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从作者郑柏峪到草原插队,喜欢草原、喜欢查干诺尔湖开始,进而探询查干诺尔的水源,从而了解了浑善达克沙地,了解了锡林郭勒草原。当查干诺尔咸水湖干涸爆发盐碱尘暴以后,又直面困难取得治理成功;在成功的同时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采取这种形式的目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这本书中有所获得,专家们得到参考和实证材料,学生们得到知识和励志精神,而那些以“玩趣”为目标的人得到引导和行动指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郑柏峪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从作者郑柏峪到草原插队,喜欢草原、喜欢查干诺尔湖开始,进而探询查干诺尔的水源,从而了解了浑善达克沙地,了解了锡林郭勒草原。当查干诺尔咸水湖干涸爆发盐碱尘暴以后,又直面困难取得治理成功;在成功的同时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采取这种形式的目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这本书中有所获得,专家们得到参考和实证材料,学生们得到知识和励志精神,而那些以“玩趣”为目标的人得到引导和行动指南。 内容推荐 郑柏峪编写的《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基本是对郑柏峪环境保护活动、查干诺尔治理经过和科学观点的总结和阐述。 来自大城市的郑柏峪热爱草原和查干诺尔湖。他从对查干诺尔水源的探究中了解了浑善达克沙地和锡林郭勒草原。回到北京以后他依然对草原和查干诺尔湖爱恋,对日益恶化的草原十分忧虑。在机构改革后他提前退休,义无返顾的重回草原进行草原生态公益活动。 在查干诺尔咸水湖干涸引起生态恶化以后,他和科学家一起探索治理办法。在找到成功的治理措施后,联络大企业进行查干诺尔治理项目,并成功治理了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 在查干诺尔治理中他遇到不少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他收集资料,钻研学习,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目录 第一章 神奇查千诺尔湖和幽秘“沙窝子” 初见查干诺尔湖 查干诺尔的传奇故事 查干诺尔也有水怪传说 “沙窝子” “乌里雅斯太” 浑善达克沙地一“花园沙漠” 浑善达克沙地的人文遗迹 浑善达克沙地的泉泽溪湖 查干诺尔湖的水源河流 浑善达克沙地的水及水沙运动解析 浑善达克沙地水系统:有资格争取世界自然遗产 第二章 锡林郭勒草原和天然草原畜牧业 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 300万年前大自然的杰作——阿巴嘎火山群 点数草原动物 解密草原植物 天然草原畜牧业的独特之处 理解草原文明 第三章 生态恶化的草原已今非昔比 生态恶化中的查干诺尔湖和高格斯太河 生态恶化中的锡林郭勒草原 生态恶化中的浑善达克沙地 生态恶化中的草原动植物 草原上的风沙 沙尘暴的基本表述 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态势 国家防沙治沙措施 荒漠化加剧的自然原因 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 第四章 为了第二故乡我要站出来 为什么查干诺尔的事情我不能不管 想爱草原就要付出 科学的认识是在错误和挫折中得来的 要找到科学真谛就要继续学习 自费科学考察拍摄资料片 第五章 天堂查千诺尔如今好似地狱 查干诺尔湖干涸爆发了盐碱尘暴 科学家怎么说 消息公开以后的不同声音 不速之客 碱蓬 共轭亚油酸 第六章 亲历盐碱尘暴和固尘压碱试验 “雪原”大诺尔 试验开始了 我拍摄到了盐碱尘暴 试验成功了 问题大了 2006年的沙尘暴 给总理写信 第七章 查千诺尔干盐湖治理终获成功 2006年的尴尬 朴祥镐和“生态和平亚洲” 真的成了 种子难题 项目开始了 这是失败吗 波折、挫折和经验 前四年的巨大成功 治理成果的科学评估 天呐,水又回来了 第八章 简单的科学不简单 弄清荒漠化科学 科学常识怎么成了问题 沙尘化学和PM2. 北京尘暴降尘成分的检测报告 科考的印证 近些年关于沙尘暴和植树造林的议论 第九章 深层次的科学问题之一 西北多盐碱2侣 北非一欧亚荒漠区的相似性 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喜马拉雅山隆起说” “黄土高原风成说”也是说荒漠化的 李希霍芬的“盐草原” 聚焦干盐湖 第十章 深层次的科学问题之二 亿万年来的地质演变 地中海曾经干涸 高低变化的海面 北非一欧亚区的环境演变与人类起源真的相关吗 第十一章 我看荒漠化 需要有新观点 “盐碱荒漠说”概述 再说“喜马拉雅山隆起说” 再说忒提斯海干涸 风选过程及演化方向 碱化过程 耐盐植物在草原形成中的作用 以新观点锁定我国的沙尘暴发源区 关注北京西北方向的生态问题 第十二章 我观今后 查干诺尔治理经验的扩展 产业开发的前景 耐盐碱植物的开发 成功的启示 培育公众的公益环保意识 试读章节 还有人说,那时候的查干诺尔在现在以东80余里的奥伦宝力格。很早以前的一个夏天,一条游龙在奥伦宝力格的诺尔里兴风作浪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人们发现原来的诺尔已经不翼而飞,竟然来到了现在的地方。 根据我对老乡的了解,并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基本了解了查干诺尔的迁移情况:数百年以前,它在现湖址西边不远的一个现在叫希德尔高毕的地方,当时水面很大,把现在查干诺尔都包括在内。由于查干诺尔的水源河流高格斯太河源自浑善达克沙地,河水携带大量泥沙,淤塞着高格斯太河,造成高格斯太河决口,老湖就从希德尔高毕迁移到了距现湖址东北方40多千米的奥伦宝力格,当时它叫海延诺尔。 海延诺尔的东北部是雄伟壮观的火山熔岩台地,形成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多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现在光阿巴嘎熔岩台地就有204座火山锥。熔岩台地的西南边是草原和一小片沙地,中间就是面积约百平方千米的海延诺尔浩渺水面。由于海延诺尔的滋润,当时这一带水草丰美,是富饶的牧场。 矗立在火山熔岩台地边沿的“海延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建筑面积宏大,僧侣多的时候达500多人,香火缭绕,信徒众多,是当时阿巴嘎旗的旗庙。阿巴嘎旗有很深的文化和历史底蕴,“阿巴嘎”在蒙古语中是叔叔的意思,这一带是成吉思汗的同父异母弟弟别里古台的封地。 别里古台是蒙古帝国的宗王之一,他是也速该的第五个儿子、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弟,是蒙古乌冉克部的首领。据《元史》记载,别里古台天性朴厚道,身材魁梧,勇力超人,是典型的蒙古大汉。他自幼跟随成吉思汗征作战,平定蒙古各部落。在征发各部落的大小战役中,别里古台冲锋陷,身先士卒,披坚执锐,不避艰险,在将士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威信。1206三,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立别里古台为国相。成吉思汗评价他:“别里古超人的勇猛和力量,再加上哈撒尔百发百中的射箭绝技,这正是我之所以更得天下的原因啊!” 相传,圣主成吉思汗在一次战斗中失利,经查是有人走漏了消息,于是会追查,承诺坦白认罪可恕不死。这时,众将中闪出别里古台,他鞠躬道:大汗,是臣在前段时间醉酒失言泄密,请赐臣死罪。”大汗道:“我有言在己,可恕你不死,但为严整军纪,降你为民,明日携你乌冉克部落到宝格都拉一带居住吧。”从此,蒙古乌冉克部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 之后所以称这一带为“阿巴嘎”也是有缘故的。成吉思汗去世以后,窝台继承汗位。由于别里古台是窝阔台的叔叔(蒙古语称叔叔为阿巴嘎),在里古台去世之后,窝阔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和祭奠活动,封乌冉克部为阿巴嘎部,因此这一带就被称为“阿巴嘎”。如今锡林郭勒盟的阿巴嘎部口阿巴哈纳尔部都是别里古台的后裔。 海延庙建立以后,别里古台的遗骨就保留在海延庙中。 但是,大概在19世纪的某一个夜晚,高格斯太河决口,一夜之间海延诺跑到了现在查干诺尔这个地方,成了查干诺尔湖。而海延诺尔原址很快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干湖盆,由于过去海延诺尔是微成湖,干湖盆就成了盐碱荒漠,周围场受到危害,一部分退化成了沙地,再不见昔日水草丰美的景象。而海延庙香火不再,并逐渐破旧衰败。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造反彻底摧毁了海延庙,只留下一片残砖烂瓦。可以说海延庙依海延诺尔而生、百兴旺,也随着海延诺尔而衰败、而毁灭……这真是一个凄惨悲凉的故事。 查干诺尔能留在现在这个位置也有个传说:当初,昌图庙(查干诺尔庙)勺一个喇嘛已经觉察到了海延诺尔要走了,为了防止它流回到希德尔高毕,圮在现在查干诺尔的湖址上烛香祭天,恳求苍天留住河水。或许是他的诚心喜的感动了上苍,河水没有再西流,现在的查干诺尔也就形成了。P6-7 序言 郑柏峪送来《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书稿。这是一本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书;反复读着这本书中的文和图,觉得很受感动,很受吸引,很受启发,很得教益。 郑柏峪是河北省遵化县人,我们可算是冀东老乡了。他在轻工业部期间,我们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过。他的父亲也在轻工业部工作多年,是一位革命老干部。同事们在一起相处时间长了,就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交流,郑柏峪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他除了好学习、肯钻研、工作努力并且很有成绩之外,还特别让人感觉他对内蒙古草原的情感很深厚,很留恋。有一件事情让我和许多同事难以忘怀:郑柏峪作为一位北京毕业插队到内蒙古的知青,不会骑自行车也不爱骑车,讲起骑马,讲起草原,他会很认真,很动情。有这样的草原情结,他在后来由轻工业部机关提前退休,自愿自费到草原从事生态保护活动就很顺理成章,很容易被人理解了。在草原上从事治理荒漠的这些年间,郑柏峪回京有时会到机关来,他和当年的同事谈起在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上种植碱蓬的艰苦过程和初见成效时,简直可以说是眉飞色舞,听者也会兴趣盎然。查干诺尔治理盐碱干湖盆项目取得初步成功,碱蓬生长情况一年好于一年,而且已经具备了种子自然洒落、自行繁衍的基础,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这一成功范例,对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世界上也具有很大影响。郑柏峪很喜欢摄影,选材、取景、拍摄、剪裁 都是高水平的,大批照片生动记录了他从事荒漠治理活动的真实情景,这些照片也被选入本书中。因此,他编写的《查干诺尔传奇》一书是一本声情并茂、图文并茂、令人感动、令人振奋的好书。 《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青如何面对荒漠化》如实的讲述了郑柏峪从插队到重回第二故乡做环保的经历:他北京四中毕业后,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诺尔镇(乡)红旗嘎查(村、队)插队;多年之后又满怀深情的从轻工业部提前退休,自愿自费回到第二故乡从事生态环保活动,与中科院科学家一起,历尽重重困难,探求治理途径;后又在韩国“生态和平亚洲”(NGO)的斡旋和组织下,由现代汽车(集团)出资支持开展“查干诺尔干湖盆治理项目”;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种植耐盐碱植物—碱蓬取得大面积成功,创造了我国盐碱干湖盆治理成功的先例。这样一大段真实生动、令人振奋和催人探索的传奇经历感人至深。书中充满了故事,又贯穿着知识和趣味,更有不断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探索,充满着引人入胜、引人探求、催人振奋、催人励志的情节、常识、形象、趣味、道理和色彩。作者有传播知识和引导探求的科普自觉性,并且有以图入文,以实达理的引导意识。这样的丰富多彩的好书,并不是很多,实在值得推荐给各种身份的读者一读,相信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读。 郑柏峪所自觉投身从事的事业,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得到国内、国际同业的许多认同和赞誉。难得的是他依然痴心追求,孜孜探索,希望引导更多的人同他一起更入佳境,花费心力写出了《查干诺尔传奇》这样一本传播科学精神、引人探索奋斗的好书,我们实在应该感谢他。 人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叫热爱,有一种非常顽强的内力叫执着,有一种非常投入的状态叫痴迷,有一种难得的品格叫坚持,有一种自觉的态度叫求实探索,并为科学的传播而勇为担当,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叫奉献。郑柏峪自觉献身为荒漠治理不懈奋斗的所作所为,正是这种高尚精神的体现。我祝愿他和自觉从事这项事业的朋友们不断增大队伍,不断取得新成功! 行文最后,我把以下这段《碱蓬之根》写下来以为祝祷: 蓬蓬碱草,楚楚其根。 湖盆赤子,悠悠我心。 其籽生焉,其籽繁焉; 蓬蓬勃勃,其籽传焉。 乐其之繁,祷其播传; 子心之乐,期颂永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