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领悟经典——语文教学文本解读28例》的28篇文章,是张正耀对部分教学经典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尝试。其中有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分析的,也有借助于现代文艺理论进行解构的。我试图用第三只眼睛去观、去读文本:读形象,读语言,读意蕴,读情思……
作者结合30余年的文本研读经验,试图改变以往在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解读时的一些毛病。作者对教师与文本的关系,教师应该怎么去阅读、思考、分析、研究文本,教师怎么做才能对文本有自己的认知和领悟等问题有崭新的认识:文本是“教”之本与“学”之本的结合与统一,课堂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与理解文本。
1 生存尊严的丧失——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另一种观看
2 情意表达的圆融周至——《药》语言片段赏析
3 虚实交错,远近相生——鲁迅小说中“流言”的织入技巧
4 尊重体式:文本解读的基础与前提——《呼兰河传(节选)》解读的一个常识性问题
5 这人,到底怎么了——《台阶》中“父亲”的身份焦虑
6 时间控制:独特而高超的叙事艺术——《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赏读
7 变形了的信息——《骑桶者》的不可靠叙述艺术
8 无法避免的“可靠性”问题——《品质》叙事艺术浅探
9 原来应该这么写——《七颗钻石》课文与最新修订版译文的比较分析
10 交错互见,相映生辉——《孔雀东南飞》中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赏析
11 昂奋开朗的情绪宣泄——《将进酒》主旨旬浅探
12 辛勤劳动场景的形象再现——《四时田园杂兴》题旨刍议
13 都是“中心论点”惹的祸——《师说》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14 “确然正议”的推本之论——苏洵《六国论》重读札记
15 是记游,更是论学——《游褒禅山记》的谋篇经营艺术赏析
16 不应成其为问题的问题——《五人墓碑记》写作背景辨正
17 一线串珠,片言居要——《左忠毅公逸事》的叙述艺术
18 剪不断,理还乱的“有趣”——《金岳霖先生》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9 感伤、忧郁的特有光彩——《囚绿记》的抒情语态
20 如此解读为哪般——《画山绣水》文本误读解析
21 人不幸,天知否——《老王》中“时代的影子”
22 为自己招魂——《听听那冷雨》题旨探析
23 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散步》主题刍议
24 任何“言说”都无法表达——《云南冬天的树林》误读举隅
25 不应该那么改动——《肖邦故园》课文与译文的比较分析
26 我有柔情忘不了——《苏州园林》原是“文艺写作”
27 为什么要这么表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辨读
28 科普作品应姓“科”——《国宝——大熊猫》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