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港台“2013年度精品图书前100名荐书”名单。
国乐、茶界、文化界大师联袂推荐。
如果您爱好古乐,仰慕古物,喜好茶道,有一副怀古的“老灵魂”,抑或你是一个愿意静心、或者渴望静心之人,那么,《耽慢之人》(作者:邵淑芬)这是一本会让您爱不释手,静心赏读的小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耽慢之人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邵淑芬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入选港台“2013年度精品图书前100名荐书”名单。 国乐、茶界、文化界大师联袂推荐。 如果您爱好古乐,仰慕古物,喜好茶道,有一副怀古的“老灵魂”,抑或你是一个愿意静心、或者渴望静心之人,那么,《耽慢之人》(作者:邵淑芬)这是一本会让您爱不释手,静心赏读的小书。 内容推荐 《耽慢之人》是台湾商务印书馆事茶人集的第二部,《耽慢之人》从古乐、器具、茶道三个方面写了自己的学习历程和心得体会,从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承袭中,作者(邵淑芬)得出了耽慢的感悟,全书除了优美的语言外,还配有几十幅插图,使得本书做到了图文并茂,美丽精致。 目录 自序 推荐序 文化不在一朝一夕 推荐序 优雅的人文生活 “耽”之章 耽慢之人 踏上国乐的门槛 十九岁的打鼓“姥” “同期”与“票房” 琴与书: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乐”之章 打击乐和锣鼓乐 一方风土一方人 西安鼓乐 新疆手鼓 潮州锣鼓 土家族打溜子 苏南十番锣鼓 “器”之章 古器物,越陈越香 初试古董买卖 从古董到新瓷 “玩物尚置”,茶味相倚 人生功课转向 玉瓷润心,“敦睦窑” “茶”之章 学茶之始 初任事茶人 茶与乐 我的自在茶 “慢”之章 在亚维侬 传统是奢侈品? 慢的生活美学 悠游于古 附录一:昆曲剧团相关资料 水磨曲集昆剧团 兰庭昆剧团 台北昆曲研习社 附录二:琴苑相关资料 百乐琴苑 等闲琴馆 中华古琴学会——台北琴道馆 试读章节 我的自在茶 赵州禅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这是禅宗有名的“赵州茶”公案,我很喜欢这个朴实无华的老故事。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喝茶、为什么爱茶,有没有什么茶经茶道,我想都无能回答,只能学赵州禅师说:来喝茶吧。 春天我喜欢喝乌龙茶、包种茶,春茶有春天特有的香气。秋天我爱喝凤凰单丛和木栅铁观音。凤凰单丛通常来自同一株老茶树,不同的茶树,采下来的茶却有不同的花香气:芝兰香、蜜兰香、桂花香,非常特别,入喉甘韵十足,很适合深秋。寒冬时我喜欢泡岩茶。 我喝茶没什么玄奥的道理,经验加科学而已。譬如说温壶,为了防止注入热水时水温降低,影响茶叶冲泡出来的结果,所以事先温壶,在我看来是科学而非仪式。 从八○年代起,台湾喝茶的艺术越来越细腻精致,各式的茶室、茶店、茶空间大隐于巷弄,不求闻达,而爱好者络绎不绝。而我呢,从未想成为专业茶人,亦不孜孜矻矻。高手如林,我自觉没什么特别可教人的,能分享的只有我自己喝茶的一点体会。 我曾和几位同好去过茶山,亲眼见茶叶从生在树上到制成茶叶,经历多少辛劳,一批好茶更是集合天时地利人和而成。但我没有因此成为茶博士,不过因此更懂得心存珍惜,用心冲泡,方不枉费好茶。台北市附近,阳明山、石碇、乌来都有很好的水质,若无暇大老远去取水,以逆渗透或麦饭石过滤自来水,亦可泡得一壶好茶。 泡茶的技艺是学也学不完的。同一种茶,必须反复实验,反复练习,玩味这一次茶汤和上一次滋味有何不同。有时依样如昨,味道却变化了,原来当天的天气、湿度,都会影响茶汤的味道。我从不限定多久时间才学到好。自训之道是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泡一种茶,慢慢体会,逐步实验,经验不断累积之后,才能充分掌握一种茶的滋味。可是再换上另外一种茶,又要重头开始。重新经历反复实验,不断练习的过程。所以我说学茶是永无止尽的。 记得我二十几岁时,曾陪着香港来的弹词师父张善珙,在台北到处乱逛买茶。看师父不辞劳苦只为找一种好茶,也跟着买几两回家尝尝。那时哪懂什么泡茶技术?可冲出来还是茶香四溢,艳惊四座。至于是哪一种茶?年轻的我既不认得也不记得。 如今在我“拾岁小玩”的工作室和新店家中,都有一方小小的茶室,早晚都会为自己泡盅清茶,那是一天烦神劳心后,特别平静的时光。冲茶之间,往往不用寻什么特别的话题,就这样和对座的喝茶人共啜着光阴悠悠。一个人泡茶时,我边喝茶边看书,读经、读史、看小说、念古诗词,从不觉得无聊。我最喜欢关汉卿的《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一盏茶的时间,什么都云淡风轻了。 我的学茶老师说我,喝茶仅为自己高兴。我自己想想,果然不错,到得后来,我无论喝茶、弹琴、收藏古玩、欣赏茶器,都为了自娱自乐,别无他求。这大概就是耽慢之人,最自然不过的结果吧。 坐在山中的家,倚窗望去一片青翠,槭树摇曳,置一案茶几于窗边,几旁宝鼎生烟,几上茶香袅袅。这时我想起古人书中的茶寮:“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室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虽无童子专门伺候,但寒宵兀坐,长日清谈,亦不远矣。 再斟一杯热茶,我想起年少时跟着善珙老师买茶,突然觉得一直向往的古人世界已经都到眼前。 还能再对茶说什么?仍是那句老话:“喝茶吧。”P129-135 序言 我生性疏懒,虽然喜好学习有兴趣的事,但总是三分钟热度'发表过一些文章,却从不敢妄有出书的一日。 承蒙台湾商务印书馆方总编的鼓励与邀约,借着好友乃文的文采,我俩人努力了大半年,终于把文字稿底定,图片更是艰难…… 自小对艺术就颇为喜爱,传统音乐只是其一,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玩的心态也一直持续着,但人总不是样样都行,也不能太贪心。一项专精;其余的玩玩就够了。于是从四十岁起。慢慢一件一件地舍,不是不要:点到为止,够用就好。如何是够用呢?能怡我情、养我性、宁我神、安我心!足矣! 想说的,该说的,都已在书里,看书吧! 原本请三位老师为这书写序,其中两位因事务繁忙,抽不出时间。不过他们同意为我写,心里已经十分感念,有无文字已不重要。老师们唯一的序是我艺专的老师董榕森(字奕宣)为我写的,可惜老师未能看到书的出版,已于去年十一月故去,特此致上最深的敬意与怀念! 书评(媒体评论) 从国乐领域,她一步一步钻探中华文化的底蕴,由乐而器而茶,忠于中国人文精神的体悟。虽她谦称一切耽慢悠游所致,但我深知艺术文化的耕耘,非在一朝一夕,而是一条漫漫长路,是终生的信念与坚持。 ——奕宣 我的正职是名乐人.专理中国锣鼓.但性喜不务正业.兼玩古琴、弹词、昆曲、茶道、古董……,心有旁骛当作常态.故同时兼有乐人、茶人、古器物玩家、茶具商等身分。但衷心想做的是“古人”,自觉一生耽误于懒散缓慢之中,遂自称“耽慢之人”。 ——“耽”之章邵淑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