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编著的这本《不生气的智慧》通过讲述经典禅宗的事参悟世间事物的本质,让读者们看清名利争逐的恶业,放下一切心焦、心急、心气之事,时时反省自己,修炼心性,多多宽容他人,领悟不生气的智慧。看得开,放得下,恶气自然消解,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是对生命的负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生气的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白雪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白雪编著的这本《不生气的智慧》通过讲述经典禅宗的事参悟世间事物的本质,让读者们看清名利争逐的恶业,放下一切心焦、心急、心气之事,时时反省自己,修炼心性,多多宽容他人,领悟不生气的智慧。看得开,放得下,恶气自然消解,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是对生命的负责。 内容推荐 怒气、闷气、闲气、怨气、赌气、小气、窝囊气……仿佛我们的人生总有生不完的气。然而生了气之后,问题就消失了吗?不,生的气越大,局面反而会更加恶化,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同样,因生活遭受磨难而生气的人,只会每天愁眉不展、更加穷困潦倒;因得不到升迁和重用而生气的人,只会牢骚满腹、惹得人人侧目,以致完全失去被扶起来的可能性;因与别人话不投机而生气豹人,气的是自己,伤的同样是自己。生气让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上损失极大,不仅让我们变得烦躁,而且使我们的心胸越来越狭窄。我们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是否有平和的态度,而生气浪费了我们最宝贵的资本。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扰乱我们的心境,恶化我们的人际关系,破坏我们的人生幸福,更为严重的是,生气还是摧残身体健康的罪魁祸首。生气加速我们的衰老,是一种慢性的自杀方式。 不生气具有正面的、令人积极进取的能量,能让我们拥有成功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你要学会不生气;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首先你要学会不生气;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首先你要学会不生气。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是每一个现代人必须要掌握的能力。白雪编著的这本《不生气的智慧》详尽分析了生气对人生各个方面的危害,如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绪无止境地蔓延、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等等,同时阐述了远离生气的各种方法,讲授了不生气的智慧,是一部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优秀心灵读本。不生气,从阅读《不生气的智慧》开始。 目录 第一章 戒嗔心,不计较的人最快活 动不动就生气,是一种内伤 有人跟你计较,让他赢便是 当你满心计较时,便是忧虑时 做人何必太较真 不要怄气、赌气,为了小事伤心肝 偶尔“装糊涂”,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多一分体谅,少一分争吵 多要求自己,少苛求他人 在做事上认真,不在情绪上计较 大智若愚,得理需让三分 将是非善恶付之于淡然一笑 口边留情,皆大欢喜 “糊涂”地宽恕,比教训有效 做“糊涂人”,不计较的人最快活 第二章 气柔心宽,不宽恕别人即是苦了自己 没道理的斥责也有其必要 宁与千人好,不与一人仇 不生气,不必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气柔心静,不浮躁 心平气和是最好的心理状态 遇怒缓一缓,不迁怒于人 不要在气头上采取消极行动 原谅那些折磨你的人 心眼太多的人是累死的 容得下他人,就是给自己一席之地 饶恕他人,也是饶恕自己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心门一宽,容天下之事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从他人身上找别扭 花时间理解别人的苦衷 多受责骂,才能成长 第三章 能包容,有雅量,心中无私天地宽 将对手看成风景 身外辱不计较 豁达一生,人事之间才能沟通 幸福的关键是“无我” 看得开,生活处处动人 过雅量人生,千般凡事不挂心 丢掉仇恨,对人对己都是福音 放下批判心,端起接纳心 人至察则无徒,不必纠结小事 学会释怀,忘记生活中的纠葛 处处退一步,步步饶一着 每个人都是缺角的杯子,何须苛求完美 攀比太过,往往一无所得 别活在他人的口舌里 不计他人错,待人需宽和 面对恶言,要有雅量 第四章 贪婪之心不起,无妄念得清闲 每个人仅需一杯水就足够 人人皆有因缘,何必艳羡他人 贪心不足是苦海 绊倒你的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贪念 不执着拥有,不害怕失去 远离贪念,便是远离祸患 要踏实,切莫投机取巧 拿掉头衔去掉存款,剩下的才是财富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贪就是失去,舍便是得到 不汲汲营营,活出一份生命的简约 豁达为人,不因别人得到而失落 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 金钱只能“暂时拥有” 钱财会空,真空能生妙有 成功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内心的安宁 舍弃闲名,生命会更轻松 不过一碗饭,不过一念间 第五章 不苛求,戒急躁,看破则心境澄明 不能让你的生活像上了发条的钟 别苛求,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不求高位,放低自己才能自在 失落时停止接触外界,回来接触自己 心浮气躁,难以享受福气 把问题弄清楚之后,答案会自然出现 将眼光停留在生活的美好处 幸运不是天生的,是设计出来的 不要听到好话就欢喜,听到坏话就苦恼 别总盯着结果,花心思做好眼前的事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就足够 烦恼是自己寻来的 不将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外物上 在喧嚣处,修得闲暇满身 尘埃随风去,佛在心中留 第六章 欲望如茧,愈多愈厚 欲念是痛苦的根源,沉迷欲望便是画地为牢 追求物质不是生活的目的 名利浮华皆泡影,欲求要可收可放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幸福要经得起诱惑 容忍缺憾,生命才有圆满的空间 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一味追求表面的光鲜是在作茧自缚 清减掉算计与不善的心思 少即是多,少即是清净 放弃“得不到的”,告别“已失去的” 看淡名利,喧嚣中突围 别为了挣钱失去人生其他乐趣 过多的需求是人生的负累 拥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是智慧 盘点自己该淘汰的,放下包袱再赶路 第七章 调气忍性,小忍能成大事 忍是常胜之道,是一生的修行 忍一忍,欢喜别人,放过自己 肆无忌惮地发泄怒火是一种自私 沉不住气是因为修养不够 控制不了自己,就控制不了别人 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将自己放得柔软 别人的批评是在帮你除尘 让争吵也变得有艺术性 言行与人无争无怨 心头一丝不挂,怒气自然无处寄生 咽下一口气,问题自然解决 别把善意当恶意,把玩笑当攻击 不妨给别人留点面子 示弱不是懦弱,而是生存的艺术 忍压傲气不是放下骨气 忍一时之辱,求全局之胜 一时的忍耐,一世的快乐 第八章 止息抱怨,经历逆境才能成长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当你抱怨时,天地便小了 与其埋怨命运,不如反省己身 不要指望别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逆境是考验自己的福气 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 每一次丢脸都是一种成长 不发牢骚,不推诿过失 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抱怨就无从生起 看事情的角度变了,心也会改变 消除言辞中的讽刺与责备 少唠叨,平息你的控制欲 别轻易对家人发火 叫苦连天无法改变灾难的轨迹 人生的顿悟,来自于十魔九难 悦纳坎坷,笑把苦难当乐趣 “打击”你的人可能更爱你 每日清洗怨念,日日都有喜悦 看开,想开,烦恼就会走开 第九章 不执着,身在江湖心在世外 过分执着无异于网步自封 机心用尽,不如退步思量 心头火灭却,佛前灯燃起 放下身段就有机会 藏拙是智慧,藏巧是修行 不要拒绝打开和解的门 别跟现实对着干,适时选择转弯 妥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相处是“退一步”的游戏 退是半途而止,不是半途而废 能够以退为进,反而能平直到达目的地 无意义的坚持会让你走更多弯路 示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帮你 放下输赢,你就赢了 安贫乐道,人生要懂得退步法 第十章 恩需及时报,怨需常放开 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世事相关皆有机缘,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最该感激的是那些寻常小事 以爱对恨,只记住别人对你的好 勿放大别人错误,缩小别人一世恩情 要懂得感恩,但别指望别人对你感恩 给冒犯过你的人送一份“礼物” 感谢对手给了你壮大的机会 对每一份收获和失去心怀欢喜 放下了仇恨,等于得到快乐 学会接纳,也就有了欢喜 第十一章 痴恨爱恶,当放下时放下 人生从来苦恼多,当放下时放下 自生烦恼,只因事事都想抓牢 超然外物,不被俗物所累 心中的善恶就是祸福的起源 不汲汲追求“好”,也不厌恶逃避“坏” 用今天的重生忘却昨日的种种 想得少点,活得轻松 忘记和铭记同样是幸福 用静坐抚平焦躁不安的心 得不到的就放手,抓不到的就转身 拿着是累赘,放下是超然 放下是原谅,放下是自在 心无外物,超然处之 心中澄明,自然淡定 顺其自然,便是自在 放下苛求,幸福需要自己来成全 第十二章 世上本无纷扰事,平常心得快乐人生 世上“没什么大不了” 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偶尔放松一下 压力不是生活的主题 平常心不是平庸,而是心如止水 无论遭遇什么,都不改心中之乐 放开手脚,去做你喜欢傲的事 心静时,狂风暴雨也是美妙音乐 经常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 把生活过成艺术 吃饭睡觉也是修行 一颗平常心,随所住处常安乐 饥食渴饮,过好平常生活 无须伪装,外化而内不化 让来的自来,去的自去 在哪里都可以安心 生活的弦别绷得太紧 享受生活的恬淡与美 第十三章 随缘自适,收放自如得坦然 对没到来的事不要想太多 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 跨越心瘴,命运由自己把握 随缘自适,转变思路 人生有险途,但没有绝路 要向前看不向后看,要向好看不向坏看 在任何境遇下,都能领悟幸福 全然地接纳,全然地品尝任何际遇 过得去是门,过不去是坎 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放慢脚步,放空心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花更多时问欣赏自然 随遇而安,随心自在 缘起缘灭,得失好坏,都是常态 天地都不全,人生何须求全 第十四章 劳生无了日,活在当下便是安好 富有就是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 宫殿里有悲恸,茅屋里也有笑声 不要想着将好东西全部占为己有 最重要的事是眼下事 不足也是一种自然,看开最重要 安然专注地行走于此刻 不求最好,只求最合适 学会接纳,也就学会了快乐 生活自有乐趣,不必一味依靠物质 身无分文,也可能比满身金银更快乐 过有节制的生活,享花钱买不来的真幸福 为有半杯水而高兴 最好的生活不在生活之外,而在心中 注重眼睛的睡眠和耳朵的宁静 往迹不追,未来不迎,活在当下 第十五章 惜福知足,拥有不如用有 人生中再小的福报也要去珍惜 珍惜人生每一份磨难 惜年惜时,生命就在呼吸间 不因缺憾而伤怀,珍惜身边的风景 幸福趁现在,何必去预支明天的烦恼 不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 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没有珍惜 惜食惜衣,惜财缘惜福缘 珍惜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缘来不容易,缘走要珍惜 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幸福就在你的脚下 第十六章 与人和气,处处都有善缘 结缘好过结怨,春风化雨般待人 别让口中舌头像一匹快马 与人和气,处处都有善缘 不要因为没有听到赞美而生气 不要因为别人不领情而生气 面对谎言,不要刻意戳穿 说话要和气,维护他人的面子 拒绝婉转有代替 收起硝烟,拿出风度 愉快地接受他人的忠告 第十七章 像修行一样去工作 让工作成为你的乐趣而非苦役 选择职业不能赌气 少管点事,多办成事 满罐水不响,做事不急不争利 心境清凉,忙碌也是欢喜 用悠闲的态度去做急事 用禅坐的心态来打理工作 忙要忙得快乐,累要累得欢喜 别把脾气和眼泪寄存在办公室里 收起棱角,化解周围的敌意 在别人的批评面前保持沉默 丢掉事业的副产品 如何战胜职业倦怠 工作之余,尝试放松和回味 第十八章 有情不是罪过,痴爱才生烦恼 爱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让对方幸福 有条件的爱不如不爱 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 别对你爱的人要求太高 爱,就是谁先为谁低头 言语的暴力比身体的暴力更具破坏力 有情不是罪过,痴爱才生烦恼 分手时,不妨感激对方,恭喜自己 爱之难不在绚烂,而在平淡 没有人是为了互相伤害而结婚 婚姻中不仅有感情,还应有道义 用谈恋爱的心态经营婚姻 婚前睁大眼,婚后闭只眼 如何面对婚姻中的情伤 离婚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结婚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幸福平淡有味道 试读章节 动不动就生气,是一种内伤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想被当做出气筒,但遇到不顺心意的事情时很难控制住怒气。父母看到孩子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做事,很容易生气;妻子看见丈夫回家后往沙发上一躺,什么也不干,也容易生气;上司看到下属阳奉阴违,自然要发火;下属嫌上司不理解自己,也满腹怨言。身边总是有不少不顺眼、不顺意的事成为我们生气的理由。 当生气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或者终日郁郁寡欢生闷气,或者一点就着火,冲着周围的人乱发脾气,久而久之给自己的心身带来严重的伤害,幸福与快乐不复存在,生活也变得一团糟。我们为之生气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成为生气的理由尚且不论,单就生气的结果来说,它不仅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甚至有可能将事情变得更糟。相反,遇事不生气,多一些包容和忍让,便可化干戈为玉帛。 一位禅师正要开门出去时,被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撞碎了眼镜。撞人的大汉刚刚和人吵了一架气还没消,不仅毫无歉意,还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禅师笑了笑,没有说话。大汉好奇地问:“喂!和尚,为什么你不生气呀?”禅师说:“眼镜碎了再换一副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倘若我生气,必然生起事端,就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矛盾化解。若是我早些或晚些开门,就能够避免这场碰撞,说到头来,自己也一样有错。”大汉听后肃然起敬。 在禅师看来,眼镜被撞碎并不是什么大事,没有必要生气。禅师在起冲突时没有把错误完全归在对方身上,而是及时反省自己,认为如果自己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开门,也就不会被撞了,既然自己也有错,自然就没有生气的理由了。 如此说来,怒气的源头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生不生气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内心宽容,不苛责和强求别人,遇到矛盾或冲突的时候能够多自我反省,自然不会生气。很多时候,我们生气往往是由于太过执着于自我的观念,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错在别人,所以才会冲别人发火。 自己不气,便没有气,心中无嗔,便是净土。按照佛家的观点:“对愤怒的人,不以牙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胜于自己,而且胜于他人。”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世,不因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不含嗔心,不生气,这样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其实,世间之事本无绝对的黑白对错,所有的判断都是我们站在一定的角度上做出的,而这个角度往往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因此,冲突起时,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断事情的对错,尝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思考,多反省自己。 人生就像一座百花齐放的花园,也许总有一朵花不入自己的眼。这朵花如果开在自己家花坛,摘掉便可,可开在他人的花坛就不便下手了。这时候就要想办法抛掉自己对这朵花的厌恶之情。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它不美丽,但是它很芬芳;也许它不娇艳,但是它很纯洁。 同样,每个人对于身边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喜好、观点,如果凡事都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去思考问题,可能百思不解,甚至生气、窝火。但如果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便豁然开朗了。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如蹲下来,以平等的角度与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不听自己话的原因,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也就不会轻易对他们生气、发火}面对不喜欢自己的上司,换个角度,多想想他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在工作上承受的巨大压力,试着理解对方,心中的厌恶和反感之情便会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同情。 如果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他人违反了自己的意愿,不理解自己,并为此生气发怒火,只能让自己更加苦恼,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真正的智者像禅师一样常常自我反省,并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理解他人。他们不在意生活中的屈辱、磨难,看得开,放得下,心中宽阔,天地自宽。他们用一颗宽怀的心化解矛盾与冲突,结下一段段“善缘”,也使自己免受生气等不良情绪对身心的毒害。 P2-3 序言 古代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他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撒了满地。弟子们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怪弟子,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一句朴素的禅语中包含了多么深刻的智慧!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为了一些人和事生气:当我们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我们会生气;当我们被别人误解的时候,我们会生气;当我们看到不顺眼的做法的时候,我们会生气;当我们无法接受一些社会舆论时,我们会生气;此外还会为塞车、为天气、为股票、为别人的态度、为自己的遭遇等生出种种怒气、闷气、闲气、怨气、赌气、小气、窝囊气,仿佛我们的人生总有生不完的气。然而生了气之后,问题就消失了吗?不,生的气越大,局面反而会更加恶化,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试想,如果禅师在听说兰花被毁后大发雷霆,对弟子严加苛责,他能挽回已经摔碎的兰花吗?不但不能,而且会严重损害他作为禅师的形象和弟子对他的尊敬之心。同样,因生活遭受磨难而生气的人,只会每天愁眉不展、更加穷困潦倒;因得不到升迁和重用而生气的人,只会牢骚满腹、惹得人人侧目,以致完全失去被扶起来的可能性;因与别人话不投机而生气的人,气的是自己,伤的同样是自己。 生气让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上损失极大,不仅让我们变得烦躁,而且使我们的心胸越来越狭窄。我们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是否有平和的态度,而生气浪费了我们最宝贵的资本。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扰乱我们的心境,恶化我们的人际关系,破坏我们的人生幸福,更为严重的是,生气还是摧残身体健康的罪魁祸首。生气加速我们的衰老,是一种慢性的自杀方式。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收集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把人在悲痛、悔恨、生气和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做对比实验。结果证实,生气对人体危害极大。他把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放人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无杂质、无颜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则为蛋白色;而生气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为紫色。把“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的都复杂,都更具毒性。实验告诉我们:生气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情绪,长期被这种情绪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话一点不假。中国人常说:“别动气,动气就损了精气;别生气,生气就坏了元气;别斗气,斗气就伤了和气;宜忍气,忍气便能神气。”其实,一切情绪都来源于我们自身,要知道,我们自己是一切情绪的创造者,没有你的同意谁也别想让你生气。因此,与其让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不如给别人台阶下,或者就当是过眼云烟,一笑了事罢了。这样,既不伤害自己的身体,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人际关系,何乐而不为呢?在生气之际,如果我们能套用禅师的话:“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结交朋友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谈情说爱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做夫妻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活着的”,那么我们就会为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诚然,我们不是佛家,不是禅师,我们不可能做到如他们那样的无贪无嗔无痴,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不生气的智慧,在人生低谷时奋起,在痛苦时不去计较,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贪婪时懂得节制,在受辱时能够宽容,在争执时懂得忍让,在遭遇死角时懂得变通,在失意时学会忘记,时时用感恩的心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这样我们就能远离生气,不再让生气损害我们的身心,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不生气具有正面的、令人积极进取的能量,能让我们拥有成功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你要学会不生气;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首先你要学会不生气;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首先你要学会不生气。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是每一个现代人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谁不能做到这一点,谁就无法承受现代生活的高压力,更无法创造美好的人生。这本《不生气的智慧》详尽分析了生气对人生各个方面的危害,如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绪无止境地蔓延、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等等,同时阐述了远离生气的各种方法,讲授了不生气的智慧,是一部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优秀心灵读本。不生气,从阅读本书开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