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唐宋八大家(全彩图解典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时期的八个有杰出成就的散文作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刊行的,是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我们将唐宋八大家的精华之作辑录编译,详加校勘,以飨广大读者,希望能有助于读者管中窥豹,触类旁通,了解唐宋散文的价值,并从这笔宝贵的遗产中汲取滋养,或可作为繁荣今天散文创作的借鉴。

为了帮助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和鉴赏作品,鸿雁主编的《图解唐宋八大家(全彩图解典藏版)》不仅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所选作品作了简洁生动的题解,而且还对原文进行了精准的译白,并对一些生僻字、繁难词句作了详细的注释。

内容推荐

鸿雁主编的《图解唐宋八大家(全彩图解典藏版)》精选唐宋八大家的经典著作,不仅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所选作品作了简洁生动的题解,而且还对原文进行了精准的译白,并对一些生僻字、繁难词句作了详细的注释。

几百幅精美插图,包括名人画像、历代名画、历史遗迹等,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使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全新的视角、简明的体例、注重文化底蕴和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目录

韩愈

 原道

 原毁

 获麟解

 杂说

 杂说四

 师说

 进学解

 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

 争臣论

 伯夷颂

 上宰相书

 与于襄阳书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张中丞传后叙

 燕喜亭记

 新修滕王阁记

 答张籍书

 与李翱书

 平淮西碑

 毛颖传

 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

 驳《复仇议》

 封建论

 段太尉逸事状

 种树郭橐驼传

 晋文公问守原议

 设渔者对智伯

 愚溪对

 起废答

 天说

 观八骏图说

 童区寄传

 吊屈原文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捕蛇者说

 乞巧文

 师友箴

 舜禹之事

 梓人传

 与友人论为文书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序棋

 愚溪诗序

欧阳修

 伐树记

 读李翱文

 朋党论

 纵囚论

 本论

 送曾巩秀才序

 王彦章画像记

 原弊

 释秘演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张子野墓志铭

 苏氏文集序

 与荆南乐秀才书

 相州昼锦堂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泷冈阡表

 养鱼记

 洛阳牡丹记

苏洵

 管仲论

 心术

 六国论

 项籍

 御将

 重远

 六经论

 史论(上)

 史论(下)

 利者义之和论

 仲兄文甫说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赠黎安二生序

 太祖皇帝总序

 序越州鉴湖图

 送蔡元振序

 答王深甫论扬雄书

 宜黄县县学记

 学舍记

 《战国策》目录序

 南轩记

 鹅湖院佛殿记

 熙宁转对疏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议经费

 苏明允哀辞

 洪渥传

王安石

 材论

 风俗

 游褒禅山记

 谏官论

 伯夷

 答韩求仁书

 上运使孙司谏书

 慈溪县学记

 祭范颍州文

 子贡

 大人论

 老子

 苟卿

 复仇解

 答司马谏议书

 君子斋记

 桂州新城记

 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苏轼

 秋阳赋

 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

 韩干画马赞

 桂酒颂

 孟轲论

 荀卿论

 上韩太尉书

 上梅直讲书

 答秦太虚书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石钟山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方山子传

苏辙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两制诸公书

 上昭文富丞相书

 新论

 墨竹赋

 黄州快哉亭记

 为兄轼下狱上书

 卜居赋并引

 秦论

 汉论

 三国论

 晋论

 隋论

 唐论

 五代论

试读章节

争臣论

本文围绕“争臣”的职责,对阳城在位日久,不问朝政的不负责态度提出了批评,指出圣人贤士应以匡救时弊为己任,“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在其位,谋其政,“居其位,则思死其官”。

【原文】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闯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日:“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日:‘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日:‘谏议也’;问其禄,则日:‘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日:‘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日‘会计当而已矣’,必日‘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日:“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日:‘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日: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日:“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日:“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日:“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石乞石=乞,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孑L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日:“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日:“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日:‘睢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日:‘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译文】

有人向我问起谏议大夫阳城:“可以认为这个人是有道德的人吗?他学问渊博,见识也广,又不想出名。学习古人的立身处世的道理,隐居在晋国的边境上。那儿的乡人,有近千人因受到他的道德熏陶而变得品行善良。大臣知道了这件事,就荐举他,天子命他当谏议大夫。大家都觉得荣耀,而阳子却没有得意的表情。他任职已经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如同在野时一样。他怎么会因为富贵就改变自己的意志呢?”我回答说:“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长久地保持一种德操,而不能因事制宜,这是妇人之道,不是大丈夫所遵从的。怎么能够说是有道德的人呢?在《易经·蛊》的‘上九’上说:‘不愿去侍奉王侯,只求自己道德高尚。’《易经·蹇》的‘六二’上说:‘王臣屡次劝谏,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君为国。’这也是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实行的道德就不相同。假如像《易经·蛊》的‘上九’所说那样,处在不被重用的地位,却表现出不惜自身的节操;像《易经·蹇》‘六二’所说那样,处于大臣的地位,却将不侍奉天子和诸侯作为高尚的事,那么忧患就要产生,旷废职守的责难就会兴起,这样的志向不能效法,而他的过失也终究不可避免。现在阳子身居官位时间已不短了,对朝政的得失也不是不熟悉了,天子对待他,也够重视的了。可是他没有一句话关系到朝政。他看待朝政的得失,像越国人看待秦国人的胖瘦一样,一点也不在意,在他的心中引不起什么高兴和忧愁。问他的官位,就说是谏议大夫;问他的官俸,就说下大夫的俸禄;问他朝政情况,却说不知道。有道德的人,难道是这样的吗?况且我听说:有官职的人,不能尽职就该辞去;有进言责任的人,不能提出规劝意见就该辞去。阳子能够提出规劝意见吗?能提出规劝意见却不说,和不能提出规劝意见而不辞去,都是错误的。阳子是为了俸禄做官的吗?古人说过:‘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是有时是因为贫穷。’说的是那些为俸禄做官的人。应当辞去高位而担任卑贱的职务,放弃富贵而安于贫贱的生活,像当个看门、打更的小吏就可以了。孔子曾当过管粮仓的小吏,曾当过饲养牲畜的小吏,也不敢旷废他的职守。还说‘财物账目相符才行’;‘牛羊顺利成长才行’。像阳子的等级俸禄,不算低下和微薄,这是很清楚的,可是他这样办事,难道是对的吗?”P25-27

序言

近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华夏文明中,文章妙手如群星闪烁,不可胜计。当现代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唐宋文坛风云际会的历史瞬间时,多数人会眩惑于诗与词灿烂的云霞,却往往忽略了掩于其后的另外一种同样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汉魏六朝,下启元明清三代,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时名家辈出,各具个性,文体大备,丰富多彩,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又多有传世名作,可谓盛况空前,震古烁今。其中作家最负盛名者有八位,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由于各自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影响不同,所面临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以及自身的际遇不同,其文章所涉及之领域与内容亦不尽相同。韩愈以振废起衰为己任,其文多涉及“道统”之类,追往圣,继绝学,为复古张目,回击阻碍古文运动发展的种种言论。柳、欧、王等都是全力从事政治革新的人,身处政治革新运动的旋涡,所以他们的文章更多涉及当时的政治焦点及社会现实,既有对下民病痛的忧心,也有对贤才湮没的同情;既有对奸吏暴政的抨击,也有对衰风弊习的斥讽。其笔触所及,远比六朝骈文更为广阔、丰富。而“三苏”更以学识渊博著称于世,其文立足现实问题,出入于经史及诸子百家,旁征博引、气势磅礴,多史论之作,为社会改良开济药方,摇旗呐喊。曾巩一生官位既不如欧阳修、王安石之显赫,仕途亦不如柳宗元、苏轼之多坎坷,其文多阐述古文理论、劝诫后学上进之作。

更值得注意的是,唐宋八大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都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韩愈之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之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之唱叹多情,从容不迫,无艰难劳苦之态;苏洵之纵横雄奇,尤长策论;曾巩之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之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之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宛转曲折,各尽其妙;苏辙之委曲明畅,一波三折等。应该说,这表明了唐宋诸家在“文学的自觉”、艺术的追求上,比缺乏艺术个性的六朝人要更向前跨进了一步。同时,诸大家在散文理论的构建中,虽力反六朝颓风,对其文笔之辨、文学特质的探讨亦弃之不顾,而在创作实践中却并未忽视散文抒情的特质。他们在创作中摆脱了音律、辞藻等方面的重重束缚,在熔冶古人与时人语言的基础上,吸取各方面有益的艺术技巧,从而创造出随势而异、新颖完美的散文艺术形式。这种继承与发展的特质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在散文理论的构建、推广及对后学的影响上,上述诸大家为举世所公认的丰碑。此八大家之作,大抵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于是,我们将其精华之作辑录编译,详加校勘,以飨广大读者,希望能有助于读者管中窥豹,触类旁通,了解唐宋散文的价值,并从这笔宝贵的遗产中汲取滋养,或可作为繁荣今天散文创作的借鉴。

为了帮助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和鉴赏作品,本书不仅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所选作品作了简洁生动的题解,而且还对原文进行了精准的译白,并对一些生僻字、繁难词句作了详细的注释。

当然,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恐怕难免有贻误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文史界同仁批评指正,以便让我们再版时及时修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