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吴冠军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精)》是当下年轻学生与大众传媒欢迎的青年教授吴冠军的最新随笔集。
全书有几个集中的主题:爱情、消费主义、人工智能、介入日常的哲学。吴**用自己的写作践行学术如何介入生活。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得以认识到:爱情虽然说到底是个不幸事件,却也是我们得以活得像人的关键;已经渗透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网购”行为,充分证实了雅克·拉康“消费欲望是被制造出来”的理论;面对人工智能日益成熟的时代,你并非在与机器竞争,而是在与其他对新技术**敏感并娴熟利用的人类进行竞争……最终,全书落点于2017年的十个社会热词。“虐童”、“油腻男”、“维密秀”等等,真实的社会现象,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将是对往后的日常生活极好的指引。
作者简介
吴冠军,1976年生,上海人。澳大利亚墨纳什(Monash)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澳大利亚墨纳什大学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精神分析、中国古典思想。著有《多元的现代性》《日常现实的变态核心:后“9·11”时代的意识形态批判》《爱与死的幽灵学:意识形态批判六论》《现时代的群学:从精神分析到政治哲学》《巨龙幻想》等,其中,《爱与死的幽灵学:意识形态批判六论》获2007——2008“双年度中国·后天学术奖”,《现时代的群学:从精神分析到政治哲学》被媒体推荐为“2011年读到的最好的汉语原创学术著作”。
目录
一 爱情,让我们活得像人
LOVE MAKES US HUMAN
01 今天我们严肃地谈谈爱情
欲望和爱究竟有何不同?结婚之后遇到真爱怎么办?**恋是否应该受认可?姐弟恋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02 只有爱,让我们活得像人
爱情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的到来实际上是个“坏消息”。但在后人类纪,爱情却使我们在人工智能面前,仍能够保持一份独特的尊严。
03 “后王宝强时代”的入婚须知
“王宝强事件”实质上标志了社会伦理的实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不敢去爱的时代中,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教你如何判断真爱。
04 相亲不是相爱,它只是寻找适配的器官
相亲实则是当下社会的包办婚姻。与其去寻求相亲网站许诺的“高匹配度”,不如相信“二见钟情”。
05 爱的三部曲:事件·实践·时间
爱结构性地包含事件性的爱和在时间中持存的爱;而爱者通过不断重述爱的宣言的主体性实践,让事件在时间中指向永恒。爱的根本关键——就是在时间中刻写这份永恒。
06 激进行动,就跟在爱中一样
“爱情”是当代激进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激进行动和爱情一样,突破安逸的日常秩序、往往令你付出巨大的代价,却能证明你“活着”。
二 未来的焦虑
ANTICIPATORY ANXIETY
06 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同世界”
拥有政治智慧,使人类发展出了“文明”。当纳粹对犹太人实施“降维攻击”,屠杀变得理所当然。而人工智能将带来新的“维度”变化,对人类的政治智慧提出了激进挑战。
07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三个反思:人工智能会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吗?人工智能会对伦理提出挑战吗?马斯克式的**赛博格与普通碳基生命能够和平群处吗?
08 反思“双十一”为标识的当代消费文化
“双十一”是这个时代*大盛景之一,制造狂欢的欲望,并使整个社会快速坠入“生命消费”。当人类的生命基底发生变化时,“双十一”的狂欢肯定不可持续。
09 正在到来的礼物
要求被回馈的礼物是理性经济的产物。理性经济是这一时代*可怕的事物,它使得纯粹表达心意的礼物变得不可能。
10 “维密秀”时代,哪些真相正被遮蔽?
“维密秀”是一个巨大的“幻像”舞台,它遮蔽了世界的真实,将身体“神圣化”,也残忍地桎梏了一个个奚梦瑶式的女孩落入“维密秀”单一苛严的审美叙事中。
11 谁是魏则西?
将大学生魏则西导航至“莆田系”医院就诊致其死亡的“百度”搜索引擎,在危机公关中暴露了资本主义框架下的结构性困局,这为改革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提供了进一步理论反思-制度创新的可贵契机。
三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PHILOSOPHY IS A LIFESTYLE
12 你是真正的利己主义者吗?
看电影、玩“桌游”、追求“网红”美食,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带给我们*非单纯的“小确幸”。一个真正的利己主义者不会任由时光虚度,而会努力捕捉自己的当下每一刻,用追问、思考和行动来探索生命无尽的可能。
13 爱情和革命之后,我们该做什么?
爱情和革命都像火山一样,冲破了旧有的秩序,打开面向全新世界的缺口。但爱情和革命都必须加上时间性结构才能成立,都需要人一以贯之的忠诚。左翼“精英”的革命,就是始终以平等为起点,忠诚于为普遍性斗争。
14 “文科教授”与恐怖分子只有一步之遥?
“左翼”知识分子很暴力?他们旨在追求的,是*为平等主义的社会。在“激进左翼”看来,这一追求平等的过程永无终结。
15 “知识消费”狂欢节,大学要负责任
“知识付费”的兴起,是由于大学老师未能做好其工作,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与当下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知识不应该在云端,而是有能力介入大众文化,用以深透剖析现实生活。
16 像德勒兹一样阅读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但夫子却没有告诉我们温故怎样知新。我们可以让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来填补进这个缺环。掌握德勒兹式的阅读方式,阅读者才能获得真正革命性的阅读视野,从熟悉的旧东西中看出全新。
附录
APPENDIX
+1 能让学生对哲学欲罢不能的“网红”博导
+2 2017年热点事件的“冷思考”贯之的忠诚。左翼“精英”的革命,就是始终以平等为起点,忠诚于为普遍性斗争。
14 “文科教授”与恐怖分子只有一步之遥?
“左翼”知识分子很暴力?他们旨在追求的,是*为平等主义的社会。在“激进左翼”看来,这一追求平等的过程永无终结。
15 “知识消费”狂欢节,大学要负责任
“知识付费”的兴起,是由于大学老师未能做好其工作,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与当下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知识不应该在云端,而是有能力介入大众文化,用以深透剖析现实生活。
16 像德勒兹一样阅读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但夫子却没有告诉我们温故怎样知新。我们可以让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来填补进这个缺环。掌握德勒兹式的阅读方式,阅读者才能获得真正革命性的阅读视野,从熟悉的旧东西中看出全新。
附录
APPENDIX
+1 能让学生对哲学欲罢不能的“网红”博导
+2 201
导语
随笔集·哲学理论普及读物。吴冠军著的《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精)》运用深刻的哲学理论,平易幽默的语言,来阐释两个当下最易引起人们焦虑的重要问题:爱情与消费。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得以认识到:爱情虽然说到底是个不幸事件,却也是我们得以活得像人的关键;已经渗透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网购”行为,充分证实了雅克·拉康“消费欲望是被制造出来”的理论;面对人工智能日益成熟的时代,你并非在与机器竞争,而是在与其他对新技术极度敏感并娴熟利用的人类进行竞争……最终,全书落点于2017年的十个社会热词。“虐童”、“油腻难”、“维密秀”等等,真实的社会现象,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将是对往后的日常生活极好的指引。
精彩页
姐弟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我们再来严肃地谈几个社会热议的爱情问题吧。
首先,同性之间的爱情应该像异性恋一样平等地受到公众认可吗?
我认为同性恋本身不是问题,爱情是理智、理性根本无从认知的那个力量。然而,我身边有不少年轻人,把自己“掰弯”只是为了去时髦一把,这是很可悲的。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而是出于内心的情感,这样的同性恋者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并且,同性恋的感情维持起来比异性恋更艰难,爱情对他们来说更是一个坏消息,遇到真爱的概率更小,如果你爱上的那个人是“直男”或者“直女”,那绝对是苦恋。我很尊重同性恋者,因为他/她们比我们要付出更多面对灾难和困境的勇气,去无怨无悔坚持他/她的情感。
再来谈谈姐弟恋。
从情感角度来说,姐弟恋完全没有问题。它不同于师生恋,姐弟恋是没有伦理困境的。但是在现实层面上,确实会有各种力量来妨碍这种恋情。所以,爱需要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阻挠,要用自身的力量和勇气去保护这段感情。姐弟恋中,女生付出更多。同龄的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年龄或者说“情商”上差别很大,所以有时候女生会很累,女生应该考虑是否愿意并且下定决心和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走下去。
第三个问题:在爱情中总是担心暴露自己的不完美,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要区分爱和欲望,爱和欲望往往穿着同样的外衣向你走来。但如果是爱,你不用担心暴露自己的不完美,因为爱可以把一个不完美的对象上升到爱的对象。恰恰是在欲望(而非爱)的层面上,我们才如此害怕暴露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所以当你拼命画“网红妆”以取悦对方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你要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让对方看到一个精心涂抹后的我?当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们的关系就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你只是欲望,那么趁早撤退,否则最后受伤害的是自己。
有意思的是,现在微信里经常有这样的转发热帖,里面很多女孩子自曝照片来吐槽:“为什么我男朋友把我拍得这么丑?”其实反转视角来思考的话,如果一个男生拍下这样的你但却完全不以为意、继续热情满满给你拍照,那么,从他的眼里射向你的,难道不恰恰是爱的目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结婚以后遇到真爱,怎么办?
教育学者吴遵民认为,婚姻有社会因素,最终走向婚姻是各方博弈的结果。但是如果结婚之后遇到真爱,为了孩子,即使婚姻不幸福也不要离婚,因为一个破碎的家庭对孩子心理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简单地说,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会让子女对婚姻产生危机感,他们会不信任婚姻,甚至不信任配偶。
但在我看来,我同意遵民老师的结论,但不同意他的理由。遵民老师不愧是优秀的教育学者,立即就把视角转换到孩子身上去了,这种引入“第三视角”的做法,无助于思考两个人的爱情/婚姻问题。我在前文中已提到,爱情是一个改变生命的事件,而对爱情这个事件的忠诚,则是生命性的伦理行动。当你的“心动”随便发生,就不可能是重组整个生命的事件,这不是爱情,而是欲望,欲望的对象可以随时改变,而在爱中,你眼里只会看到你爱的那个人,完全被锁定。P6-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