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衣食无虞的孩子,拿着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钱在这个世界上到处游荡,去的地方不少。
男孩到一个地方,拍一通照片,写一篇文章。照片一般,文章却很有趣,以年轻的嗓音模仿“麒派老生”……
《途迹》让人想起宋人的一首词,那是从前的《人在旅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途迹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云枫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个衣食无虞的孩子,拿着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钱在这个世界上到处游荡,去的地方不少。 男孩到一个地方,拍一通照片,写一篇文章。照片一般,文章却很有趣,以年轻的嗓音模仿“麒派老生”…… 《途迹》让人想起宋人的一首词,那是从前的《人在旅途》…… 内容推荐 西安、兰州、岷江、北海湿地、瑞丽、九寨沟……作者在旅途中不停地追求着愉悦的感觉,悠闲地用景色和思想消遣自己,扩展眼界和心胸。 《途迹》一书中收录了《金顶观秀》、《岷江参佛》、《梦里九寨》、《腾越记行》、《瑞丽》、《畹町》、《高黎贡山》、《腾冲》、《火山》、《柱状节理》等文章。 目录 西游记之一——西安二则 之一西安和埙 之二西安和俑 西游记之二——绿野夏都 西游记之三——失落的经卷 西游记之四——大漠鸣沙 西游记之五——沧桑雄关 多多关照 击石燕鸣 一砖定城 尾声 西游记之六——浅叙兰州 金顶和大佛 金顶观秀 岷江参佛 梦里九寨 腾越记行 瑞丽 畹町 高黎贡山 腾冲 火山 柱状节理 北海湿地 国殇墓园 “和顺顺和” 热海 高棉日记 车行桂地 试读章节 “青海湖,地球上的一滴眼泪”。 记得在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于是这滴晶莹的眼泪就一直萦绕在我的梦中,加上前世那浓浓的乡愁,青海,更成了我心头的一种说不出的牵挂。 2008年7月,我去了西安。三天的行程匆匆而过。乘上飞机,华丽的转身,前往青海湖。90分钟的空中旅程,到了西宁,虽已接近晚上九点,然而天却仍然微亮。想到那无边无际的蓝天、白云、雪山、大草原、梦中的湖水,我的每一个细胞都欢呼着,一切都好像触手可及。乘坐机场巴士,辗转一个小时,进驻了西宁大厦,转天,青海之旅,正式开始。 走近西宁,走近夏都,走近青海湖,先解决几个疑问。 问:西宁为什么称为夏都? 答:西宁由于地理位置及海拔的因素,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气候。夏天是西宁最美的季节,当内地酷热难耐之时,西宁的最高气温却只有26度左右,晚上睡觉还需盖棉被,更妙的是,西宁少有蚊虫,根本不需要蚊帐等物,能让您每晚都能进入甜蜜梦乡!再加上西宁美丽的自然人文风光,使这里成为中国三大避暑圣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夏都! 再问:为什么叫做青海湖?是先有青海湖还是先有青海? 再答: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都是“青色的海”的意思,因而被称为青海湖,它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和象征。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青海高原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古海洋,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水被逼走,有的被周边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成的一个巨大湖泊。当时,它是一个外泄湖,100多条河流注入湖中,同时湖水又从东面输往黄河。大约距今100万年前,地质年代的第四纪,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发生了强烈抬降作用,拦截了青海湖的出口,形成了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青海湖也成为一个流水只入不出的闭塞湖。青海湖的变咸是因为湖水水位下降,湖水逐年浓缩,所含杂质不断增加,慢慢碱化所致。 再再问:青海湖为什么有著名的鸟岛呢? 再再答:候鸟要千里迢迢,不辞辛劳地迁徙到青海湖来繁殖,是因为这里的地理生态条件十分适于这些水禽的繁衍和生长,夏季气候凉爽,水面辽阔,环境幽静,水中鱼虾众多,为鸟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料。另外鸟岛四面环水,与陆地隔绝,使食肉兽类等鸟类的天敌无法从大陆登岛。 到了青海,到了西宁,必到塔尔寺。作为青海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在青海的第一大寺。藏传佛教比起汉传佛教,它更多了一份高原所特有的神秘与肃穆。塔尔寺,便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始祖宗喀巴的诞生地纪念寺,先有塔后有寺,所以称塔尔寺。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莲花山中,始建于公元1379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它由大大小小的寺庙殿堂三十七座组成。塔尔寺不仅是座寺庙,也是藏传佛教僧人的学堂,里面分布着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 走进寺内,辉煌的壁画,神奇的堆绣,精致的酥油画,让我流连。寺中有一棵菩提树长于塔内,据说此树数百年不朽,只是塔身封闭,无从得知真假。那个说话飞快的导游还告诉我们,寺外的另一棵树和塔中树乃是同根母子树,真是神奇。在一个藏经室里,我久久地看着那永不会灭的酥油灯,看着那匍匐朝拜的信徒,心总是不能平静。这时,来了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们一手摇着转经筒,一手拿着念珠,在佛前长磕,那刀刻一样的脸满是风霜却很是平静祥和,我不知道她们穿越了多长的路途来这朝拜,可她们的虔诚的信念深深地打动着我,一时间心像被一双手轻轻地触动着,那种大慈大悲让我感叹不已。想起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被种种的欲望驱使着的不满足,一时间觉得现代生活是那么的遥远。我也在佛前许下了我灵魂深处的心愿,我不去计较佛是否能真的听到了我的祈盼,也不会去钻研佛教的奥义,我只相信自己的灵魂能得到安宁与放松。 从塔尔寺出来时已是五点多了,打车,回城,结束第一天的旅程。 向开车的大叔打听了西宁的最出名的小吃街,我回到了西宁市区。首先到了回民开的烤羊肉店,那原汁原味的香与我在任何地方吃的都不一样,也许是饿的缘故吧。然后一家一家的小吃店吃下去,西北的酿皮,凉皮,手抓羊肉,山西刀削面,青海的青皮大豆,回民的孬茶,都吃了个遍。回到住的地方时,已是晚上九点多,可高原的天还没有黑下来,因为前一晚的折腾,我的眼皮一直像要打不开似的,可天没有完全黑又没有睡意,这才明白西北人总是说在九点才吃晚饭的意思。 第二天六点多,就被旅行社的电话叫醒了。收拾整齐,就前往那湛蓝的青海湖。 兰州到西宁的高速公路两旁的土地、山坡都是一色土黄。土质的山不仅没有树,连草都不多见,偶尔看见人工植树的痕迹,但存活的屈指可数。在光秃秃的山坡顶上不时地可以看见一座座孤零零耸立着的山神庙。傍山而建的农牧民房子则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据导游介绍,平顶的藏式民居是和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相适应的,这些民居的建筑特殊之处就是鞭麻墙。当地农牧民在盖房子的时候,将鞭麻草晒干、切碎、和上泥来砌墙。鞭麻草是高原常见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用于盖房子,具有减压、吸湿、抗震的作用,这是当地农牧民就地取材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经过日月收费站时,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在阳光映照下壮观的雪山。雪水随山而下,就成了那条倒淌河。 日月山下的水,都向东流,唯有一条河,滔滔不绝,向流去。这就是有名的“倒淌河”。传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和亲,过日月山后,弃轿乘马,进入茫茫草原。这时,文成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乡之情,滚烫的泪水簌簌而下。泪外落地,汇成一条河水,哗哗东去。文成公主一看慌了,她怕水东流,会流到长安,被长安的亲人看见,为自己担忧,于是急忙向苍天祷告,请求河水改向西流。文成公主的诚心感动了河神,河水立即改变方向,掉转浪头,向西流去。这样,倒河的奇观出现了。看到河水倒流,文成公主十分欣慰,她放眠万里草原,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义无反顾,一心一意,直赳拉萨,顺利和亲,谱写了一曲藏汉人民团结的壮丽史歌。 倒淌河畔,就是那日月山。 日月山古名“赤岭”,离青海湖不远,是青海湖风景线上的一个景点。目月山横卧在青藏公路上,前有湟水,后有青淘湖,一面是辽阔的草原,一面是崇山峻岭。过去,这里是汉区和藏区的分界处。传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时,唐太宗为了安慰文成公主,赐她一面日月宝镜。这面宝镜十分神奇,如果把它对着长安方向,可以从镜面上看见故乡长安城和家中亲人。一路上,文成公主边走边看,热泪涟涟。到了赤岭,她看到成千上万的草原人民前来迎接,也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心中十分激动。她知道,个人事小,国家事大;思乡事小,和亲事大。为了断绝思乡的念头,她一扬手,把日月宝镜摔在赤岭上。只听“啪”的一声,镜子破为两块,转眼变为两块石头,一块像日,一块像月。从此,赤岭改名“日月山”。过去,日月山上建有文成公主的行宫。随着岁月更替,行宫不复存在了,人们又在行宫旧址上盖起了“日亭”和“月亭”,以怀念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壮举。P7-11 序言 我的师兄金子强在2007年为一个十九岁男孩的散文集《涉》写了一篇序,名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文中他说,“作者谈国、谈家、谈狂生、谈文士、谈新派武侠、谈人生感慨,甚至谈儒、谈佛、谈道、谈入世……无论认识的深或浅,却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透着青年人骨子里的傲睨与心灵映照世界的真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难能可贵。” 两年以后,这个姓叶名云枫的男孩又拿出了《途迹》。两年时间里,他依然坚持在“弄文学”。 看得出,这是个衣食无虞的孩子,拿着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钱在这个世界上到处游荡,去的地方不少。在旅途中不停地追求着愉悦的感觉,悠闲地用景色和思想消遣自己,扩展眼界和心胸。愉悦很美好,郁闷很糟糕。“火是暖的,雪是冷的,蜂蜜是甜的”,追求愉悦就像这些现象一样显而易见。男孩到一个地方,拍一通照片,写一篇文章。照片一般,文章却很有趣,以年轻的嗓音模仿“麒派老生”。 《途迹》让我想起宋人的一首词,那是从前的《人在旅途》。道是: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销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云低江阔,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男孩的“涉”,自然还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潇洒少年。当然,无论如何他也是自己生活的“歌者”,而且是边学习边享受边歌。他的歌似乎想告诉自己以外的人:我相信一条先于一切的原则:“我思,故我在。”那些有感而发见诸笔端的东西流露着作者单纯而真挚的情感,少年似乎也在积累自己的学养,从中不难看到他的以后。 有人评论中国当代文学道:“开放以来,思路潮涌,思家蜂起。文学道路上,虽说应接不暇,不过大多走向求真——真善美之真。作品的‘内涵’……探索世界,人类,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由哪里来到哪里去。连语言艺术的语言讨论,也富思辨。也就是倾向‘深刻’了,何不放下文学,直奔哲学……” 实在是一针见血的清净主张。但是,也有人认为,在哲学领域里打个圈再回来,境界自然会大不一样的。 究竟要怎样“弄文学”才能够做得比较成功,这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弄文学”就像是开着一辆汽车在河里游泳或者是骑着自行车在撒哈拉沙漠里穿行。如果选择了这条路,你的所做所行就是个艰苦的事情。一个人能够辨识到不同事物的真理,他的经历一定是非凡的。 令人欣慰的是:“弄文学”的人是在往人类的衣柜里添置一件件美丽的衣裳。 许敏 2010.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