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记中的管理大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方俞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记》是一盏引路明灯,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熏温先辈创业经典:《史记》是一个管理智库,让我们在轻松阅读中,学习企业成功经验;《史记》是一面励志明镜,让我们在热血激情中,领悟人生大道之境。从史记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参悟人文,在人文中领略大道。

内容推荐

《史记》中的战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激情创业的时代。战国七雄先后创业,经过激烈的竞争,秦国最终雄霸天下。“政者,正也。”秦国的成功,首先是管理的成功。这里不仅是秦孝公、秦昭王等几代企业家的成功,也是卫鞅、吕不韦等一批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他们的成功之道何在?如何成为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最好的启示,就在《史记》。

目录

第一章 卫鞅入秦,为企业寻找合适的经理人

 一、内外交困,秦国被逼上了绝路/3

 二、一纸求贤令:秦国的招聘广告/6

 三、错失良才:不要低估员工的才能/8

 四、双向考察,与众不同的面试/13

 

第二章 徙木为信,新官上任三把火

 一、一场辩论:抓住机会树立威信/19

 二、一根木头:巧获员工的信任/24

 三、一次裁决:要敢于亮出铁腕/26

 四、一头老枭:不要低估任何对手/29

 

第三章 尽公忘私,伟大的改革者卫鞅

 一、初次变法,从确立方针制度开始/35

 二、二次变法,打造核心竞争力/37

 三、收复河西,抢占市场制高点/39

 四、赵良谏言,不要忽视人际关系的作用/41

 五、五马分尸,职业生涯的悲剧/44

 

第四章 苏子入秦,求职也要因地制宜

 一、纵横之术,选择市场最需要的专业/51

 二、入秦碰壁,高学历遭遇就业难题/53

 三、世态炎凉:逆境中保持信心/56

 四、悬梁刺股:用充电提高自己/58

 五、北上燕赵:转变求职的思维/61

 

第五章 因势而动,苏秦的纵横谋略

 一、苏秦说赵,确立战略同盟轴心/67

 二、说服韩魏,战略同盟的扩展/69

 三、六国合纵,战略同盟的完成/7l

 四、六国相印,职业生涯最高峰/73

 

第六章 “小人"张仪,最另类的职业经理人

 一、三寸之舌,立足职场要有一技之长/81

 二、巧施激将,刺激是一种激励/83

 三、放虎归山,竞争是一种尊重/85

 四、初试身手,找到合适的舞台/88

 五、吞并巴蜀,战略方向的转移/91

 六、两戏楚怀王,以牙还牙的“联盟”/93

 

第七章 杀身为谋,用敬业回报你的职业

 一、东山再起,领导的信任最重要/101

 二、桃色陷阱,不是自己的女人不能碰/103

 三、祸起萧墙,不要错信野心家/106

 四、投其所好,双面间谍的至高境界/109

 五、杀身为谋,间谍是一项危险的职业/111

 

第八章 胡服骑射,魄力与手腕一个都不能少

 一、少年王者,用胆色震慑对手/117

 二、稳扎稳打,永恒的利益追求/119

 三、初试牛刀,减少改革的阻力/122

 四、胡服骑射,生活方式出绩效/125

 

第九章 群雄逐鹿,不以成败论英雄

 一、迎立秦昭王,向陌生市场进军/131

 二、乔装入秦,刺探对手的情报/134

 三、出兵西北,恩威并施取佳绩/136

 四、废长立幼,不要用感情取代制度/139

 五、困死沙丘,改革缺少接班人/145

 

第十章 能屈能伸,找准机会打击对手

 一、两方角力,秦国的老板不好当/15l

 二、时机来临,做好扩张的准备/154

 三、起用强将,打击较弱的对手/158

 四、完璧归赵,小人物延缓大计划/160

 

第十一章 寸步不让,秦国遭遇了强劲对手

 一、渑池会议,商场的谈判技巧/167

 二、将相复合,团队精神最重要/170

 三、赵奢请缨,独当一面的气概/173

 四、阏与血战,狭路相逢勇者胜/176

 

第十二章 循序渐进,体察上意方能一展宏图

 一、拒绝跳槽,无意中得罪顶头上司/181

 二、早谋退路,小团体的生存之道/183

 三、巧施激将,引领领导的思路/185

 四、远交近攻,掌握沟通的方式/188

 五、“四贵”出局,告别女性企业家/191

 

第十三章 转嫁危机,拉开决战的序幕

 一、上党易手,激化矛盾也是自保/197

 二、唯利是图,败家子的典型症状/199

 三、研判大势,企业高层的心态/201

 四、三年对峙,消耗战是个大陷阱/203

 五、离间之计,秦国被逼出了一记阴招/205

 六、亮出底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208

 

第十四章 长平决胜,选择最合适的统帅

 一、血战长平,赵国被逼上了绝路/213

 二、是杀是留,秦国收购的困难/215

 三、虎狼之国,胜利者反倒成了罪人/217

 四、策略点评,谁是最合适的统帅/219

 五、白起之憾,暗箭伤人最难防/223

第十五章 身居高位,责任是一把双刃剑

 一、白起辞职,躲避责任不容易/229

 二、顾问侯赢,布衣未必无奇人/232

 三、窃符救赵,挺身而出化解危机/236

 四、白起之死,霸道管理的悲哀/239

第十六章 奇货可居,这个商人不简单

 一、北漂邯郸,机遇比赚钱重要/245

 二、投资生意,眼光比赚钱重要/246

 三、“大子之门”,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249

 四、一本万利,找到最佳合伙人/251

 五、醉酒献美,美人计背后的阴谋/255

第十七章 峥嵘岁月,知进退方能尽从容

 一、范雎引退,任用亲友是大忌/261

 二、攻灭东周,巩固自己的地位/264

 三、养士修书,管理要重在参与/266

 四、一字千金,名人也需要炒作/268

 五、误用嫪毐,犯下致命的错误/270

第十八章 务实第一,草根企业家李斯的崛起

 一、仓鼠哲学,小人物有大志向/277

 二、师从荀子,决定到秦国发展/279

 三、择主而事,选择最优秀的领导/281

 四、力谏逐客,一封信改变命运/283

 五、韩非之死,孤傲也是一种罪/286

第十九章 名将峥嵘,用最小的成本打垮对手

 一、将军李牧,赵国的经营全才/293

 二、胡马飞骑,要技术还是要管理/295

 三、郭开的嘴,小老鼠扳倒大象/297

 四、挥师燕赵,没有信任就没有胜利/300

 五、荆轲刺秦,小成本无法扭转局面/302

第二十章 唯才是举,构建强大的决胜团队

 一、不拘一格,组建多样化的管理团队/309

 二、少壮云集,人力资源的优势/311

 三、水淹大梁,直击要害破乱局/314

 四、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316

 五、一统天下,走出管理的大道/319

 

后记:由为白起正名想到的/322

参考文献/324

试读章节

秦国的求贤令很快就传到了魏国的都城安邑,也传到了公叔痤的宰相府中。

公叔痤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宰相,可魏惠王对他却不再像以前那样重用了。公叔痤身边有一个叫公孙鞅的中庶子(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这个卫鞅的来头可不小。他是法家弟子,在担任魏国丞相办公室主任期间,主要负责各类公文往来和大小事务的安排。即便公叔痤领兵在外,卫鞅也能把相府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半点差错。但是这个卫鞅不求升官,不求出名,也不收贿赂,勤勤恳恳,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勤勉干练的公务员。

公叔痤几次要升他的官,卫鞅都只是笑了笑,说我留在您身边实习就行了。卫鞅显然不是满足于当个不大不小的办事员,在公叔痤手下锻炼,就是他从学校走向职场的过渡期、实习期。卫鞅要的不是小名小利,他有更大的志向,而想要实现更大的志向,就必须从最底层做起,脚踏实地地学习处理实际事务的经验。

因此,年轻人在结束学业后,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整体的规划——先做什么,先去哪里;再做什么,再去哪里;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步骤。如果一上来就大张旗鼓、眼高手低。你的所得跟预期很可能就会相差很远;一旦遭遇失败,巨大的挫折感也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后遗症。

俗话说:无欲则刚。卫鞅与公叔痤之间,既是上下级关系,又像是半师半友。公叔痤肯定猜到卫鞅的志向不止于此,也清楚卫鞅是在磨炼自己,等待机会。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一直默默无闻、勤于做事、无欲无求的中庶子卫鞅,在看到秦国求贤令的一刹那,眼中突然有了一道不一样的光彩。

不久,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视。

我们知道,企业元老退休前,企业的最高领导大多会亲自前去拜访,一来是感谢他对企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二来是向他来征询一下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过依我看来,有些领导这么问,并不是真的要请教什么,而是给老人家一个面子罢了。

《史记·商君列传》是这样描写这次探望的:

魏惠王来到公叔痤的榻旁,抓着老宰相的手,语重心长地问他,魏国的大政方针应该如何决策,应该用什么样的人来治理国家。公叔痤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

“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公叔痤挣扎着从病榻上起来,朝跪(古人都是跪坐的)在门口的卫鞅一指,对魏惠王说,跪在那里的那个中庶子卫鞅,年纪虽然很轻,但才能出众,希望您能够重用他。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此言一出,不但把魏惠王吓了一跳,就连卫鞅也肯定吓了一跳。卫鞅是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务员。一下子从“科级干部”(顶多是个“处级”)升为“国务院总理”,谁敢当真?

于是,魏惠王“嘿嘿”笑了两声,权当是公叔痤老糊涂了。

可公叔痤却是出奇地认真,他让左右的人都退下,然后低声对魏惠王说: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这话太狠了,意思是说,您如果不用卫鞅,就一定要杀了他,千万不要让他离开魏国!

公叔痤第二次吓到了魏惠王——我说老公叔啊老公叔,你怎么死到临头了还一惊一乍的呢?一会儿让我用人,一会儿又让我杀人……算了,看在你快死的份儿上,我也不跟你计较了。于是,魏惠王点了点头,说了声“您老放心吧”,就走了。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又单独找来卫鞅,对他说,我刚才向老板举荐了你,可他好像没有重用你的意思;我又对他说,如果不用你,就要杀了你。你赶紧跑吧,晚了就没命了。

一边让别人杀你,一边又告诉你我让别人来杀你。这个公叔痤,他到底想干什么?

答案很简单:举荐卫鞅,是为了让魏国强大;杀了卫鞅,是为了不让他走。不让他为别国效力,不让别国强大。这是出于公心。让卫鞅赶紧跑,是因为他欣赏卫鞅。欣赏这个既是属下又是布衣之交的年轻人。这是出于私义。

为公为私,先公后私,公叔痤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元老的犀利眼光与公忠之心,也说明他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并且不拘一格举荐人才的伯乐。

然而,卫鞅的反应让人更加吃惊: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卫鞅的意思是,大王既然不会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了我呢?

P8-10

序言

《史记》是一本让人难以割舍的好书。少时读《史记》,把它当作小说来读,看太史公大义言曲直,每每拍案叫绝;工作后读《史记》,更多的时候是出于查阅资料的需要,虽然少了几分少时的闲适,但是把《史记》和职业规划、企业管理等结合起来,却是另一种境界的阅读。

有人会问,《史记》记录的是历史,管理强调的是理念与方法,二者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如何能够相提并论呢?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相当容易。

《史记》记录的是人和事——人去处理事情,就是一种管理;人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管理;人去选择自己的职业,继而获得事业的发展,同样也是一种管理。

之所以没有把本书起名为“读<史记>,学管理”之类直白的名字,主要是考虑到《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包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在中国这片文化久远、人文气息浓郁的土地上,管理不仅仅是理论和技术,更是一门近乎于“道”的学问。

何谓“大”?大者,气势也,胸襟也。何谓“道”?道者,谋略也,境界也。

所谓“大道”,便是拥有开阔的胸襟、雄浑的气势,且充满智慧和谋略的一种境界。

本书的主角,是秦国的君王和执政大臣。秦国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市场竞争高度白热化、以战国七雄为首的企业不断火拼、不断兼并的时代。

统一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正如现在的很多大企业一样,秦国也走过弯路,但是通过自身的改革,尤其是制度的确立、人才的引进等措施,逐渐成为战国时代的龙头老大,最后走上一统天下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秦国的六个对手也曾试图使自己强大起来,但都没能成功。他们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和风气。

秦国崇尚的是法家,秦国的管理方式归根结底是两个字——法治。因此,本书所说的“大道”,实际上是一种务实、高效的管理方式和境界,而非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表面仁义。还需指出的是,所谓“大道”,并非专门的帝王之术。本书中的“大道”,至少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普遍意义上的管理之道。就是如何选人、用人、留人、防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之道,是为领导者和老板服务的。

第二层:职业经理人的职场之道。世界上是老板多还是打工的多?无疑是后者多。世界上是已经成功的人多还是正在奋斗的人多?无疑也是后者。职业经理人就好比是战国时代的游学名士,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才学去打动君王,然后建功立业。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了从普通打工者到中高级管理者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上需要应付老板,对下需要管理员工,如何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同样需要“大道”的指引。

第三层:自我实现的人生之道。很多运动员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都会说,我要战胜的最大对手就是我自己。是的,管理别人不难,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自己的人生才最难。每个人在奋斗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心态,用一种豁达而进取的积极态度去面对一切,从而实现自我。而这也是一种大道,一种人生的大道。

因此,本书所阐释的管理大道不仅是给领导者和老板们看的,也是给那些中层管理者和正在创业的年轻人看的。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我则认为:史之大者,以古用今。

按照我们的计划,这本书只是“史记中的管理大道”系列中的第一部,主要以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为背景。在不久的将来,希望还能有第二部、第三部面世,给大家的工作和职业生涯带来一点帮助。  方俞

2009年10月

后记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功业最大,名声最差。

伊阙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人;白起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水陆奇袭楚国,夺取郢都,设立南郡;60岁时,指挥秦军在长平之战中获得完胜,开创死地围歼战法先例。

长平杀降,白起实属无奈。昭襄王和范雎不肯担责任;几十万张嘴等着吃饭,随时都有暴动的可能。为国家计,唯有一杀。

长平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乃至外交史的一次壮举,只不过完成这次壮举的是为后世儒家所鄙视的法家秦国。

秦国自然不是无懈可击,否则也不会二世而亡,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是不是该客观公正一点,而非一句“暴秦”论之。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通政治、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白起恐怕也排不上。

战国名将,吴国伍子胥、孙武,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即“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

然而,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廉颇、白起、王翦、李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

秦赵两国是战国中最血性好战的两个国家,尤其是秦国,由于彻底执行法家军功制度,所以全部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即便是世家子弟,如果没有功劳,也是老兵一个。在这种的环境下,才诞生了白起之类的“兵痴”。

数十年后的项羽,同样坑杀30万秦军降卒,为什么人们把白起当作杀人魔,而对项羽抱以同情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比白起痴情?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的六次大屠杀。此外,项羽还杀了秦王子婴和所有赢氏皇族、大肆盗掘秦始皇陵,弑杀楚怀王,恢复了大煮活人的烹杀。

面对项羽的种种暴行,楚怀王感慨道:“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

剽者,强盗;悍者,残暴;猾者,狡诈;贼者,逆贼。四个字便生动地勾画出了项羽的强盗本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凶恶残暴的“剽悍猾贼”,竟然成了众多文艺作品和民间艺人口中的英雄,简直是本末倒置,匪夷所思。

项羽的暴行和对战国先秦文明的破坏,直接导致了西汉初年“人相食,死者过半”人间惨景,西汉政权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让国力有所恢复。

我写本书,读史为其一,谈管理为其二。最重要的是在读史和谈管理之余,感受秦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务实、坚韧、大公、勇毅的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能够开荒辟壤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代国人最缺少的性格品质。

我们的民族有太多的谦恭与忍让,我们的历史有太多的无奈与屈辱。

九州靡靡之风,山河熏熏不振——我们需要的是振聋发聩,是醍醐灌顶,是法家的雷霆万钧与刚毅果决,是墨家的务实求专的技术精神!

百家争鸣不会随着岁月的逝去而湮灭,当欧洲人高呼“文艺复兴”时,他们追求的是人类在初生期所具有的冲劲与创造力、勇气与战斗力。

当一个民族徘徊在进与退,左与右的十字路口时,回头看看先辈浴血开伐的足迹,回头看看历史在残垣断壁中带给我们的启示,才能找到再次振兴的原动力。

原生文化、古朴雄浑的霸气与魄力,孕育在大秦风骨、大秦精神中,激励我们奋发不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