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拉尔斯·布朗沃思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风云激荡的欧亚碰撞史,以及饱经内忧外患的中世纪欧洲。千百年来,帝国英勇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在匈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多次冲击下屹立不倒。化用罗马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话来说,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匈人、阿拉伯或者蒙古大军会几次横扫欧洲,穆斯林的宣礼将在英国牛津的尖塔上回响。

英语世界著名历史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精)》长期位居美国历史榜前列,再度演绎布朗沃思的史上第一个历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内容推荐

拉尔斯·布朗沃思所著的《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精)》公元5世纪,在数十年外族入侵的腥风血雨中,罗马帝国西面的一半崩解了。但是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年,亲眼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落日,并亲手带来现代世界的黎明。

在它的漫长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匈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崩溃,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建立伊斯兰世界,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十字军数次东征,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土耳其帝国兴起……拜占庭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主宰着一片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广袤的东正教世界,其鼎盛时代的影响范围覆盖了如今的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乌克兰、俄罗斯西南部、南意大利和非洲地中海沿岸。

但是,拜占庭最终失掉了这个世界。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伟大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它留给后世的遗产是永恒的。从启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珍贵典籍,到被俄罗斯完整继承下来的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系统,再到千古名城伊斯坦布尔,拜占庭的遗产已经深深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拜占庭帝国,我们的世界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目录

地图

引言

序言罗马根源

第一章 戴克里先革命

第二章 君士坦丁和教权统治

第三章 异教反击

第四章 蛮族与基督徒

第五章 西方的可怕谣言

第六章 罗马衰亡

第七章 查士丁尼大帝崛起

第八章 尼卡!

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

第十章 耶尔森氏鼠疫杆菌

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

第十二章 战争之地

第十三章 偶像破坏者

第十四章 帝国崩溃

第十五章 形势逆转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

第十八章 死亡与叔侄继承

第十九章 巴西尔二世

第二十章 荒谬进行曲

第二十一章 科穆宁复兴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

第二十三章 流亡帝国

第二十四章 晚霞绚烂

第二十五章 不朽的帝王

结语拜占庭余晖

参考文献

君士坦丁堡历代帝王年表

致谢

试读章节

尽管君士坦丁作为基督教的保护者声名远扬,在他死后留下的却绝非基督教世界。严格意义上来讲,罗马帝国从官方而言仍旧是一个异教国家,政府也继续划拨资金去维护古老宗教的神庙和保护神职人员。君士坦丁所做的只是将基督教合法化,但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的一点是,新的信仰才是未来时代浪潮的走向。帝国有许多人目睹这种全新信仰迅速发展而感到恐惧,作家和历史学家们也同样哀叹着传统价值观的衰落。古老的神明千年以来都是罗马人民的精神信仰,伦理学家们也严肃地警告,只有灾难来临才能让这全新的宗教受到打击。尽管教会拥有很多信徒,但神庙依然挤满了信众,很多人都在祈祷真神能够获得胜利,将帝国从基督教的影响下拯救出来。君士坦丁驾崩仅仅过了24 年,新的领导者就诞生了。

这一切可谓历史上的奇闻逸事,最后一位异教皇帝却是帝国首个基督教朝代的一员。君士坦丁很少花心思考虑谁来继承他的皇位,这或许也不会让人感到多么吃惊。他像往常那样全神贯注地思索着自己葬礼的具体细节,但却并不费心思考皇位继承人的归属。他的三个幸存的儿子(很遗憾,三个人都缺乏创造性的才能,他们都以君士坦丁自己名字的不同形式命名)都认为自己能继位称帝,结果就是帝国陷入尴尬的三分天下的境地。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是三个儿子中最有才能的,他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杀死了所有和父亲流着相同血液的其他亲属,只留下了堂弟尤利安,只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年方五岁的幼童不会对他构成什么威胁。

这场屠杀确实阻止了兄弟间的权力继续分裂,然而,虽然帝国面积广大,也没有大到能够同时容纳三位帝王的地步,他们几乎是立刻开始互相残杀。他们从小生长在奢靡的宫廷之中,身边围绕的是大群侍从,从出生开始就因为各种繁文缛节而疲惫不已。宫廷中有大批的导师教育这些孩子,他们耳边充斥的是官妓的调笑言语,确实没有什么时间和机会去发展手足之情,退一步而言,这也就导致了一种令人头疼的家族关系。三年之内,三人中的长兄侵入了三弟的领土,帝国再次陷入内乱纷争之中。

当君士坦丁的儿子们忙着互相残杀时,他们的堂弟弗拉维乌斯·克劳狄乌斯·尤利安努斯,即为人所熟知的“叛教者”尤利安,在事实上的软禁中度过了童年时代,整日阅读希腊和罗马的典籍。尤利安的性情冷静严肃,是一位学者,他对安逸的流放生活完全没有任何不满,也没有加入他家族危险的皇位争夺游戏中的意愿。19 岁这一年,尤利安成功获得允许在各地游历,继续钻研学问,其后的四年中,从帕加马到以弗所,尤利安遍访伟大先哲的故地,沉浸在业已消失的古代世界的魅力之中。在到达著名的雅典学院的时候,他选择秘密放弃基督教信仰,转而信仰一种异教学派,名为新柏拉图派哲学。他表面上对基督教十分虔诚,小心翼翼地隐瞒着自己叛教的事实,他向自己忧心忡忡的老师再次保证他的信仰不可动摇,一如既往,同时却陷入了强烈的异教狂热之中。

P34-P35

序言

我初次接触到有关拜占庭的故事是在长岛北岸一片风光宜人的盐沼滩上。当时我在此处稍歇,阅读一本名字简单扼要的书——《最后的罗马帝国》,准备追溯那些耳熟能详的内容,黑暗时代的文明没落、野蛮横行。然而,闲适地倚靠着我最喜爱的树木,我恍然发现自己眼前浮现出一幅绝美画卷,绘满了栩栩如生的历代帝王,喧哗躁动的蛮荒部族,那些自立为罗马皇帝的人们,直到许久之后帝国衰亡,化为尘土。恍然间,这一切显得那样熟稔,又那样遥远;罗马帝国,某种意义上拯救了黑暗时代,点燃了传统世界的文明之光。有关它的历史似乎时常占据头版头条。希腊- 罗马文明缔造的基督教- 犹太教共存的社会危机四伏:移民迁徙,政教斗争,以及来自伊斯兰世界好战部族的威胁。在这个社会里,穷人希望富人多缴税,富人四处投机倒把,冗赘的官僚机构试图在其中寻求平衡,在不引起众怒的前提下大发横财。

然而,拜占庭同时带给我们惊人的陌生感,充满诱惑,却又与现代世界格格不入。神职人员屹立于国家顶端,高高在上,皇帝站上了圣坛,对布道大加抨击,吹毛求疵的神学理论引发了大街小巷的暴动。渗透现代社会的民主概念会让拜占庭大惊失色。拜占庭社会奠基于3世纪的动荡和暴乱,地方上暴动四起,皇帝只能孤注一掷,力保皇位。民主,意味着众生平等,这将会严重动摇拜占庭等级森严、组织有序的社会,带来永无休止的内战噩梦,这也是所有人民力图避免发生的。不过,拜占庭的人民也并非极权社会压迫下的绝对囚徒。地位低下的穷苦农民和孤寡妇女都能在皇权之下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样,一位地位低微的马其顿农民最终一步登天,成为拜占庭最伟大的统治者,将广阔国土扩张至几乎包围整个地中海地区。他的继任者监管着一个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的社会,同时这个社会又拥有世俗的教育体制,将自身视为江河日下的国家中文明之光的守卫者。如同拜伦勋爵的著名论断,他们是“三核合并”:罗马的肉体,希腊的思想,以及神秘主义的灵魂。

在众多定义之中,这一条可谓出类拔萃,一部分原因是“拜占庭”这个术语是完全现代化的发明创造,因而为这个帝国下定义显得愈发难于登天。我们所谓的拜占庭帝国事实上是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分,从323 年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到11 个世纪之后的陷落,其人民始终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子民。大部分时间内,他们的邻居、盟友和敌人也都持同样的观点;当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时,他自号为罗马的恺撒大帝,认为自己是作为奥古斯都的直接继承者统治此地。只有启蒙时代的学者们相对偏好将他们的根源归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拒绝承认东部帝国的“罗马”之名,而是将之命名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古代名称。对他们而言,“真正的”帝国已经随着末代西罗马帝国皇帝的退位在476 年宣告终结,君士坦丁堡“冒名顶替者”的历史,不过是超过一千年的蛮族堕落、腐化和衰落的历史罢了。

不过,西方文明的繁荣有极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这座博斯普鲁斯海峡上饱受鄙夷的城市。超过一千年的时间里,这座都城伫立于此,作为东方伟大的堡垒,守护着新生的、混沌的欧洲世界,之后,自诩的世界征服者们前仆后继地对这城墙发起了进攻。如果拜占庭帝国不曾存在,进攻的伊斯兰大军将会在7 世纪横扫欧洲,同时像吉本所思考的那样,穆斯林的宣礼将在牛津的尖塔回响。然而,拜占庭所带来的馈赠并不仅限于军队的力量。当文明的光辉在遥远的西方爱尔兰修道院逐渐暗淡之时,文明的火种却在君士坦丁堡的土地上熊熊燃烧,时而蓬勃,时而平缓,但却始终燃烧不灭。拜占庭最伟大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带来了罗马法——时至今日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工匠们创造了拉韦纳辉煌绚丽的马赛克镶嵌艺术,以及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辉煌建筑,学者们为我们带来耀眼的希腊和拉丁经典,这些经典在西方的黑暗时代几乎被彻底湮灭。

假设我们将这些成就全部归功于拜占庭,也就等于回避了一个问题——为何这个帝国会被后人如此长久地忽略?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四分五裂——先是文化,其次是宗教,随着彼此日益疏远,隔阂也随之产生。基督教不过是掩盖矛盾,维系关系的表面虚饰。然而到了1054 年,当教会分裂为基督教和东正教两部分时,东、西两方都意识到,彼此的联系是如此微弱,隔阂又是如此深刻。十字军东征将双方的裂痕扩张到最大化,激起东方长久以来的怨恨情绪,以及西方爆发的嘲讽声音。当拜占庭的残余势力向伊斯兰入侵者屈服之时,欧洲正重整旗鼓,掉转风头,对自身的势力增长和蓬勃发展抱有十足的信心。双方彼此蔑视,导致拜占庭长久以来陷入一片混乱蒙昧之中,而这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正因此,那些曾经受过帝国庇护的人许多个世纪以来早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大部分历史课上都不会提到拜占庭文明——诞生了西里尔和墨索迪乌斯的智慧启迪,约翰·奇米斯基斯一世的不朽光辉,或者是尼斯福鲁斯·福卡斯的征服伟业。罗马帝国的巨幕最终伴随着最后一位西罗马帝国皇帝谢幕而落下,希腊英雄主义的传说也终结于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然而,德拉加塞斯在1453 年的那片战场上屹立不倒,贝利萨留在罗马的城墙前也未曾胆怯,他们依然充满英雄气概。自然,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本书是作者的初次尝试,希望能够改变现状,为那些沉默已久的人们振臂一呼。这本书的目的是激起读者的兴趣,将拜占庭历史的长河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他们能够尽一己之力去了解领会东、西两个帝国的历史。遗憾的是,本书在精确性和详尽性上,都存在诸多不足。期望简单的一本书就能够囊括超过一千年的漫长历史绝无任何可能,那样的话也未免太过冗长。为了保护那些被遗弃不顾的珍贵史料,我只能声明,更多有关拜占庭帝国的辉煌历史都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本书通篇采用的是拉丁语,而非希腊语名称——如君士坦丁(Constantine,而非Konstandinos),因此读者能够对这些名词更加熟悉,更符合大众的胃口。此外,我采取了一种具有个人强烈风格的口吻去叙述故事,因为拜占庭历史的中心也就是帝王的历史;很少有社会能够像东罗马帝国那样达到高度的中央集权。皇位上端坐的那个人同时也一只脚跨进了天堂,君权神授的皇权制度令皇帝的每一个微小决定都深刻影响着哪怕社会最底层人民的一举一动。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而这一领域在西方的正统经典中缺失已久。我们与拜占庭帝国同享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也能从中学到振聋发聩的历史教训。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正是我们今日社会的主要缔造者,而且,如果更加积极深入地去研究这段历史,故事也会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