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共6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永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共6册)》是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在九十岁高龄完成的长篇小说。是以他的故乡和他小时候经历的人和事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巨制。小说饱含黄永玉先生对故乡的深情,原汁原味地还原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湘西边城活泼多彩的生活景象。作者亲身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这一次遥远的回望和凝视,留恋、寻找、执著、透彻,种种的情绪和情感集结纠缠。他老老实实、耐心细致,一笔一笔从容不迫,某一天的美景、那条美丽的河,河边"打波斯"野餐的从黄埔军校回来休假的朱雀城的年轻子弟,许多这样值得记录的美丽的时刻被作者一一描画出来,最爱的老师、保姆、苗族小伙伴,最崇拜的民间艺人,形形色色的朱雀城的人们,声色口气,俱活灵活现,有了呼吸和体温。

内容推荐

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共6册)》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动笔,历经动荡的岁月,几次停辍,至作者黄永玉八十多岁才得以完成,它描写的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故乡的风貌。

这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历史生活长卷,一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边城风俗图画。作者少小离家,一生漂泊,本书的创作源于他深刻的故乡记忆和生命体验。极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朱雀城,它的社会组成的各个侧面,它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生活在其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种种欢乐与悲苦、呼吸与悸动,构成一座古城的勃勃生机。

小说笔法看似十分随意,实则取材极为严谨,细节准确;语言尤其值得称叹,它得力于“故乡思维”,独具朱雀特色和朱雀风格,更是文学的升华与艺术的呈现。

目录

卷一

代序

主要任务表

正文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后记

试读章节

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

爷爷在他两个月大的时候从北京回来,见到这个长孙,当着全家人说,这孩子“近乎丑”!

不是随便谁敢说这句话的。妈妈是本县最高学府女子小学校长,爸爸是男子小学校长。

晚上,妈妈把爷爷的话告诉爸爸。“嗳!无所谓。”爸爸说。

孩子肿眼泡,扁鼻子,嘴大,凸脑门,扇风耳,幸好长得胖,一胖遮百丑。

他坐在窗台上。

前房九十五岁的瞎眼太婆,爸爸的祖母,坐在火炉膛边的矮靠椅上:

“狗狗!”

没有回答。

“狗狗!狗狗你在吗?”

“在。”

“在,为哪样不答应我?”

“我怕跌,我下不来。”

“下不来,也好答应嘛。”

“喔!”

“那你在做哪样?”

“我没做哪样,我坐着。”

“嗳!你乖,等晌午炮爸妈就放学了——你想屙尿吗?想就叫婆,婆在灶房。”

“我没想屙尿。”

“那好!想讲话吗?想,就和我讲……”

“讲过了。”

太婆笑了。

一个太婆,一个婆,和狗狗。屋里就剩下他们三人。

太婆自己跟自己说:

“都讲过,喜喜和沅沅要来……”喜喜是她大孙子的儿子,十二岁;沅沅是她嫁到南门上倪家药铺的孙女的第六个孩子,七岁。“讲来又不来,……唔,也该快了……”

狗狗有很多表姐表哥、堂姐堂哥,还有年轻的表叔堂叔,都轮着陪他玩。

他们不来,狗狗不能乱动。

窗台木头又厚又老,好多代孩子把它磨得滑溜滑溜了。一道雕花栏杆围着,像个阳台。三四个孩子在上头也不挤。窗台后面是张大写字台,两头各放着一张靠背椅。孩子玩腻了,便一层一层下到地上。

写字台上有口放桃源石的玻璃缸子,一个小自鸣钟,一个插鸡毛掸子的瓷筒,婆的铜水烟袋。孩子玩得尽兴,却是从不碰倒摆设。

楼上楼下八间房带前后堂屋,只有楼下四间房装有栏杆供观赏的大窗子。万字、寿字格窗门内开,糊着素净的白“夹帘纸”。夏天冬天都显得宁馨。

四扇窗子,以太婆的后房、婆房间的窗子最招孩子喜欢。大清早就有太阳。长到鼻子跟前的树丛直漫到城墙那头。过了城墙,绿草坡一层又一层,由绿渐渐变成的灰蓝,跟云和天混在一起。

多少多少代的孩子都爱上这里来坐,像候鸟一样。

狗狗坐在窗台上。眼前的那些红、绿、香味、声音、雨点、太阳,只是母体内子宫生活的延续。他什么也分辨不出。他吃饱了,他安全……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醒悟”,他没想过要从窗台上下来自己各处走走。即使想也不可能。要爬越后堂屋的门槛,绕过上楼大梯的梯脚,再翻更高的门槛才进入堂屋。堂屋两边各有四张太师椅和一张茶几,当中还有一个大方桌,底下藏着一张吃家常饭的小方桌。靠墙一口大神柜。处处埋伏的尖角很容易在脑门碰肿一个包。他小,他真的没有想过。像出壳小鸟根本不晓得蛋壳对它曾经有过什么贡献和限制。

两只鸡娘在厨房后头吵起来。鸡娘特别像不高明的作家,稍微出两本书就大喊大叫,弄得左邻右合心烦。不过鸡蛋比那些大作要实际得多。

婆进房了。她和太婆都是小脚,地方熟,“定!定!定!”走得一点也不困难。

“狗狗!快!婆抱你,捡蛋去!捡蛋给太看!”

“噢!”狗狗让婆抱下地,再抱过两重门槛,来到厨房。

鸡窝是用几个旧箩筐抹上黄泥谷糠做的,土砖砌的平台,各挖一个洞,里头垫上厚厚的稻草,夜间顶上一块板子防黄鼠狼,样子十分之大方,“岂止大方!简直是庄严嘛!像个北京的天安门!”客人见了不免夸谈。

这是孩子们的手笔。他们还计划修一座长城咧!

“狗狗摸这里,啊!一个,是一个吧!狗狗别拿,热!婆给你拿,热蛋伢崽拿多了会脸红——再摸这边,进一点,啊!呸!呸!小手手一手鸡屎,啊!不怕不怕!婆给狗狗洗——来来,过来这边,哪!看看狗狗手手没有鸡屎了罢!还不行,还有臭臭,看婆给狗狗抹点皂角荚水,搓!搓!搓!搓!搓!搓!好,狗狗不动,等婆舀水来冲手手,狗狗搓手手啦!好,抹干净手手,闻闻!不臭了!不是臭狗狗了!——歪尾巴鸡娘不乖,屙屎不屙蛋,骗狗狗,等哪天婆宰了它,让狗狗吃霸腿。”

婆婆捏着蛋,抱狗狗跨过两道门槛进了堂屋。右手边就是太婆的房门,还没进房,太婆就说话了:

“狗狗告诉太,捡了几个蛋?”P3-7(卷一)

序言

我的文学生涯(代序)

黄永玉

这小说,一九四五年写过。抗战胜利,顾不上了。

解放后回北京,忙于教学、木刻创作、开会、下乡,接着一次次令人战栗的“运动”,眼前好友和尊敬的前辈相继不幸;为文如预感将遭遇覆巢之危,还有甚么叫做“胆子”的东西能够支撑?

重新动笔,是一个九十岁人的运气。

我为文以小鸟作比,飞在空中,管甚么人走的道路!自小捡拾路边残剩度日,谈不上挑食忌口,有过程,无章法;既是局限,也算特点。

文化功力无新旧,只有深浅之别。硬作类比,徒增茧缚、形成笑柄。稍学“哲学”小识“范畴”,即能自明。

我常作文学的“试管”游戏。家数虽小,亦足享回旋之乐。

平日不欣赏发馊的“传统成语”更讨厌邪恶的“现代成语”。它麻木观感、了无生趣。文学上我依靠永不枯竭的、古老的故乡思维。

这次出版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部,写我在家乡十二年生活;正在写的“抗战八年”是第二部;解放后这几十年算第三部。人已经九十了,不晓得写不写得完?写不完就可惜了,有甚么办法?谁也救不了我。

二○一三年六月二日于万荷堂

后记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印出来了。

感谢上海《收获》杂志的李小林。

我不太清楚古往今来世界上有没有第二个这般宽容耐心的杂志主人让一部小说连载五年之久并且还连载下去的?

有朝一日连载完了,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只有两个:

一,李小林某天忽然大叫:“受不了啦!让这个文章见鬼去罢!”

二,我本人中途短命死掉!)

否则,三部书出齐那天,开个庆祝会,所有老朋友聚在一起,洋鼓洋号奏完,主请李小林上台,当众点火,烧掉“万荷堂”。让大家要多开心有多开心!火红一片。

感谢李辉和应红多年对我不断地催促,迫使我良心发现,老老实实每天早上坐在桌边,做完日课才准游戏。

感谢湘西的刘一友(男)、长沙的卓今、上海的周毅,给拙文中提的意见;有如恶婆婆对待童养媳,毫不留情。

深深地、深深地,认识这友谊的分量。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八日于万荷堂

书评(媒体评论)

永玉是有丰富生活的,他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是我们无法梦见的故事,他特殊的好'记忆',对事物过目不忘的感受,是他不竭的创作源泉。

——汪曾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