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青著的这本《中国经济新平衡》主要讲述了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所遭遇的环保困境,阐述了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客观的发展阶段因素、制度因素,以及人们的主观意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想解放、制度健全和经济转型等建议,来推进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化”。作者指出,这样的探索无疑需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虽然这是一条“蹇途”,但却一定是通往生态文明的“绿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遭遇环保困境,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其中既有所处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也有社会体制等制度成因,更有思想认识不足等主观因素。为此,我们要从思想认识、制度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入手,来推进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发展。
《中国经济新平衡》是作者李志青在过去几年对绿色发展领域诸多议题的思考,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制度、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剖析绿色发展;第三部分重点考察环保改革进程,尤其是改革过程中的价值与制度设计;第四部分侧重于全球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
自序一 基于能源环境约束的经济转型
自序二 为何雾霾锁深秋
制度、发展与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启示
治霾: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制度选择(之一)
治霾: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制度选择(之二)
绿色发展的成本—收益核算与比较
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面向绿色发展的权责分配和博弈
资源与环境的量价问题
邻避主义:困境与出路
环境保护的尺度:法经济学的视角
环境治理的有效之道
通向美丽中国之路
改革:环境保护、价值回归与制度设计
新一轮环保改革初探
绿色发展的改革策略和路径
自贸区建设、转型与绿色发展
十问阶梯电价改革
全球转型、博弈与绿色发展
气候变化应对的双均衡建构:成本—收益视角的分析
气候变化应对的国际合作:从零和走向共赢
从失衡走向平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自我选择性激励
美国的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逻辑与演进
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基础与展望
后记 如何打造全球生态文明2.0
编后记
参考文献