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分类
作者 陈君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东汉文学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东汉文学的发展趋势

一 又一座高峰的崛起——东汉前期文学的发展

二 文学重心的东移和下移——东汉后期文学的变化

 第三节 东汉文学的分期

一 两分法与四分法 

二 本书采用的三分法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上编

第一章 东汉政局与文学风貌

 第一节 光武明章 之治与文学颂美主题

一 光武中兴与文学中的符命思想 

二 明帝时期以祥瑞为题材的文学创作

三 章 帝元和年间的巡狩活动与崔驷的《四巡颂》

四 和帝初年窦宪幕府文人关于北伐、西征的创作

 第二节 和殇安顺时期的政治与文学

一 盛极而衰——和安间文坛的变化 

二 邓后执政时期的路线之争及其文学反映

三 宫廷文学向士林文学的转移:安顺时期的文人群体及其特点 

四 外戚、宦官专权与文人对朝政的抨击

 第三节 桓灵时期的社会、政治与文学

一 东汉中后期的游宦、游学之风与文人五言诗

二 士林的分化:太学清议与贞士、谈士之分野

三 党锢之祸与文学创作中的“穷乌”主题 

 第四节 汉末动乱与文人流动

一 汉末动乱与洛阳文坛的落幕

二 文人流动与建安时代的到来

第二章 艺文机构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兰台文人的形成及其文学活动

一 兰台文人的兴起及其背景

二 兰台之制与明、章 时期的兰台文人

三 兰台文人的创作风貌

四 兰台文人的离散及其余绪

 第二节 东观文人的兴起与演变

一 东观文人的兴起与学术活动

二 东观文人的政治纠葛

三 东观文人创作风气的演变

 第三节 鸿都门学之兴衰及其历史启示

一 鸿都门学的兴衰

二 鸿都文学考略

三 鸿都门学兴衰的启示

第三章 经学变迁与文学思潮

 第一节 东汉前期经学对文学的影响

一 东汉前期经学的变化

二 斟酌经辞 渐靡儒风——经学对文学的浸润

三 文学创作中浓厚的神学色彩

 第二节 古文经学的兴起与文学思潮的变化

一 官方与民间的共同推动——古复经学兴起的途径

二 从稽核同异到博综今古——古文经学的发展趋势

三 经学变迁对文学思潮的影响

第四章 地理分布与文学活动

 第一节 东汉前期关中文人的优势地位

一 关中地区深厚的文化传统

二 东汉前期关中文人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 东汉中期文人地理分布的多元化

一 文人数量的激增及其时代背景

二 东汉中期文坛的多元格局

 第三节 东汉后期关东文人的崛起

一 文人地理分布的变化

二 河南文人的繁盛与郡国文人的兴起

下编

第五章 班固:从个体抒情到政治代言

 第一节 班固青年时期的创作与思想探索

一 孤独的思想求索——《幽通赋》探微

二 清寂的文心——《答宾戏》与现实及传统的对话

 第二节 《两都赋》的创作与东汉前期政治文化的趋向

一 从《汉书·礼乐志》看《两都赋》的时代

二 广采博鉴 典雅渊懿——《两都赋》对西汉文学的综合取法

三 《两都赋》与东汉前期的政治趋向

 第三节 关于《典引》的几个问题

一 《典引》创作之时代——兼论其与章 帝末年礼制建设之关系

二 《典引序》与《汉书》之关系 

三 《典引》在班固思想演变中的地位

第六章 张衡:文体创新与文体间的交涉

 第一节 “藻思绮合,清丽千眠”——张衡的辞赋创作及其成就

一 张衡辞赋的源流与思想倾向

二 《二京赋》对《两都赋》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平子艳发,文以情变”——张衡的诗歌创作与汉魏诗歌的演进

一 诗体革新与张衡诗歌的特色

二 张衡对汉魏诗歌传统的贡献

 第三节 《西京赋》与《思玄赋》中的小说因素

一 及其意义

一 张衡辞赋与小说的暗合

二 小说因素的来源与时代环境

第七章 马融:世变风移中的清醒与困惑

 第一节 大族名士的复杂人生

一 再经羌乱 三入东观——马融的人生起伏

二 博雅精核 适性达生——马融的名山事业与名士风流

 第二节 武备先于文治——《广成颂》与《上林颂》的思想倾向

一 “重述蔸狩之义”——《广成颂》的作年及其谲谏之音

二 《上林颂》作年的推测及其时代背景

 第三节 转向内在——马融《长笛赋》的精神世界

一 西汉乐器赋的“体制风流”及其与政治的关联

二 《长笛赋》:孤独的心灵体验

第八章 蔡邕:东汉文学的终结

 第一节 东汉后期的时代要求与蔡邕的学术贡献

一 汉末知识界的淆乱与学者努力的方向

二 蔡邕的学术贡献及其特点

 第二节 蔡邕的诗赋创作与文学影响

一 《述行赋》:阴雨的天气与阴晦的政治

二 蔡邕的“答赠诗”及其他

 第三节 东汉立碑之风与蔡邕碑文的成就

一 东汉时代的社会风气与碑文写作

二 典正清工——蔡邕碑文的成就与风格

附录 东汉文学札记

一 杜笃《京师上巳篇》误系

二 杜抚籍贯、事迹

三 杨终流放北地的年代

四 班昭《大雀赋》史事考

五 黄香《屏风铭》的作年

六 刘珍即刘千秋

七 李胜事迹

八 张衡《与特进书》的时代

九 《后汉书·张衡传》衍文

十 东汉文章 多浮、流二字对举

十一 《许子》十卷即许慎《五经异义》

十二 皇甫规《与张奂书》

十三 《灵台十二门诗》

十四 《太尉刘宽碑》非桓麟作

十五 《征士法高卿碑》非胡广撰

十六 张升一名张叔

十七 孔融《喻邴原书》的作年

主要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书名篇名索引

后记

英文目录

内容推荐

陈君所著的《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是对东汉文学的系统研究,从政局变化、艺文机构、学术思想、地理分布等多个角度,认真梳理了东汉文学的发展脉络,清晰描绘了东汉文学的历史图景。《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作者认为,东汉明、章之世是汉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它与西汉武、宣之世一起构成了汉代文学的两个高峰。和帝以后,东汉文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重心的东移,即逐步由关中向关东地区转移;二是文学重心的下移,即由宫廷下移至家族,由中央下移至郡国。

编辑推荐

陈君所著的《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关于东汉文学发展过程的论述非常准确,是近年来东汉文学研究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把握住职、章时期的文学高峰及和帝以后发生的两个转移,全部东汉文学的变化及其原因,均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将东汉文学分为三个时期,其分期的依据就十分坚实,而变化的脉络也就十分清楚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