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秘密渡口/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潘小楼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收录的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成果。

《秘密渡口》为丛书之一,个性飞扬的潘小楼系列中篇小说散发着浓郁的女性气质,故事奇崛而忧伤,叙述却清冽刻骨。

内容推荐

《秘密渡口》收录广西作家潘小楼的系列中篇小说。故事中包含着浓郁地域文化传统内核的日常生活——那些世代相传的宗教意识与民俗观念润化在一个个细节里,犹如一幅色彩清远的写意国画,意境细腻沉静,语言鲜活个性,洋溢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神秘忧伤却余味绵长。

目录

秘密渡口

罂粟园

青柠

小满

端午

魁山

我就是那个行走在河岸上的孩子(后记)

试读章节

秘密渡口

赵尔克从出租车上下来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他又感觉到了那种令他恶心和抽搐的悬空感,直到他的名牌皮鞋印子真真切切地烙在了厂区铺到尽头的灰粉上。

“喂!”三十出头的出租车司机从车里探出头来,“看你也不会在这里待太久,要不,我等你,回程算你六折。”

赵尔克摆了摆手,转身往前走。

“阿叔,说了你又不听,这鬼地方早都没什么人住了,离县城又远,你以为就那么好叫车啊?哎,你要是还叫车的话就打我名片上的电话啊……”背后司机的喊话渐行渐远。

司机也许是出于好意,但他并不清楚要待多久,让车在那里等,无异于是给行程加上了个倒计时,而他早已不习惯给自己施加任何压力。

这片地域已经整整两个月没有下过一滴雨,到处都是一层厚厚的灰粉。工厂门口的保安室形同虚设,门窗尽毁。看情形,他之前打听到的消息并没有错。这个位于右江河谷的水泥厂,原本隶属市公路总段,因为种种原因,早已资不抵债,被并购之后仍然没有起色,只能停产。厂子里绝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迁出,这即将沦为空城。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才下定决心开始了这趟旅程。

他看到夕阳下自己被拉长的影子穿过了厂区的东大门,在支离破碎的路面上前行。连着东大门的是一道长长的斜坡,他的脚步声撞击到两旁灰色的墙面上,又被反射到四周的空旷里。

斜坡顶端,浓密的菠萝蜜丛里掩映着七层高的厂部办公室大楼。二十多年前他来到这里的时候,这栋大楼刚刚落成,厂部的人带着些许的优越感进进出出,眼角余光里,尽是从附近村落跑来见证传说高度的村民。但现在,它只能带着凉意在夕阳里独自落寞。

赵尔克绕过厂办大楼,穿过长长的职工宿舍区:成片的板房、平房、宿舍楼。四下里死静死静的,凭借着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他裹紧了风衣摸索着前行。

兴许还来得及,他想。

主道上终于看到了人,是两个看起来像附近村村民的人在摘晚熟的菠萝蜜,一个在树上小心翼翼地伸手出去,另一个拿着红蓝白条的编织袋在树下等,旁边还停着一辆七成新的红色摩托车,两人见了他,也并不惊慌,还在他经过之后窃窃私语:

“找那怪老头的吧?”

“往这个方向走还能找谁!”

当他站到原先那排房舍前的时候,一股冷气直逼丹田。这一排位于厂区西尽头的房舍似乎早在停产以前就被拆毁,残存的断壁花窗有最后一缕天光冷冷地透过。走吧,不甘心;留下吧,又能怎样?

“找人的吧?”远远地传来一阵喊话声,伴着一阵警惕的狗吠。

赵尔克循声望去,这才注意到,北侧的围墙早已拆除,视野可以毫无障碍地延展过去。“大黄!”说话的人斥责了乱吠的黄狗,正拿着渔捞在一口池塘里捞着什么,他身后是孤零零的三间平房。

赵尔克走了过去,“这排房子是不是早就拆了?”

“是啊,十年前为了方便水运,厂子挖了条道,正好从屋子后面经过,直通下面的江边码头,地基一动,房子就成了危房,种上剑麻也不顶用——你找谁?”

“左起第三间……”

那人很意外,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钱家有,你找钱家有?!”

赵尔克仿佛看到了一排规整的台阶,他顺势走了下去,“嗯。”

“你找他什么事?”

“来看看他。”赵尔克沉吟了一会儿,说。空气中开始有些腥臊气,是屋子旁边圈着的上百只鸭子发出的。那人看模样有六十开外,是村民的打扮,正拨开池塘里的水葫芦打捞福寿螺,已经捞起了有一小堆,赵尔克不禁有些失望。

但那人似乎不愿意就此打住,“你是……老钱的什么人?”

赵尔克说:“他的一个朋友。”

那人又将他细细打量了一遍,这才说:“正好了,明天是重阳,晚上他和我约好要喝两杯,你可以在我这里留宿等他。”

那人看他犹豫,就说:“你要投宿的话,除了我这里,最近的就是对面河的村子,叫六合村。你得走十五分钟,到下面的码头,再沿着河往前走二十分钟,有个渡口,摆渡的已经不在了,可渡船还在,你会渡就可以把自己给渡过去。只是有一点,如果你转眼间见到船头坐上了个四五岁的孩子,站稳,千万不要搭理,那是水鬼,其实也就是水猴变的,没有人比我对它们更了解的了,它们离开了水不碍事,但如果你被它们引到了水中,十个你都顶不了它一个……”

赵尔克听着他的话,仿佛那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语言。他从未如此尴尬:在两个世界的交界,不得不躲在另一重身份里,去投宿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只是为了知道也许还是不知道为好的事。

天已经暗下来了,弦月还没有上来,那人招呼赵尔克坐下,自己凭着炉火微弱的光照忙着手里的活。他将捞上来的那一小堆螺稍微淘了淘,倾倒到烧开水的锅中烫煮片刻,倒出,用小锤子敲破,肉壳分离,再将螺肉拣到大砧板上剁碎。

P1-3

序言

中华文学园地,可谓浩瀚如海,蔚为大观;源远流长,血脉相连。其中,少数民族文学,便是中国文学百花园里一朵耀眼的奇葩,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及满、蒙古、土家、畲族等散居民族。自古以来,在少数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从不乏文人雅士,传世文章。在广西的文学版图上,少数民族的作家和作品,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闪耀着璀璨的星光。早在唐朝,壮族首领韦敬办为建成大宅自撰《大宅颂》,内有四言诗、五言诗,被誉为中国壮族文人文学的开山之作。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使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机勃发,根深叶茂。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各民族作家同心协力,相互促进,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诗人,陆地、韦其麟等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给中国文坛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新时期以来,壮族作家王云高的中篇小说《彩云归》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1年,仫佬族作家鬼子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评奖中,广西作家共有48人次获奖。他们既为本民族、也为广西争得了荣誉。可以说,这些作家和作品,为中国的文学百花园,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山水俊秀,风物灵动;乡风朴素,人民勤劳,是生长作家的摇篮。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对“文学桂军”的崛起与成长寄予厚望。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连续多年拨出专门经费,坚持实施作家签约制度,至今已历八届,近百名作家参加了签约;开展文学积累工程,出版《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共4辑,80位作家的作品得到结集出版。在这样良好的创作环境下,近几年,一批40岁左右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势头强劲,频频在国家级名刊亮相,显示了不俗的实力和潜力,受到了全国文坛的关注和尊重。在小说方阵里,梁志玲、陶丽群、周耒、黄土路、杨仕芳、潘小楼等,以年轻而尖锐的目光,审视身边变幻莫测的世界,用独到的叙述方式,解读现实的困惑和心灵的沧桑。在散文园地里,何述强、林虹等,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用心灵的触觉,寻找生活的细微之处,用文字组成一篇篇心灵的独白。在诗歌世界里,黄芳、费城等,青春驿动,激情洋溢,以冷峻的笔调,解构生活的细节,剥落陈腐,放射光亮。毫无疑问,他们用真诚的态度、丰硕的成果,表明他们将成为“文学桂军”可以相信和依赖的重要力量。

这批作者大多生活、工作在基层,尽管生活体验丰富,创作精力旺盛,但由于生活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对外交流、推介作品等方面缺乏助力,使得创作成果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瓶颈。

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召开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13年起,启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5年计划。这表明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关注,对少数民族作家培养的重视。基于这样的大好形势,考虑到广西从未出版过少数民族作家文集,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目的就是大张旗鼓地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推介,给他们增添信心,激发创作激情,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为广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入选本辑丛书的10位作者,是由各市文联精心遴选推荐,再由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团认真评审出来的。入选的作品,均是他们近10年来的创作成果,是心血的凝聚。丛书的出版,体现了如下意义:

一、展示和总结了新一代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最新的创作成果。信息时代,任何成果都需要快捷传递,及时宣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出人才,出精品,始终是我们的追求。

二、极大激励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基层的少数民族作家生活和创作条件均十分艰苦,往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劳动和代价。丛书的出版,就是他们辛苦劳动的回报。这10位作者,就是榜样。以此为榜样,可以激励后来者。

三、具有文学积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成果。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事物、新变化,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家和更多的优秀作品及时地发现和描绘。这就要求我们各民族青年作家,要有刻苦坚韧、探索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地把握时代的脉络,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反映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样,才能出现真正有大气魄、大作为的作家和作品。

这是时代的期待。

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联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3年10月

后记

我就是那个行走在河岸上的孩子

我是在父亲的工厂里长大的,那是一个上千人的水泥厂,毗邻右江,对岸是村子,溯江而上,是小镇。小时候,我常一个人到河滩上拾荒,这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你永远猜不到水流会给你带来什么:瓷片,浮木,甚至是一只彩色的玻璃球……

一个孩子孤独地走在河岸上,这个情境反复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它更像是一个隐喻。人的命运其实就是一条长河,有太多东西是茫茫不可知的,但有时候,一些碎片还是会被冲刷上岸,那是一个个你无法释怀的片段、场景,甚至是一闪之念,它们具体、形象、触手可及。为什么偏偏是它们?你无法解释。

然而,对我来说,这就是小说的发端。

我第一个中篇《端午》(发表于《芳草》2010年第三期)源于一个画面:一个男孩站在阁楼的窗边,楼下,一个女人躺在一张竹椅上,半眯着眼,她的腹部微微隆起;将这两个人联系起来的是男孩手里的一面小圆镜,镜子的反光在女人身上逡巡,她却浑然不觉。这个谜一样的画面我说不清是在何时何地看到的,抑或只是我脑子里的臆想,它折磨了我很多年。2009年年底,我把它植入了靖西边陲的端午药市,一部潮热、带有生命感气息的小说便开始抽发枝芽。

2008年年底,父亲过世,我与母亲回厂里办相关手续,这个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光一时的厂子,因为连年亏损,即将停产。我站在厂里的宣传栏前,眼前尽是一张张讣告。老一代的人一个个去了,却没有新人补充进来,沦为空城,已经是这个厂子不可避免的命运。一个时代转身了,但我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它的喧闹里。这个场景纠缠了我一年多,后来才有了第二个中篇《秘密渡口》(发表于《广西文学》2011年第六期)里一个关于自渡的故事:两个有过生活交集的六十岁的男人重新相遇,地点,就是在世界尽头的一座空厂。

我后来还回去过一次,带着单反相机,调成黑白,去拍在荒野中重归寂静的厂房。写太近的事情,会让我心生恐惧,手足无措,但现在,我确信它已经离我足够远了,我也确信离那个时候的自己足够远了,这才打算开写一个少女和工厂的故事。平房,阁楼,开水房,露天电影院,蓝白铁皮班车,这些都是真切的,但缺少一个契机,直到有一天,一个我在现实世界中从未见过的画面闯入了我脑子,才把所有的破碎激活,那是映在墙面上的一排红光投影,这就成了后来的《青柠》(发表于《文学界》2013年第六期)。这一部的完成时间要比《秘密渡口》晚,是因为它离我的生活更近。

中篇《小满》(发表于《民族文学》2012年第一期)取自和我同学了十五年的森的生活片段。小时候,他有着我们既妒又羡的搬家经历,这一切,要归结于他的母亲。她像个吉普赛女人一样,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凭借着一门独家的烧卤手艺,沿着右江河谷,从这个工厂辗转到那个工厂,而她所做的种种努力,只是为了让一家人能够吃上饱饭。

《罂粟园》(发表于《红豆》2011年第九期)是我的第四部中篇,它直接来源于我中学时代,我高中曾有一段类似于插班生的经历,那是我人生中最为阴暗的记忆。后来我又接触不少类似的人和事,我忽然意识到,会不会我们都曾经这般聪明过:为了使满足欲望的过程体面而堂皇,会站在制高点上,对道义进行逆用。这一做法是如此成本低廉,而又回报丰厚,以至于它像瘟疫一样,在伤害者和被伤害者中迅速传播,并在种种社会生态中蔓延……感谢这部小说,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并有可能摆脱其中的毒素。

小时候,每到寒暑假,父母都会把我送到乡下祖母家。祖母是我的叙事启蒙者。她生命的最后十年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在蓝帐纱里用叙述掇拾所历,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已经混混沌沌地听她讲述了八十多年来的故事,她自己的,她听到的,和她曾经看到的。这是我最为珍贵的叙事体验,我把这个场景带到了《魁山》(发表于《民族文学》2012年第十二期)里。

在这些中篇之前,我从未写过小说,因为我曾偏执地认为,自己有严重的叙事障碍。自虐式地看了上千部电影,其中,吉赛贝·托纳多雷和沃特·塞勒斯的代表作看了不下十遍,然后,我才开始动笔。很意外,我开始可以以一种自由的叙事姿态来面对我一直以来生长的南国:白亮的日光,色块浓烈的大地,空气中似乎随时都在冲击饱和极限的水分子……对此时的我来说,它竟是如此叵测、风情,而迷人,就像西西里岛之于托纳多雷,拉美大地之于塞勒斯。但更让我着迷的,还是这块土地上一种类似于宗教的主宰,立体而多维地去呈现出这样一种力,是我终极的文字理想。

从真正动笔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有过焦虑、惶恐和困惑,但庆幸的是,有太多给予我温暖和鼓励的人,让我坚持了下来。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最适宜的方式——以一个孩童的姿态,在河岸上行走、拾荒,对未知心存敬畏和期待。

潘小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