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养老模式
1.2.2 养老模式选择
1.2.3 老年生活质量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1.3.2 国内养老模式综述
1.3.3 国内养老模式述评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主体与动因——老年人口分层与需求研究
2.1 中国老年人口的界定与特征
2.1.1 老年人口的界定
2.1.2 中国老年人口的特点
2.2 中国老年人口分层
2.2.1 老年人口社会分层理论与标准
2.2.2 老年人口分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2.3 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
2.3 不同阶层老年人的需求分析
2.3.1 老年人口需求的理论基础
2.3.2 老年人口需求与老年人口分层
2.3.3 老年人口需求的共性与个性
2.4 老年人口多样性需要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客体和前提——养老模式的现代变迁与多元化发展趋势
3.1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代变迁
3.1.1 家庭养老到社会化养老的变迁
3.1.2 养老居住模式的演变
3.1.3 经济供养向照料与精神慰藉转变
3.2 我国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3.2.1 养老模式多元化趋势
3.2.2 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3.3 多元化养老模式与不同层次老年人口需求之间的联系
3.3.1 多元化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口需求的供给
3.3.2 老年人口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
3.3.3 从养老需求与供给视角看养老模式的选择
3.4 养老模式选择与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
3.4.1 老年人口养老供需与老年生活质量
3.4.2 多元化养老模式与老年生活质量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评价标准——老年生活质量
4.1 研究老年生活质量的意义
4.1.1 老年生活质量是养老模式供给的有效评价标准
4.1.2 老年生活质量的变动反映养老模式的变动方向
4.1.3 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口分享社会进步的标志
4.2 老年生活质量与养老模式的理论关系
4.2.1 老年人口需求与老年生活质量的理论关系初探
4.2.2 养老模式与老年生活质量之间的理论关系
4.3 生活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的互动探讨
4.3.1 老年物质生活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
4.3.2 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
4.3.3 老年身心健康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
4.4 老年生活质量对养老模式选择的评价作用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差异性选择研究
5.1 养老模式选择的特征和实质
5.1.1 养老模式选择的内涵与系统分析
5.1.2 养老模式选择的特征
5.1.3 养老模式选择的动因与实质
5.2 养老模式优选的目标分层和基本原则
5.2.1 优选的目标分层
5.2.2 优选的基本原则
5.3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差异性选择设想
5.3.1 城乡老年人口阶层的养老模式优选
5.3.2 不同阶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实践分析——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效应探析
6.1 调研情况概述
6.1.1 成都养老需求与选择的缩影
6.1.2 调研方法和视角说明
6.1.3 调研个案情况说明
6.2 三种养老模式的调查分析
6.2.1 社区居家养老——金秋乐园
6.2.2 社区机构养老——托老站
6.2.3 机构养老——晚霞社会养老中心
6.3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效应浅议
6.3.1 多元养老模式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6.3.2 三种养老模式的效应比较分析
6.3.3 多元化养老模式发展效应
6.4 本章小结
7 建立基于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支持系统
7.1 微观支持体系
7.1.1 建立公共财政的稳定投入机制
7.1.2 构建专业的老年社区正式照料体系
7.1.3 挖掘社区非正式照料资源,补充正式照料的不足
7.2 宏观支持体系
7.2.1 政策法律
7.2.2 经济发展
7.2.3 文化舆论
7.2.4 社会进步
7.2.5 环境质量
7.3 本章小结
8 结束语
8.1 论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8.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资料图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