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懂孩子的天性(精)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德)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
出版社 求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编著的《读懂孩子的天性(精)》是一本引进的德国版权书,本书是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孩子带给我们很多的喜悦和惊奇,但也经常让我们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不爱吃蔬菜?孩子睡着了吗?为什么半夜醒来一次又一次?为什么孩子总是无休止的哭闹?为什么孩子总是发脾气,在家就像个“小霸王”?为什么孩子不好好吃饭?为什么孩子会“认生”?孩子的这些行为举止是说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有问题,还是孩子本身就“有问题”?进化论会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有其优点和可取之处的,这些行为是一种力量,而不是一个错误的缺陷。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在面临“困难”和“危险”时,这些行为曾经帮助我们的婴幼儿安然生存下来。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了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举止的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原因”,那么我们在面对孩子时会更加应对自如,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得心应手。

内容推荐

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医学博士,儿科医生,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作家。出版畅销书《儿童健康》、《读懂孩子的天性》,其中《读懂孩子的天性》常年雄踞德国亚马逊网上书店亲子关系类图书畅销榜。

孩子带给我们很多的欢乐和惊喜,但也经常让我们感到困惑:他们不爱吃蔬菜,对甜食却毫无节制;不愿意一个人睡觉,夜里醒来一次又一次;会无休止地哭闹;会认生……再长大一点,他们就不能坐下来好好吃饭;在做个人卫生时也总是磨磨蹭蹭……

孩子的行为经常违背父母的意愿。为什么孩子非得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呢?这就是《读懂孩子的天性(精)》作者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所要回答的。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进化生物学,而有别于其他育儿类图书。让我们从这本书开始,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吧!

目录

总序

前言

编者的话

简要的阅读提示

第一章 天生的偏食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吃绿色蔬菜

 孩子如何转变为一位“理智的”食客

 帮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认识与展望:未成熟也是一种生存优势

第二章 哺乳并非世上最自然的事

 哺乳之争:怎样喂、间隔多久喂、喂多久

 断奶的冲突

 认识与展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是大自然计划的失误吗

第三章 辅食面面观

 认识与展望: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

第四章 安眠处方

 让孩子更好地入睡

 营造“安全”睡眠环境的六大建议

 一觉睡到天亮

 如何应对孩子晚上经常醒来

 认识与展望:为什么需要睡觉

第五章 孩子是否要和父母一起睡

 孩子和父母一起睡觉的利与弊

 认识与展望: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困惑

第六章 哭喊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三个月“剧痛”之谜

 持续性的哭闹

 应对哭闹的有效策略

 认识与展望:眼泪会说谎吗

第七章 孩子的“反抗期”

 应对孩子“反抗期”的良策

 认识与展望:孩子的需求是幼儿教育的指引吗

第八章 孩子如何保持清洁

 认识与展望:可以早点摆脱尿布吗

第九章 插曲:了解进化论

 从进化论的角度解读当代生活

 探究起源

 进化的“观点”

 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是“合理的”

 人类与进化

第十章 亲子关系的新画面

 亲子关系大讨论

 亲子关系的失败

 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

 认识与展望:婴儿肥之谜

第十一章 孩子为什么会怕生

 认识与展望:

 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是对天性的违背吗

第十二章 与孩子的近距离亲密接触

 追寻遗失的幸福

 认识与展望:可以溺爱孩子吗

第十三章 儿童性格的养成

 认识与展望:儿童小团体是天然的庇护所吗

第十四章 良好的教育只有爱是不够的

 人类的教育能力

 小心对待爱

 认识与展望:进化的父母形象

第十五章 孩子的自我发展

 从进化的角度看学习

 父母的作用

 早期教育

 认识与展望:

 不同的倾向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第十六章 孩子公正和道德意识的形成

 关于说谎

 呼吁公平

 认识与展望:道德违背了进化论吗

第十七章 借鉴世界各地的养育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下养育方法的比较结果

 认识与展望:为什么人类有谜一般的童年

第十八章 自然教育的新理念

附录

致谢

注解

试读章节

孩子们房间里悬挂的动物图片中,熊猫总是吃着同一种食物:竹子。这个原因在于:熊猫只吃竹子。这一喜好正是它天性和本能的一部分。

然而,人类却完全不同。与所有其他的哺乳动物不同.人类能适应所有的气候条件(甚至能在狭小的宇宙空间站里生存)。无论是在没有蔬菜的北极,还是在维生素营养丰富的热带地区,人类都能依靠当地的食物而生存。因此,人类是所有动物种类中当之无愧的“杂食动物”。从谷物、果实、菌类到果仁、海鲜和块茎,从蔬菜、昆虫、鱼、其他小动物到分成一小份的汤或规定饮食,人类什么都吃。真的,甚至也吃竹笋呢!

这使得人类摆脱了对特定食物的依赖,在这一点上人类远胜于熊猫,熊猫濒临灭绝也并非毫无缘由。但是由此而来的自由也带来了一个坏处:即对食物的喜好不会变成人的本能。因此,与熊猫不同,人类会面临选择的问题。

因为在上千种选择中总会混杂许多不易消化甚至有致命剧毒的“食物”,而且它们看起来并无二样,就像样子极其相似的无毒的黑莓与有毒的颠茄。

在生命之初,每个人都要学会认识和接受食物。他必须学会喜欢那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不管是烤熟的捕鸟蛛.还是美味的甜品。他还必须学会拒绝可能对身体有害的食物。

对于这个被营养学专家称为“选择困难综合征”的难题.人类是如何解决的呢?人类究竟是依据哪些规则学会接受和喜欢那些“正确的”食物,而准确无误地拒绝其他食物的呢?他们对于食物的喜好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天生的食物喜好

尽管像熊猫一样,人类在发展历程中并不曾对有益的食物进行过精确的描述.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有一个粗略的“指南”,他能凭借这一“指南”对食物进行初步的判断。而且这个“指南”适用于所有人,无论是爱斯基摩人还是宇航员。

其中。味觉的作用可能是最重要的。人们通过舌头上味蕾的“触角”来区分食物的酸、甜、苦、咸和鲜味(最后一种味道直到2002年才被发现,用来表示谷氨酸钠的味道,它是人体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反映,这个日本词语的意思即“肉味的”)。

对“甜味”的感知能帮助我们识别成熟、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果实。而对“酸味”的感知则能帮助我们识别未成熟的果实,也就是说热量太少或“可能已经腐烂的”的水果;对“苦味”的感知则能帮助我们识别潜在不利于营养的食物。因为味苦的食物通常已经腐烂或者甚至有毒。植物之所以味苦,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和果实不被天敌吃掉。比如说,有些味苦的植物能麻痹昆虫,防止受到昆虫的侵害。因此。许多蔬菜只有通过人工培植后才能食用,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今天我们盛到孩子们盘子里香甜多汁的胡萝卜和美味可口的花菜与最原始的蔬菜种类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是数百年人工培植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已经系统性地去除了植物中的鞣酸和苦味物质。

而“油腻感”呢?舌头上并没有专门感知油腻的感受器。但是从婴儿时代开始,我们就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因为油腻感让我们觉得食物尝起来更香甜,味道更浓郁。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吧。孩子按照食物的安全性及其对人类生存的价值的大小来评价食物。甜味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油腻的食物就是无害的、能提供能量的“生存性食物”,因此备受青睐。相反,味苦和味酸的食物则不为大家所喜爱;因为它们营养成分少,而且大都是腐烂甚至有毒的食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令人惊诧的结论:孩子更喜欢吃巧克力酱和炸薯条而非芹菜和菠菜,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原因的。高热量的食物可以使人能够更顺利地渡过下一个艰难时期。所以,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并非是在向父母发脾气,而是一种防备措施,以免自己在这个遍布有毒植物的世界里受到伤害!

加西亚效应

除了味觉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安全措施”能帮助人类保证饮食安全,也就是所谓的加西亚效应:一旦某种食物导致恶心或呕吐,这说明食物可能有毒,那么它就会被人类长期拒绝食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至少对于孩子们是这样的。

P2-4

序言

2009年,时逢查尔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之际,也恰巧距他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整整150周年。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里,许多作家文思泉涌,众多以达尔文及其进化论为题的作品层出不穷,且呈现出源源不绝之势。因此,撰写一部从进化生物学角度关注儿童成长教育的书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即使抛开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件事不谈.从进化的角度深入探讨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孩子成长中的种种现象以及如何与孩子们相处,也是非常必要的。

自让·雅克·卢梭以来的200多年间.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对启蒙教育进行探索与研究,而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孩子们也被视为是启蒙教育的成果。直至今日,我们依然按照源于2 000年前的基督教文化的教育准则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因此,孩子的成长和行为所反映的仍旧是过去lO万年中人类的生活状况。简而言之,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的成长方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其后果显而易见:即他们不能完全地适应现代社会。从下面的三个例子可见一斑:

在过去10万年里,食物十分紧缺,所有人都有在他们的一生中承受忍饥挨饿的经历。因此,只要有吃的,人们就会大吃特吃,为日后艰苦的生活做储备。如今,我们的孩子大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像生活在安乐国一样。然而,这对他们的身体却没有太大的益处。因肥胖而超重的儿童越来越多.即使在他们长大以后,肥胖还是会给他们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最近提出了一些预防方案,号召家庭和学校竭尽全力培养孩子们健康的饮食习惯。

直到近代,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中逐渐长大的。因此,他们的成长与他们在草地上、森林里和热带草原上的经历密切相关。而如今,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大都被限制在室内。他们被迫在课桌前坐几个小时,而且必须保持安静。尽管如此,家长和老师仍然抱怨孩子患有多动症,并想用药物迫使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

人类在约5 000年前才发明了文字。考虑到文字在人类历史上很晚才出现,孩子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而阅读障碍会妨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因此,我们将他们送去进行失读症治疗,以帮助他们消除这一障碍。

因为孩子的成长历程并非都能如父母所愿,所以,人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原因。在这本书中,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Herbert.Renz—Polster)撰写的这本书从一开头就提出了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出生不久的婴儿会哭闹呢?为什么他们不愿一个人睡觉呢?为什么他们会逆反呢?从进化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些行为方式在人类过去的历史中一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给孩子带来了生存优势。那么,这种生存优势是什么呢?它会一直存在下去吗f7

然后,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又将目光转向了父母们。他阐述了父母的担忧与期望。如今,许多父母完全不知所措。为什么当父母与孩子太亲近时,他们会担心宠坏孩子并让他们失去自立能力?为什么孩子发脾气会让一些父母感到恐慌呢?为什么在父母眼中,蔬菜是非常健康的食物呢?

最后,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对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了阐述。这种教育理念既能最大限度地适合于孩子,同时也能让父母接受。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石器时代,我们不能也不想再拥有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方式。从另一方面看,孩子们也是过去10万年自然界进化的结晶。因此,双方都应该有所妥协。如何平等地兼顾孩子和父母的需求正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挑战。本书可以帮助父母清楚地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并深人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孩子的天性。

雷默·H·拉戈(Remo H.Largo)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