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10位为和平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的感人事迹。她们优雅端庄,她们美丽自信,她们勇敢无畏,她们为人类的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娇艳的容颜甚至幸福的家庭,然而她们却依然无悔地在和平之路上前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为诺贝尔天使的10位和平女性/成功女人修炼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建军//杨建邺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10位为和平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的感人事迹。她们优雅端庄,她们美丽自信,她们勇敢无畏,她们为人类的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娇艳的容颜甚至幸福的家庭,然而她们却依然无悔地在和平之路上前行。 内容推荐 她们是和平的天使,她们用爱心为人类唤起希望;她们是人间的慈母,她们用伟大的胸怀为人类燃起照亮行程韵火炬。 她们为了人类的和平而耗尽毕生心血;她们都牺牲了个人的幸福、舒适、稳定的生活,并经受了巨大的磨难、才最终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光环。她们的故事让我们多了一份思考与感动,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平凡人生中的高尚与伟大…… 目录 1 贝尔塔·冯·苏特纳——和平天使 2 简·亚当斯——美国最受爱戴的女人 3 埃米莉·格林·鲍尔奇——心中燃烧着神圣的火焰 4 梅里德·科里根和佩蒂·威廉斯——在黑暗中点燃了火炬 5 特里萨修女——仁爱一生 6 阿尔蛙·米尔达——人类永远不能放弃希望 7 昂山素季——缅匈女英雄 8 里戈维塔·门楚——玛雅人的子孙 9 乔蒂·威廉姆斯——让人们永远摆脱恐惧 后记 试读章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99年,在荷兰海牙召开了世界和平大会,贝尔塔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 5月16日,贝尔塔和阿瑟到达海牙。她在日记中写道: 这是我多年的希望和追求,是命运赐予的绝佳机会。整座城市沐浴在明媚的春光和灿烂的阳光中。凉爽宜人的空气中,飘散着丁香花的清香。 在会议中,她和丈夫每天忙于接待世界各地献身于和平事业的新老朋友,这使得他们的下榻之处成了和平活动的中心。 在所有这些奔走于和平事业的过程中,贝尔塔的丈夫永远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忠实的伴侣。他们一直目标坚定,并肩作战,是同一战壕的战友。1893年,阿瑟创立了抵抗反犹联盟,并担任该联盟的主席。阿瑟是十分谦逊并不爱张扬的人,在奔跑于世界各地时,他总是伴随着妻子,尽量不抛头露面。他们配合默契、亲密无间,让很多人羡慕和钦佩。 1902年12月10日,她的丈夫阿瑟。苏特纳因病不兴去世,贝尔塔悲伤至极地说:“我的一切从此丧失了!” 但没有多久,她又从悲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又重新像丈夫生前所希望的那样:继续为和平奔走呼吁。 1905年底,挪威的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宣布,贝尔塔由于全心全意地投身和平运动和从未停止过放下武器的呼喊,而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在12月10曰的颁奖仪式上委员会对她从事的和平运动事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历史不断证明了妇女的巨大影响。妇女促进了斗争思想的发展,激发了生活的态度,支持男人们为之奋斗的、她们的儿子因之成长的以及她们本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妇女是这些思想变化或革新的主要推动力量。人类理想中的男子汉气概和英勇事迹应该更进一步摆脱偏见。生活中一切精神和物质领域的踏踏实实的工作者们必须取代以往沾满血迹的英雄,成为真正的勇士。妇女将以合作賦予男人们更高尚的目标,赋予她们的儿子更瑰丽的梦想。 很多女性曾经作出了巨大牺牲,曾经忘我工作;很多女性曾经像天使般治疗敌人留下的伤患,抚慰战争中受伤的心灵。然而,如果她们能尽自己的最大力量阻止不幸的发生,那肯定是更有效的方式。 而这,正是您,男爵夫人,今天独领女性潮流所作出的贡献。您抨击战争,向世界各国呼吁:放下武器!这一号召将成为您永远的荣誉。P23-24 序言 这本书收录了10位为和平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的感人事迹。这1O位女性获奖者,尤其是特里萨修女、昂山嗉季、门楚,她们的业绩,都是在牺牲个人的幸福、舒适、稳定的生活前提下,经受了巨大的磨难才最终获得的。 特里萨修女本来可以在女子贵族中学任校长,这是一个受人尊敬,待遇很高而又十分舒适的工作。但是她却放弃了,只身一人投身到加尔各答那臭气熏天的贫民窟的慈善工作中。这需要何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目标和富于牺牲的精神! 昂山素季本来可以在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与家人一起生活,但是,当她的祖国在遭受苦难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继承父志,投身到缅甸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当她带领群众游行示威时,军队把枪口对准他们,而且军人已经接到“格杀勿论”的命令。这时昂山素季让伴她同行的群众止步,大义凛然地向军人那随时会开火的枪口走去。惨剧即将发生,鲜血即将再次流淌街头!就在这关键时刻,奇迹发生了:军人突然接到命令——不准开枪! 昂山素季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和这个奇迹,震撼了全世界。全副武装的军队,在这位纤弱、一身正气的女子面前,放下了枪口! 用什么来赞扬特里萨修女、昂山素季、门楚以及所有这些为和平而战的人呢?我想美国伟大诗人惠特曼的诗《致崇高的目的》很合适: 你哦,崇高的目的! 你举世无双的、昂扬美好的目的, 你严格、无悔、甜美的思想, 流传千古,万众景仰 我还想引用居里夫人在她的自传中说过的一段话,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保持一份纯真和冷静: 人类的确需要注重自己实际利益的人,他们努力工作,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且与人类的普遍利益不相违背;但是,人类也不可缺少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无暇顾及本身的物质利益。这些理想主义者因为无意追求物质享受,因此也没有物质享受的可能。 后记 这本书写完了,但是书中主人公的言谈、形象、事迹仍然萦绕在我的心中,久久无法释怀。如果说本书的主人公显得比较丰满,那得益于我的哥哥杨建军。 1948年,我还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时,就与哥哥天涯海角,各在一方。他在台湾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学习物理学,得到硕士学位后,又改行做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并在IBM公司工作到退休。我在大陆先是参军,后来又复员上大学,而且也是读物理系!真是巧合。 在刘乃翘编审同意与我签订合同出版本书以后,我忽然发现我的决定过于大胆,甚至有一些草率。我一直作科学史研究,所以对科学家的事迹比较了解;但是真要写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事迹,在动笔的时候方知非常困难:我掌握的资料实在太少,根本无法把这些获奖者的形象写得丰满感人。 可是合同已经签了。怎么办?我忽然想起我的哥哥,他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肯定比我更了解这些和平奖的获奖者,也更容易得到资料。于是2003年底,我写信请他加入本书的写作。他犹豫了许久,最后在2004年的元月4曰凌晨2点半写信给我,表示同意我的邀请。在信中他写道: 我们的新年过得很安静。除夕晚上我们开了一瓶香槟酒。吃着Ruth做的“蛋糕”(其实是果仁巧克力饼),居然也待到了半夜,和时代广场的75万(据说)狂欢群众一起倒数那个大灯球下落的最后十秒钟。新年的第一天的重点照例是“吃”,下午的大餐是羊腿,在烤箱里用253度烤了一个半小时。伴以加州的红酒,颇妙!我们两人把两磅前腿吃得只剩下三两。过年过节中外一样,都是以吃喝为主要活动。你的提议我确实考虑了几天。老实说,我想偷懒。看了一本借来的书,我对这些女性的勇气和无私不由产生了敬佩。再说我们兄弟半生不在一起,老年共写一本书也是一件趣事。 好吧,让我们一起再来推一次磨。 他的回信使我很感动。信中的“Ruth”是我的嫂子,她的父母是德国人,据说是酿制葡萄酒的, 因此我的哥哥有幸在德国喝过很好的葡萄酒。“推一次磨”是说写书像推磨一样天天伏案写个不停。在这次合作以前,在我的撮合下,他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翻译了一本很难翻译的书《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他努力地工作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30多万字的翻译。这可能是他生平第一次这样长时间地伏案书写。他年龄大了,一时完全改变生活方式很不习惯,因此对于“推磨”有一些受不了,所以再次请他“推磨”,他的确有一些犹豫,何况他已经76岁了,眼睛也不太好。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兄弟有“纪念意义”的合作终于完成了。我们都非常欣慰有这样一次合作机会。因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哈尔滨出版社和刘乃翘编审,没有她们的帮助和大力支持,这本书也许没有机会(至少不会这么快地) 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生彭红玲,为本书找到不少文字和图片资料,还翻译了部分文字,在此我也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 哥哥眼睛不太好,坚持让我写后记,我只好从命,于是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 杨建邺于 华中科技大学宁泊书斋 2004年11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