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地过客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纪鑫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天柱山感悟

面对

只要稍具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我国五大名山乃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一段时期,南岳并非衡山,而是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天柱山。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设台拜祭,封为“南岳”。直到589年,隋文帝为了开拓南疆,才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其间近七百年的时间里,天柱山一直以“南岳”享誉于世。

从此以后,天柱山的冷落与寂寞可想而知。尽管唐、宋、明朝时天柱山是佛教、道教的兴盛之地,但它再也无法回归往昔被誉为“南岳”时的显赫与热闹了。20世纪80年代初,天柱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区,似乎又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目称道了。

我们是在一个初秋的日子进入天柱山的。天气转凉,各地名山皆从燥热与喧嚣中挣脱而出,呈现出它本真的容颜。而只有面对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才谈得上去真正地感受它,认识它。

站在天柱山脚下,面对浩浩莽莽的大山,人,似乎变得格外渺小。汽车沿盘山公路缓缓行驶,我们渐渐深入山腹,天柱山变得亲切起来。汽车行至天柱林场,山势更加陡峭了。下了车,一行人走在长长的山道上,见不到一个游客,偶有个把行人,也是当地的山民或是风景区的管理人员。四周一片幽静,人也变得纯粹了。虽然如此,能感到的不是融入其间,而是在静默之中,我们与天柱山的一草一石似乎开始了一场喃喃对语。

天柱山的每座山岭,皆由怪石组成。一块一块的石头,层层堆垒着砌成了一座座高大而嶙峋的山峰。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搭积木的游戏,一双无形的大手操纵着千姿百态的岩石,随心所欲地构建着人间奇迹。这奇迹的制造者并非上帝,而是大自然。天柱山岩石的矿物组合十分独特,历经成千上万年的断裂与剥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奇特景观。有时,风化的独特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我们仰望一座高大的石壁,岩石漫漶出一幅别致的图案。导游指着图案说,瞧,这不是咱安徽省的地图嘛!掏出地图一比照,还真的像极了,神奇得令人费解。飞来峰高耸入云,为天柱山第二大峰,奇怪的是峰顶稳稳地压着一块三丈有余的岩石,仿佛自天外飞来,给飞来峰戴上了一顶石帽。最有趣味的要数神秘谷中的洞穴了。一条一里多长的峡谷,全由方形、圆形、月牙形等各种岩石组成,洞套洞、洞连洞,置身其中,屈身前行,左拐右旋,如入迷宫。在紧要处,你断不可往光亮之处前行,否则将是一条“绝路”。哪里漆黑,你就迈向哪儿,这样才能寻到出路。神秘谷之神秘,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风化,天柱山有些山岭覆盖了一层细碎的石子、流沙。我走在队伍前面,脚踏碎石与流沙,弓腰向上攀缘。爬到山顶,喘吁吁地回头一望,不觉惊呆了,一行人仿佛置身广阔的沙漠地带,一步一步地寻找着生命之泉,耳边隐约传来悦耳的驼铃声,顿时一阵粗犷雄奇的劲风拂过我的心头……

又是风化,使得天柱山险峻无比,那奇谷天梯、一线天、千丈岩,听听名字就够惊险的,更不用说身临其境去攀缘、游历和感受了。

与风化相关,值得一书的奇景还有炼丹湖。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中,静静地躺着一个湖泊,幽蓝的湖水倒映着蔚蓝的天空,美丽极了。尽管渗漏、流失,但天柱山地区1900毫米的年降雨量仍使它一年四季储满清水,永不枯竭。

正是风化,形成了天柱山的奇特,增添了它的丰富多彩,造就了它的包罗万象。天柱山既有泰山的雄伟,也有华山的险峻;既有江南的秀丽,也有西北的壮美;既有坦荡无遗的裸露与呈现,也有神奇古怪的隐秘与诉说……

终于站在了海拔1488.4米的最高峰——天柱峰前,此峰直插九霄,如锥如柱,似莲花楼台,叠嶂层峦,空青积翠,瑰奇秀丽,不可名状。风吹云散,隐约可见峰上刻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遗憾的是,天柱峰奇险无比,难以攀缘,从古至今,只有三人登上峰巅。无法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唯有面对天柱山,望“峰”兴叹的份儿。

其实,这样更好。人类过多的侵袭与征服会使天柱山面目全非,从而失去它的自然与本真。况且,一定的遗憾与适当的距离才是审美的最佳状态。如此看来,南岳由衡山取而代之,天柱山曾经有过的一段冷落与寂寞,反倒是它的一大幸事了。

野花为谁开

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山道上,没有风声、虫鸣、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呼,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

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至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邓君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暴行”。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

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草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顽猴,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于是,又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吗?

P3-6

后记

后记:倾听自己的声音

在一个浮躁与喧嚣的社会泅渡,经常会有一种失去自我的感觉。

我们被时下流行的服装所包裹,在西方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度日,于如潮的人流与车流中奔波,实难明了自己异于他人的不同之处到底何在。因此,时常免不了惘然四顾,一种探究与追问不由自主地漫过心头:一个真正的我,属于自己的我,到底在哪里?

只有夜深人静之时,喧嚣与欲望远去,面对孤独,浸润宁静与天籁,才能感到自己的真实存在。真实的自我与真实的灵魂对话,我们这才听到自己的声音,那有异于各种音响与各色人等发出的独特的声音。

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是多么的宝贵与艰难!

封建专制皇权统治只有独一无二的君王在发言,“文革”时期也只有一个声音在神州大地的上空回荡,而这,已成一场噩梦离我们远去。我们今日所置身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独特声音,也能够产生独特声音的时代!可惜的是,多数人囿于传统、惯性与惰性,只能重复别人的声调与音响,鹦鹉学舌般地人云亦云。

只有具备独特的声音,才能创造出独特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雷同,意味着模仿与单调、整齐与划一,如果社会充满雷同,探索与创造必将枯萎,整个社会,只能在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轨道上兜圈子,根本谈不上发展与进步。

也曾有过先锋、独特、另类的声音,可是,这样的声音刚一出口,往往就被大众的喧嚣有意无意地扼杀与淹没了。

我们刚刚摆脱封建统治的桎梏,后工业文明的复制、消费与平面便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入;刚想开口说话,就被后工业所同化。于是,我们在内心欲望的鼓噪下,在西方物质文明的浸淫与享受中,又一次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特的声音。

只有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拥有一片独特而明媚的天空;经常倾听自己的声音,才不至于迷失自我;无数独特的声音与无数明媚的天空相互交汇、融合在一起,可以预见的是,必将构成一个充满激情、勇于创造、摇曳多姿的灿烂世界……  本书所收100多篇作品,创作时间拉得很长,基本囊括了我自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的散文、随笔、杂感之精华。除个别篇章外,大多比较短小,约三分之二的文章仅千字有余。

盘点20多年来断断续续随手写下的这些文字,值得欣慰的是,其中少有应景之作。收入“乡村情怀”、“生命的洗礼”、“无法逃避”这三辑中的文章多属一二十年前的旧作,至今似乎也没有过时。它们发出的声音虽然那么微弱,也谈不上多么独特,更不见得有多大价值,但至少没有违心之语——总得感于心,动于怀,悟于中,方能形诸笔墨。也就是说,多少算得上属于自己的声音。

但愿每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灵魂,都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作者

2012年5月于厦门

目录

第一辑 天地过客

 天柱山感悟

 在北碚

 西部二题

 台湾二题

 额济纳之旅

 茶马古驿那柯里

 映秀的涅槃与新生

 温暖鲁迅生命的永恒亮色

 湖北人

 武汉的桥

 鄂西三“神”

 边缘化的沃土

 西塞山下龙舟会

 一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

 沧桑民居写春秋

 鼓浪屿,持续百年的中西混搭

 茶山茶人茶情

 一座小岛的魅力与认同

 定海古城

 日常生活的华彩乐章

 定格□埔

 皇城遗梦望汴京

第二辑 乡村情怀

 哑者的声音

 安身立命的土地

 生命中的水稻

 温暖而洁白的棉花

 在暴风雨中

 印章——孩提纪事之一

 绿色的世界——孩提纪事之二

 颤动的黎明

 我与“国球”

 初为人师

 望月

 野菜

 怀念野味

 别致的室内乐

 都市里的耕耘

 萝卜干

 都市里的绿蝈蝈

 回家的路

第三辑 生命的洗礼

 浸润音乐

 在边缘行走

 享受孤独

 何处是归乡

 生命的洗礼

 泅过喧嚣是宁静

 列车之旅

 穿越城市

 宁静与躁动

 夜行记

 漫漫旅程

 绝望的逃走

 朋友

 城市短章

 “反面教材”的诱惑

 书非买不能读也

 淘书的乐趣与创作

 阅读是一种修炼

第四辑 无法逃避

 下流与上流

 下跪与传统

 认识金钱

 诚信的缺失

 关于消费

 官场诀要

 快餐文化

 找点事做

 放松自己

 追赶时髦

 适度表演

 人生的缺憾

 输的艺术

 换一个角度

 守住自己

 双面钢铁

 压力与创造

 调整顺序

 人生坐标

 面对死亡

 无法逃避

 真正的潇洒

 好钢用在刀背上

 为自己高歌与悲泣

 迈向生命的永恒

 痛苦,不可或缺的享受

 传统文化与扬弃之路

 民间文化的死与生

 爱情逆反心理

第五辑 时代风云中的抉择

 另类思想家李贽

 伟大的作家与超拔的人生——纪念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

 武昌首义回望与反思——辛亥革命100周年祭

 从剃头到理发

 严复的起点与归宿

 红十字闪烁的天空

 时代风云中的抉择

后记:倾听自己的声音

内容推荐

《天地过客》由曾纪鑫著,本书所收100多篇作品,创作时间拉得很长,基本囊括了作者自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的散文、随笔、杂感之精华。除个别篇章外,大多比较短小,约三分之二的文章仅千字有余。

盘点20多年来断断续续随手写下的这些文字,值得欣慰的是,其中少有应景之作。收入《天地过客》的“乡村情怀”、“生命的洗礼”、“无法逃避”这三辑中的文章多属一二十年前的旧作,至今似乎也没有过时。它们发出的声音虽然那么微弱,也谈不上多么独特,更不见得有多大价值,但至少没有违心之语——总得感于心,动于怀,悟于中,方能形诸笔墨。也就是说,多少算得上属于自己的声音。

编辑推荐

《天地过客》由曾纪鑫著,在一个浮躁与喧嚣的社会泅渡,经常会有一种失去自我的感觉。

我们被时下流行的服装所包裹,在西方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度日,于如潮的人流与车流中奔波,实难明了自己异于他人的不同之处到底何在。因此,时常免不了惘然四顾,一种探究与追问不由自主地漫过心头:一个真正的我,属于自己的我,到底在哪里?

只有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拥有一片独特而明媚的天空;经常倾听自己的声音,才不至于迷失自我;无数独特的声音与无数明媚的天空相互交汇、融合在一起,可以预见的是,必将构成一个充满激情、勇于创造、摇曳多姿的灿烂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