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载了大思想家孔子及主要门徒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人文思想、政教观念、治国之道与社会理想。本书精选了《论语》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例句,结合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的言行标准和道德要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智慧的现代启示/名家推荐学生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李世高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论语》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载了大思想家孔子及主要门徒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人文思想、政教观念、治国之道与社会理想。本书精选了《论语》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例句,结合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的言行标准和道德要求。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论语》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例句,结合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的言行标准和道德要求,对广大青少年重视自身修养、做人做事,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目录 学习篇 学而时习之 困而学之 敏而好学 日知其所亡 疑思问 三月不知肉味 不得其门而入 当仁不让于师 学而不思则罔 何常师之有 修养篇 君子不重则不威 克己复礼为仁 温良恭俭让 不迁怒,不贰过 吾日三省吾身 君子不器 磨而不磷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心态篇 君子坦荡荡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过则勿惮改 狂者进取 富而无骄 君子固穷 吾与点也
生活篇 仁者乐山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出门如见大宾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食不厌精 子之所慎 丘之祷也久矣
处世篇 君子喻于义 三以天下让 伤人乎不问马 周急不继富 名不正则言不顺 义之与比 愚不可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行为篇 为仁由己 敏于行 行义以达其道 获罪于天 义然后取 知其不可而为之 见义不为,无勇也 直道而行
言语篇 言而有信 言寡尤 巧言乱德 侃侃如也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言而丧邦 君子不失言 道听而途说 一言以为智
工作篇 少能多鄙事 发愤忘食 先之劳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以道事君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为之不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交往篇 有朋自远方来 可欺也,不可罔也 以文会友 宽则得众 久而敬之 益者三友 以直报怨 可与适道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教育篇 庭训 有教无类 循循然善诱人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吾党之小子狂简 诲人不倦 吾道一以贯之 躬行君子
亲情篇 孝悌仁之本与 入则孝 伯牛有疾 父为子隐 一则以喜 子哭之恸 人未有自致者 其为人也孝悌
品德篇 仁者安仁 可以托六尺之孤 君子有三畏 衣敝缊袍 仁者必有勇 杀身以成仁 乡愿,德之贼也 求仁而得仁 谋道不谋食 试读章节 敏而好学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是靠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而得来的,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说他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是因为喜欢历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勤奋地学习而得来的。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学习的条件肯定不是很好,但是他对于知识十分渴求,总是勤奋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这种能力使他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学问家。 孔子曾经称赞卫国的大夫孔文子“敏而好学”,认为敏而好学这就是孔文子为什么被谥号为“文”的原因。孔子也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认为自己的忠信别人是能够赶得上的,道德并不会比别人强多少,而好学的精神就不是那么容易赶得上了。这一点孔子很自信,认为自己的好学精神是一般的人所不能比的。 有一个规律,凡是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喜欢学习,这一点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一样的。俄国的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一个敏而好学的典型。 车尔居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虽然平民出身,但很有学问。他们家里有个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小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喜欢到图书室来看书。 七岁的时候,车尔尼雪夫斯基读书就很入迷,有时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有一天早晨,他妈妈看到车尔尼雪夫斯基好长时间没从厨房里出来,心想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么?于是,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前,看到他正在那里为一篇小说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而哭泣流泪,根本就不想吃饭。妈妈喊来了他的父亲,拿了很多他平时喜欢读的书哄他,他才擦擦眼泪吃饭。 那时,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喜欢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歌,喜欢英国作家狄更斯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小说,还读了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由于他的聪明好学和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十岁时,就已达到了当时十五岁中学生的水平。 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四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萨拉托夫的教会中学,但是那里的教师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除了讲些老掉牙的教材内容之外,不能给学生提供任何新鲜有用的知识,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此十分不满。 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车尔尼雪夫斯基不受老师的限制,很快写出了一篇关于读书和学习方法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知识就像一座有无数宝藏的大山,越往深处发掘,越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知识的园地里不屈不挠地耕耘。”这篇文章使得学生们争相传阅,像在他的心灵里点燃了旺盛的求知之火。 在十六岁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通晓七种语言,大量阅读了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文章,到第二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彼得堡大学文史系学习。 在大学读书的几年中,车尔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奋,读书常常是通宵达旦,忘记了睡觉。因此被老师和同学戏谑地称为“伏尔加河边的读书迷”。“读书迷”名不虚传,车尔尼雪夫斯基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 现代小启示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学习。也是靠自己的勤奋得来的,他同样展现出了孔子一样的敏而好学的精神。我们现在的人虽然拥有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优越的学习环境,但大多都是思想贫乏。腹中空空的人,岂不可悲可叹。车尔尼雪夫斯基之所以有伟大的成就。和他敏而好学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孔子对任何仁和圣都说不敢。但对于自己的好学精神却十分自信和自豪。虽然大家也有学习的天性,但能像孔子这样一直好学不倦的不多。能在人生中从小保持到老的人更少之又少,好学就是孔子能够成为圣人的一个特性吧。 P20-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