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中国民商法体系哲学研究》的基础上,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编纂民法典开始,完稿于2019年底。包括三卷:上卷为基本问题研究,主要针对民商法典编纂中的重大疑难问题进行研究;中卷是秉持民商合一、知行合一理念为我国起草的《民商法典草案建议稿(黄河版)》,共1825条;下卷是针对民商法学中某些重要专题问题进行的研究。市场经济的原则、主体、客体、权利、行为、责任、时效是民商法通用规则中的科学理论与鲜活实践的深固基石;人身权、物产权、知产权、债承权、继承权是民商法典通则以外各编的科学逻辑和大气包容的明显特色。通则七基石、权利五类别正与七斗星、文化五行说结合为民商法典民族化通俗化与人民性大众性最为显著的中国风格。人身权、物产权、知产权、债承权、民商法典、民商行为、民商责任、责任时效等范畴是对传统相关概念性质重新体认分析的结果,也是中国汉语言文明精准齐整和创新引领民商法理念的体现。 目录 上卷——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章 民商法典编纂的重大疑难问题 第一节 中国民商法典编纂需要在世界民商法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节 法典模式——由“民法典”到“民商法典”? 第三节 法典对象——由笼统的民事关系到具体市场要素和民商法律行为? 第四节 法典性质——由“单纯的公”“单纯的私”到“公私须兼备”或“公私不必分”? 第五节 法典原则——由矛盾分散到和谐统一? 第六节 民事法律行为——守成、退却,抑或创新前行? 第七节 法典体系——《德国民法典》的五编制,抑或以《民法通则》为基础的六编制? 第八节 《民商法典“通则编”草案建议稿(黄河版)》 第九节 结语 第二章 民商法典编纂中对人身权制度的整合与完善 第一节 形势与问题 第二节 人身权是否已成我国民商法中的科学范畴 第三节 人身权有何社会基础与价值意义? 第四节 人身权应否成为我国《民商法典》中的专门一编? 第五节 人身权独立成编,包括的内容将具有明显特色 第六节 对于人身权专编,能否搞出个实实在在的可供立法上直接参考的东西? 第七节 人身权编之后,《民商法典》的路还有多远? 第三章 民商法典编纂中对物权制度的修正整合与创新完善 第一节 引言:民商法典各分编重大疑难问题之讨论 第二节 物权编编纂中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错谬与虚置 第三节 物权的支配性质: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 第四节 物权的产生演变与两种基本体系:罗马、法国体系与德国、日本体系 第五节 担保物权本质上并非物权 第六节 对国考地役权案例真实性的质疑:地役权制度的独存与容废 第七节 其他几个无须回避的重要问题:应有或不应有 第八节 我国物权编应有的特色与创新:自物权为基础及其权能的分离与展开 第九节 中国物权法能否浴火重生? 第十节 结语:物权编后,路过半程? 第四章 民商法典编纂中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整合与锻萃 第一节 引言:知识产权何去何从? 第二节 一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渊源:科学技术财产化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渊源:中华民族的知识成果及其世界影响 第四节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渊源:挨打落后中的醒悟 第五节 知识产权发展模式的选择:新时代民商法典编纂的应然之路 第六节 知行合一久锻萃,成就知识产权编 第七节 结语:“通、人、物、智”峰嶂过,知行百里半九十一 第五章 民商法典编纂中对债的制度的重认回归与聚合完善 第一节 序言:论争战犹酣 第二节 民法债之近途——分分之困境 第三节 债的含义本性——人生之锁链 第四节 债的功能作用——增新与固旧 第五节 债权为请求权——诚信与文明之光 …… 中卷——法典草案条文 下卷——相关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