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释了纠纷解决及其机制的基本原理;通过比较法的研究,展现了当代法治国家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发展模式及其与司法的关系,说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社会和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针对我国法治发展中的问题,系统地论证了由司法、行政和民间解纷机制构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意义及合理的制度架构,对当下基层司法、诉讼调解、信访与行政解纷机制、人民调解与“大调解”以及习惯等民间社会规范的作用等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和分析。
本书适合法学和纠纷解决理论研究者、实务人员(包括法官、司法行政人员、律师、仲裁员、调解员等)和立法工作者,以及法律和社会科学各学科学生阅读。
为了适应法学院教育和实务部门培训的需求,汕头大学长江谈判与争议解决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共同编写这套纠纷解决原理与实务系列教材,它适用于法律院校学生和实务工作者(调解员、仲裁员、法官)等。
《纠纷解决——理论、制度与技能》由三编组成。第一编:纠纷解决原理,阐述了纠纷解决的基本原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类型及其起源与发展;第二编:纠纷解决制度与程序,介绍分析了我国民间性、行政性、司法性以及专门性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制度和程序;第三编:纠纷解决实务技能,重点介绍了现代协商、调解和仲裁的基本理念、方法、技能以及有关参与者的行为规范,旨在训练纠纷解决专业人员、律师提高纠纷解决的实际操作能力。
绪论 纠纷解决研究与实务培训
第一编 纠纷解决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基本理论
第一章 纠纷解决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节 纠纷解决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章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ADR运动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各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第二编 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制度与程序
第三章 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
第一节 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
第二节 专门性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节 ADR立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四节 非诉讼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衔接
第五节 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与现状
第四章 我国民间性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节 商事仲裁与商事调解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
第三节 其他民问性纠纷解决机制
第五章 我国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节 我国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概况
第二节 我国主要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节 信访制度
第六章 我国主要专门性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节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
第二节 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节 交通事故处理机制
第四节 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第三编 纠纷解决实务技能
第七章 非诉讼程序与纠纷解决实务
第一节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多种模式
第二节 谈判(协商,negotiation)
第三节 调解(mediation;conciliation)
参考文献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