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中,龚松柏基于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提出中印两国这一发展时期都属于经济起飞阶段,而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中印两国在经济上都经历了三个基本的过程,这就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转变。然后综合运用经济转型理论、二元经济转化理论以及国际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工具,对中印两国经济起飞阶段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本书由龚松柏著。
0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0.2 相关研究文献及其评述
0.2.1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
0.2.2 关于印度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
0.2.3 关于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的研究
0.3 研究的思路结构和方法
0.3.1 研究的思路结构
0.3.2 研究方法
0.4 主要观点、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与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比较相关的一般经济学理论
1.1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2 经济转型理论
1.3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理论
1.4 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2 中印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比较
2.1 中印两国的资源禀赋比较
2.2 改革前两国的经济体制比较
2.3 起飞前两国经济水平比较
3 中印经济体制的转型比较
3.1 中印经济转型的基本理念比较
3.2 中印经济转型的方式比较
3.3 中印经济转型中的所有制改革比较
3.3.1 中国的所有制改革
3.3.2 印度的所有制改革
3.3.3 中印所有制改革比较
4 中印经济结构的转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比较
4.1 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转化模型的思考
4.2 中印产业政策及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比较
4.2.1 中印两国产业政策分析
4.2.2 中印主导产业不同的原因
4.2.3 中印现代部门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比较
4.3 中印农业发展道路比较
4.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印农业制度改革比较
4.3.2 中印农业技术现代化道路比较
4.3.3 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比较
4.4 中印经济结构的转化比较
4.4.1 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存在工业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两难
4.4.2 印度:现代部门的拉力不足与农村人口素质的低下使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受到双重制约
4.5 新形势下两国经济结构转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景
5 中印对外经济关系的转变比较
5.1 中印经济改革以来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战略比较
5.1.1 两国的对外开放度比较
5.1.2 两国的对民族产业的保护比较
5.1.3 两国的开放层次性与试点地区开放效果比较
5.2 中印对外贸易比较
5.2.1 中印外贸体制改革比较
5.2.2 中印外贸的水平比较
5.2.3 中印外贸的前景比较
5.3 中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比较
5.3.1 中印利用外资比较
5.3.2 中印又外投资比较
6 影响中印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比较
6.1 中印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因素比较
6.1.1 中印政治制度差异分析
6.1.2 中印政治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差异分析
6.2 中印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比较
6.2.1 中印文化差异分析
6.2.2 中印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差异分析
6.3 中印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环境因素比较
6.3.1 两国的总体国际地位比较
6.3.2 两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比较
6.3.3 两国的周边国际环境比较
7 中印经济发展的绩效、潜力及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
7.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绩效比较
7.1.1 两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
7.1.2 当前两国经济水平比较
7.1.3 当前两国社会发展水平比较
7.1.4 中印资源和资金利用效率比较
7.2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优劣势分析
7.3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比较
7.4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