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济南史话/中国史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华松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济南历史绵远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由张华松主编的这本《济南史话》共分七章,言简意赅,从市情概览、建制沿革、历史风云、名士风采、地方文化、景观名胜、现代风貌全方位地介绍了济南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是了解济南历史的百科式小书。

内容推荐

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城厢内外,名泉星罗棋布,是久负盛名的“泉城”。济南历史绵远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高地,是圣王大舜耕稼的故土,早在唐代就有“舜城”之雅号。济南是齐鲁文化重镇,俗尚文儒,历史上诞生了众多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故素有“名士之城”、“诗城”、“曲山艺海”之美誉。近代以来,济南是自开商埠的典范,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发源地,是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济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序幕,济南古城浴火重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领略济南的历史文化和风物人情,张华松主编的《济南史话》是一本好读物。

目录

前言

一 古史溯源

 1.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国

 2.商朝经略东方的中心

 3.齐鲁之间邦国林立

 4.齐国西陲的咽喉重镇

 5.两汉时的济南与济北

 6.济南郡治西迁至历城

 7.由齐州升格为济南府

 8.“山东第一州”

 9.省会的确立

 10.济南市的设立

二 历史风云

 1.舜耕历山

 2.禹疏济漯

 3.鞍之战

 4.曹操平毁城阳景王祠

 5.朗公传法

 6.长白举义

 7.刘豫开凿小清河

 8.李璮兵变

 9.铁铉固守济南

 10.己卯之变

 11.黄崖山案

 12.自开商埠

 13.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14.济南五三惨案

 15.济南解放战役

三 名士风采

 1.“济南名士多”

 2.从伏生到周永年

 3.诗人与诗城

 4.“曲山艺海”话名士

四 地方文化

 1.与泉水有关的习俗

 2.美食与特产

 3.民间文艺

五 景观名胜

 1.三大名胜

 2.寺观庙宇

 3.名人故里与故居

 4.瑞蚨祥与宏济堂

六 现代风貌

 1.古城新生

 2.改革振兴

 3.和谐发展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济南柳俗

济南泉水多,“水皮子浅”,很适合柳树生长,自古以来,济南就有种柳的习俗。而柳树得地利之先,生长得也特别茂盛,这便形成了与“家家泉水”并肩比美的“户户垂杨”的景观。

在济南市区,柳树的分布非常广泛。泉边湖畔,河岸溪旁,大街小巷,居民庭院,到处都可以看到婀娜多姿的垂柳。尤其碧波荡漾的大明湖上,绿柳垂丝,岸柳如烟,更是美丽动人……清末民初,从济南泺口到市中心的大道两旁,曾经遍植垂柳。这些垂柳生长得高大繁茂,郁郁葱葱,把省城装点得如诗如画。因为这是清末山东巡抚张曜在修筑黄河大堤时命人种植的。所以人们把它称做“张公柳”。

垂柳为济南增光添彩,济南人也把赏柳视为美事。过去每到清明节,城里的人便来到郊外踏青赏柳。无边的柳色,让人心旷神怡,满目清新;也使诗人清兴满怀,诗兴大发,写出许多咏柳佳句。清代济南诗人朱缃在《清明日东城踏青》一诗中写道:“轻黄柳线落雏燕,浅碧草痕浅乳鸡。石影玲珑山寺小,烟光蒙密市楼低。踏青更向前村去,十树梨花开未齐。”诗人用燕子呢喃、浅草铺地、梨花如雪、鸡雏觅食来烘托金黄的柳色,如锦似绣,美不胜收。明代诗人晏璧在《柳絮泉》一诗中写道:“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晏璧所见的柳色,青翠如染,香絮飘飞,加上东风送暖,清泉伴奏,更显得浓郁奔放,活泼灵动。清代诗人刘伍宽的《明湖柳色》一诗,写得更为传神:“鹊桥两岸近清明,点逗春光翠叶生。古寺楼台时隐见,画船箫鼓半阴晴。平铺鸭绿和烟重,淡染鹅黄著雨轻。莫向人间绾离别,一枝留取待新莺。”诗中展示的是清明时节,湖岸桥边,杨柳的翠叶点染着明湖春光。在柳丝飘拂中,岸边的楼台时隐时现,水中的游船若明若暗。片片柳色如浓绿的烟雾,鹅黄色的柳丝在细雨中轻摇……把大明湖的柳色写得极为清新别致。

除赏柳外,济南人还有戴柳、插柳之俗。过去清明这天早晨,一些妇女、儿童会把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或将嫩柳枝直接插在头上。这既是美的点缀,又是祈求平安吉祥。民间传说戴柳能除瘟辟邪,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戴个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等谚语流传。还有一种说法,戴柳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传说当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绵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介子推遇难已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即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对介子推的纪念,群臣也纷纷效仿。后来相沿成习,清明戴柳便成为纪念介子推的象征。

此外,过去清明节这天,济南家家户户都把柳枝插于门上,以驱鬼邪。据说此俗源自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而更普遍的说法则是柳有解毒避邪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柳与济南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在济南民间,过去有食柳的习俗。每到早春时节,人们将嫩黄的柳芽或未放的柳絮采下来,用开水焯过后,再捞出来,在凉水中浸一个时辰,去掉苦味,放上盐、香油、醋等调味品,拌成凉菜,下酒或下饭都别有风味。据说柳能去火,春天食柳有益肝之效。

柳可食,也可用。济南的许多用具,都是柳木做的。如用柳木做的木桶、木盆、木碗等,用柳条编的篮子、筐子、笊篱、笸箩、簸箕、柳条箱等,既方便实用,又卫生环保,深受人们喜爱。

柳木在济南民间还有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做建房的基桩。济南的老城区和湖区地下水位高,过去盖新房不能像旱地上那样直接用石头打地基,必须先在四角和承重的地方打下鲜柳木桩。木桩上压上大石块,石块上再放支撑房架的柱子。用打木桩的方法建房,不破坏地下的泉脉,建成的房屋不但坚牢,躺在床上还能听到地下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这一明显的济南特色,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

除了以上诸多好处,柳树还是很好的绿化树。由于它能遮阴,不生虫,能美化环境,所以过去济南人建房造屋,都爱傍近柳树。“山色四围明月里,人家半住柳阴中”,就是济南民居的真实写照。

至于那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居室也多与柳为伴。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道“垂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清代诗人田雯也说“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都说明李清照的故居是在“垂杨(即柳)深处”。明代济南诗人边贡,晚年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罢职归家,在华山下定居。他在《卜山居成有作》一诗中曾这样写他居住的环境:“久定华山约,今来始卜居。梦游曾屡到,心赏复何如?圃巷环高柳,渊泉抱古墟。从兹簪与绂,当有绝交书。”从诗中可以看出,边贡当时就居住在高柳环绕、清泉拥抱的深院之中。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中生活,不再跟那些高高在上的高官显宦来往,他感到非常满足。

P80-83

序言

在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济南史话》得以正式出版。作为大型系列丛书《中国史话》的组成部分,本书的面世,是社会科学服务泉城文化建设的一项新成果,标志着我市在弘扬传承区域历史文化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作为该书的编委会主任,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市作为全国重要地市行政区划之一,能入选这项“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值得骄傲和自豪。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若以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城算起,至今约有4600年的建城史。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众多涌泉,而且人文荟萃,历史遗存众多。《济南史话》的出版,一方面,为我市对外宣传和推介提供了一扇窗口,有助于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它为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把握我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概况,尤其对于我市青少年朋友从小养成“知我历史,爱我泉城”的观念,极有裨益。可以说,通过弘扬传承我市历史文化,将其与我市正在开展的其他文化二r作同频共振,必将积极推进“天下泉城”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从这个角度看,《济南史话》的编撰出版,功不仅在当下,更惠及长远!

按照出版要求,本书成书约10万字。用如此短的篇幅把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囊括进去,对编写者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高兴的是,经过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紧密结合济南实际,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确定了本书的章节布局及撰写风格。全书共包括古史溯源、历史风云、名士风采、地方文化、景观名胜及现代风貌六个章节。在写作风格上,我们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同时坚持深入浅出,充分体现“史话”的知识性、可读性,以期在尽量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和阅读习惯的同时,充分体现出济南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至于效果如何,尤其是能否使广大读者朋友们满意,我们惴惴然等您提出宝贵意见。

值本书付梓之际,作此赘语附上,权且为序。

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 雷杰

后记

经全体编纂者的努力,《济南史话》这本小册子终于成稿。

济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她的历史悠久绵远,文化博大精深。《济南史话》作为“中国史话”社会系列之一种,在编撰过程中,努力以简短的篇幅、精练的笔墨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反映济南历史文化的重点和亮点,读者诸君若能通过这本小册子对济南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本书稿执笔人分工如下:前言及第一、二章,张华松执笔;第三章,史瑞玲执笔;第四章,戴永夏执笔;第五章,董建霞执笔;第六章,朱佩锋执笔。张华松主持设计本书纲目框架,并最后审订书稿。

本书编纂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济南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同时,承蒙《中国史话》编委会以及“中国史话”编辑部的悉心指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同志也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致以谢忱。

由于时间紧迫,兼之学力所限,本书可能还存在诸多不足或缺憾,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张华松

2014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