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凉的逃逸》作者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第七届签约作家,曾获第三、第四、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奖。
梁志玲的小说对复杂的人性做了深度表现,作品中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女性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以及来自灵魂深处的宽厚、广袤和悲悯。
梁志玲以年轻而尖锐的目光,审视身边变幻莫测的世界,用独到的叙述方式,解读现实的困惑和心灵的沧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凉的逃逸/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志玲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微凉的逃逸》作者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第七届签约作家,曾获第三、第四、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奖。 梁志玲的小说对复杂的人性做了深度表现,作品中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女性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以及来自灵魂深处的宽厚、广袤和悲悯。 梁志玲以年轻而尖锐的目光,审视身边变幻莫测的世界,用独到的叙述方式,解读现实的困惑和心灵的沧桑。 内容推荐 梁志玲所著的《微凉的逃逸》由十余篇小说构成,作品围绕桂西南底层女性的生活空间、衣食住行、爱情婚姻等方面展开女性叙事。通过呈现底层女性的生活境遇,反映严峻的社会问题。她们生活在“老少边穷”地区城市的边缘,不仅贫穷艰辛,而且要忍受城乡二元文化的冲突。梁志玲的小说对复杂的人性做了深度表现,作品中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女性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以及来自灵魂深处的宽厚、广袤和悲悯。 目录 中篇小说 梳头的声音 微凉的逃逸 突然四十 纠缠 暗流 自圆其说 微尘 短篇小说 虚设桥梁 上帝与瓢虫 积木房子 晃来晃去 微型小说 猫的心情 头疼 后记 试读章节 梳头的声音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绿女最喜欢听梳头的声音了,大梅说。大梅是绿女的母亲。说这句话时,大梅忘不了加上一句,都是闲出来的怪毛病,丫头身养出来的小姐病,那声音是音乐呀。梳好头等着嫁人呀,谁要你? 绿女初中毕业后闲在家里,没事喜欢梳头。这个动作让她头脑冷静,甚至澄明。她的头发长及腰,散发着黑幽幽的气息,她的梳子是秀子表姐拿来的。 秀子在一家中档旅店做服务员,每天分发一些一次性用的梳子、香皂、手纸、牙膏,有的客人嫌低劣不用。秀子就回收回来,借花献佛一股脑儿全给了绿女。大梅说,秀子会当家,心眼巴着家。绿女就用这种劣质梳子梳头,用的也是低劣的洗发精。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她头发滋润地生长,那把薄弱的白色梳子一梳过她浓密的头发,就像一叶扁舟起起伏伏地行过黑色的湖泊。因为梳子的质量不好,有时梳得很涩,但也梳下来了,那是一种半推半就的梳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着,发出咝咝的静电声,同时撩拨头发跟梳子纠缠着,绿女喜欢这种细致的声音——咝咝,像风吹过竹林,还像——反正说不出的微妙。总之,像绿女的心情。 秀子说,绿女你有钱了就买一把牛角梳子或桃木梳子,要不多委屈你的头发。 绿女说,我妈不给钱买。大梅说,你多少岁了,快十六岁,白吃那么多的营养,光长头发不长脑,连个书也读不成,头发多的人命贱,我以后难指望你了。养猪在栏肥,养女在家老,你自个儿找活路了。绿女说,我赚钱一定养你,牛角梳子就不买了,这梳子用不断就行了。 绿女边说边把及地的牛仔裤挽了两挽,打算去洗衣服。 秀子说,咳,现在还挽裤子,像插田的农民,城里流行五分裤,七、八、九分裤,就是不时兴穿这种正好擦着脚面的规规矩矩的裤子。我有一条,送给你了。 绿女说,那不像布料不够的裤子吗?秀子说,那是流行,现在不时兴规规矩矩的东西。城里就是这样。 绿女向往城里,比任何时候都向往。上个月清明的时候,村里同族的人一起拜山,完事后分家当。一切分妥当后,留下一堆鸭毛。清明总是要杀鸭子的,会浮在水面的鸭子寄托着世俗人间普度灵魂的俗念。三个老婆子说鸭毛也要分,不能给某某独吞。于是长辈就认认真真地在那堆鸭毛里抓了一把,像排排坐,分果果一样,掂量着,在每个人面前放一把,循环下来,终于分完。三个老婆子是满意的。长辈像履行仪式一样郑重其事。 绿女心里发酸,这就是穷闹的。贫穷让他们如此狼狈,把狼狈郑重其事地放大,那真是一种病。三个老婆子让鸭毛惹得喷嚏都雷一样地响。绿女觉得自己身上都沾满了鸭毛,毛茸茸的鸭毛,掸也掸不掉。她在毛茸茸的春天里仿佛看见自己的将来,将来的自己,自己的孩子会为一堆鸭毛而自得,排队分鸭毛是自己的将来吗? 人家的孩子是排排坐,分果果。那些鲜亮的大苹果闪着华丽圣洁的光,照亮了孩子明朗的心。 终于苹果打败了轻飘飘的鸭毛。 绿女经常对自己说,我要到城里去。这样想着时,秀子表姐就来了,非常吻合绿女的心境地来了。 三天后,绿女和秀子到了小城里。绿女穿了秀子的那条七分裤,这让她很不自在,裤管在脚面上方遥遥相对,像是对峙,那一截长期捂着的小腿肚在这双方的对峙中闪着醒目的白。她不习惯这种时兴,她很局促。 秀子是替万家乐的老板娘物色小工的。老板娘说,勤快、模样周正就可以了。绿女符合这个条件。秀子把绿女推到老板娘面前就走了。 老板娘眼光一闪,说,眉目还可以,身子也结实,多大了?绿女说,还有五个月就十六岁了。老板娘说,哦,别人问就说十六了,我可不想招惹大盖帽,说我使唤童工。绿女看见老板娘的十个脚指甲红红的。 老板娘皱了一下眉头,又说,怎么操一口普通话,听得懂白话吗?绿女说懂一点儿。老板娘迟疑了一下说,行了,留下吧。绿女这才抬了头,又看见老板娘的嘴唇红紫,后来才知道是刚纹的嘴唇,正在肿胀期。 万家乐的老板娘是一个树一样的女人,坚硬笔直,就是凶一点儿。刚跑了一个小工。生意一清淡,小工上菜一慢,老板娘一口你身上那副金奶比你身子还重吗,尽拖累手脚,又一口啐去,你身上长毛的地方比你身子还重呀,尽坠着你手脚。小女孩脸皮薄,一口又一口被啃了几层皮后,逃之天天。 幸好绿女暂时不会把脸色当天看。她听不见老板娘在身后说,还不是从牛屁股后出来的,拿捏什么普通话,一出口落地的就是玉米壳壳,只配给鸡鸭叮叮。 那地方盛行白话,本地人一口土特产似的白话,像盛夏的龙眼、菠萝、荔枝、芒果,版权所有,招牌一样,仿佛“我是本地人,谁怕谁”的关系背景。不会讲白话的,要么是“捞仔”“捞妹”“捞佬”的外地人,要么是偏僻山村讲土话壮话的人。推广的普通话,是他们除土话、壮话外唯一掌握的语言。绿女显然属于后者。 这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小城,但也有一些鲜活的气息在流动。绿女喜欢。 P2-4 序言 中华文学园地,可谓浩瀚如海,蔚为大观;源远流长,血脉相连。其中,少数民族文学,便是中国文学百花园里一朵耀眼的奇葩,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及满、蒙古、土家、畲族等散居民族。自古以来,在少数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从不乏文人雅士,传世文章。在广西的文学版图上,少数民族的作家和作品,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闪耀着璀璨的星光。早在唐朝,壮族首领韦敬办为建成大宅自撰《大宅颂》,内有四言诗、五言诗,被誉为中国壮族文人文学的开山之作。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使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机勃发,根深叶茂。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各民族作家同心协力,相互促进,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诗人,陆地、韦其麟等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给中国文坛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新时期以来,壮族作家王云高的中篇小说《彩云归》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1年,仫佬族作家鬼子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评奖中,广西作家共有48人次获奖。他们既为本民族、也为广西争得了荣誉。可以说,这些作家和作品,为中国的文学百花园,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山水俊秀,风物灵动;乡风朴素,人民勤劳,是生长作家的摇篮。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对“文学桂军”的崛起与成长寄予厚望。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连续多年拨出专门经费,坚持实施作家签约制度,至今已历八届,近百名作家参加了签约;开展文学积累工程,出版《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共4辑,80位作家的作品得到结集出版。在这样良好的创作环境下,近几年,一批40岁左右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势头强劲,频频在国家级名刊亮相,显示了不俗的实力和潜力,受到了全国文坛的关注和尊重。在小说方阵里,梁志玲、陶丽群、周耒、黄土路、杨仕芳、潘小楼等,以年轻而尖锐的目光,审视身边变幻莫测的世界,用独到的叙述方式,解读现实的困惑和心灵的沧桑。在散文园地里,何述强、林虹等,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用心灵的触觉,寻找生活的细微之处,用文字组成一篇篇心灵的独白。在诗歌世界里,黄芳、费城等,青春驿动,激情洋溢,以冷峻的笔调,解构生活的细节,剥落陈腐,放射光亮。毫无疑问,他们用真诚的态度、丰硕的成果,表明他们将成为“文学桂军”可以相信和依赖的重要力量。 这批作者大多生活、工作在基层,尽管生活体验丰富,创作精力旺盛,但由于生活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对外交流、推介作品等方面缺乏助力,使得创作成果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瓶颈。 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召开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13年起,启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5年计划。这表明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关注,对少数民族作家培养的重视。基于这样的大好形势,考虑到广西从未出版过少数民族作家文集,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目的就是大张旗鼓地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推介,给他们增添信心,激发创作激情,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为广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入选本辑丛书的10位作者,是由各市文联精心遴选推荐,再由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团认真评审出来的。入选的作品,均是他们近10年来的创作成果,是心血的凝聚。丛书的出版,体现了如下意义: 一、展示和总结了新一代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最新的创作成果。信息时代,任何成果都需要快捷传递,及时宣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出人才,出精品,始终是我们的追求。 二、极大激励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基层的少数民族作家生活和创作条件均十分艰苦,往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劳动和代价。丛书的出版,就是他们辛苦劳动的回报。这10位作者,就是榜样。以此为榜样,可以激励后来者。 三、具有文学积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成果。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事物、新变化,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家和更多的优秀作品及时地发现和描绘。这就要求我们各民族青年作家,要有刻苦坚韧、探索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地把握时代的脉络,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反映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样,才能出现真正有大气魄、大作为的作家和作品。 这是时代的期待。 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联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3年10月 后记 能够有机会把自己发表过的小说结集出版还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是广西作协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一次肯定吧。人选的是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内心未免有点儿惴惴不安,“新锐”这两个字对于我更是一种鞭策吧,只有以后写得出更好的作品,才能说明自己现在是有朝气的、有锐气的,才能不辜负现在的“新锐”二字,否则停滞不前了,这本作品集就像是收山之作,充满暮气。 这是对我的警醒。警醒自己在文学创作上不可懈怠。 这次作品集收录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头疼》作为纪念,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在《广西文学》的作品,近两千字,很短,是自由来稿,当时我还是个中专学校里的学生。我一直对能够认真看自由来稿的编辑充满敬意和感激。此后的创作有所中断,惭愧。我重新翻看作品时,百感交集,时光流逝,我对文学始终暗藏炽热的情感,它潜伏在自己的生命里,因为某种神秘的召唤,我与文学相遇。小说集中隐藏着我心灵的密码,文字以深深浅浅的印记密访幽微的心灵。 小说集里的中短篇小说都是2005年以后的作品,也获过奖、得到过转载,都过去了,很多作品我重读时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始终怀念我创作时心中激荡的对人世沧桑、对心灵幽微、对精神困境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呈现,哪怕作品是粗粝的,我的心却是鲜活的。 生活在崇左这个城市,我很多小说也就以这个城市为背景,艺术化的背景,我也幻想着成为福克纳在邮票大的地方写出大的作品,即便不可能,我也将他悬挂在前方,有模有样地给自己树一个精神导向吧,虚妄的矢志不渝总比毫无目标要积极一点儿吧。至少有梦想的日子,生活会多点儿色彩。 人生活在小城里,和周围的人、景物亲近多了,也许会模糊掉许多判断,也就含糊其词地活着,没有斩钉截铁的明了。 人的混沌也是天真,天真让人觉得自己的渺小。 然而,人的渺茫也许在于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意愿。 小城之小,在于空间上。 人之渺茫,在于精神上。 小城是逼仄的,诞生的却是很多无法解释的宽广和丰富。生活的微妙就在这里。 拓宽狭隘的地域观、有效调动自己的生活资源、超越民族的表达是我这几年脑袋里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得承认我是个写小说很吃力的人,总是在寻找精准有力的叙述方式,寻求突破,摸索的过程有时候也暗藏快乐,而安排小说人物的命运走向也暗藏着自己深深的悲悯。我关注着小人物内心的纠结、小人物生活的强韧,不由自主地写着,虽然笔力有所不逮。 我刚参加工作时,工作不是很顺,母亲很迷信,曾经为我算了一下命,所谓的仙婆说:你女儿目前的工作是暂时的,她将来的工作会在阴凉地里上班,是靠笔生活的。母亲转述给我听时,我很不以为然,随口说,靠笔生活会被饿死的,除非你做文具批发商。 现在的我算是靠笔生活吗?但是我很少拿笔了,网络时代我用上了电脑。我敲着键盘想着以前的密咒般的预言。笔是一个隐喻,笔是一个操作文字的工具,和老虎钳、电工刀之类的没啥区别,都是完成某件事情的一个工具,我写着有用或者无用的文字,和工作有关,但是不一定都是有关文学的。 但是我真心喜欢着和纯文学有关的那一部分文字。平静地喜欢。 交付出去的小说是已经分离出作者的独立的个体,我已经无法掌控它,任由别人判断。作品交付出去犹如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造化看它自己了。 这是我的渺茫,也是小说的渺茫。 我试图在渺茫中表述宽广,一切都在努力中。 借这个机会感谢在文学道路上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他们的真诚,感谢他们宽容自己的观点。很多事情感念于心。不会忘记。 感谢喜欢我作品的人,虽然那样的人不会很多,但那是懂我的人;也感谢不喜欢我作品的人,他们的阅读世界有更宽广的天空。 追求宽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梁志玲 2013年10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