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厌胜,是迷信的习俗,也是巫术的一种。巫术是幻想通过唤醒附着于某一物体或个人身上的超自然力量,从而对这些物体或个人施加影响与控制的行为。巫术中有所谓“厌胜法”,又有与之类似的“厌殃法”、“魇魔法”,一般可以分为求吉护身型和嫁祸致灾型两种,利用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对象征性的替代物施以驱除邪祟病魔或整治仇人的法术或咒语。此种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用草木、面、泥土、绸绢、纸等制成木人、草人、面鬼、绢人、泥偶、剪纸人,象征各种妖魔鬼怪或仇人,或焚烧、或针刺、或砍碎、或掩埋,以为灾殃或仇人即除。这种风俗来源甚古,杜甫《石犀行》有诗云:“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载:“(江)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甘泉宫。”江充密告武帝,认为武帝的疾病乃太子埋人偶所致,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巫蛊之狱惨案。《太平御览》卷七三五引《梁书》述:“萧纪举岷蜀之众,由外水而下湘东。王命方士伯人于长州苑板上画纪形像,系下铁符钉于支(肢)体以厌之。”
在古代由于科学的不发达,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理解,这种用木人偶或画人像的厌胜法是很迷惑人的。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记录自汉至宋初的笔记、稗史的《太平广记》中,可以查阅到不少类似利用人偶施巫术的记载。《太平广记》卷三六九《苏丕女》述:武功县人苏丕,天宝年间当楚丘县令时,他的女儿嫁给了李氏。李氏有几个妾,其中一个妾对苏氏等几个妾很有恶感,就请巫师用魇蛊法加害苏氏和其他几个妾,扎制了七个身穿彩衣的绢人藏在宅院东墙的窟窿里,墙面糊上了泥,还写一道符埋在宅院的粪堆中。几年后,李氏和他的几个妾相继去世。苏氏寡居四五年后,住宅里忽然出现了一些身穿彩衣的小妇人。苏氏求道士到宅中来念咒作法,彩衣妇人照旧随意出入,后来她请了一些人埋伏起来,终于捉住了一个小妇人,看其眉目神情和体形,全都同真人一样。有人抱来柴草,点起火来烧她,其他彩衣妇人都到火堆旁号啕大哭。第二天,小妇人们都穿着白衣服痛哭,连着好几天都是这样。许多人围着追捕,小妇人们东躲西藏,最后,钻进一个粪堆里不见了踪影。苏氏率领100多人挖粪堆,挖出了一个桃符,上边用红笔写着:“李氏妾魇苏氏家女,作人七枚,藏在东墙土龛中,九年以后将成人。”苏氏带着人挖掘东墙,又挖出一枚彩衣绢人。从此,苏氏家中再无骚扰了。
《太平广记》卷三七二讲述《张不疑》的故事:南阳人张不疑只身一人在京城做官,时间一长觉得十分寂寞,想买一个青衣丫鬟来使唤。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也没找到中意的。某天媒婆又引见,他从六七个女子中,选中了一个扎着发结,名字叫春条的姑娘。春条能读书写字,誊抄快捷,嗓子甜润,歌舞曼妙,凡是张不疑吩咐的活儿,都做得干净利落。不仅如此,春条还能学着作诗,有一首是:“幽室锁妖艳,无人兰蕙芳。春风三十载,不尽罗衣香。”张不疑看了诗,心中暗为春条惋惜,觉得像她这样的容貌和才气,却卖身为奴婢,真是可惜了。过了两个月,张不疑去曼天观看望师父。师父见到他,立即说他中了邪气,张不疑将买了个使女之事相告。师父随着张不疑回家,见到春条后,说春条是个怪物。师父焚香施展道法,那春条显出原形,原来是个一尺多长的墓葬小绢人。小绢人身背后写着“春条”二字。她穿的衣服薄得像蝉翼,衣服上还有带子和扣结。
这里记述的虽然是巫术的故事,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绢人的信息。
因此,有人认为绢人起源与厌胜习俗有着密切关系。
P3-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的《北京绢人》一书终于完成了。审视着面前的一大摞书稿,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兴奋、不安和期望。
兴奋的是,为北京绢人树碑立传,是绢塑艺术家、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葛敬安先生的三大遗愿之一,今天经我们的手得以实现。葛敬安先生和她的同伴们曾经为继承和发展北京绢人,耗费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本书作为敬献给葛敬安先生诞辰105周年的礼物,是以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而完成的。记得葛敬安先生生前还有一大愿望,就是要让北京的绢人走向世界。她的这个遗愿,已经取得了成果。其显著标志之一是,由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滑树林领衔设计制作的绢人“仕女系列套装”在2001年法国蒙塔基第68届世界博览会获特别荣誉奖。2004年5月,在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滑树林主持制作的“北京绢人系列”作品,获法国巴黎博览会100周年特别大奖。葛敬安老人的遗愿今天已经见到了成果。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兴奋。
期望的是,葛敬安大师的三个遗愿中,前两个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可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了,但她生前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也是她生前曾经多年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要在北京建立一座绢人博物馆,以便能有一个收藏、陈列、展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使历尽艰辛和磨难的绢人永葆青春。葛敬安大师的这个遗愿真的能实现吗?我们是充满了期望和信心的。因为北京绢人已经被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绢人》一书得以出版,即是其成果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非常感谢王天凤、杨乃蕙、齐聪颖、崔欣、杜蓓、滑淑玲等人,因为《北京绢人》书中的绢人作品彩色照片,大多是由这些已年过半百的绢塑艺术家们提供的。绢塑艺术家贾绍菩几年前因病去世,我们多方联系其家属一直未果,书中选用的贾绍菩的绢人作品彩照,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任宝菊提供的。本书中的白描线图,选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连海编绘的《中国民间玩具造型图集》和李苍彦编绘的《白描仕女图谱》。本书中许多珍贵的绢人作品老照片,是由原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职摄影家李长富拍摄,由于原照底片已遗失,我们只好在查阅的旧刊物上翻拍。还要感谢为本书提供图片资料和插图、辛勤制作的孟繁放、陈国辉先生等。本书文字由李苍彦撰写完成,绢人制作的原料、工具及制作工序和部分绢人作品照片,均由滑树林提供。
再一次衷心感谢所有关注本书的编辑出版并给予帮助、指导的朋友们。书中的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李苍彦
绢人,也叫绢塑,是以金属丝为骨架,棉花、纱绢为肌肤,真丝为发,绸帛为衣而塑制的人型艺术品。为区别于以泥、面、陶、竹、木、骨、金属等为原材料塑雕制作的人物形象,又由于其采用的主要原材料系中国特产的绢纱绸丝,以北京制作为优,京味浓郁,故习称为“北京绢人”。
制作绢人的主要材质是绫绢丝织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植桑和织丝绢的国家,根据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新石器晚期,古人已知道利用蚕丝。商代甲骨文字中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当时已经有了平纹绢和菱形图案的丝织品。至殷商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颜色极为丰富,又有了在丝织物上画花、缀花的技术。周代的丝织物品种更为丰富,人们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公元前3世纪,中国就以盛产丝织物而闻名于世,古希腊的著作中已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蚕丝之国”。随着丝织物的发展,汉代时有了以华丽多彩的丝绢为衣的木俑。由于丝织品生产的发展,其材质也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至迟宋代时,在市井的民俗娱乐活动中,已经出现了批量性制作的绢人。
绢人汲取了木俑、泥彩塑、傀儡戏、堆绫子等各种工艺雕塑的长处,又发挥了绫绢帛绸的柔滑光洁、轻软细腻、颜色绚丽、可塑性强的材质优越性,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绢人是以塑造人物为最基本课题的造型艺术。从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到典籍名著里的闺秀;从弥陀净土中的神佛,到令人尊羡的巾帼英雄;从成龙配套的戏剧角色,到风度翩翩的舞蹈人物;从童颜鹤发的耄耋老人,到活泼俏丽的童子,以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身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人物等,内容十分广博。北京绢人尤其以塑造容貌娟秀、千姿百态的女性人物而著称。题材泛泛中,贯穿着一条真、善、美的主线,将美的瞬间凝固住,令观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绢人的魅力之所在。
“此物只应天上有,盛世繁华到人间。”绢人是美的化身,但是这美的化身却是艺人们用心血凝结出来的。绢人的命运是与社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每当国运兴旺时,绢人也光彩照人,与民同欢乐;每当社会动乱时,绢人也遭受劫难,度日艰辛。绢人的生存状况,也可以说就是社会状况的一个小小缩影。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许多专业美术工作者和工艺美术家的支持协助下,北京绢人焕发了青春,楚楚动人地走入万户干家,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还走出国门,到五湖四海担当友好使者,编织友谊的花环。
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从2002年9月10日起,北京市人民政府开始施行《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2009年10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北京绢人”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北京绢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
北京绢人被“保护”了,为什么要保护它?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形势大好,但存在的问题严峻。现如今真正有手艺能掌握从设计到制作北京绢人全部工序,而且还能坚持创作的艺人已不足十人,这些人也都50多岁了,后继乏人。
不过我们深信,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北京绢人将永葆俏丽之青春。
《北京绢人》由李苍彦、滑树林所著,《北京绢人》中的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密切关系。 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士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 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 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 北京绢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以丝绢为主做的人形,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北京绢人》由李苍彦、滑树林所著,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赏和收藏价值。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传统戏剧中的各类人物、古装仕女及舞美造型等内容,经过能工巧匠们雕塑、制模、彩绘、缝纫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立体玩偶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