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拉尔德·温伯格的《咨询的奥秘:寻求和提出建议的智慧》出版近30年以来。一直畅销不衰,被全球众多读者奉为咨询领域的经典著作,影响深远。该书出版16年后。他的《咨询的奥秘(续):咨询师的百宝箱》续写经典。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感悟和启发。在本书中。温伯格以萨提尔的“自尊工具箱”作比喻。向读者展示了智慧盒、金钥匙、勇气棒、祈愿杖等16种工具,对应我们自身具备但却常常被忽略的若干才能。温伯格将向我们传授唤醒这些才能的技巧。
温伯格将生活经历以及数十年的咨询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汇集成一个个轻松幽默的小故事,他的客智见解宛如颗颗闪亮的珠贝点缀其中。令读者在会心一笑之余不禁掩卷长思,备受启迪。
本书远非一本咨询顾问手册。作者不仅阐述了对咨询工作的深刻感悟,更折射出丰富的人生智慧。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也不论你在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书都能令你受益终身。
《咨询的奥秘(续) 咨询师的百宝箱》是全球咨询领域畅销不衰的经典著作《咨询的奥秘:寻求和提出建议的智慧》的续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本顾问手册,帮助更好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实则是一本有关于成长、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故事。作者杰拉尔德·温伯格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快乐的自嘲,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放下戒备心,不知不觉中备受启发。作者以“自尊工具箱”中的16种工具做比喻,让读者发掘每个人都拥有但却常常被忽视的能力,并且逐章介绍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咨询的奥秘(续) 咨询师的百宝箱》不仅能为专业的咨询人士指出成功之道,也对普通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波兰斯基指针
好吧,不是每个人都爱写作,但金钥匙也有别的用法。自从我对计算机编程略知一二开始,就经常有人让我帮忙给程序找错。一开始,我对于这项有时称为“抓臭虫”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心得,在错误的线索上浪费了很多时间。终于,在华盛顿阴雨连绵的12月的一个早上,我突然茅塞顿开。我们当时的期限是死的——火箭发射时间已经定好了,可偏偏有一个程序怎么都不对劲。有一个叫沃利的程序员叫我去帮忙,说他们已经搞了一个通宵,还是查不出问题在哪儿,我就问他们都查出什么了。
“有一件事我百分之百肯定,”沃利说,“问题肯定不在红程序里。这程序我已经查了六遍,萨拉也查过了。”
我相信了他的话,马上埋头开始搞蓝程序、绿程序、黄程序,结果再也出不来了。我的意思是说我没出来吃午饭,也没出来吃晚饭——这在我的一天里可都是大事。最后,到了晚上九点半,我的肚皮告诉我隔壁的波兰斯基熟食店再过半小时就要打烊了,于是我决定歇口气。
我到店里的时候,波兰斯基的员工已经打扫干净要关门了,于是我问服务员茱莉要一份腌牛肉外卖——要精瘦的。
“我们的腌牛肉都是精瘦的。”茱莉一边堆三明治一边纠正道。之后她转过身喊道:“嘿,波兰斯基,给我拿个外卖袋过来?”
“肯定是让哈罗德给收起来了,”波兰斯基在后厨喊道,“你知道他给搁哪儿了吗?”
“不知道,不过不在饼干橱里,我已经找过了。”
“谢啦!”波兰斯基喊道,不一会儿就从厨房里面冒出来,得意地挥着一个牛皮纸袋。
“你在哪儿找着的?”茱莉问道,“哈罗德收拾的东西我从来都找不到。”
“就在饼干橱里呀。”
我目瞪口呆。“为啥你往那儿找呢?她不是和你说肯定不在那儿吗?”
“说的正是,”波兰斯基说,“茱莉那么确定它不在那儿,这意味着她非常相信它不在那儿,所以很可能她压根就没看过。所以它很可能就在那里呀。”
“哦。”我嘟囔道。我抓起三明治,付过账单就冲回了办公室。
沃利还在那儿研究那些失常的代码。“把红代码给我。”我坚持道。
“为啥啊?”沃利质疑道,不过还是把清单递给我了,“我们知道不是它的问题啊。”
“正是。”我说道,没过两分钟就把毛病找出来了。
我就是这样学会金钥匙的另一种用法的,我把这个方法叫作波兰斯基指针:
要是别人非常肯定它不在那儿,那它很可能就在那儿。
波兰斯基的指针告诉我要开哪扇门,还有一个推论告诉我不用开哪扇:
大家都指着的地方就不用看了。
毕竟,要是他们都知道该往哪儿看,也就用不着请顾问帮他们找了。
波兰斯基指针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我发现自己在“远离”某个话题的时候适用:
要是你觉得什么事跟你毫无关系,它很可能就对你有用。
为什么呢?你想,它能称得上是一个话题,有人对它感兴趣,那肯定有点什么能够激起人类兴趣的东西。所以,要是我根本看不出它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必然是因为我见识不够,发现不了它为什么有意思。这是一个确定的信号——我要是能打开这扇门,就一定能学到点什么。
金锁
使用波兰斯基指针的这个版本的时候,我还有个窍门。我先找到对于这个话题非常着迷的人,然后问问他会推荐一无所知的新手看什么东西。这招屡试不爽,除非我找到的那个人也不是真心热爱,只不过是借此谋生而已。这还是有区别的。
出现这个区别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金钥匙,于是太容易陷在一个让自己感到无聊的领域不能自拔。我把这种现象叫作金锁:
我是想学新东西啊。但我已知的东西收益太好了。 “金锁”是“金手铐”的近亲,后者是公司用来捆住最有价值的员工的。和金手铐不同,金锁是自己设计、自己锁上的。由于是自己设计的,这个陷阱比金手铐高明得太多了,也只有金钥匙能够打开它。
戴着金锁的“收益”并不一定是钱,当然钱对于顾问来说是最常见的。很多时候,收益是声望,或是同事的艳羡,或是客户的感激。不管是什么,都让人恋恋不舍,于是也就成了锁。
这就是为什么金钥匙有两面——一面开锁,一面再把锁锁上。我自以为我的金钥匙也很善于锁门,但比起我的爱人和搭档丹妮来说,我还是太嫩了。丹妮尤其擅长锁上门,去下一站。她已经接连掌握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人类知识,而且每个领域都能出类拔萃——教钢琴,搞人类学,为大型组织做咨询,还能培训专业驯狗师。
多年来,我觉得我已经学会了丹妮的秘密法则,我把它叫作丹妮准则:
要是你再学不到什么新东西,就该换换了。
丹妮准则是咨询里最厉害的秘诀之一。为什么呢?顾问有饭吃是因为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所以不学习的顾问很快就会贬值。另一方面,你知道的越少,就越不可能让客户受到改变的威胁,也许你可以成为一个“安全”顾问——绝不会给客户带来改变现状的危险。
P27-31
阅读《咨询的奥秘》是一场非常特别的体验。本书唤起了我的幽默感,让我意识到了人性的弱点,了解了人体系统是如何运转的。最特别的是,本书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知道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一名顾问怎样才能在所处的环境中做到卓有成效。[1]
本书思想深刻,表述幽默而生动。杰拉尔德·温伯格的风格就是在分享他的经验和知识时,让我感到备受启发,而不会充满戒备。阅读本书的时候,我能和他笔下的人及问题产生共鸣,快乐地自嘲,并从适用于自己的情景中学到知识。
本书远不只是一本顾问手册,它实际上在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成长。作为家庭治疗师,我发现,如果与由父亲、母亲和孩子构成的家庭关系联系起来,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的行为以及顾问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父亲和母亲自然已经成年,孩子则完全依赖成人。我们从出生到成年所学的东西都与此息息相关。虽然很多东西我们都是在无意中学到的,但这个过程还是让我们认识了自己以及自己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它也培养了我们应对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顾问所强调的。
不管有没有意识到,也无论我们是客户还是顾问,童年时期学到的的基础知识还在发挥着作用。这些在强大潜意识中的知识有时会阻碍我们获得希望的结果,温伯格经常为此善意地戏弄一下读者或者自嘲。例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他人赞赏和公开认可我们的成功。儿子自豪地骑着自行车,说道:“快看,妈妈,我不用手扶也能骑车!”他希望妈妈会笑一笑。可如果妈妈没有,孩子的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直到成年,他可能仍然在寻找那份笑容,只不过身边早已物是人非。
我们当中很多人既希望和需要求知,同时又害怕表达需求后遭到拒绝。我们心想:“说到底,如果我够聪明,应该已经无所不知,也能够很好地处理每一个情况。如果我没能做到,那就表明我软弱、愚蠢、荒谬或无能。我无法承认这样的缺陷。”一旦作出了这样的自我解释,大多数人就会开始躲闪,要么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要么把这种感受转嫁到他人身上,比如心里想:“我并不需要你。如果看似需要,那大概是你看走眼了。”
给予帮助、提供新的应对办法是顾问的工作,但顾问要想成功,工作时就要考虑到上述的客户顾虑。客户请顾问来帮忙,实际上就是在有声或无声地说:“我需要你,但我不能说得那么直接,所以请找到一种方法来帮我,同时不要让我否定自我价值。”睿智的顾问在回答时,既能认可客户的自我价值,也不会降低他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不会有什么真正或持久的变化发生。
作为睿智的顾问,温伯格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下说明了这关键的一点。他指出了应对客户顾虑的有效又有趣的方式,并且经常称赞那些知道何时应向谁求助的客户,认为他们这样做是智慧而非无能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和顾问都在学习中成长,大家都感觉很好。
说到底,咨询的奥秘,讲的不就是成长、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吗?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对自己和别人都感觉很好,也让我们感到希望和目标都得到了满足。
弗吉尼亚·萨提尔
AvantaNetwork培训部主任
1985年10月于加州帕洛阿尔托市
当我审视自己和自己的思维方法时,我得出的结论是,幻想的天赋对我来说比任何抽象、正向思维的能力都更为重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最初认为,我的自尊工具箱——包括弗吉尼亚·萨提尔的工具和我加进去的那些——纯粹是思想上的构造。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我开始认识到代表工具的有形符号的力量——就像《绿野仙踪》里的巫师给桃乐茜的东西那样。多年以来,我搜集了一大堆可以代表工具的好东西,我现在也可以当巫师了。
流动的工具箱
我最珍视的东两中包括一个耐用的工具箱,它是凯特博士(一名医生)为我的一个系统有效性管理小组的每个组员制作的。另一位组员伊丽莎白写下了她把它传递下去时发生的故事: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自尊工具箱的力量的故事,并且要感谢丹妮、杰里、让,还有凯特博士创造了我送出去的那套便携自尊工具箱。每一件自尊工具送出的时候,似乎都有生命发生了改变。
凯特博士给了我一套很小的便携自尊工具箱:七个精巧的饰物装在一个小小的透明盒子里。
我的朋友和员工梅丽莎当时和一个同事闹得很不愉快。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帮她,后来我想起了凯特小小的自尊工具箱。
我把它给梅丽莎看,给她逐个解释每个工具。梅丽莎十分感动。几个星期以后,我问她是否在使用这个工具箱,她神采飞扬地和我讲自己是怎么用的。
现在一年过去了。我前两天刚刚和梅丽莎吃过午饭,她给我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她把这个自尊工具箱称为“盒子”(凯特用的那个漂亮的便携透明盒子),并把它们传递了下去。下面就是她自己讲述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过得非常艰难。我不知道怎么帮助她,但我做了一个盒子,就像你给我的那个一样,又加上了一个仙女,这样她就知道这个盒子是一位非常关心她的朋友专门为她做的。
几个星期之后,她进了戒毒所。
经过很多艰苦的努力之后,她终于可以离开了。作为她的离别礼物,她为组中每位成员都做了一个小盒子,并加上了一个小天平,提醒每个人平衡生活,远离毒品。
她的戒毒组中什么人都有,包括有犯罪前科的、过着艰难冷酷生活的彪形大汉。我的朋友害怕他们会笑话她的礼物,做好了应付可能反应的准备,给了每位组员一个盒子。这些罪犯没有嘲笑或无视他们的小盒子,而是仔细拿着那些小小的饰物,有些笑着谢谢她,有些人则痛哭失声。
我在收到礼物的时候也会哭。我在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我当时正在为这本书寻找一个完美的结尾,而这份礼物来得正是时候。
也许你认识在苦苦求索的人。也许他们寻找的正是一套自尊工具箱。要送出这样的礼物,你甚至不用等到他们过生日了。
“文字诙谐,悖论、两难、矛盾,种种幽默情节穿插其中,温伯格在本书中跟我们分享了如何与人和组织打交道的心得。”
——Mary Sakry,The Process Group
“这本书最好一口气读完……温伯格的两本《奥秘》应该摆在每位计算机从业人士的书架上。”
——Conrad Weisert,Idinews.com
“这么多富有教益的故事……要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就从本书入手。”
——Richard Mateosian,IEEE Micro Review
“搞笑又发人深省……我向所有顾问和渴望与他人高效合作的人推荐这本书。”
——Donald E.Riggs,诺瓦东南大学信息服务副主任、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