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年树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世界中国学论坛系由国务院新闻办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2021年的第九届论坛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主题。本书收录了中外专家学者在这次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同时也收录了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的获奖感言。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感受到专家学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 目录 朱国宏 序一 沈桂龙 序二 黄仁伟 从世界中国学论坛到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洪民荣 因“会”而起,由“会”而生——关于世界中国学所成立的点滴回忆 王 振 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建所十年中的五项亲历工作 张兆安 我与世界中国学结缘 张维为 关于世界中国学所的一些回忆 方松华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姚勤华 最后的坚守 沈桂龙 难忘的记忆与深刻的体会 王海良 我与世界中国学所的链接 梅俊杰 中国学所最早那三四年 周 武 往日崎岖还记否——世界中国学所“前史”琐记 吴雪明 我与中国学所的六重缘分 赵念国 我有幸目睹并参与了中国学所的诞生 陈如江 一个匆匆的过客 王震 我在中国学所的第一次国际交流——2013年9月柏林参会纪行 潘玮琳 中国学研究所成立前后的点滴回忆 张 焮 从零到正无穷:中国学所建所前的回忆 褚艳红 我与中国学所共成长 顾鸿雁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徐庆超 不负遇见:拾忆那“一片潮流” 胡筱秀 文明因交流互鉴更精彩:青汉班纪事 焦世新 我与中国学所的渊源 高莹莹 我与中国学所 侯喆 在上海聆听中国声音 宋晓煜 纪念那些一起奋斗过的时光 王 玉 上海·中国·世界——所庆十周年有感 王素云 岁月留痕:我与中国学所 谢一青 意外惊喜——我与中国学所的缘分 刘 晶 中国学所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附录 世界中国学论坛与中国理念的国际传播 中国学贡献奖介绍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五年 中国学所研究课题与学术奖励 中国学所大事记 后记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经济快速发展,很长一段 时间持续以两位数高速增 长,成为“二战”后发展中 国家的增长奇迹。经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 洗礼,中国经济的韧性和 活力令世人瞩目。在华盛 顿共识衰减、北京共识增 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 及其背后的制度安排也引 起学者更大兴趣,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 等相互联系的诸多领域, 成为研究中国发展的全球 学者所关心的广泛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 上层建筑的中国学响应社 会实践,从过去的传统汉 学开始向当代中国研究转 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国新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贯 彻,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软实力也进一步得到增 强。但相比硬实力的快速 上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和文化影响力还需要大幅 提升。2016年5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 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 出,“在解读中国实践、 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 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 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 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 开的境地”,为此,“要鼓 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 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 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 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 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 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 ,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 ,“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 中国研究,在国别和区域 研究的方法论中趋向停滞 ,而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受 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 影响往往失真。对中国问 题的研究,很多内容显示 出西方学者主观性和片面 性的缺陷,而广大发展中 国家的中国研究在一定程 度上受到忽视,一些更有 价值的中国发展研究没有 形成主流话语和广为接受 的学科语言。特别是作为 研究对象的中国,其本土 学者对中国研究和叙事仅 限于对国外中国研究的跟 踪和评估,难以反映中国 快速发展的事实,也不足 以让更了解中国自身的学 者发挥更为主动和积极的 作用,从而引导世界中国 学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 年,也是世界中国学所从 建立到成长的十年。大力 发展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就 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的 重大举措,是学科发展和 智库建设的具体行动。建 所十年来,世界中国学研 究所从成建制的处级所发 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 局级所,在研究所的体制 机制、发展目标、岗位设 定和研究任务上不断优化 完善,取得了不少可圈可 点的成绩。世界中国学研 究所的成立在于世界中国 学论坛的召开和常规化运 行,论坛反过来促进世界 中国学研究所和世界中国 学的积极发展。世界中国 学论坛是中国研究以及中 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级 平台。依托论坛,世界中 国学研究所和各国中国问 题专家建立起了密切的学 术联系,形成了覆盖全球 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 国学学术网,并很快成为 系统研究各国中国学成果 的学术重镇。 十年间,在历任研究 所负责同志的带领下,世 界中国学研究所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绩。就上海社 会科学院内部而言,世界 中国学研究所在全院科研 考核中,2015年人均成 绩排名第一,2020年综 合考核排名第一。就国内 学术界而言,世界中国学 研究所也已成为中国学研 究的高地。在学科发展上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1项,其中4项为重大项 目;出版专著40余部,发 表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相关成果近10项获“上海 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2014年荣获上海市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 地。在智库建设上,主持 完成30余项中央有关部门 交办的课题或任务,近20 项上海市各类决策咨询课 题;所撰写的内参专报中 ,40余份获省部级及以上 领导批示,其中近20份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 员批示;连续3届获“上海 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 等奖”。 此外,世界中国学研 究所具体负责的世界中国 学论坛、青年汉学家研修 计划上海班,是讲好中国 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 要平台。出于对研究所团 队工作的高度肯定,国务 院新闻办公室、中宣部对 外推广局、文旅部国际合 作与交流局先后发来感谢 信。对一个历史并不太悠 久的研究所而言,可谓成 绩喜人。 以2020年跻身首批上 海市重点智库为界,世界 中国学研究所的发展大体 经历了两个阶段。此前, 更多的是在论坛的支持下 ,推进研究所的发展。成 为上海市重点智库后,则 更加强调以学术的方式为 论坛的发展以及讲好中国 故事提供智力支撑。 2020年以来,研究所先 后推出《海外中国研究动 态》《国际智库研究动态 》《海外中国观察》《海 外中国学舆情》等系列产 品,出版“上海市重点智 库丛书”,并围绕当代中 国与世界的重大议题产出 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自 此,研究所从机制上确立 了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的 “双轮驱动”。 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 成长和发展内在于中国发 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 发展催生了各国的中国研 究热,全球性的中国研究 热也带动了国内中国学研 究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世 界中国学研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