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扬粉尘--近地层湍流与气固两相流(精)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顾兆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风扬粉尘的形式及分类

1.1.1 沙尘天气

1.1.2 尘卷风

 1.2 粉尘活动的沙粒荷电及静电场

 1.3 风扬粉尘研究概述

1.3.1 沙尘天气中尺度模拟

1.3.2 风沙物理学

1.3.3 尘卷风的观测与数值模拟

 1.4 风沙运动研究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1.4.1 粉尘活动过程的气固两相流

1.4.2 近地层大气湍流的模拟

1.4.3 沙尘天气数值预报的沙尘通量参数化

1.4.4 沙尘天气及粉尘活动过程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1.5 本书的结构与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第2章 风沙运动物理机制与风沙流

 2.1 风沙地貌及植被层粗糙度

 2.2 风沙运动的天气及热力条件

2.2.1 黑风暴和尘卷风的一种动力触发机制

2.2.2 大范围扬尘/扬沙的大气动力机制

 2.3 粉尘的启动、搬运与沉积

2.3.1 沙粒的悬移运动

2.3.2 沙粒的起动

2.3.3 沙粒的跃移及风沙流

2.3.4 风沙流的静电场

2.3.5 粉尘沉积

 2.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风沙运动气固两相流基础

 3.1 沙粒及沙粒群的几何性质

3.1.1 单颗粒的基本几何特征

3.1.2 颗粒群的粒度分布与平均当量直径

 3.2 气固两相流的数学模型

3.2.1 两相流基本数理模型

3.2.2 双流体模型通用控制方程组

3.2.3 气固两相层流运动控制方程组

3.2.4 气固两相湍流运动控制方程组

 3.3 风沙运动的气固两相分层流动模型

 3.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涡模拟数学模型及方程组

 4.1 大涡模拟方法在大气边界层的应用

 4.2 Navier-Stokes(N-S)方程组

 4.3 大涡模拟的数学模型

4.3.1 大涡模拟的湍流理论基础

4.3.2 大涡模拟的基本方法

4.3.3 大涡模拟控制方程组及封闭

4.3.4 常见亚格子模式

4.3.5 大涡模拟的极限性质

4.3.6 常见亚格子模式的比较

 4.4 亚格子脉动有效特征尺度及其改进亚格子模式

4.4.1 亚格子脉动特征尺度

4.4.2 亚格子脉动有效特征尺度

4.4.3 改进sagaut混合尺度模式

4.4.4 算例

 4.5 分区并行计算

4.5.1 并行平台

4.5.2 分区并行算法的实现和内边界处理

 4.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5章 近地层大气湍流的大涡模拟

 5.1 近地层大气湍流研究概述

 5.2 近地层中性层结的数值模拟

5.2.1 中性近地层湍流的经典理论

5.2.2 中性近地层湍流的大涡模拟

 5.3 植被层参数化模式

5.3.1 Belcher下垫面粗糙单元阻力源项模式

5.3.2 Shaw植被层源项模式

5.3.3 Massman植被层模式

5.3.4 Ayotte植被层模式

5.3.5 几种植被层模式的比较

 5.4 均匀植被层湍流的模拟

5.4.1 植被湍流模拟数学模型

5.4.2 平均风速廓线

5.4.3 亚格子脉动的特征尺度修正系数

5.4.4 植被层的湍流统计量

5.4.5 均匀植被层的零位移厚度

 5.5 条带状均匀植被层湍流的模拟

5.5.1 条带状均匀植被层的结构及参数

5.5.2 计算区域、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5.5.3 平均流向风速

5.5.4 风速等值线

5.5.5 条带状均匀植被层的湍流统计量

5.5.6 零位移厚度

 5.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 尘卷风的物理机制及流场模拟

 6.1 尘卷风形成的物理机制

 6.2 尘卷风演化的数学模型及模拟

6.2.1 引言

6.2.2 CBL尺度的大涡模拟

6.2.3 尘卷风尺度的大涡模拟

 6.3 尘卷风尺度的准静态模型及模拟

6.3.1 尘卷风模拟的准静态模型

6.3.2 不同地面处理方法的尘卷风流场

6.3.3 不同环境参数下的尘卷风流场

 6.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尘卷风扬尘颗粒轨道模型及模拟

 7.1 颗粒相稀相的单颗粒轨道模型

 7.2 颗粒碰撞与离散单元法(DEM)

7.2.1 颗粒间接触力模型

7.2.2 DEM运动方程及算法

7.2.3 搜索算法及其改进

 7.3 CFD-DEM控制方程及求解

 7.4 粗糙颗粒及离散单元模型的修正

 7.5 颗粒传热离散单元法(TDEM)

 7.6 尘卷风扬尘的模拟

 7.7 结语

 参考文献

第8章 风沙运动静电场起电机制及模拟

 8.1 颗粒动力学静电起电机制

 8.2 沙粒带电的动力学模型

 8.3 分散性沙粒系统的带电过程模拟

8.3.1 数值模拟

8.3.2 相对湿度与静电场变化

 8.4 风沙运动静电场模拟

 8.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9章 沙尘天气的中尺度模拟基础

 9.1 沙尘天气中尺度模拟概述

 9.2 中尺度模拟的起沙模式与参数化

 9.3 沙尘天气中尺度模拟的问题与改进

9.3.1 沙尘天气中尺度模式

9.3.2 沙尘天气的扬尘机制

 9.4 沙尘天气中尺度模拟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结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表特征,将粉尘活动过程作为近地层湍流及气固两相流行为来研究,介绍了植被层湍流的大涡模拟方法及数值模拟,以揭示大气湍流对植被层的热/动力响应机制,阐述了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及尘卷风的扬沙过程模拟,提出了风沙运动的颗粒动力学离子温差转移机制及相应的风-沙-电的耦合力学模型,为理解大气边界层内的粉尘活动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相比于气象学研究方法,本书在微小尺度上,介绍了近地层植被层空气流场、沙粒与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沙粒静电起电机制等方面的数学建模及模拟,研究了风扬粉尘气固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及多相流体力学理论。

本书可供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沙研究,城市大气环境研究的风沙物理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供从事计算流体力学和多相流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表特征,将粉尘活动过程作为近地层湍流及气固两相流行为来研究,介绍植被层湍流的大涡模拟,以揭示大气湍流对植被层的热/动力响应机制;通过尘卷风的流场及气固两相流模拟,以解释风场作用下的气固两相流机制;通过颗粒动力学离子温差转移模型以及CFDDEM的模拟解释风沙运动静电场的物理机制。总之,通过植被层湍流和气固两相流理论的介绍及应用,企图建立静电场作用下风扬粉尘气固两相流的颗粒相数学模型及多相流体力学理论,为尘卷风、沙尘暴等强对流自由气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全书共分9章,具体内容包括风沙运动物理机制与风沙流、风沙运动气固两相流基础、大涡模拟数学模型及方程组、近地层大气湍流的大涡模拟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8: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