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的方向/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陶丽群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收录的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成果。

《风的方向》为丛书之一,收录陶丽群的8篇短篇小说。本书角度新颖,真实感人,讲述了社会中下层群体的酸甜苦辣,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员的艰辛以及他们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陶丽群所著的《风的方向》为短篇小说集,共由8个故事组成。本文主要讲述社会中下层群体的故事,人物对象涵盖农村居民、被迁地移民、失婚妇女、小摊小贩、下岗女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讲述了他们为了生活与希望,在生活中历经坎坷,品尽酸甜苦辣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员的艰辛以及他们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目录

漫山遍野的秋天

风的方向

行走在城市里的鱼

起舞的蝴蝶

一塘香荷

第四个春天

冬日暖阳

醉月亮

后记

试读章节

漫山遍野的秋天

夏末了,眼看秋天就要来临。

山里的天气不比没遮没拦的平原,风吹草动落一场雨水,三伏天穿长袖鸡皮疙瘩还一个劲地冒出来,一层一层的,密密麻麻。因此,早上从山坳那边吹过来的风里已经含有丝丝缕缕的凉意了,抚过人的脸上,仿佛有蚂蚁爬过,小心地咬了一口,凉,痒,毛刺刺的。漫山遍野的,成为一位快要临产的女人,挺着沉甸甸的胸怀。花生,玉米,红薯,水稻,黄豆,野板栗,野柿子,地下的地上的,全都往饱满成熟里长,往金黄里长,流淌着遍地的安详和喜悦。

这个时候,地里的活儿一般都没什么可干了。再等上个把月的风吹日晒,把地里的庄稼往熟里吹往熟里晒,秋收就开始了。村庄里的人们不再上山下地。山上坡下,除了放牛的割草的,难得见一个人影,庄稼地一片安静。人们在家里,却并不清闲,修补围囤,整理大缸,缝补麻袋,装秋收的粮食。手里忙活儿,一边抬头冲门外挂满粮食的山坡上望,人便醉了。

三彩坐在堂屋里,大门敞着。她的目光虚虚的,从堂屋一路直走,迈过门槛,走下晒台,行过渐渐金黄的稻田,爬上坡上的黄豆地里。黄豆地里有个戴草帽的人影,在地里猫着腰,缓缓地,移动一下。那是三彩家的黄豆地。地里有三座坟墓,是三彩的奶奶、爸爸、妈妈的。猫着的人影,是三彩进门八个多月的男人,三彩的第三个男人,黄天发。如今三彩全部的亲人,活着和死去的,全在黄豆地里了,在她虚虚的目光里。黄豆地里是没有什么可收拾的,只需等待一两场早秋的霜,冻一冻,把豆荚子里最后一缕嫩汁冻掉,再晒上十把个晴天,就可以收割了。但黄天发不愿意待在家里,说在地里闻庄稼和泥土的气味,心里踏实。挎一把镰刀抓一顶草帽就出门。家里秋收的家伙早就被黄天发弄整齐了,镰刀在墙上闪着寒光,新编的围囤在晒台那里暴晒。要晒掉青涩和水分,装的谷物才不会受潮发霉。

今年的粮食长得很不错,秋天还没到,丰收已经触手可及。

但三彩的目光并没有一丝喜悦,仿佛漫山遍野的粮食都与她无关。她坐在竹椅上,两只胳膊交叉搁在膝盖上,胸匍匐在胳膊上,两只硕大的乳房就顶到她的下巴了。三彩低下头往胸口看,胸口一堆肉,一条乳沟深不见底。她叹息,这两个“袋子”,要有个孩子叼才算长得不冤枉。眼下,八个多月了,她和黄豆地里的男人在八个多月里的大半数夜晚,都如火如荼地折腾,胸下的“袋子”倒是越折腾越结实了,但“袋子”下的肚子依旧颗粒无收。一只猫匍匐在她脚边,听到她的叹气,抬起毛茸茸的脑袋看三彩,猫眼里尽是善解人意的哀怜。

楼梯上传来拖拖沓沓的脚步声,一只通身黄色的大狗蓦地出现在门外,大狗威风凛凛站在正门中央,汪地朝三彩叫一声,打招呼似的。猫吓一跳,大叫一声,一跃而起逃跑得没了踪影。三彩不用看,就知道是隔壁的赵巫婆来了。一个佝偻的黑乎乎的身影随即出现在门口,身后跟着她二十七岁的、牛高马大的糊涂儿子芭蕉。芭蕉浓眉大眼,穿一条宽大的松紧带裤,一件灰色褂子敞开怀,露出健壮的胸脯。他跟在赵巫婆身后,手上抓着一团焦黄的锅巴,边摇晃身子走边往嘴巴里塞,一张嘴沾满饭粒。要是芭蕉不糊涂,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很招女人喜欢的男人。芭蕉是赵巫婆的小儿子,八岁的时候在晒台上一跟头栽下去,脑袋就坏掉了。也不是全坏,有清醒的时候,清醒时和正常人一样,知道鸟是在天上飞猪是在地上跑,衣服也扣得很整齐,更知道孝敬老娘。糊涂时就成这模样了,走路不稳,衣裤不整,敞开大怀张开大嘴,不只会往嘴巴里塞锅巴,赵巫婆稍微不注意,连正在挪动的大菜虫都往嘴巴里塞,吧唧吧唧,嚼得很有味道。芭蕉糊涂的时候是听话的,不使蛮劲,赵巫婆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她上山砍柴火,糊涂芭蕉是能够在她的哄劝下把柴火趔趔趄趄地背回来的。样子是傻样子,活儿也做得不像活儿,但到底不完全是个废人。因此,这个幺儿尽管糊涂,老巫婆是把他当作心头肉的。芭蕉清醒的时候极少,糊涂的时候极多,要不怎么也讨得个老婆了。因此日渐佝偻的赵巫婆身后大多数时候就有两条影子跟着,一只大狗,一个糊涂的儿子。芭蕉上头还有两个姐姐,都远嫁他乡了,两三年不回来,回来一趟割回来两斤猪肉,煮完吃完就走人,仿佛娘家有晦气。惹得赵巫婆骂天骂地的,骂她的两个女儿是白眼狼。赵巫婆会看风水面相,因此而得名。她会算前世今生,据说还蛮灵的。隔三岔五就有些山那边山这边的女人,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几斤米半斤肉,也有给三五块钱的,满脸肃穆的神情,求赵巫婆算一算,家人有福气的保福气,有灾难的消灾难。巫婆坐进幽暗的“神房”里,里边香火袅袅,红烛灼灼,她头上蒙一块红布巾,翘起还沾有锅灰或猪潲水的鸡爪子似的手指给来客掐算。糊涂儿子和她一半的生活来源就从她的“鸡爪子”里掐出来了。

赵巫婆蹒跚着上了楼梯,沟沟壑壑的一张老脸出现在门旁,跨进门里,在门边的椅子上坐下了。大狗在赵巫婆一边坐下,立起的狗身快齐坐下的赵巫婆个子高了,糊涂芭蕉立在一边啃锅巴,像根木桩。巫婆一双幽幽的眼睛钉子一样飞到三彩身上,“钉子”本来是奔着三彩的肚子去的,不料却扑在三彩胸前那堆肉上。赵巫婆的目光仿佛被烫了,快速转到三彩的脸上。

赵巫婆说:“吃了?”

三彩说:“吃了。”

三彩的目光并没有转移,直直的。老巫婆的双眼就顺着她的目光一路跑,终于撞在三彩盯着的东西上。她的老眼还没有昏花,知道三彩盯着的是黄天发。

赵巫婆说:“怀了?”

她五天前过来串门时就问过一次。

P1-3

序言

中华文学园地,可谓浩瀚如海,蔚为大观;源远流长,血脉相连。其中,少数民族文学,便是中国文学百花园里一朵耀眼的奇葩,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及满、蒙古、土家、畲族等散居民族。自古以来,在少数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从不乏文人雅士,传世文章。在广西的文学版图上,少数民族的作家和作品,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闪耀着璀璨的星光。早在唐朝,壮族首领韦敬办为建成大宅自撰《大宅颂》,内有四言诗、五言诗,被誉为中国壮族文人文学的开山之作。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使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机勃发,根深叶茂。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各民族作家同心协力,相互促进,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诗人,陆地、韦其麟等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给中国文坛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新时期以来,壮族作家王云高的中篇小说《彩云归》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1年,仫佬族作家鬼子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评奖中,广西作家共有48人次获奖。他们既为本民族、也为广西争得了荣誉。可以说,这些作家和作品,为中国的文学百花园,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山水俊秀,风物灵动;乡风朴素,人民勤劳,是生长作家的摇篮。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对“文学桂军”的崛起与成长寄予厚望。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连续多年拨出专门经费,坚持实施作家签约制度,至今已历八届,近百名作家参加了签约;开展文学积累工程,出版《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共4辑,80位作家的作品得到结集出版。在这样良好的创作环境下,近几年,一批40岁左右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势头强劲,频频在国家级名刊亮相,显示了不俗的实力和潜力,受到了全国文坛的关注和尊重。在小说方阵里,梁志玲、陶丽群、周耒、黄土路、杨仕芳、潘小楼等,以年轻而尖锐的目光,审视身边变幻莫测的世界,用独到的叙述方式,解读现实的困惑和心灵的沧桑。在散文园地里,何述强、林虹等,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用心灵的触觉,寻找生活的细微之处,用文字组成一篇篇心灵的独白。在诗歌世界里,黄芳、费城等,青春驿动,激情洋溢,以冷峻的笔调,解构生活的细节,剥落陈腐,放射光亮。毫无疑问,他们用真诚的态度、丰硕的成果,表明他们将成为“文学桂军”可以相信和依赖的重要力量。

这批作者大多生活、工作在基层,尽管生活体验丰富,创作精力旺盛,但由于生活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对外交流、推介作品等方面缺乏助力,使得创作成果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瓶颈。

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召开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13年起,启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5年计划。这表明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关注,对少数民族作家培养的重视。基于这样的大好形势,考虑到广西从未出版过少数民族作家文集,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目的就是大张旗鼓地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推介,给他们增添信心,激发创作激情,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为广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入选本辑丛书的10位作者,是由各市文联精心遴选推荐,再由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团认真评审出来的。入选的作品,均是他们近10年来的创作成果,是心血的凝聚。丛书的出版,体现了如下意义:

一、展示和总结了新一代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最新的创作成果。信息时代,任何成果都需要快捷传递,及时宣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出人才,出精品,始终是我们的追求。

二、极大激励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基层的少数民族作家生活和创作条件均十分艰苦,往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劳动和代价。丛书的出版,就是他们辛苦劳动的回报。这10位作者,就是榜样。以此为榜样,可以激励后来者。

三、具有文学积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成果。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事物、新变化,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家和更多的优秀作品及时地发现和描绘。这就要求我们各民族青年作家,要有刻苦坚韧、探索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地把握时代的脉络,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反映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样,才能出现真正有大气魄、大作为的作家和作品。

这是时代的期待。

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联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3年10月

后记

1998年中师毕业后,我黯然来到一个遥远的山区边境乡镇任教。在这个小镇里,你永远无法回避山,它们在目之所及的所有空间里,而一条巴掌大的小溪则需要你千辛万苦去寻找。小镇离县城八十公里,离老家四百公里,要跨越三个县。从头到尾,一条不足五百米的水泥街道坑坑洼洼,簸箕一样大的坑洞随处可见。每天只有一班汽车开往县城。这是小镇和县城唯一的交通工具,八十公里山路,晴天走四个小时,雨天,也许七个,也许八个,也许更多。我曾经无数次在那条小镇通往县城的土路上呕吐得近乎绝望。小镇五天一次集市,其他时候,走在这条街上的狗比人还多,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不前。特别是周末或者寒暑假时,整个学校,以及街上,空荡得伸手就能捉到一把满满的清寂。那时候我十九岁,是个代课老师,每月工资一百七十二块。环境恶劣,物资贫乏,前途模糊,爱情缥缈。时间和空间把我逼进了前所未有的安静世界里。我只有安静,也只能安静。

现在,坐在电脑前,回忆那段安静的时光我都做了些什么,看到些什么。

我喜欢五天一次的乡镇集市。那些集市粗糙,拥挤,嘈杂,肮脏。鸡鸭狗鹅,野菜野果,大米黄豆,装在笼子或篓子里,沿着街道两旁摆在女人们沾满泥巴的双脚前。这些女人好像刚从田里把鸡鸭赶来卖,或者刚从山上摘来野菜和瓜果,你无法从她们身上感到来赶集的装饰和喜悦。她们的额角渗着细微的汗珠,对每一位走过的行人拘谨地招呼他们看一看脚边的卖货。刚来小镇那年,逛过几次乡镇集市后,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条街从头到尾,摆卖东西的清一色都是女人。上年纪的,中年的,还在奶孩子的,年纪不一样,脸上的表情却相同,被生活的烦琐和困苦磨出来的对任何人都不敢舒展眉眼相看的怯,谨小慎微的怯,卑微的怯,怯中假如还有一些不得体的举动,比如一边怯怯地招呼你看脚边的鸡鸭,一边把手伸进宽敞的斜襟罩衫下挠身上某处发痒的地方,这怯中就还带着令人难堪的猥琐。有时候站在人群里看见这样的女人,我会感到非常心酸。她们没有通常商人应有的热络和精明。忍不住好奇,和一位家住镇上的大姐打听,才知道在这片山里,假如男人不外出打工,家里老婆孩子只够吃穿,至于吃什么穿什么,就要看满眼都是山的心情。

此后很多个集市,我开始关注这些女人。我夹在人群中慢慢前行,看每一个女人脚边摆的卖货,估算一下值多少钱。上一个集市她卖的是雷公根,这个集市卖一点红。逛集市多了,很多女人被我看熟了眼。包括她们的故事。一个常在集市上卖山姜的女人喝农药死了,因为她丈夫邮寄回来买肥料的两百二十块钱被她不慎弄丢。而这个女人是我一个学生的母亲。那个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很腼腆。他的座位,从那以后一直空着,直到第二个学期重新调整座位。还有很多故事,关于那片山里的女人的,它们像那片山一样冷峻和连绵不绝,让我本就沉寂的青春岁月过早地染上忧郁的色彩,生活的枯涩和坚硬使我不敢轻易纵声大笑。沉积在心里的东西多了,对于一个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说话的人来说,会变成沉甸甸的压力。写作来了,悄无声息地降临在我的生命中,写出来,成为我对这个世界发出的一点儿声音,尽管微小得也许连尘埃都不如。

这本书里,很多卑微的人物,特别是那些女性,基本上都有小镇女人的影子。我从来没想到,我清贫而安静的青春,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或许因为我本身也是女性,也经历过因为积攒不起钱而不得不枯守。

这本书所收的每一篇作品都发表过了。小说排列的先后顺序,并不是说好的就放在第一篇,不好的放在末尾,每一篇都是倾注了心血的,我不忍心给它们标榜上第一或者第二。我把它们的题目写在纸条上,然后,抽签,先抽到先排,书的题目也如法炮制了。

我喜欢安静,但我并不孤独。我非常幸运,在写作过程中,有很多领导像长辈一样包容我,鼓励我,帮助我,关爱我,感谢《民族文学》的叶梅女士,《南方文坛》的张燕玲女士,百色市文联原主席黄碧功女士,以及我的家人。特别感谢广西作协,一直耐心地培养我,等待我慢慢成长。

感恩!

陶丽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