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位置悖论
二 集群悖论
三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
一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二 韦伯的区位经济理论
三 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理论
四 波特的新竞争经济理论
五 库克的知识、学习与区域创新理论
六 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七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一 主要观点
二 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产业集群演进的制度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诠释
一 地理接近、组织接近与认知接近
二 产业集聚、产业联合体、产业区域创新与集体品牌载体
三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演进
四 制度
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 产业集群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二 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分析
三 演进主体、利润最大化动机、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倾向
第三节 制度分析:产业集群演进的制度框架构建
一 作为博弈均衡的网络化的企业制度
二 交易成本、交易收益与有组织的市场制度
三 制度分析框架设计
第三章竞争规则变迁与产业集群演进
第一节 成本竞争、规模经济与产业集聚
一 自然资源禀赋、运输成本与产业集聚
二 大批量生产、规模经济与集聚企业的规模
第二节 速度竞争、柔性经济与产业联合体
一 速度经济与柔性生产
二 生产柔性、组织柔性与集聚企业基于价值链的合作
第三节 技术竞争、知识经济与产业创新集体品牌载体
一 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与集聚企业基于信息的合作
二 人力资本、知识经济与产业区域创新
第四节 作为演进适应系统的产业集群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化的企业制度与产业集群演进
第一节 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与一体化企业制度
一 生产成本、产出数量与新古典的厂商理论
二 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与现代企业理论
三 资产专用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与一体化企业.
第二节 产权激励、企业间分工与网络化企业制度.
一 产权、能力与委托代理
二 一体化、网络化与产业组织演进的多重均衡
第三节 互补性行为、专业化分工与集聚企业的纵向合作
一 专业化分工、协调问题与制度
二 研究假设、模型设计与结论
三 集聚规模、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
第四节 替代性行为、合作博弈与集聚企业的横向竞争
一 “异质”价格竞争、逆向选择效应与产业集群演进
二 “同质”价格竞争“囚徒困境”效应与产业集群演进
三 网络化企业、非价格竞争与产业集群演进
第五节 纵向合作、横向竞争与产业集群演进
一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二 模型的基本结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组织的市场制度与产业集群演进
第一节 均衡增长、极化理论与新古典的地理空间
一 要素流动、区域贸易与新古典区域经济理论
二 非均衡增长、区域极化与倒“u”形曲线
三 第一自然、市场均衡与地理区域
第二节 新增长、非线性创新与产业集群的生态空间
一 技术、知识与创新
二 集体学习、第二自然与生态区域
第三节 成本、收益与市场
一 成本、配置效率与新古典的市场
二 收益、互动式学习与有组织的市场
第四节 地方性知识、实践社团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
一 知识的属性特征
二 知识产品、知识生产与区域内在化
三 实践社团、“弱关系”与产业区域创新
第五节 企业信誉、区域信誉与产业集群的集体品牌
一 企业信誉、企业品牌与区域
二 研究假设、模型设计与结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集群效率、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制度化
第一节 集体效率、锁住效应与产业集群治理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制度的可实施性、实施成本与产业集群治理制度选择
一 制度的实施机制、作用机理与实施成本
二 产业集群治理的实施机制选择
第三节 产业集群治理规则
一 交易限制
二 集体惩罚
三 集群文化与社会规范
第四节 “内在化”、“外在化”与产业集群治理的制度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产业集群演进与制度选择
第一节 中国产业集群的演进特征
一 中国产业集群缺少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二 中国产业集群演进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
三 中国产业集群演进动力错位
四 中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节 中国产业集群演进的制度选择
一 制度缺失是中国产业集群演进的主要障碍
二 集群企业的选择
三 政府的选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破译“位置悖论”与“集群悖论”
第二节 博弈规则、博弈均衡与产业集群演进
第三节 制度、演进与产业集群边界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