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故事绘本(0-6岁美绘注音版亲子共读共10册)”(作者宋怀芝)共10册,分别为《长竿入城》、《井底之蛙》、《东郭先生》、《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鹬蚌相争》、《买椟还珠》、《涸辙之鱼》,内文插图精美细腻,写实风格,文字改变生动有趣,是孩子学习古代寓言故事的良师益友。
《中华传统经典故事绘本(0-6岁美绘注音版亲子共读共10册)》包括以下内容: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用三百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一》。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美。郑国人买了匣子,却把珍珠还给楚国人。比喻缺乏兑识,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难势》。楚国人夸大了矛和盾的坚固程度,不能自圆其说。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
出自《韩非子·五蠹》。传说战目时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子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夹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让第三者得了好处。
出自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东郭先生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差点儿被狼吃掉。后用“东郭先生”借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出自明代《四贤记·告贷》。庄子只要借一斗米就可以解决家里揭不开锅的问题,监河侯却说要等到收租后借给他更多的黄金,但终究不能解决目前最现实的问题。对于身处困境、急需援助的人,大话、空话是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的。
出自《庄子·秋水》。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浅陋的人。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讽刺了郑国人宁可相信“量尺”,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墨守成规,而要根据条件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出自我国第一本笑话集《笑林》。讽刺了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鲁国人。告诉人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认定常规,换个角度看问题,反而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中华传统经典故事绘本(0-6岁美绘注音版亲子共读共10册)》的作者是宋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