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林必忠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古玩物件和行业乱象出发,讲述古玩收藏圈最为典型的几大乱象,讲述这些物件背后的诈骗故事以及造假手段,通过一个个生动故事,对乱象和骗局进多个角度的思考,分析如何建立一个透明、公正、真实、理想的古玩收藏圈。
该书收录的是作者几十年来游走于收藏圈遇见的、听见的、看见的各种骇人听闻的诈骗故事。它将带你走进一个不为人知的收藏江湖,这里有刀光剑影,也有侠骨柔情。让你在惊心动魄的故事中感受尔虞我诈,在防不胜防的套路中感悟人情冷暖,在造假制假的技艺中体会收藏不易。本书还分享了作者几十年来总结的防骗技巧和鉴别方法,为大众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反诈骗课,干货知识、技巧方法一个不落。
作者简介
林必忠,男,1963年出生于重庆。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民革重庆市委文化建设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考古发掘领队,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编著有专著《重庆涂山窑》、《江湖探索录》等;合著《传承文明·我们在行动2010卷》、《传承文明·我们在行动2011卷》及《宋窑文化专辑》等。
目录
引子 智破文物走私案
类别篇
第一章 关于钱的那些事儿
老宅挖出银圆
退休老人与崇宁通宝
当代造“币”厂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二章 被强买的铜炉,竟然是废铜片拼凑而成
神奇的铜钟
“专家”偶尔也打眼
被强买的铜炉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三章 六朝青瓷?假的吧
张之洞打眼
挖掘机下的“淘宝热”
拼接的瓷器
小姨家的“唐三彩”
年代很久远?买了!
去“贼光”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四章 嘿,别小看这块石头
将石头赋予文化的内涵
想建博物馆的化石买家
石器造假惊动考古学界
“天然”形成的伟人肖像石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五章 摸起来扎手,你还指望它是真金?
假黄金贷款案
真假金牌饰
王水洗金
地里挖出来的宝贝
典当行“祖师爷”金盆洗手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六章 玩什么都好,别玩玉
婶婶脖子上的玉佛
捡漏不成打了眼
地摊前的托儿
超市里的中奖骗局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七章 “假的”漆红捧盒
年少也曾看走眼
新旧剔红捧盒
平遥古城漆器多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八章 有蛤蜊光的玻璃就是老器吗
玻璃器收藏者为何小众
有蛤蜊光的玻璃瓶
抢手鼻烟壶的背后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九章 古籍也能造假
“古籍”重现,引发轩然大波
微信里的古籍贩子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十章 古家具,主要看的还是气韵
不太沉重的黄花梨
完美背后的假象
和金丝楠木的有缘无分
淘家具也考眼力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十一章 这一把壶,竟然是3D制造
恬静美丽的女孩
唱双簧
真假紫砂壶
调砂壶
紫砂大师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十二章 珐琅器与景泰蓝傻傻分不清
差点着了道的“莽撞哥”
时光里的景泰蓝
大师仿造的“真品”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十三章 倒印邮票,我信了你的邪
仿制的艺术邮票
神话般的“金猴”
捆绑销售连环计
倒印的邮票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第十四章 书画仿造者,也渴望仰望星空
与《巴人汲水图》擦肩而过
伪造的美术杂志
假的“石鲁遗作”
克隆书画
范本里也掺假
被骗的作者
书画仿造者,也渴望仰望星空
真假辨别
防骗手记
现象篇
第十五章 “专家”众生相
群众迷信的“专家”
《嵩阳汉柏图》
北魏陶俑案
郑嘉励的自述
央视记者在潘家园的际遇
吴老板的花瓶
“伍德曼”大赛惨遭淘汰的中国“军团”
文物鉴定乱象
第十六章 “义捐”背后是赝品的“洗白”?
对汶川地震的义捐
“港商”的大手笔
假的也能说成真的
有人向恶,有人向善
第十七章 流落民间的“国宝”
把破烂当宝贝
出土的“柴窑”
“国宝帮”的潜规则
“对敲”手段
第十八章 “假”拍卖,“真”骗局
误落的瓷盘
“对敲”高手
有拍卖证书的“真品”
拍卖公司的假货
第十九章 终结欺诈的N种方式
“碰瓷”者反被“碰”
有法律护航,让反欺诈来得更猛烈些
证据在手,反欺诈才能一击必中
新型拍卖会,让欺诈无处藏身
后记 贵在平常心
序言
真实的自我与饱满的灵

从1980年入读四川大学
历史系考古专业算起,我进
入文物与考古行业迄今已40
余年。
这些年来,由于多方面
原因,有的朋友对我所从事
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误解,
认为我既然是搞文物工作的
,那就对收藏品—尤其是古
玩类收藏品都十分精通。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考
古与文物好似密不可分。在
他们看来,考古工作者挖出
来的东西都是文物,而文物
与古玩又关系紧密,于是,
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我的工作
与古玩收藏联系起来。
其实,古玩和文物是两
个概念:古玩不一定是文物
,比如古生物收藏品;文物
不完全是古玩,比如古遗址

古玩是中国传统的一种
称呼,指供赏玩的古代器物
;文物则是人类文化遗物、
遗迹的简称,凡是通过人类
加工的或与人类文化有关的
东西都可以称为文物,狭义
的文物指古代文物。古玩和
文物这两个概念有一定关联
但又相互区别,它们的含义
和范围也不尽相同,而收藏
鉴宝和文物考古更是截然不
同的两个概念。
收藏与古玩密切相关。
我曾于1995年创立重庆收
藏协会,主持协会常务工作
,协助市级文物行政主管部
门对流散文物进行管理,对
民间收藏有很深入、全面的
了解。在此过程中也见识到
收藏行业五花八门的骗局,
令即便像我这样的业内人士
也防不胜防。
收藏的高价值注定了这
个圈子赝品与骗局的盛行。
在我看来,爱好古玩收藏的
人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纯
粹凭借兴趣爱好,修身养性
、鉴赏把玩;第二类,以收
藏买卖为职业,长期在这个
行业谋生,靠此赚钱。
收藏品不分善恶,分善
恶的是人心。如果做收藏品
的奴隶,必将利欲熏心,患
得患失;如果做收藏品的主
人,则可超越得失,修炼心
境。欲望是无底深渊,只要
掉进去一点点,在利益的驱
使下,就会越陷越深。这些
年,我见惯了这个行业太多
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人性
在贪婪下的扭曲,所以我把
收藏行业戏称为半个诈骗行
业。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
,从富可敌国到倾家荡产,
都只发生在转瞬之间。每每
看到这些,我都感慨万分,
心绪难平。
单纯的人受骗,往往是
轻信了别人的善良;复杂的
人受骗,往往是高估了自己
的精明。
收藏行业有它的潜规则
:愿“赌”服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生活富裕但又不懂
收藏的人加入收藏队伍,加
之现代制作工艺技术越发精
湛,形形色色的收藏骗局层
出不穷,导致法律在界定收
藏诈骗案件的时候,都非常
棘手。
“眼见不一定为实”,是
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律。随着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
兴起,有关收藏的视频也充
斥整个互联网。有干货,有
故事,但最让我感兴趣的反
而是那些充满讽刺意味的短
视频。
这些视频大部分是这样
:藏家拿出一把缠着塑料胶
带的剪刀,一粒玻璃珠,甚
至一个卤鸡蛋,由于特殊的
拍摄角度或影视表象,被某
鉴定“砖家”给出几十万元、
甚至上百万元的天价。当镜
头拉远,露出“藏品”真面目
的时候,鉴宝“砖家”直呼“
看走了眼”“不能开这样的玩
笑哟”……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些视频虽然充满了戏
剧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如今收藏行业的
不正之风。我常常会因
为这些而心有积闷,堵得慌

这些年,在完成本职工
作的同时,我一直坚持搜集
、记录、整理和研究收藏行
业的各种骗局。日积月累,
这些资料逐渐塞满了我的书
柜,多达上万则。
身边有从事出版工作的
朋友,得知我这方面的经历
和积累后,劝我将这些故事
和骗局、经验和教训写出来
公开出版,给世人以警醒。
我深知这样的做法可谓
破了行规,肯定会得罪不少
人,但我自认一生行事光明
磊落,行侠仗义,加上近些
年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
章的完善,国家和地方文物
行政主管部门在文物收藏方
面的引领,给我吃了定心丸

我在出版界和收藏行业
朋友的鼓励与支持下,经几
多不眠之夜,笔耕不辍,终
成本书。
写作本书的初衷有三:
其一,揭露收藏江湖鲜为人
知的骗局,给世人提供防骗
知识;其二,与大家分享鉴
别收藏品真伪的基本方法,
明白一些鉴别的要点;其三
,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常识
,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文物
与考古,了解源远流长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取名为《收藏圈》
,这个“圈”字,既指行业圈
层,更包含有圈套、陷阱、
诈骗之意。
文物与古玩收藏,收藏
的是时光的魅力,考验的是
世道人心。行得端、走得正
,它带给你的便是愉悦和享
受;利欲熏心、尔虞我诈,
它带给你的最终会是痛苦和
悔恨。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以“
我”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
讲述的并非全部是我的亲身
经历,有我看到的,也有我
听到的,但是我相信这些故
事都真实地存在于收藏圈这
个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
和恩怨情仇。
回首往事,我曾经有幸
以“执着坚定的文物保护者
,斗智斗勇的考古界战士”
为名进入200
导语
40余年资深文物工作者起底民间收藏;
作者是前省文物局副局长,也是一位坚定的收藏领域反诈骗者。深耕行业40年,他以“快意恩仇江湖远,侠肝义胆任君行”侠义精神,坚持搜集、记录、整理、研究收藏行业的各种骗局。80多个真实发生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扼腕的收藏骗局,只为给世人以警醒:收藏需谨慎,保持平常心。
14大收藏品类、6大行业乱象,多的是你意想不到的圈套;
本书以古玩行业和行业乱象为线索,讲述玉器、瓷器、藏石、金银器、古家具等14大收藏品类的作假内幕,揭秘拍卖、义捐、“国宝帮”、假专家等6大行业乱象。本书掀开的圈中一隅,就能让人感受到令人咋舌的门道和防不胜防的套路,满足读者对收藏圈的猎奇心理。
生动的真实故事,实用的辨假干货,收藏知识入门,古物文化科普;
本书不仅面向文物工作者,历史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等专业和特定的读者群体,更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接触收藏圈的路径。
后记
贵在平常心
《收藏圈》撰写历时两
年,书中所涉及的故事却是
我大半生的经历。在创作过
程中,我无数次为上当受骗
者的遭遇扼腕叹息,为设套
者的丧心病狂气愤不已。据
《孟子·尽心章句上》中“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一句,我又自号“兼善居士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撰写
此书的原因。
本书成稿于阴雨连绵的
初冬,重庆的冬天鲜少遇见
晴空万里。阴沉的天气如同
我写完此书的心情,看着窗
外的灰色天空,我也不免长
叹一声。
我因自身工作的特殊性
,又因个人的兴趣爱好,进
入收藏圈时间很早。很多记
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
消散,如今这本书的撰写唤
回了许多缺失的记忆,也引
发了我新的思考。
我开始思考,自己想要
看到的古玩市场是什么样子
的,而要达到这样的未来,
我们还有怎样的路要走?
几十年来,收藏圈的风
气也有所变化。尤其是随着
近年来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
,各种乱象较之以前减少许
多。但“道高一尺,魔高一
丈”,造假、诈骗的套路和
技术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可以称得上千变万化、防不
胜防。
石头能够在上面绘画,
画出各种仿若天生的纹路;
翡翠可以注入水头,看上去
就和天然形成的一样;在一
块当代的镜子后面涂抹上化
工漆和石膏粉混合而成的物
品,就能变成价值不菲的古
代铜镜……如此种种,我有
时甚至怀疑,是不是只要市
面上一出现某种藏品,过不
了多久就能看见假货?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是
专家,那肯定看一眼便能辨
别文物的真假。其实不然。
随着鉴定技术的进步,造假
技术也日渐升级,现在有些
造假技艺出神入化的“古玩”
,甚至连专业仪器都不能鉴
定准确。
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
言语难以尽意,也或许本来
就说不尽。浮在水面上的尚
且如此,冰山之下的隐秘手
段有多复杂更是无从知晓,
但管中窥豹,仍可瞧见一些
模样。
在这种情况之下,社会
的监督和制约至关重要。只
有在收藏者、古玩商、鉴定
专家、拍卖公司等各个社会
角色的共同努力下,古玩收
藏圈才能真正恢复清新雅正
的风气。
在今天的古玩收藏市场
,法制第一,环境就是第二

2020年1月8日,上海市
司法局、文旅局共同主办了
《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经营
管理办法》的发布会。全国
第一部繁荣和规范文物市场
的省级政府规章《上海市民
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
实施,这实在是文物界的一
大突破。
《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
经营管理办法》的出台,不
仅能完善文物市场的管理制
度,更能推动市场的治理。
文物鉴定活动现已具备
了市场行为,那就应该有市
场的规范。规范到位了,就
可以逐渐杜绝乱象一而再、
再而三地上演。
古玩收藏业界人士,都
应该致力于创建一个古玩收
藏的良好氛围,不要让原本
充满活力的市场,变得死气
沉沉,充满了欺诈和黑暗。
一旦市场规范下来,接
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对收藏
品的悉心钻研。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
吗?这一句话代表了我此时
此刻的心情。
成稿于冬季的《收藏圈
》,或许将带着傍我半生的
技能和独一无二的心得体会
,给收藏圈的人们带来春的
暖意。
我也始终坚信,雾霭重
重的收藏圈也将会迎来云开
雾散的一天。
关于收藏,我想给你说
三个字——“平常心”。在遇
到自己心动的藏品时,也要
用平常心来对待。多看、多
学、多问总没有坏处,久而
久之就能练就一身“武艺”,
让你在这个古玩江湖行走时
少遭受些风险。
这些话其实不只适用于
收藏圈,每个圈子都同样适
应。
生活是一场大戏剧,十
几亿人在做脚本,端的是你
想要怎样的人生,进入怎样
的分岔路。
回首我这几十年的文物
、考古、收藏光阴,有时也
会感叹自己活得精彩,活得
有趣。我喜欢这样的人生,
但绝不会就此止步于这样的
日子。生活在继续,探索也
在继续。
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行或许坎坷,或许是一片
坦途。走,就能看见。不走
,就什么也看不到。
我不知道看到此处的你
是什么人,也不知道你是否
将要走入这一行,或者说正
在打算走入这一行,但我能
告诉你的是:不要怕吃亏,
也不要怕问。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
里维系这个爱好,学会去了
解这一行,不是只看买卖过
程中的金额高低,入手转手
的差价有多少,而是深入了
解收藏的魅力。
学会去看光阴后面的故
事,思考每个制作者的想法
,如清朝的玻璃为何千变万
化,明代的款识如何端庄秀
雅。
或许有一天等你明白了
这些,你就会懂“玩”这一字
,在收藏圈里的奥秘了。
林必忠
2022年6月26日于重庆快
活林书房
精彩页
智破文物走私案
在本职工作之余,我最早涉及与民间收藏有关的事,应该追溯到1989年。那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五个年头,一次无意间的“偶遇”,让我成了“英雄”,也坚定了我揭开收藏圈内幕、与诈骗者斗争到底的初心。
1989年9月5日午间,我像往常一样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的单位(当时的重庆市博物馆,后由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入驻,现更名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院旁的竹林里练“小周天”功,通往枇杷山公园的小路恰好经过这片竹林。这时,一位推销员打扮的瘦削外地人手拿地图,匆匆走来,向我问路。
这位外地人口音很重,与他交流半天,我才勉强明白这个不速之客似乎在寻找什么人。他将手上的地图递给我看,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可是成都的地图,为什么他会带着成都的地图来重庆找人呢?
经过进一步交谈,我惊讶地发现,此人手里有一批“宝物”,正在急于寻找买家。
一个外地人,错把重庆当成都,在文物考古工作单位附近寻人急于出手一批“宝物”,这不由得让我起了疑心:这批“宝物”到底是什么?会不会与文物相关?
那时候我刚从大学毕业才几年,在大学期间,我因痴迷刑事侦查学而被同学们调侃为“小福尔摩斯”,总想找机会“小试牛刀”。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我决定一探虚实。
在摸清对方的真实身份之前,我将这个陌生的外地人带到不远处的重庆市博物馆展览大厅,一方面是想用热闹的地方来掩盖我们的对话内容;另一方面是想用博物馆展览大厅陈列的文物作对比,摸清对方口中“宝物”的真实情况。
在博物馆转悠了一圈后,对方表示,手里的“宝物”跟展览厅里的这些文物都比较相似,一共有26件,而且还明确表示,如果能帮他卖掉一些,会给我好处。
我装作贪婪的样子问他:“那你到底能给我什么好处呢?”
他回答:“我可以给你一个‘金盖子’,能值很多钱了!”(他当时说的金盖子,因为发音的原因,我推断可能说的就是金戒指。)
交谈之间,一个庞大的计划已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形成。
我以帮他寻找买家为由,抽身走出了展览大厅。不到10分钟,我折身回来,继续和他寒暄,一刻也不停,不让他有精力去想其他。我说我已经给我认识的一些买卖宝物的人打了电话,他们虽然都是做这一行的,但不知道你的“宝物”到底是不是真货。
对方一听就急了,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带他们去验货!”
我点了点头说道:“你别急,他们马上就到了,我出去接应一下——”
大约有半个小时的光景,我和我叫来的朋友连同这个外地人及其驾驶员一共7人,乘坐一辆吉普车,按照这个外地人提供的地址,朝40多公里外的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一品镇驶去。
原来,这个外地人与两个伙伴装载“宝物”的货车坏了,正在一家个体汽车修理厂维修。
他的两个伙伴,一个是高个子胖胖的男子,另一个是年轻女子,见我们这么多人一起来了,比较紧张,就同带我们来的那个同伴说:“程银根,你怎么带这么多人来哦?”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这个外地人叫程银根。
程银根回答:“他们都是来买货的人……”
在我的催促下,程银根掀开了货车的篷布。眼前的一幕让我心跳加速:车里面居然满满当当码放着许多硕大的箱子,里面的“宝物”何止26件,是整整26箱,是我错把大箱(也就是程银根说的“件”)当成了单件!
虽然很震惊,但我还是沉着冷静地要求他们将货物搬出来验看。是不是文物,在自然光线下仔细观察才能判断。因为修车厂内人较多,深知“行规”的程银根和他的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挑选了几口大箱子,让我们用车将其就近运到一座偏僻的小山脚下验货。
9月初的重庆,依然燥热不安。傍晚时分的空气中涌动着一股股热浪,道路两旁山林中的树枝纹丝不动,只有知了还在叫个不停。当箱子一个个被打开,我立即被那些散发着沉稳、老旧气息的瓷器惊呆了。凑近粗略一看,瓷器表面的釉厚有玉质感,拿在手里来回摩挲几下,手感柔和。我又蹲下身去,拿出放大镜借着太阳的光线仔细观察,发现瓷器表面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呈不规律分布。我知道,那是时光留下的印痕,世间再高明的造假者,都无法制作出时光的味道来。我初步判断,这些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程银根口里说的“宝物”已确定为文物无疑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