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谷宽之著吉沅洪译的《拼贴画心理疗法/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是我国首次正式引进出版的有关“拼贴画心理疗法”( collage therapy)的理论专著。该书有日本拼贴画心理疗法创始人森谷宽之教授所撰写。全书共分两卷七章,分别介绍了拼贴画心理疗法的起源、理论背景和拼贴画心理疗法的操作步骤、作品的解释方法、评价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咨询案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拼贴画心理疗法/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日)森谷宽之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森谷宽之著吉沅洪译的《拼贴画心理疗法/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是我国首次正式引进出版的有关“拼贴画心理疗法”( collage therapy)的理论专著。该书有日本拼贴画心理疗法创始人森谷宽之教授所撰写。全书共分两卷七章,分别介绍了拼贴画心理疗法的起源、理论背景和拼贴画心理疗法的操作步骤、作品的解释方法、评价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咨询案例。 内容推荐 森谷宽之著吉沅洪译的《拼贴画心理疗法/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是森谷宽之教授结合美术拼贴画的艺术价值和箱庭疗法的操作经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技术。它的形式十分有趣:只需剪下图画、照片或文字,粘贴到底纸上,即完成了作品。这是一种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段、精神状态的来访者的安全、便利、实用的操作方法。 目录 中文版序 序 第一卷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由来 第一章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开发过程 第一节 研究开发的制作动机——需要是发明之母 第二节 构思,假说,突破 第三节 面向心理临床实践出现的各种技术性难题 第四节 确认效果——心理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第五节 理论化 第六节 最初的公开报告 第二章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构想及其理论背景 第一节 卡尔夫的《卡尔夫沙盘疗法》 第二节 《箱庭疗法入门》中的“箱庭疗法” 第三节 《托普斯的知》中的“箱庭疗法” 第四节 森谷的“构想”——“现成品(Ready-Made)的组合”的意义 第五节 从艺术到艺术疗法(心理疗法) 第六节 所谓“疗法” 第七节 来访者创造的拼贴画 第八节 总结——拼贴画的复数坐标轴 第三章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箱庭疗法和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历史年表 第二节 研究背景——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前期研究 第三节 日本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初期文献 第四节 海外的初期文献 第五节 《杂志·照片·拼贴画》(Magazine Photo Collage) 第六节 解题——MPC 法和拼贴画心理疗法 第七节 拼贴画心理疗法研究的发展 第二卷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应用 第四章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应用方法 第一节 制作步骤 第二节 制作前的准备 第三节 裁剪素材的准备方法 第四节 收集剪切素材的方法 第五节 应该收集哪些素材 第六节 拼贴画制作中的态度 第七节 拼贴画制作后 第八节 团体中的制作实习 第九节 各种各样的研究 第五章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评估 第一节 箱庭疗法的评估及其思考 第二节 评估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作品的评估——各种各样的判断标准 第四节 有关判断标准的意义 第五节 根据主题的评估 第六节 症状的评估 第六章 拼贴画作品以及心理发展课题的主题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概要 第二节 拼贴画作品的发展变化——从统计调查的数据 来看 第三节 小学生的拼贴画作品 第四节 青春期——中学生的拼贴画作品 第五节 成年早期——20 岁组的拼贴画作品 第六节 壮年期——成人期的拼贴画作品 第七节 老年人的拼贴画作品 第八节 总结:贯穿拼贴画作品中的“旅行”主题 第七章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实践 第一节 不登校学生的拼贴画心理疗法个案 第二节 抑郁性神经症来访者的拼贴画心理疗法个案 第三节 总结 译者注 关于“不登校”的日本文化概念 参考文献 后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四节确认效果——心理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实际上,要想确认疗法的有效性,需要有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能力。还有,需要适合的案例。当时,笔者恰逢在心理临床一线工作。从小孩到老人,从学生咨询到精神病患者治疗,涉及范围很广。最初笔者将这一技术运用到长期入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他们不但没有不愿意,而且很配合。基于此,笔者认为这种方法确实是可行的。在那之后,这样的案例在不断地增加。 第五节理论化 如何将实践理论化,并以一种经得起他人批判的形式发表,还存在着一些不得不克服的难关。为此,笔者必须运用至今为止所掌握的所有知识和经验。那时,我正好刚完成关于抽动症的博士论文。该论文也可以说是笔者当时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最高点。包括以箱庭疗法、梦境分析、绘画研究,尤其是以“九分割统合绘画法”、心理测试等为基础的知识和经验。笔者还参考了池田满寿夫的《拼贴画论》、巾村雄二郎和河合隼雄的对谈集《托普斯的知》这两本书的内容。尤其是“箱庭疗法的本质是现成品的组合”这句话,对笔者影响很大。要是没有中村雄二郎的发言也不能完成理论化的过程。关于这部分会在第二章中详细地说明。 第六节最初的公开报告 笔者是1987年5月开始构想疗法,然后在半年后,也就是1987年12月5日,在第126届东海精神神经学会(静冈)上进行了公开报告。这之间仅有半年时间。估计是没有比这更快的报告准备了吧。日本精神神经学会的地方分会——东海精神神经学会会议是按季度召开的,每年可开数次会议。该学会规定,大会报告当天把报告摘要提交给事务局。摘要会在之后刊登在精神神经学的杂志上。学会报告虽然是在1987年12月,但摘要是在1988年5月在全国性杂志上发布。 笔者从想到拼贴画心理疗法,到公开报告为止这期间,没有跟任何人交谈过,全都是独自一个人做的,案例也全都是一个人弄的。当时笔者一个人还要负责照顾父母和孩子,但没有借助任何人的帮助。 以下是笔者最初的学会报告(1987.12.05)的节选(森谷,1988): 森谷宽之.心理疗法中的拼贴画(剪贴游戏)的利用.精神神经学杂志,1988,90(5):450. 此研究与箱庭疗法相比要简单(例如,可以在没有箱庭设备的各个病号楼实施)。因而研究重点在扩大箱庭疗法的利用范围上展开尝试。为了这一目的,首先要考虑的是把箱庭迷你化。尝试中的最大难题就是沙子的问题和玩具大小设定。至今为止似乎这样的尝试还没有人成功。 那么,在箱庭疗法中重要程度不亚于使用沙子的是作为表现手法所使用的“现成品”。方法就是,事先准备好从报纸、杂志、宣传册等剪切下来的部分,让患者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粘到画纸上。这个技法并不是笔者独创的,而是从毕加索就开始了的现代美术的重要技法之一“拼贴”。 研究拼贴画心理疗法的人,有必要看先行研究。所以必须尽可能地收集过去报告过的文献。但是,很多人把这道程序给省略了,而是在没有人手过去原文文献的基础上,盲目地引用别人引用过的内容。但是,早期的文献中不知是故意还是过失,出现了记述上的错误,到后来就这样被原封不动地引用下去了。经过时代的变迁,错误也在不断扩大。现在,拼贴画心理疗法的文献就是这样混乱的状态(森谷,2008)。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早期的文献检索还是需要的。所以笔者决定在本书里也收录当时摘要的全文。这个摘要虽然非常短,但是把为了拼贴画心理疗法成立所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写了出来。顺便一提,在公开学会报告的时候,拼贴画心理疗法诞生了。 P12-13 序言 这次能够将我写的有关“拼贴画心理疗法”的专业图书,介绍给中国的各位同仁,我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幸。 拼贴画心理疗法是1987年5月,我一边思考“如何能在缺少箱庭道具的地方,正常实施箱庭疗法”,一边和朋友交谈时,突然想出、命名和提倡的一种方法。拼贴画心理疗法只需剪下图画、照片或文字,粘贴到底纸上。它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但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拼贴画心理疗法,大体具有如下特征。 1.只需“剪下,粘贴”。操作简单明了,不需要特别的技巧。 2.对不擅长语言表达、不擅长绘画的人也适用。 3.不需要任何费用。可以用一些废弃的旧杂志等物品作道具。 4.不限场所,不限国籍。即使是在狭窄的屋子里,也可以实施。 5.从小孩到老人,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 6.从精神疾病、神经症患者,到健康人群,都可以使用拼贴画心理疗法。适用范围广泛。 7.每次(面谈)都可以重复使用。 8.不仅适用于个人面谈,也适用于团体辅导。 9.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技巧。因为使用的道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且来访者有中途停止创作、拒绝创作的自由。 10.创作出来的拼贴画作品,可以用来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另外,一段时间以后回顾拼贴画作品,可以分析心理治疗的进展情况。 11.在“剪下,粘贴”的拼贴画心理疗法中,来访者创作出的作品,表现形式非常多样。 以上就是拼贴画心理疗法的一些基本特征。 这次能将我的这本书介绍到中国,都是托了吉沅洪老师的福。日本京都文教大学于1996年建校,吉老师就在那里就职。1998年的时候,我也到了京都文教大学和吉老师一起任教。由于有了这样的缘分,在第一届表达艺术心理疗法国际学会(苏州,2007年8月)的工作坊中,我对自创的“九分割统合绘画法”“拼贴画心理疗法”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吉老师当时帮我做了全程翻译。另外,当时也得到了苏州大学陶新华教授的很多支持。2009年的时候,由于桑志芹教授的关照,我能够在南京大学举行研修会。我真心地感谢这些中国同行。 在此,向以吉沅洪老师为首的,担任本次翻译工作的唐妍老师、汪为老师、陈婷婷老师、祝心怡老师、马珊珊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另外,也衷心感谢在中国为我做口译的许英美老师。 这次能为中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做一些事情,我感到非常高兴。衷心希望今后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森谷宽之 2016年4月18日 后记 今天终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一直记挂的课题汇总成书,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翻阅这本书的读者如果对于笔者带有强烈自我主张的文字感到违和,或者觉得些许不快的话,笔者在此由衷地表示歉意。请让笔者在此事先申明,这绝不是笔者乐意为之的。 笔者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遇下,在提交博士论文之后有段时间比较空闲,意外发现了拼贴画心理疗法,有种无意间捡到了宝物的感觉。之后的学者们比笔者在这个领域作了更多的贡献,积累了更多研究成果,这意味着有很多学者在这个领域开展了研究。在1990年发表了艺术疗法学会杂志论文,并汇总了名为《拼贴画心理疗法入门》的作品之后,笔者感觉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基本任务。 可是,姑且不管笔者是不是这样觉得,不知何时拼贴画心理疗法从笔者的业绩里消失了,反而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了。为什么如此明确地在《拼贴画心理疗法入门》这本书中写着的事实会被忽略,而犯了那么大的错误呢?笔者表示无法理解。尤其如服部令子女士为笔者证言说过的:“在东京,森谷一直没有存在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于学术研究而言,这个问题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本书中充斥着一种紧张的氛围,那是因为笔者不得不进行正当防卫,用以维护作为学者的权利。这种防卫既是笔者以及服部女士的权利,也是为了守护对待科学该有的尊严和信赖。希望笔者的做法没有变成过度防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个问题,包括它的背景都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特别期待随着本书的出版,这个问题可以就此做个了结。 反言之,这本书也由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无法解决而一直拖着无法出版。在更早之前就决定出版的书,延迟至今最主要的理由也是因为它。首先,由衷地对服部令子女士表示感谢,感谢她为笔者诚心诚意并尽全力去举证解释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服部女士提出这个问题并提供信息的话,笔者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最初也只是感到很奇怪,也因为当时笔者居住在距离东京很遥远的小地方,无法获知东京的状况,因此笔者充其量只能去指出1987年与1989年的年份被弄错了,心想等笔者死后也许会有哪个认真做研究的学者在评论先行研究文献时,可以注意到这个错误,然后帮忙指出这个问题。在笔者还精力充沛之时,可以将这件事的全貌弄清楚,笔者是完全没有想过的,觉得实在是幸运。服部女士是个热心的基督教徒。她曾经为我说过这样一段话:“神特意将我作为唯一的证人,放在了东京,神肯定从一开始就知道事情的原委”。对于笔者而言,这段话实在是特别珍贵。 另外,拼贴画心理疗法发展过程以及发现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有许多人给予笔者援助。当初除了笔者以及服部女士外,其他人都弄错了。不,事实上是笔者以及服部女士都往善意的方向产生了错觉。这个证实工作非常孤独,可是在那过程中,幸好还有同伴与笔者共同承担,并一直鼓励笔者。西村喜文先生以及今村友木子女士给予笔者非常多的鼓励。拼贴画心理疗法学会设立时,得到了许多人士的援助。对于橘玲子、中村胜治、大前玲子、川濑公美子、山上荣子、佐藤仁美、加藤大树、岩冈真弘等人士,笔者在这里表示谢意。 拼贴画心理疗法虽然是在很偶然的机遇发现的,可是适用范围非常广。笔者祈祷它在遵守适当的规则的同时,可以对临床心理实践有所贡献,以及在地震灾害等心理健康的实践过程中也有所成效。 笔者对于出版本书的金刚出版社的弓手正树先生大量辛苦的编辑工作,表示感谢。 最后对于本书出版时京都文教大学给予的出版援助,笔者同样表示感谢。 写于日本大震灾当年年末 2011年12月1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