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协同管理研究与相关应用
1.2.2 协同运输相关研究
1.2.3 班轮运输与联营研究
1.3 有待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集装箱班轮联营系统协同机理
2.1 集装箱班轮联营基本概念
2.1.1 班轮运输及其集装箱化
2.1.2 集装箱班轮运输联营化
2.2 集装箱班轮联营系统协同机理
2.2.1 协同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2.2 班轮联营系统协同机理
2.3 班轮联营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机制
2.3.1 联营的协同效应
2.3.2 协同效应实现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装箱班轮联营航线结构与协同舱位系统
3.1 班轮航线网络的基本概念
3.1.1 班轮航线网络的数学表述
3.1.2 主要的集装箱班轮航线
3.2 班轮联营航线结构及其特征
3.2.1 班轮运输主要航线结构
3.2.2 班轮联营航线结构与特征
3.3 协同舱位系统分析
3.3.1 协同舱位配置的概念
3.3.2 协同舱位配置的主要特征
3.3.3 舱位协同配置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装箱班轮联营系统协同舱位配置模型
4.1 经典班轮系统优化模型及其拓展
4.1.1 经典班轮系统优化模型
4.1.2 班轮系统优化模型的拓展
4.1.3 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4.2 协同舱位配置模型的特征与基本假设及框架
4.2.1 模型的协同特征
4.2.2 模型基本假设
4.2.3 模型构建框架
4.3 协同舱位配置模型
4.3.1 基于舱位租赁的协同舱位配置模型
4.3.2 基于舱位互租/互换的协同舱位配置模型
4.3.3 基于共同派船的协同舱位配置模型
4.3.4 协同舱位配置模型分析
4.4 实证算例研究
4.4.1 实例描述
4.4.2 实例模型计算
4.4.3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集装箱班轮联营系统协同测度
5.1 联营系统协同测度概述
5.1.1 联营系统协同度
5.1.2 联营系统协同特征
5.2 联营系统协同测度理论方法
5.3 联营系统协同测度指标体系
5.3.1 协同测度指标选取原则
5.3.2 协同测度分析构架
5.3.3 协同测度指标体系
5.4 联营系统协同测度模型
5.4.1 系统协同度测算方法
5.4.2 系统要素协同性分析
5.4.3 系统状态与结构协同诊断
5.5 联营系统协同测度应用分析
5.5.1 数据来源与应用描述
5.5.2 CHYK联营系统协同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集装箱班轮联营系统协同管理策略
6.1 联营系统协同管理策略框架
6.2 联营系统营运组织有效性协同管理
6.3 联营系统成员认知一致性协同管理
6.4 联营系统外部环境适应性协同管理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书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