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许荣涛、王方刚、王公仆著的《轨道交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紧扣轨道交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重点介绍了物理层关键技术及热点问题。首先,回顾了轨道交通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系统物理层技术规范。其次,围绕物理层关键技术,深入阐述了无线信道参数估计理论和接收信号检测算法。最后,详细描述了轨道交通宽带移动通信中的中继通信与认知通信,并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展望。 本书涵盖了轨道交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基础理论及未来技术展望,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轨道交通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简介 1.1 GSM—R简介 1.1.1 GSM—R发展历史 1.1.2 GSM—R技术和业务特点 1.2 LTE简介 1.3 未来展望 1.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 2.1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2.1.1 OFDM发展历史 2.1.2 OFDM基本原理 2.1.3 IFFT/FFT实现OFDM调制解调 2.1.4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2.1.5 OFDM优缺点 2.2 多天线技术 2.2.1 概述 2.2.2 MIMO三种技术 2.2.3 MIMO系统模型 2.2.4 MIMO技术在LTE中的实现 2.3 载波聚合技术 2.3.1 概述 2.3.2 载波聚合的提出 2.3.3 载波聚合技术 2.3.4 面临的挑战 2.3.5 小结 2.4 链路自适应技术 2.4.1 概述 2.4.2 AMC技术 2.4.3 HARQ技术 2.4.4 小结 2.5 LTE物理层信号 2.5.1 主同步信号 2.5.2 SSS辅同步信号 2.5.3 小区专用参考信号 2.5.4 广播信道 2.5.5 下行L1/L2控制信令 2.5.6 PDCCH物理控制信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无线信道参数估计理论 3.1 无线信道 3.1.1 无线信道的特性 3.1.2 无线信道的类型 3.2 估计理论 3.2.1 最大似然估计 3.2.2 最小二乘估计 3.2.3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 3.2.4 时变信道估计 3.2.5 载波频率偏移与信道估计 3.2.6 叠加训练序列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接收信号检测算法 4.1 噪声信道的数学模型 4.2 检测理论 4.2.1 MAP检测 4.2.2 ML检测 4.3 矢量信道及其检测 4.4 检测方法的决策域 4.5 检测方法的错误率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中继通信与认知通信 5.1 中继通信 5.1.1 中继通信优势 5.1.2 中继分类 5.1.3 中继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5.1.4 中继容量分析 5.1.5 中继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 5.2 认知通信 5.2.1 认知无线电 5.2.2 认知无线电信号感知与识别 5.2.3 轨道交通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 5.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展望 6.1 新型多址技术 6.1.1 PDMA技术概览 6.1.2 MUSA技术概览 6.1.3 NOMA技术概览 6.2 新型波形技术 6.2.1 FBMC技术 6.2.2 UFMC技术 6.3 新型调制技术 6.3.1 FQAM技术 6.3.2 ZT DFT—S—OFDM技术 6.3.3 空CP单载波技术 6.4 大规模天线技术 6.4.1 大规模MIMO的定义 6.4.2 大规模MIMO的优势 6.4.3 大规模MIMO的信道测量与建模 6.4.4 大规模MIMO天线的相关性与互耦性 6.4.5 大规模MIMO的信道估计 6.4.6 大规模MIMO的算法 6.4.7 小结 6.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导语 许荣涛、王方刚、王公仆著的《轨道交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共6章,围绕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标准规范,分三个部分对物理层关键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第一部分对铁路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第二部分围绕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深入阐述了无线信道参数估计理论和接收信号检测算法。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轨道交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中继通信与认知通信,并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