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伦编著的《城市的钥匙》是当代著名小小说作家、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者相裕亭、金波、游睿、李国新的作品合集。题材涉及成长、婚恋、励志、传奇、博爱,情节扑朔迷离,矛盾此起彼伏,结局百折千回,在挑战读者想象力极限的同时,更能引发其深思和回味,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以及知识性和哲理性,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震撼人心,是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经典篇章。
赵华伦编著的《城市的钥匙》这本作品集,收录了相裕亭、金波、游睿、李国新四位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家的小小说作品。从四位作家获奖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这些作品,题材涉及成长、婚恋、励志、传奇、博爱,情节扑朔迷离,矛盾此起彼伏,结局百折千回,在挑战读者想象力极限的同时,更能引发其深思和回味,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作品富含知识性和哲理性,引人入胜,震撼人心,不乏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经典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因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关联,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宽阔背景下的真实感。
取信
学院收发室,有一面鸽子窝似的信箱墙,分班级编上信箱号。各班级指定专人,拿着收发室配给的钥匙,每天坚持来开箱取信分给大家。
我们班第一个取信的是沈小云。她开始取信时,积极性很高,每天往收发室跑好几趟。空手回来的时候,一进教室,看谁向她张望,她会主动告诉人家:“信还没来!”有时,还两手一摊,冲你做个鬼脸。
赶上她去开信箱时,收发室正忙着分信、分报,她会很有耐心地站在信箱口,眼瞅着收发室把信一封一封地投进信箱,她一封一封地拣在手中。若是看到有自己的信,不管是老家来的,还是远方同学来的,她都会当场撕开,边看边等着其他信件投进去。若不是自己的信,她便拿过来,从邮票到寄信人的地址,以及收信人和寄信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等,仔细研究一番。等她把班里的信都取回来,在教室里一封一封地分给大家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很荣耀。
这时候,若有人问她:“有没有我的信?”
她会告诉你:“在路上。”或是说:“等明天吧。”
说这话时,她会很甜地冲你笑笑。班里的男生女生都很喜欢她。
可时间不长,她不取信了。
沈小云说,取信分散了她不少精力。她跟辅导员建议说:“找个学习好的同学取信吧!”
辅导员是个年轻的留校生,他很理解沈小云此刻的心情。当时,沈小云已经有一门考试课不及格了。辅导员手中轻轻滑动着沈小云交来的钥匙,慢条斯理地说:“你回去吧,你叫田平到我这里来。”
田平是学习委员。
这以后,班里的信件就由田平取了。可时间不长,田平也不取了。辅导员又找其他人。出乎意料的是,第三个学期快要结束时,辅导员突然找到我。辅导员拿着信箱上的小钥匙,跟我商量说:“我想把取信的事交给你。”
我一楞!我跟辅导员说:“我的事情已经够多的啦。”
当时,我在学生会搞宣传,整天忙着出黑板报、搞宣传栏,还自编一张《校园生活》的油印小报。
辅导员说:“你就利用去学生会的时间,顺便把班里的信取来就行。”
辅导员还说:“你别把取信当回事情,想起来,就去收发室看看。实在不行,你两天取一次,三天取一次,也是可以的。”
尽管辅员这样说,可我接过钥匙后,还是坚持每天都去取信。
但我不像沈小云那样,有事没事往收发室跑。我选在下午自习课以后。那时间,收发室所有的信件都分好了,我去取了信就回来。途中,遇到其他班里的学生干部,还可以借此向他们约稿,询问他们班里的宣传情况。
这样一来,等我金着信回到教室,那些等信、盼信心切的同学,早就望眼欲穿了。给我印像最深的是,我的邻桌陈燕萍每天都在盼她的信。
原因是,我取信那阵子,她正和北京航空学院的一个男生谈朋友,几乎是每周都有信来。有时,她读了对方的回信或是没有按时接到对方的信,她会整个晚上,甚至要延续到第二天,都没有心思学习。
我很担心她那样投入会影响她的学习成绩。
有一个周末,那位北航的男生又来信了。我取到后,看当天的作业比较多,故意没有及时给她。
岂料,这下可坏了大事了!
那个陈燕萍,看到当天没有她的信,默默把桌上书本一收,起身回到宿舍,把那个男生以往给她的信件统统烧了。
事后我才知道,那时间,他俩的关系紧张,私下约定,本周内若接不到对方回信,就意味着他们的关系到此中断。
P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