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被誉为20世纪最卓绝、最伟大的灵性导师,其思想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超越孤独(精)》是克里希那穆提最具代表性的选集之一。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情绪和情感问题:孤独、恐惧、骄傲、愤怒、欲望……又总是想摆脱束缚达至心灵的自由。《超越孤独》即是克里希那穆提对这种人生境况的思考。克氏以其独特的观察和领悟,应答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人生困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超越孤独(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克里希那穆提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被誉为20世纪最卓绝、最伟大的灵性导师,其思想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超越孤独(精)》是克里希那穆提最具代表性的选集之一。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情绪和情感问题:孤独、恐惧、骄傲、愤怒、欲望……又总是想摆脱束缚达至心灵的自由。《超越孤独》即是克里希那穆提对这种人生境况的思考。克氏以其独特的观察和领悟,应答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人生困惑。 内容推荐 《超越孤独(精)》由克里希那穆提所著,一个人,尤其是现代人,必然身处与环境、他人、自我、社会的种种关系中,面临着种种生命的困惑。在《超越孤独》中克里希那穆提以其独特的观察和领悟,探讨并有力应答了这些人生问题。 《超越孤独(精)》一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对话”、“权威”、“作为一个人”等主题入手,引导人们进行探索和质询;第二部分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孤独、恐惧、骄傲、愤怒、欲望等任何人都会遭遇的情感或情绪问题;第三部分“自我和认同”,引导我们反观自身,去了解自我的运作方式和本质;最后一部分的主题是“自由”,要想达到心灵的自由,最重要的是——独自沉思、认清自我。 目录 编者序 引言 探寻 对话 权威 作为一个人 情感 恐惧 孤独 不满 骄傲和雄心 愤怒 内疚 欲望 幸福 自我和认同 自我和认同 自由 自由 注释 试读章节 讲座一般指的是讲述或解释某个主题,目的是为了指导你,使你学到知识。这不是讲座。在这里,我们像朋友一样交谈,或许是我们并肩走在宁静的乡间小路上,路两旁长满了树木和美丽的鲜花,小鸟啁啾不绝于耳,我们坐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孤零零的长凳上交谈,因为我们——你和说话者——关心的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其他一些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不能使我们的生活清晰、平静、不混乱,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毫无意义。 我们必须由近及远。近指的就是我们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能指出的话,那么他将说大家一起思考,而不是一起接受,是你的责任,因为一个人必定有一大堆的怀疑,不受恐惧束缚的怀疑、疑惑,因此他不仅开始质疑讲话者所说的话,而且质疑你想的什么、你相信什么、你的信念、你的结论、你的宗教信仰。一个人必须通过深入地探索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来进行大量的质疑、怀疑、探寻,因为全世界的宗教都在使头脑变得狭窄、使我们的调查研究受到限制方面扮演了不同寻常的角色。我们将一起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事情。我们不准备谈论任何哲学、教条,也不准备鼓励任何信仰,而是我们带着质疑、怀疑、苛求的头脑,自己去找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虚幻、什么是幻想、什么是谬误。 某些事情必须被我们视作理所当然。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所说的交流的含义、交流这个词语对我们中的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它包含什么、它的结构和本质是什么。如果我们两个一你和我——要互相交流,那么,从智力上来说,就必定存在对所说之话的文字意义的理解,而且,这也暗示着必定有聆听和学习存在。这两样东西为我们能够交流所必不可少:聆听和学习。 其次,很明显,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知识、偏见和经历之背景,我们也有痛苦及与关系有关的无数的复杂事件。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背景,我们试图带着这样一种背景去聆听。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复杂文化生活的产物——我们是人类全部文化的产物,我们被打上不是几年而是数世纪的教育和经验的印记。 我不知道你是否审视过你聆听的方式;聆听什么并不重要,你可以聆听一只鸟,聆听树叶间风的声音,聆听湍急的河流,或者聆听你如何与自己对话,你如何与你有不同关系的人——你最亲密的朋友、你的妻子或丈夫——的谈话。如果我们试图去聆听,我们就会发现聆听极其困难,因为我们总是投射我们的意见、观点、偏见、背景、喜好和冲动,当这些占了上风时,我们几乎无法聆听所说之话。这种状态中没有任何价值存在。一个人只有在一种全神贯注、沉默的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中,他的整个背景是臣服的、安静的,只有这时他才能聆听并因此学到知识。那么这时,在我看来,才有可能进行交流。 这涉及到几样东西。如果你带着你的背景聆听或带着你制造出的你对说话者的镜像聆听,或像聆听有些权威的人一样一而这种权威说话者可能拥有也可能没有——那么很显然,你没有聆听。你只是在聆听一种投射,而这将阻止你聆听。因此,交流就无法进行。很显然,真正的交流或交融只有当静默存在时才会发生。当两个人热切地、严肃地想要了解某事,他们全心全意地,带着他们的每根神经、他们的双眼和双耳去了解,那么在这种关注中,才会有沉默的某些特性;然后,真实的交流、真实的交融才会发生。在这之中,不仅有学习,还有完全的理解——这种完全的理解并非不同于即刻的行动。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不带任何意图、任何障碍、将所有的观点、结论和经验都搁到一边——那么,在这种状态里,他不仅能辨别所说之话的真假,而且,如果所说的话为真,那么就会产生即刻的行动,但如果为假,就不会产生任何行动。 我们将要讨论的是:我们如何识别自我的各种活动及其为头脑提供庇护场所的各种不易被觉察的形式。我们认识到自我、自我的活动及其行为都建立在观念之上。建立在观念之上的行动是自我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是这种行动的延续,是这种行动的目的。所以,行为中的观念成为自我延续的一种手段。如果观念不存在,行为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它不源于自我。对权利、地位、权威、野心及诸如此类的追求是自我各种形式的不同表现。然而,重要的是理解自我,我确信你我都深信这一点。如果我能再补充一点的话,那就是让我们一起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认为,作为个体的你我,而不是作为属于某个阶层、某个机构、某个气候区的一群人,能够理解这一点并对其有所行动,那么我想就会有真正的革命。一旦它变得普遍并得到更好地组织,自我就在其中寻求庇护,相反,如果作为个体的你我,能去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实施这一点,那么如此重要的革命就会形成,不是因为你将各种团体组织起来,而是因为每个个体时时刻刻都在革新。 P3-6 序言 1993年春,克里希那穆提美国基金会请我编一部吉度·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和作品集,他们认为应该出一本让哲学家和哲学研究者都能特别感兴趣的选集。这个请求让我回想起早在20年前,自己深觉领悟克氏言论之难,而他的言论又与我身为一名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颇有渊源,对此我多少有些诚惶诚恐。 首先,我的顾虑是有事实依据的:克氏之思想与学院哲学,特别是具有思辨传统的哲学毫无交集。原因很简单:克氏对陈述理论不感兴趣,而理论是学院哲学的全部;其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分析哲学家这一身份似乎让我在领悟克氏思想上更觉力有不逮,其个中缘由比较复杂,直到现在仍不明朗。在我看来,困难的核心是,我能否理解克氏的思想取决于克氏的表述是否“清楚”。所谓的“清楚”,就是我能通过自己习得的分析哲学的方法去解读他的言论,而事实上这种方法让我陷入理解的泥沼。(想必我的困惑与佛学大师在下文的《作为一个人》一文中遇到的问题类似。) 最终我还是打消了顾虑,来编写这部选集。因为我发现自己已深受克氏思想的感染和教化,也意识到他的思想与我在哲学,特别是自我和个人认同等哲学领域的学术兴趣息息相关。比如,我认为克氏对于认同的体察,对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区分的看法,与“后帕菲特式”的关于生存之重的忧虑有必然的联系。并且,抛开克氏之言论与学术哲学的联系,我认为他所说的非常重要。 其他方面也有不同的顾虑。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会(英国)担心如果我过多强调克里希那穆提对自我及与自我密切相关主题之言论,就有可能误导读者,使他们认为克氏的谈话内容仅限于此。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克氏关注的领域极其广泛,就如生命般变幻多姿。本选集目的不在于用一种平衡的视角去看待克氏的言论,而只是展示其言论中最让哲学家和哲学研究者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读者若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从克氏其他的著作中找到更有代表性的选集,许多选集现在都可以买到。 本选集着重强调了克氏关注的几个问题,且它经过大篇幅的编辑修订。之所以要大费周章地编辑这些选段,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来自克里希那穆提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他的思维经常会被问题或被听众的反应打断。在回答问题时,克氏有时会不按常理出牌,他会着眼于原来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受众感兴趣的方面。所以,为了阅读的顺畅,我把在我看来有损于克氏思想连贯性的话语作了大量的删节。诚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可能无意中曲解了其原意。但事实上任何想要看一看该书所删节之内容的读者也都会这么做的,所以这一点让我稍感宽慰。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制作了一张光碟,里面包含了克氏从1933年至1986年间出版的所有著作。本卷所有的选集都源自这些作品。 许多人对本书的编纂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克里希那穆提美国基金会的汤姆·赫格斯塔德,他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而且还参与了文章的选择和修改工作。弗洛德·斯汀、迈克尔·隆美尔、凯思琳·奎因、希拉里·罗德里格斯、雷·麦科伊、罗摩·劳·帕普,以及马克·李亦对本书的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版一本克氏选集的想法最早是奥尔滨·帕特森提出的。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几位朋友,他们大多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之前对克氏的著作并无了解,但在读了本选集的初稿后,都积极热心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并给予了鼓励。他们是艾伦·斯代尔斯、理查德·加纳、安娜·塔姆、米歇尔·希金博萨姆、林恩·伯恩斯坦、约翰·巴勒斯,塔拉·布拉奇、玛加利·西奥多、史蒂夫·弗莱西曼、蒂娜-安格尔、苏佩里亚·戈雅和乌达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