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成名于散文,其中《丑石》《月迹》《风雨》《落叶》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小学教材。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内容浩瀚,五彩缤纷,风格迥然,特色鲜明,或内涵深厚,细致灵动;或朴实自然,淡涵哲理,均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远山静水(1995-1997)(精)》:国内独家出版、首次面世,最全面、最系统的贾平凹散文大全集,带您一步迈入有鬼才、奇才、怪才之称的文学大师贾平凹的文学和内心世界!
阅读贾平凹的散文,就像走在幽静的道路上,遇见了让人喜欢的颜面身影、花草树木、云间飞雀一样,自动地停下脚步,凝聚心神,看看听听,欢喜不已。
此次时代文艺出版社独家出版、首次面世,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贾平凹散文大全集,带您一步迈入在当今文坛有鬼才、奇才、怪才之称的、三毛心中的大师级作家、莫言后中国最有可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师贾平凹的文学和内心世界。
《远山静水(1995-1997)(精)》收录了其创作的经典散文作品。
但是,她并不是我的满儿或月儿。
满儿和月儿,最早是我的两位本家姐姐j在我才从初中毕业,回家当农民的那阵,我是一个体质孱弱、腼腆喜静的少年;而我的本家姐姐,却是天真烂漫。在一个偌大的家族里,她们从来没有忧愁,从来不能安静。一件平常的新闻,能引起她们叽叽喳喳嚷道几天;一句普通的趣话,也会使她们笑得俯在炕沿上起不来。于是,大人们就骂她们“瓜笑”,而夸奖我的“安分”了。然而,我却十分爱我的姐姐,至今还能记起她们笑声中的那不同音调。
后来,认识了我的爱人和她的一位朋友。她们几乎有我两位姐姐一样的性格,都天真无邪。但一个丰满,一个苗条。一个是那么文静,说话从来低音,笑声总是从半启的嘴唇里颤出;一个是那么活泼,故意说反话,当面戏谑人……后来,我们分开了,长时期不见一面,但一闭上眼睛,她们就站在那里了,那睫毛在眨动,那微笑在闪现……呵!倾注了感情的人,在心中活着,活着……
终于,在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我到一个大队搞社史的时候,我心中的人物被触发了,她跳出来了,逼使着我动笔描绘了。
那时候,我着手采访这个大队的农业科学研究站。这个站事迹太丰富了,我走进他们的试验室,看见了从未看见过的房间(满儿的房间,我是一笔不敢漏地那么写了的),看见了小麦和燕麦远缘杂交出的新品种,新品种虽然还不够理想,但成绩已经十分突出,我决意要写这个育种试验了。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突然间我激动起来:写我心中的人吧,让她们来搞培育吧;既然人物的性格早已在心中成熟,又获得了远缘杂交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和大量的知识性的东西,就让这两个人物来活动啊!哈,怪得很,根本不需要编什么离奇故事了,只要把她们两个放在培育良种的每一道工序里,每一件事情中,她们就按她们的性格发展下去了,很快我就有了新的故事梗概。
我把那新的故事梗概赶忙写在本子上。 我尽量搜集本家姐姐的、爱人的、爱人的朋友的那些生活细节,越想越多,我不管在这篇作品中有用无用,反正我是这么搜集……
于是,我开始整理,构思,我是这么想的:
写两个姑娘,性格要明显区分,甲就是甲,乙就是乙,不光是长相和脾气,而是一切,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
两个人物要糅起来写,以“我”,来串线,不要露出脱节痕迹:三个人物,一会儿单写甲,一会儿单写乙,一会儿甲乙合写,一会儿甲乙丙聚写;写一个,不要忘记了其他,写两个姑娘,不要忘了“我”这第一人称;尽量做到分分合合,穿插连贯,虚虚实实,摇曳多姿;
名字也要体现全文特点,糅合一体:满月儿;
一出场要自然,要有场景,以形象抓人;
时时写进生活情趣,使故事丰腴;
让月儿和满儿活动,力避“我”来死板介绍,发议论;
描绘要细腻,叙述要抒情;
产生诗的意境;
调子要柔和,语言不要出现成语和歇后语一类太土的话,节奏和音响要有乡下少女言谈笑语式的韵味;
结尾要电影式的“淡出”,淡得耐嚼。
当然,想出来了不等于写出来了,这只是我写这篇作品时力图达到的目标。
我开始写作了。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