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爸妈胜过好老师
分类
作者 翁舒玫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在本书中,纠正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容易出现的30个误区。这30个误区,会毁掉孩子一生必须具备的6大能力——安全感、自信心、探索力、学习力、社交力、生活力。同时,本书又为家长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方法。

本书重视亲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将现实社会的常见教育迷惑,分成六个主轴,分别提出具体明确的建议。通过阅读这本书,爸妈们可以有系统地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盲点存在?是否有需要再调整?是否符合孩子的本性?……所有的爸妈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成为充满安全感与自信心,拥有生活力、探索力、学习力和社交力的人!

内容推荐

传统教育的误区,会让你越是用心教育孩子,亲子关系就越疏远。修订错误的教育理念,升级落后的教育模式,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成功教育出——充满安全感,自信,并拥有生活力、探索力、学习力与社交力的好孩子!

本书作者引导父母亲解开最常见的教育迷惑,协助父母在不破坏亲子关系的前提下,避开毁掉孩子六大能力的30大误区,翻开本书,你将领略高EQ的全新教育方式,让教育变得轻松又愉快!集结教育界及医界各方专业人士的经验分享,利用短篇及学理分析的方式,剖析现在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教育及情绪行为时,常会出现的情绪反应,不论是负面的言语或是行为上的冲突,可能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

本书分成六大章节,教导现在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情绪行为反应时,应先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特质及需求,再提供大原则的技巧给父母,来降低因为不当教育所筑起的高墙,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让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不会再感到挫折及求助无门,用心阅读,一定能让教育更轻松、愉快!

目录

Chapter 01 毁掉孩子安全感的误区

01 没时间好好陪孩子/3

02 仰赖打骂来教孩子/10

03 漠视孩子的感受,直接命令他/15

04 总是不辞而别/21

05 混乱的家庭作息/26

Chapter 02 毁掉孩子自信心的误区

06 常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35

07 常对耘子说“不可以” /41

08 朝令夕改的规定/46

09 用比较来驱策孩子/52

10 当众批评孩子的错误/58

Chapter 03 毁掉孩子生活力的误区

11 全包式的悉心照顾/67

12 家务不用你操心/73

13 舍不得孩子受挫/79

14 凡事都由爸妈做主/84

15 孩子有求,爸妈必应/89

Chapter 04 毁掉孩子探索力的误区

16 要孩子别乱动,当个乖孩子! /97

17 要孩子乖乖坐着就好/103

18 叫孩子不要整天只会玩! /109

19 阻止孩子问“为什么” /115

20 重用电视保姆/121

Chapter 05 毁掉孩子学习力的误区

21 迷信名校/131

22 紧盯孩子的学习进度/137

23 靠奖励来诱发学习/143

24 用分数来评量孩子/149

25 输人不输阵的才艺竞赛/155

Chapter 06 毁掉孩子社交力的误区

26 侵犯孩子的人际界线/165

27 叫孩子不要再胡闹了! /171

28 剥夺孩子交朋友的机会/179

29 侵犯孩子的隐私权/185

30 干涉孩子交友 /190

试读章节

03 漠视孩子的感受,直接命令他

教养情境

“小平,不要动妈妈的东西!”、“小平,马路很危险。不要乱跑啦!”……3岁的小平,让爸妈很伤脑筋,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自己家的孩子却总是那么不听话。叫他别做的事。他偏偏爱做,总是要挑战大人呢?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很适合当做某些亲子关系的主题曲呢!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当孩子还是婴儿时,只要他一哭,爸妈就会说:“怎么啦?肚子饿了吗?尿布湿了吗?……秀秀喔!”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猜测孩子的心情。再大一点,等到孩子牙牙学语时,无论孩子说了任何只字片语,爸爸妈妈都会努力地翻译孩子的意思。虽然,这个小人儿还不会说“人话”,但他总感觉爸妈很懂自己。

可是,等到孩子会说“人话”以后,爸妈这种细致、体贴的“猜心”技能,就慢慢地退化了。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你会说:“哭什么?讲清楚为什么啊?”当孩子兴奋地说:“妈妈,看公~公~公交车”时,冷淡地响应说:“公~什么,好好说一次‘公交车”;孩子在学校打架回来,一进门就破口大骂:“为什么又打架,我不是说过不可以了吗?”……慢慢地,你的孩子只能高唱:“其实我用不在乎,掩藏真心,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所以不敢靠你太近!”亲子之间的代沟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想让孩子不听话,就命令他吧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他努力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与事物,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建立出“我也会”的自信来。

在友缘基金会工作12年的资深专职老师詹纯玲,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家庭与孩子,经常提醒爸爸妈妈们,亲子之间也该谨守“人际界线”:包含身体的、心理的与所有权的界线,才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

然而,爱孩子的爸妈,常常“越俎代庖”做出踩线行为,总是用命令句来指挥孩子,代孩子感受与思考,比方对孩子说:“怎么吃这么少?赶快把这碗饭吃完才能下桌……”“天气变冷了,穿外套才可以出去玩。”“那边很危险,不可以去那里玩!”“你又在揉眼睛了,一定是困了,马上去睡觉。”……

但是,你又不是孩子,怎么知道孩子的感受呢?面对爸爸妈妈的命令,性情温顺点的孩子可能就“放弃自我”,自己不去感觉、不去思考,反正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等着爸妈来指挥就好;个性强一点的孩子,不是听而不闻、我行我素,就是在爸妈拿出权威的时候,才勉为其难配合一下,等到爸妈不在身边,就为所欲为。

将心比心地想一下,谁会喜欢一天到晚被人呼来唤去呢?就算我们长大了,也当了爸爸妈妈,每当我们的父母又用“我为你好”的理由来命令我们时,是不是也会在心里嘀咕着:“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干嘛老爱管我呢!”而我们的小宝贝虽然小,但他也是个独立的个体,身为爱他的爸妈,我们有责任协助他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独当一面的人,如果只一味地命令他,是绝对没办法帮助他的。

用说理取代命令

那么,该怎么协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呢?关键就在于:“不要命令孩子,而要和孩子讲道理”。人本教育基金会副执行长谢淑美,常和爸爸妈妈分享最重要的两个秘诀:不要说教,而要说理;先说“怎么啦”,再说“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的心中或许会浮现出一个想法:“孩子还那么小,就算讲道理他们也听不懂吧!”然而事实上,讲理不是要你和孩子说一长篇的大道理,而是“在真实情境中,协助孩子理解状况,掌握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从婴儿时期,就可以开始和孩子讲理。

当一个小婴儿哇哇大哭时,爸妈不会直接塞奶嘴给他,而是说:“怎么啦?是尿布湿了吗?还是肚子饿了?……秀秀喔!”一边安慰他的情绪,一边拼命地猜他要表达什么,你不会生气地觉得他是在给你找麻烦,这就是在和孩子说理。

说理要从小就开始,从孩子还是个婴儿时开始,在他哭的时候安慰他说:“怎么啦?”就算孩子长大后也是一样,继续通过“怎么啦?”来理解孩子的状态,表达我们的关心,也协助孩子理解自己的状态’,弄清楚自己的感受,之后就能发展出思考接下来“怎么办”的能力。这一个过程,看起来很像只是在关心孩子,然而,这却是很重要的“练习说理的过程”,因为,我们的关心能够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转化为旁人也能够理解的话语,自然而然,孩子就越来越能够表达自己的感觉,不再只会闹情绪,越来越有好好讲理的能力。

倾听孩子的感受

想要跟孩子说理,建立亲子间好好说理的习惯,一定要愿意聆听。和理解(协助你理解孩子,也让孩子理解你),然后基于理解厘清状况,再来想怎么做比较好,怎么做是自己最不会后悔,是自己能够承受得来的。这个过程,是理性的发展,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一样,就算孩子很小,也可以用比较清楚简单的语句,多帮他一起猜想,让他理解情形。

比方说,当小孩进到厨房玩煤气罐时,除了赶快把孩子带离现场,也要问孩子:“怎么啦?为什么你那么想去碰这个,是因为觉得很好玩吗?”有时候,也许他只是想要来找妈妈,到了厨房才突然兴起想碰煤气罐开关。

当孩子有情况发生,比方说和同学吵架,或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其实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大人如果不能通过倾听,理解孩子的感受,只会一股脑地说教,对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孩子当然没办法承担这种庞大压力,只好逃走了。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会傻傻地听训,长大以后,他自然就学会把自己的问题隐藏起来,不让爸妈知道,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而电视与平面媒体中的青少年自杀新闻,受访者的爸妈和家人也常说:“他平常都很乖巧听话,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这样!”这就是孩子承担太多压力所造成的结果。

允许孩子“做不到”,允许“再等一下”

孩子不是爸妈的附属品,你应该认真地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情感、有知觉,独立的生命来对待,当他发出任何信息时,愿意多去了解,协助孩子弄懂到底怎么了,多花一点心思,协助孩子理解和感受,并经历这些选择,培养出孩子面对这个困境所需的各种能力。

先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再慢慢引导孩子考虑到周遭的环境、人的感受,陪孩子以他的基础作出最好的选择。然后,有耐性一点,因为孩子不可能一天就从“不会”变成“很会”。过程中要允许孩子“做不到”,允许“再等一下”,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长过程。爸妈不只是照顾孩子的身体,更要陪在孩子身边,理解他的感受,当那个很亲很亲的人。

照顾孩子的心情绝对比照顾身体重要。身体在安全无虞的情况下,照顾以基础的需要就好;感情的照顾则要特别用心,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这样孩子就算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觉得:“我能行的!”并持有“我知道这很困难,不会责怪自己”的自信。

每次的说理,都是爸妈陪着孩子厘清感受,然后培养出解决能力的过程,这样的成长经验,将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与自信心!  多以激励代替指责,孩子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差。

先问“怎么啦?”陪孩子厘清感受,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P15-19

序言

找出最适合的教养方式

这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教出具有挑战21世纪能力的孩子!

我自己在小学教书教了45年,从老师、主任,然后担任校长,一直觉得“我们给孩子什么,他就会是什么”。身为一个有使命感的教育者,我认为教育者要有能力“跳出教室的围墙”,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质量,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可能拥有前瞻性,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

教育的主体是每一个孩子,教育的责任是通过人本的陶冶、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孩子能够找到独一无二的方向,经营自己的幸福人生,并愿意与人合作、奉献自己的良知良能,共同营造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

对孩子来说,他生命中最早、影响最深的老师,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从我的经验来看,体制内的学校尽管经过这些年的改革,还是比较偏重于智育,身为爱孩子的爸妈,我们不要只看重孩子的智育成绩,更要重视真正的学习内涵,应该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气质,将孩子的多元潜能引导出来。

真正的学习力,不代表每科都要求孩子考满分,学习力应该来自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爸妈和老师应该像个探险家,带着孩子四处体验、感受生活,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好奇,“厚植”而成为终生的学习力。有这样的学习力,孩子自然能在日新月异的未来挑战中,不怕困难与挫败,不断地创新与应变。

《教孩子,用对方法最有效》这本书,重视亲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将现实社会的常见教育迷惑,分成六个主轴,分别提出具体明确的建议。通过阅读这本书,爸妈们可以有系统地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盲点存在?是否有需要再调整?是否符合孩子的本性?……期望所有的爸妈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成为充满安全感与自信心,拥有生活力、探索力、学习力和社交力的人!

前台北市新生小学校长、现任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格林菲尔托儿所校长 刘美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