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因为神秘而向往之。
佛塔、木偶、“特纳卡”、昂山素季,还有单脚划船的渔民……
《缅甸微笑小旅行(谷声小旅行)》掀开想象的面纱,你将看到——一个时光静止的微笑国度。
骑单车游蒲甘、搭船游明根,住俯瞰仰光的hotel,吃民宅里的缅甸小吃……跟随张慧玲、章君祖,来趟有情怀的缅甸小旅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缅甸微笑小旅行(谷声小旅行)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张慧玲//章君祖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缅甸,因为神秘而向往之。 佛塔、木偶、“特纳卡”、昂山素季,还有单脚划船的渔民…… 《缅甸微笑小旅行(谷声小旅行)》掀开想象的面纱,你将看到——一个时光静止的微笑国度。 骑单车游蒲甘、搭船游明根,住俯瞰仰光的hotel,吃民宅里的缅甸小吃……跟随张慧玲、章君祖,来趟有情怀的缅甸小旅行。 内容推荐 缅甸,一个低调行进中的东南亚国度。因为昂山素季这个不一样的女人,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据说,这里与世隔绝、纯朴至真,人们穿着夹脚拖鞋和围裙,即便局势动荡,大家依然微笑面对。今天,来自中国台湾的张慧玲,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个谜样佛国。在她的眼中,这个国度,一点都不神秘,却因质朴而可爱。 曼德勒、彬乌伦、蒲甘、茵莱湖、威桑、仰光、寺庙、藤球、热气球、木偶戏、集市……一座座城市展开,一个个符号解答。骑单车游蒲甘、搭船游明根,住俯瞰仰光的hotel,吃民宅里的缅甸小吃……跟随作者,来趟有情怀的缅甸小旅行。 《缅甸微笑小旅行(谷声小旅行)》适合对缅甸文化感兴趣或计划去缅甸旅行的人。 目录 出发 缅甸,我们来了! 我们这么玩缅甸的! 不得不说的启程须知 第一站 曼德勒 初识曼德勒/“会跑的废铁” PLUS 曼德勒景观酒店/ Shwe Pyi Moe Café/ 路名 一起看缅甸“傀儡” 曼德勒的迷幻之夜 当“笼基”遇上“特纳卡” PLUS 路名/ 顶上功夫/“塞到爆”客货卡车 明根古城,似外婆澎湖湾 金色宫殿僧院,宛如艺术品 PLUS 昂山素季 乌坪桥,夕阳西下 因瓦古城,曾经的帝都 彬乌伦,仿佛英国小镇 PLUS Aureum Resort @ Governor's House Pyin Oo Lwin Golden Triangle Café & Bakery 第二站 蒲甘 初识蒲甘/ 在伊洛瓦底江上慢慢靠近 PLUS 卡戴翁酒店/ Thiri Marlar Hotel/ 隋怡比问酒店 蒲甘,世遗予我何有哉 他的木偶表演最精彩 卖明信片的男孩奈奈屯 PLUS 明卡巴漆器 在瑞山都塔上苦等夕阳 PLUS 摄影手记 阿难陀塔寺,美丽的庙宇神圣的礼敬 达玛扬基寺,那道午后光线和踢藤球的少年 在热气球上俯瞰蒲甘平原 那些日光下的佛塔 第三站 茵莱湖 初识茵莱湖/ 庆幸我来过 PLUS Paradise Inle Resort 单脚划船,仿若一场水上表演 人工浮岛,桃源般的水世界 PLUS 跳猫寺 茵莱湖上的愉悦人生 娘水小镇,回到陆地的感觉真好 第四站 仰光 初识仰光/ 曾经的首都,风采依然 PLUS 河粉酒店 威桑,美丽海岸线 PLUS 翡翠海度假村/ 民宅小吃店 威桑的这些人那些事 大金塔,缅甸的骄傲 漫步仰光,趣味印象 再见!缅甸 PLUS 缅甸Q&A 后记 试读章节 乌坪桥(U Bein's Bridge)位于曼德勒南方11千米的阿玛拉普拉古城(Amarapura)附近,通往Kyauktawgyi Paya佛塔和Taungthahtan村,桥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包括当地居民和游客。乌坪桥跨越了东塔曼湖(Taung Tahman Lake),桥下交通也很热闹,人们使用手摇橹驾着长扁舟,也有养鸭姑娘驾着船,凭借着手上的竹篙一撑,船只听话地挪移了。湖面上有一群鸭子,养鸭姑娘在前面驾着船,乍看画面悠闲;没多久,养鸭姑娘急忙撑着竹篙阻挡鸭群,并扬起竹篙再重击水面,吓得鸭群乖乖放慢速度,移动范围也集中些。由此可见,世间事不可只看表面或一时。 这时节算是春季,也是旱季,东塔曼湖旁因枯水期露出的土地,长出了青绿的嫩草,衬着一棵枯槁的大树,两者形成强烈对比。湖面上有许多黑点,仔细一看,是站在水里钓鱼的人,只露出上半身。没有机动马达船的喧嚣声,东塔曼湖显得宁静又祥和。 川流不息的乌坪桥 乌坪桥的西面是Ganayon Kyaung僧院。每天上午11点,僧人用餐的画面,不知从何时起成为旅游景点。为了避免自己像个没礼貌的好奇游客冲着他们的脸就拍照,没安排此景点。我想,没有人在用餐时想被打扰,即使淡定是我们印象中认定的僧人修行之一。更何况僧人吃完了这餐,过午不食,凡人如我者光想到就饿,所以何必这时去打扰人家呢。 乌坪桥建于1849年,桥长1.2千米,由1060根柚木组成,或许是为了维修等因素,桥上每根柚木都有编号,已经学会缅甸数字的两个小孩一路读数,一点都不无聊。 桥上偶有人贩卖水果、放生鸟类。我看到一铁笼的猫头鹰,忍不住想要全买来放生,但想到放和抓,就是造成放生动物的恶性循环,只好心一横无视般走过去。 缅甸的第一道落日 乌坪桥落日是最吸引游客的景点。碍于时间,多数人只安排去一次,但对于喜爱摄影的人来说,建议可以去两次以上,对于取景会有更多的想法。例如,旱季造成桥下的水位较低,头尾两端的桥柱下都没水,露出大片的土地。拍摄乌坪桥的重点就是桥、水、夕阳,且冬天的太阳偏西,要找个适合的角度不容易,只好朝桥的另一端走去。 走过整座乌坪桥,发现中间那段并非柚木,如今己成了水泥柱桩。偏偏水泥桩下的河水最丰沛(这可能也是改成水泥桩的主要原因),但谁会想看“水泥”乌坪桥落日呢? 一些网友提到,拍摄乌坪桥落日不一定需要搭乘游船,站在桥下拍即可。但我的经验是,这要看季节以及河水的状态。只要角度好,搭船也是不错的选择。 更何况搭船并不贵。那天由于云层厚又低,多数人对于夕阳不抱期待,而船夫因乏人问津也一直在旁边苦等。船夫脸庞大大,看起来像面包超人,即使是无聊空等,看着他圆圆的脸,依然显得很逗趣。回来后整理照片,看到船夫坐在井缘旁边静待顾客上门,内心告诉自己:下次再来这里,定要支持这些手摇橹的传统船夫,振兴缅甸的地方经济,有机会一定要搭船,观赏不同角度的乌坪桥。 我们坐在桥下的露天咖啡座(别想得太浪漫,设备很简单,连咖啡都是必须自己动手冲泡的三合一,但主要卖点是无敌的景观),我依然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因为云层最下方依稀是一小片清朗的天空。 这是缅甸送给我的第一次神奇夕阳,就在太阳临下山之前,终于出现一颗暗红色的太阳,而准备归巢的鸬鹚,排成人字形,低空飞过。虽然没拍到心目中预想的乌坪桥落日美景,但对夕阳露脸这事,我已非常满足! 时光在这里凝结 乌坪桥只供行人及脚踏车通行。平常,走在路上,总要小心突然靠过来的车辆,甚至警示的车铃声。通行在乌坪桥的人车却很有默契,牵着自行车走,有的上面载满了货物,不催促旁人也不赶路,气氛一片祥和。 归乌返林,人们也陆续返家。钓鱼的人从湖里走上来;一些在桥下工作的人,竟然直接攀着几米高的柚木桥墩爬上来,速度快到我相机都来不及准备,其中还包括女孩! 桥的另一端是僧院及村落,这时已接近黄昏,饥肠辘辘,桥头摆了几摊各式各样的小吃摊,有一摊类似台湾的卤味,以竹签将一片片卤味串成一串串。熟悉的食物、味道,吸引我们站在摊前,一支接一支,吃完再付账,十分方便。 在此,还看到一户居民正在看电视,竟然是——黑白电视!我在屋外看了好一会,真是一副早期台湾的光景! 让人不禁产生错觉,时光在缅甸凝结了。P46-49 后记 许多人说:印度是自助旅行者的最后圣地。 因为印度保持着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与文化,令人惊艳。我尚未去过印度,但我认为,封闭数十年的缅甸堪称是“亚洲自助旅行者的圣地”。简单形容之,我常以“四五十年前的台湾”来概括描述缅甸——当我发现,人们观看黑白电视、使用户外的简陋厕所时,我仿佛见到了小时候的台湾。“他们的军政府究竟做了什么,让时光在缅甸停驻了?”时常这么想;但很快,另一个念头又冒出了来:“或许他们什么也没做。” 在蒲甘一间家庭式漆器工厂,临走时主人拿了一些葡萄跟我们分享;在茵莱湖的餐厅,老板跟员工吃午餐,满桌子丰富的菜色,让人深感缅甸的富饶。所以,缅甸是穷还是富饶?只能说,缅甸正在起步,而且是三级跳,从黑白电视成长至智能型手机,传统与现代的;中突已经上演。 在缅甸旅行多半是愉快的,只要不将杞人忧天的重担套在自己身上。看看缅甸的小孩,再看到自己的小孩能跟父母亲出门旅行,以致到了蒲甘,当女儿闹脾气时,有感于“人,生而不平等”,我数落了她一顿,要她用眼观察、用心比较,进而懂得知足与珍惜。是我太沉重?还是太过于要求?对一个从没接触过缅甸的十岁小孩来说…… 我认为,在开放、经济、自由的脚步下,现阶段的缅甸会一点一滴地消逝,因为现代化常将许多国家同质化,例如传统服饰、工艺、文化的逐步消失。我珍惜缅甸的传统漆器,它让我想到逐渐没落的中国传统天然漆手工艺。工序繁复、耗费五个月才能完成的漆器工艺,一旦面对大量产能的工业产品,能存活多久呢?最先流失的,恐怕还是传统工艺人才吧。 这种心情相当复杂,缅甸终究不会一成不变,因为许多人等着它被改变。那就将此刻的缅甸记录下来吧,即使只是旅人粗浅的角度,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种特别的国度体验。 感谢缅甸,它如此独特,保留许多传统,开展了旅人的新视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