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本改写本以宝黛二人的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二人悲剧爱情背后的社会人生,封建家庭中众多女子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描绘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牵涉出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并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第一回 木石前缘
《红楼梦》的故事从何而来?下面就为各位注明来历。
从前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在大荒山无稽崖上炼成高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将它丢弃在此山的青埂峰下。谁知这块石头自经煅炼之后,已通灵性,见众石都用来补天,只有自己无材没能人选,于是自怨自叹,日夜悲伤羞惭。
一天,正在嗟叹之时,忽见一僧一道远远走近,两人都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地来到青埂峰下,坐在石头旁边,高谈阔论。这石头听二人谈了很久,不觉动了凡心,便口吐真言,对那一僧一道说:“大师,弟子只是一蠢物,不能施礼了。刚才听到二位谈到那人世间的荣耀繁华,十分羡慕。二位大师一定不是普通人,请求二位能发一点慈心,携弟子进入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弟子自当永记洪恩,万世不忘。”二位仙师听完,一齐笑着说:“善哉!善哉!那红尘中确是有些乐事,但不可能永远依恃。况且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间便乐极生悲,物换人非,终究只是到头一梦,万境成空,倒不如不去的好啊。”这石头凡心已动,哪里听得进这些话?于是反复苦求。二位仙师知道强制不了,便叹息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带你去享受享受,只是到了不得意的时候,不可后悔。”石头连连答应:“当然,当然。”那僧人又说:“你虽有些性灵,却并无奇贵之处。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助,等到劫终之日,再将你复还本质,了结此案。你认为如何?”石头听了,感激不尽。那僧人便念咒画符,大施幻术,将这块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将它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那僧人将它托在掌心,笑着说:“形体倒是个宝物了!只是还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一见便知道这是奇物才好。然后再带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家,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去安身乐业。”石头一听,喜不自禁,问道:“不知要赐弟子几件奇处,又不知要带弟子到哪个地方?请求明示,使弟子不至于困惑。”那僧人笑道:“你暂且别问,日后自然就明白了。”说着,便将石头装进衣袖中,同那道人一起飘然而去,不知去了何方何处。
再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旁有一株绛珠草,那石头因未被女娲使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到各处游玩。一天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道他有些来历,便将他留在赤瑕宫中,命他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他经常在灵河岸边行走,看见这绛珠草煞是可爱,便每天以甘露灌溉,绛珠草这才得以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又得雨露滋养,得以脱去草胎木质,换成女人形体。她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渴则饮灌愁海。只因尚未报答灌溉之恩,故其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好近几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大动,乘此昌明太平之世,打算下凡经历幻缘,便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仙子也曾问过绛珠仙子,这灌溉之情未还,趁此倒可以了结了。那绛珠仙子说:“他对我有甘露之恩,我并无此水还他。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只拿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见一块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从头到尾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进红尘,历经离合悲欢、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将这《石头记》从头到尾抄录下来,问世传奇。后由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金陵十二钗》。并题一首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书即是那《石头记》,且看石头上记载的是何故事。
P1-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描绘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牵涉出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并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本改写本以宝黛二人的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二人悲剧爱情背后的社会人生,封建家庭中众多女子的悲惨命运。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另一方面,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更为她增添了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面看出,尽管两人平日为宝玉之事有些摩擦,但在“互解金兰语”之后感情升温,二人视对方为知己,黛玉也从此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再者,我们还可以从黛玉教香菱作诗的“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中看出她内心的善良;贾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经传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绔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但他的软弱、天真也使得他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握;宝钗则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有才情,有思想,但最终也成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中高远奇特的想象、纯洁、凄美的爱情、如诗如画的风景、意韵动人的诗词,都能使我们在阅读中经历美,体验美;真实生动的日常生活场景也使我们深入其中,对那个时代有了些许了解。
《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王蒙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周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