长诗

 黄金时代

 诗人之死

 时代精神的转变

 莱蒙托夫的诗歌

 丘特切夫

第二讲 果戈理和他的《死魂灵》

 果戈理的成长之路

 《钦差大臣》

 创作《死魂灵》

 《死魂灵》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讲 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

 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现象

 奥涅金与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毕巧林与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罗亭与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

 “多余人”形象的意义

第四讲 托尔斯泰的长篇史诗

 托尔斯泰的文学道路

 长篇史诗《战争与和平》

第五讲 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

 普希金的短篇小说《驿站长》

 果戈理的短篇小说《外套》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木木》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

第六讲 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

 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

 勃留索夫

 勃洛克

 阿克梅派

 阿赫玛托娃

第七讲 从生活底层奋斗出来的

 伟大作家——高尔基

 社会大学

 早期作品

 《伊则吉尔老婆子》

 《切尔卡什》

 《母亲》

第八讲 苏维埃时代的俄罗斯诗歌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

 叶赛宁的抒情诗

 伊萨科夫斯基的抒情诗

第九讲 苏维埃时代的讽刺文学

 左琴科的讽刺小说

 伊利夫和彼得罗夫的《十二把椅子》

 扎米亚京的《我们》

 布尔加科夫的《不祥的蛋》和《大师和玛格丽特》

第十讲 顿河草原哺育的

 伟大作家一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的成长道路

 《顿河故事》

 《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

第十一讲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苏联文学

 卫国战争时期的诗歌创作

 阿.托尔斯泰的《俄罗斯性格》

 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

第十二讲 《解冻》和“解冻文学”

 爱伦堡的《解冻》

 奥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

 特罗耶波利斯基的《一个农艺师的札记》

 田德里亚科夫的《死结》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第十三讲 战争文学的新浪潮

 邦迟列夫的《营请求火力支援》和

 《最后的炮轰》

 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

 西蒙诺夫的《生者与死者》三部曲

 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十四讲 流亡国外的俄罗斯文学(之一)

 茨维塔耶娃的诗歌

 布宁的诗歌和小说

 库普林的小说

第十五讲 流亡国外的俄罗斯文学(之二)

 索尔仁尼琴的成长道路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玛特辽娜的家》

 《癌病房》

 《古拉格群岛》

第十六讲 苏联解体在文学中的预兆

 特里丰诺夫的《滨河街公寓》

 利帕托夫的《伊戈尔·萨沃维奇》

 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

 邦达列夫的《人生舞台》

 拉斯普京的《失火记》

试读章节

在思想苦闷之中,果戈理决定离开俄国,到国外“散散心”。他先到瑞士,以后又到了巴黎和罗马。远离国内社会生活的喧嚣,国外漂泊的孤寂,使果戈理的心情渐渐恢复了平静。他又开始了一项大的创作。1836年11月他从巴黎给友人写信说:“现在我坐在这里苦干的这个东西,是我长期思考过的,以后也还要长久地思考,它既不像纪实的中篇小说,也不像长篇小说,它很长,很长,分好几部,它的名字叫《死魂灵》,这就是关于这个东西你暂时所能知道的一切。”果戈理在信中告诉他的朋友,说如果他这部作品能够按他所设想的那样完成的话,“整个俄罗斯都会在其中产生反响”。

当果戈理埋头创作《死魂灵》的时候,普希金突然去世的消息使他受到强烈的震动,思想感情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当时他正在罗马,他给朋友写信说:“我一生的全部幸福,我全部最高的幸福都和他一起消失了。未经同他商议,我从未着手任何事。如果我不在眼前想象到有他的存在,我没写过一行文字。他会说什么,他会批评什么,他会讥笑什么,他会对什么宣告他的坚实而永恒的赞同,这一切都是我所关切的,都是对我的力量的鼓舞。……上帝啊!我现在的著作(指《死魂灵》),是他授意的,是他的创作……我写不下去了。我几次拿起笔来,笔几次从我手中掉落。这番愁绪是难以言状的。”

在国外的几年,果戈理全力投入了《死魂灵》的创作。关于小说写作的情况,他在1836年11月从巴黎给茹科夫斯基的一封信里有所描述:“沃维的秋天终于到来了,非常美好,简直同夏天一样。我的房间里暖和起来,我开始写《死魂灵》,我本来在彼得堡就开始动笔了。所有写好的我又重新写过,更周密地考虑了整个提纲,现在写起来就很平稳了,如同写编年史一样。……这是多么宏大,多么独特的题材!这是多么丰富多彩的一群!整个俄罗斯都在里面了!这是我的第一部像样的东西,能够使我扬名的东西。每天早晨我要给我的长诗写上三页,作为早饭的加餐,而这几页所引发的笑声,对我来说,就足以抚慰我孤独的一天了。……现在我全部身心都浸沉在《死魂灵》里了。我的创作是巨大而宏伟的,它不会很快就收尾的。”在信中果戈理还请茹科夫斯基帮他搜集些材料,以便使小说写得尽可能地丰富些。他说,“您是否能想象到收购死魂灵时能发生什么意外事情呢?这对我可是难得的东西,因为无论如何,您的想象力所见到的,大概是我的想象所见不到的。请把这件事告诉普希金,没准他能从他那方面找到什么。我很想从各个方面都把这个题材用尽。我手头有许多东西,是过去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但是,尽管如此,您仍旧能告诉我许多新东西,因为多一个头脑,就多一份智慧。”

果戈理把《死魂灵》的写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国外漂泊动荡的生活里,果戈理经过几年呕心沥血的艰苦劳动,终于在1841年完成了小说的第一部。这年10月,果戈理回到俄罗斯,张罗《死魂灵》的出版事宜。12月初小说手稿送交莫斯科书报检查委员会。委员们是如何讨论这部手稿的?简直就像一幕喜剧。检查委员会主任一听到《死魂灵》这个书名,就叫喊起来:不行,我绝不允许,灵魂是永生不灭的,死魂灵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居然向永生不灭挑战。叫嚷了好半天,才弄明白,小说写的是死农奴的事,因为在俄语里“魂灵”一词,它的复数形式,还有“农奴”的意思。但是一提到“农奴”就更热闹了,许多委员也跟着叫嚷起来,因为提到农奴就意味着反对农奴制。有个委员,看过小说手稿,头脑也比较冷静,就解释说,小说中并没有反对农奴制的情节,连通常许多小说中都有的打农奴嘴巴的情节都没有。这里说的完全是另外的事。主要情节是买死魂灵者如何巧使诡计,算计卖者,而卖者又如何产生误解,做出许多引人发笑的事以及这桩买卖所造成的一片混乱。这个问题刚弄清楚,检查官们又在小说中主人公乞乞科夫收购死魂灵所出的价钱上纠缠起来:他购买一个魂灵只出两个半卢布,这不是气死人吗?尽管这个价钱只是购买写在纸上的一个名字,但这个名字毕竟是个魂灵,他毕竟生活过,存在过。无论在英国,还是在法国,这无论如何是不能允许的。我们这样做了,以后任何一个外国人都不会到我们这里来了。于是决定不许出版。果戈理听到这些情况之后,非常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后来他听从别林斯基的建议,把手稿送到彼得堡。别林斯基亲自帮果戈理把手稿送到彼得堡,又托了一些熟识的朋友,经过一系列的奔波,《死魂灵》第一部终于在1842年3月获准出版。

身心疲惫的果戈理于1842年又一次离开了俄国。他思想苦闷,再加上经济拮据,造成他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他不得不靠着朋友的支援,来往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疗养地,进行治疗。这期间,他仍旧抱病创作《死魂灵》第二部,但是写作很不顺利,他对写出的章节总感到不满意,最后,在临死前,将《死魂灵》第二部的手稿,扔进火炉,付之一炬了。1848年贫病交加的果戈理回到俄罗斯,1852年在莫斯科去世。

《死魂灵》的出版不仅立即轰动了俄罗斯文坛,而且在社会各界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正如赫尔岑所说:“《死魂灵》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小说生动而又形象地展现出俄国专制农奴制的种种弊端,以辛辣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寄生而又腐朽的地主阶级的众生像。正如果戈理自己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的,“整个俄罗斯都在里面了”。P26-28

序言

在世界文学的百花园中,俄罗斯文学是一支风采独特的鲜花。特别是在19世纪初诗人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之后,俄罗斯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普希金之后,直到20世纪末,近200年来,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世界闻名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的创作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特内容和艺术风格,在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奇光异彩。

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这200年来的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经历了许多重大的转折和变化,因而这200年来的俄罗斯文学也必然带有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烙印。尽管如此,它的某些特点却依然保持着,成为其固有的特征,代代相传,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历史传统。笔者认为,在俄罗斯文学中有两个这样的特征:一是贴近社会生活、关注民族命运的现实主义写作立场;一是同情被压迫、被欺侮的弱势群体、关怀“小人物”命运的人道主义情怀。可以说,这两个方面形成了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近200年来的俄罗斯文学,无论是19世纪沙皇时代的俄罗斯文学,还是20世纪苏维埃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不管其艺术形式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其主流方面基本上都保持着这一文学传统。比如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系列的“多余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比如20世纪苏联文学中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社会变迁和人的心理变化的描述。尽管时代不同,社会体制发生变革,但是俄罗斯文学传统这条源远流长的红线在众多作家的创作中依然保持着。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这200年来的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俄罗斯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俄罗斯精神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有些作家及其创作,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俄罗斯的国界。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像高尔基、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等,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读者的作家。如果按照一般文学史的写法,对俄罗斯文学中能够青史留名的作家逐一论述,那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皇皇巨著,那是笔者所难以胜任的,而且,对于那些只想简明扼要地了解一下俄罗斯文学概况的一般读者来说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笔者在编写的过程中,依据以上所述俄罗斯文学的两个主要特点,对近200年来的俄罗斯文学作了简明扼要的综合论述,主要是向对俄罗斯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介绍俄罗斯文学的一些名家名作和俄罗斯文学粗略的发展脉络。因此,它不是一部进行学术研究的俄罗斯文学史,而是一本旨在帮助普通读者阅读、了解、欣赏俄罗斯文学的通俗读物。当然,如果从表述近200年来俄罗斯文学发展脉络的角度来看,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可以算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本书初稿,笔者曾在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名师讲坛”栏目作过讲述。在出版过程中,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王钦仁先生又做了大量的工作,摄影爱好者李青骏先生为本书翻拍了大量的照片和插图,在此一并致谢。

李毓榛

2009年7月于北京海淀蓝旗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