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扎根在这里,以一种土地的尊严和丰富,以一种永恒的文化感染和质朴的生命力,诠释出历史风度、乡村活力、人间温情。
故事,开开心心地打开大门,请所有的读者来到“笑炕”,读一读生活故事、地域传奇故事、田间民俗故事、人与自然故事、进城务工故事、致富故事、海外民间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是作者、读者共同编织的一条温暖的感情链,口口相传,成为岁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农村民间故事会 |
分类 | |
作者 | 百部农民作品出版委员会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故事,扎根在这里,以一种土地的尊严和丰富,以一种永恒的文化感染和质朴的生命力,诠释出历史风度、乡村活力、人间温情。 故事,开开心心地打开大门,请所有的读者来到“笑炕”,读一读生活故事、地域传奇故事、田间民俗故事、人与自然故事、进城务工故事、致富故事、海外民间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是作者、读者共同编织的一条温暖的感情链,口口相传,成为岁月。 内容推荐 这是中央六部门“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民间故事征集稿的精选集,是从众多征集作品中选出来的。这本故事会的丰富与多彩,让我们看到民间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它们是民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毫不矫揉造作,直抒百姓胸臆,最为生动活泼。 目录 民间传说故事 灶画的传说/王秋侠 生活故事 亲吻小猪/赵凯 绝招/丰国需 宽恕的故事/张红华 田绍文 离娘泪/李铭 寻找同学李二为/李铭 老德子的故事/金薇 老胡的江湖/金薇 人物故事 “山东无粮,山西双粮”/李文奇 华佗拜师/王寿明 徐士谷逸事/聂云军 邹杰伟 龙泉宝剑/刘兆刚 麻辣故事 余五的“补偿梦”/浦素芬 官瘤/欧阳林陆世银 自找麻烦/丰国需 汪比王只多三点/李笃 阿三吃蟹/丰国需 王小宝三考“包黑子”/鲍宜龙 收藏故事 奇特的进口表/丰国需 国宝历险记/丰国需 人与自然故事 飞龙不在天上飞/张永军 风物故事 相思林/李曙海 天津城也叫算盘城/贺德起 三潭印月的传说/李曙海 传奇故事 陈鸾凤勇断雷公腿/佚名 雷击忘恩负义人/博文 一分利撑死人,三分利饿死人/梁东成 先生斗不过巧媳妇/卫亚光 海眼轶事/李曙海 进城务工故事 老黑的“乱炖”/高明明 站台上的暗号/高明明 靓头鱼仔/高明明 致富故事 班门弄斧人/闻桑 巧妙的捐款/丰国需 童话故事 稻草超人/赵华 麻雀的花锦被/杨老黑 推荐故事 大鱼和小鱼/佚名 海外民间故事 自食其力的公主/王树英 试读章节 灶画的传说 关于灶画,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灶老爷张廷秀、灶奶奶郭丁香是天上的星神下凡…… 很久以前,张家庄上有一户姓张的人家,田产很多,家业殷实。家主张廷秀和妻子郭丁香,还有张廷秀年迈的老娘,一家三口在一起生活。结婚过了一年,丁香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但也夫妻恩爱。 由于张家钱财很多,全靠张廷秀里外打理。这回张廷秀到洛阳收账,一去便是三年。张廷秀不在家的日子,妻子丁香是忙里忙外地操持家务,孝敬婆婆。婆婆要吃薄的,她就烧面汤;要吃干的,她就擀薄饼。 三年后,张廷秀要账回来了。路上,看天色已晚,他就顺路到他的舅舅家投宿。舅舅家的表妹名叫二海棠,见表哥人才标致,又有钱财,就看上了张廷秀。于是,她在表哥面前说道:“表哥,你到洛阳要账三年,知不知表嫂在家有多张狂?东墙头爬个道士,西墙头爬个和尚来家。你娘要吃薄的,她就擀薄饼;要吃干的,她就给喝面汤。平日里大把抓钱站门口,喊住人家的小孩来叫个娘。你看张狂不张狂?”说罢,悔棠留表哥住了一晚上。临睡时,她递给表哥一把七寸刀子,说:“你回家杀了郭丁香,我就和你去拜堂,三年两载给你生个儿郎。” 张廷秀年老思儿,早想有个孩子,就听从了海棠的话,把七寸刀子藏在靴子里。天亮回到家后,妻子丁香高高兴兴地上前迎接丈夫,嘘寒问暖,问他饿不饿,结果丈夫没好气地说:“我是饿鬼啊?”问丈夫渴不渴,丈夫便回道,“我得渴痨啦?” 说完,张廷秀不理妻子直奔后楼给娘请安,说:“俺娘,丁香在家对你怎么样?”他娘说:“哎呀,好儿子,丁香对我很好哪。要吃干的,就擀薄饼;要吃稀的,就烧面汤……”没等娘说完,张廷秀就说:“不对,娘,你替她瞒着俺,她不孝!” 这时,丁香走上前去,要给丈夫脱靴子,让丈夫休息解乏。谁知张廷秀顺势就从靴子里拔出一把七寸刀,对丁香说道:“怪不得海棠说你太张狂,原来你还想害我啊!不行,我得休掉你!” 毫无杀夫之心的丁香听到丈夫的这番话,才知道丈夫是听了他表妹的话才对自己这样。于是,她上前双膝跪下,苦苦哀求丈夫不要休了自己。可张廷秀一心想娶表妹二海棠,哪还容得下眼前的丁香,便一纸休书休掉了她。 万般无奈的丁香趁丈夫写休书的空,来到院子中间,满心悲苦地拜四方,口中念道:“要是我的财气,你就跟我走;不是我的财气,你就住家乡。”拜完,丁香又走上后楼拜别婆婆,说:“要是我是你的贤媳,等我走后你就见阎王。” 回到屋里,张廷秀把休书递给丁香说:“想要什么,你尽管拿!” 丁香满怀郁愤地回张郎道:“万贯家财我不要,只要一个破骡车,还要一个老牛王。”说完,她跑到牛屋里牵出老牛,对老牛下拜说:“老牛王,老牛王,我在家中喂你这些年,你要是把我带到有钱人家去,我就买把钢刀杀你头!要是你把我拉到穷人家去,我饱草饱料喂好你!”老牛点点头,丁香就上了骡车离开了张家。 丁香走后,她的婆婆就溘然长逝,应了丁香的验。 丁香走一里就回头望一望,步步带着忧愁和悲伤。 走着走着,老牛王拉着丁香来到了李家庄。庄头一户人家正亮着灯,一位年长的老婆婆正在屋内捻着线。丁香下车,上前施礼喊大娘道,“大娘大娘,俺能到你家里住一宿吗?”屋内的老婆婆闻声出门,瞧见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小媳妇,忙说:“哎呀,你是哪家媳妇?走迷了路吧?”丁香低头回答说:“不是的,俺是被人休了的媳妇,路过这里。”老婆婆赶紧把丁香让到屋里坐下。 只见小屋内有一个灶台,一个地铺,灶台前还有一些草。丁香问婆婆:“家中有几口人?”老婆婆说,家中只有她和儿子李郎,二人以卖豆腐为生,“儿子出门卖豆腐去了,还没有回来,俺点着灯就是在等他。” 说话问,老婆婆的儿子李郎回来了,看见家里来了个女客人,就站在门外喊:“娘啊娘,儿子卖豆腐回来了。” “哎,儿子你进屋吧,家里来了个逃难的小姐。”李郎进门施礼见过丁香,对娘说:“娘啊,今天的豆腐不好卖,还剩了半斤豆腐。” 老婆婆听了却欢喜地说:“啊,正好,正好,这位小姐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儿呐,快烧火,做点豆腐汤给这位小姐吃。”丁香吃过豆腐汤,问老婆婆:“李郎没有娶媳妇吗?”老婆婆说:“俺娘俩就靠卖豆腐为生,一问草房,吃都顾不上,哪还有钱来娶媳妇哪……” 丁香说:“大娘,你看我给你做媳妇,行不?”心地朴实的老婆婆赶紧说:“使不得使不得,你是有钱人家的楼上媳妇,俺怕担待不起呀。”丁香说:“老婆婆你担待得起。”说罢,丁香和李郎当即拜堂成亲。拜完堂后,老婆婆执意要住在锅门口,让儿子儿媳住地铺。丁香心疼老婆婆,就把准备给老牛王盖的被子,从破骡车上拿下来,送给婆婆盖。 P1-3 序言 镌刻在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首批推出的20部不同体裁的作品,记录着农村改革30年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广袤大地的泥土芬芳,令人为之振奋120部图书中,有农民作家的小说14部,农民诗歌、散文、剧本、民间故事选各1部,农民书画集两部。这些不同体裁、不同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从不同侧面忠实记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通过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30年来在我国农村发生巨变的现实,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的集中出版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笔下的作品是当代农民记录农村改革开放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30年的改革风云,是一个民族凤凰涅槃的整体记忆,是一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历史嬗变,它的伟大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阔农村的深深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30年的改革使中国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农民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巨变的深度内涵。他们诉诸笔墨,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憧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作品是改革在场者农民自己的切身感受。 首批出版的20部图书也是中国农民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作品,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土语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重大,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协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挖掘、抢救、保护农村民间、民俗文化精品,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项意义非凡之举措,我很高兴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